
(一)(2022春·河南信陽·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小題。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1.下列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
A.全詩用韻,押韻的字是“豚、村、存、門”等,音律和諧,節(jié)奏鮮明。
B.全詩首尾呼應,用“莫笑”“足雞豚”“閑乘月”“無時”等詞語,真切表現村民的淳樸和詩人的率真。
C.全詩以詩人“游山西村”的蹤為線索,脈絡清晰,用“臘酒渾”“春社近”暗示出游季節(jié)為冬天。
D.全詩筆調清新,情感真摯,描繪了山村美景和古樸風俗,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2.請賞析頷聯(lián)所蘊含的哲理。
【答案】1.C 2.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
【解析】1.考查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辨析。
C.“‘臘酒渾’‘春社近’暗示出游季節(jié)為冬天”錯誤,臘酒:臘月里釀造的酒。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個戊日做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豐收。由此可見,“臘酒”只是臘月釀造的酒,不代表時間;“春社近”則說明應該是立春后,不是冬季。且從詩句“柳暗花明”也可看出,此刻柳樹生葉,花兒開放,是明顯的春天景色;
故選C。
2.考查賞析詩歌所蘊含的哲理。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頷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來廣泛被人引用?!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绱肆鲿辰k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其喜形于色的興奮之狀,可以想見。當然這種境界前人也有描摹,這兩句卻格外委婉別致。讀過此聯(lián)后,人們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因而更覺親切。這里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
(二)(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歌一二句寫泰山綿延遼闊,以問答形式表現出驚嘆仰慕之情。
B.詩歌三四句寫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麗的形象。
C.詩歌五六句寫遠望所見,山中云氣層出不窮,鳥兒正返回巢中。
D.詩歌以“望”字統(tǒng)攝全篇,通篇卻無一個“望”字,構思精巧。
4.詩歌結尾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有什么含義?請簡要分析。
【答案】3.B 4.寫詩人決心有朝一日終要登上泰山絕頂,俯視群山而小天下。(“會當”,終當,終要,表現出登臨泰山的決心和豪邁的氣概。)表現出青年詩人遠大的志向(廣闊的胸懷),體現了詩人樂觀自信(不畏艱險、勇于攀登、積極進?。┑木?。
【解析】3.本題考查詩文理解和分析。
B.“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鐘”字突出泰山神奇秀麗的形象;“割”字,則寫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種主宰的力量,它以其高度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割斷,形成不同的景觀,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故選B。
4.本題考查詩句含義。
“會當凌絕頂”:“會當”意思是“終當,終要”;“凌”意思是“登上”;“絕頂”即最高的山峰。句意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表現出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的雄心和氣概。
“一覽眾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意思為“以……為小,認為……小”。句意是:俯瞰在泰山面前顯得渺小的群山。它不止是詩人要攀登泰山極頂的誓言,也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現了詩人樂觀自信,俯視一切困難的雄心和氣概。
(三)(2022春·陜西渭南·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5.下列對這首詩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首聯(lián)一個“足”字,表達了農家待客傾其所有的盛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主人的敦厚淳樸和誠摯好客。
B.本詩筆調低沉,全詩無一“游”字,而處處切“游”,游興十足,游意不盡。
C.本詩是一首記游抒情詩,頷聯(lián)寫山西村山環(huán)水繞,柳暗花明,一派花團簇擁的景象。
D.頸聯(lián)既寫出春社歡快,又表現民風的淳樸可愛,描摹了南宋初年的農村風俗畫卷。
6.如果陸游有微信,他寫完此詩后就將詩歌發(fā)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留言:“放翁此詩,頷聯(lián)最佳:寓哲理于寫景,讓人豁然開朗?!蹦阌X得頷聯(lián)蘊含了什么哲理值得點贊?
【答案】5.B 6.示例一: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
示例二: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出現一個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5.本題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與分析。
B.這首詩以游村貫穿,并把秀麗的山村自然風光與淳樸的村民習俗和諧地統(tǒng)一在完整的畫面上,構成了優(yōu)美的意境和恬淡、雋永的格調。全詩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辭藻涂抹,而自然成趣。選項“筆調低沉”說法有誤,應為:筆調自然歡快。
故選B。
6.考查詩句的賞析。
解答此題時,首先要明確這句詩歌原意是: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然后圍繞意思來描繪畫面即可。詩句中從“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從“疑無路”到“又一村”,既寫出了山西村山巒重疊、水流曲折的自然美景,也表現出詩人由最初的緊張急迫到愉悅驚喜的心情,感到無路可走時,眼前卻豁然開朗。“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來的衍生義: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山回路轉、撲朔迷離,出路難尋,于是頓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鍥而不舍,繼續(xù)前行,忽然間眼前出現一線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開朗,發(fā)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這就是此聯(lián)給人們的啟發(fā),啟發(fā)人們困難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道理。不論前路多么難行難辨,只要堅持下去,就會出現一個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四)(2022·江蘇鹽城·七年級校聯(lián)考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送劉帥歸蜀
危稹①
萬水朝東弱水②西,先生③歸去老峨眉。
人間那得樓千尺,望得峨眉山見時。
【注釋】①危?。耗纤挝膶W家。②弱水:古水名。③先生:指劉帥。
7.詩的三、四兩句運用想象手法,請簡要分析。
8.詩中的兩個“水”和兩個“峨眉”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7.詩人想象自己如果登上千尺高樓就可以望見友人,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無奈,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 8.兩個“水”和兩個“峨眉”有意疊用,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節(jié)奏,也有助于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眷戀之情。
【解析】7.本題考查詩歌表現手法?!叭碎g那得樓千尺,望得峨眉山見時”的意思是但愿人間有千尺高的樓閣,登上高樓,眼前就映現出青翠的峨眉山和您的英姿。他想象如果登上千尺高樓,就可以望到數千里外的峨眉山,望到他的友人。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離別的無奈,同時也流露出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
8.本題考查詞語作用。本詩大意是:萬條河水都朝東流入大海,只有那古老的弱水向西流于洛地。先生此次歸返西蜀故里,卻是要終老于那遙遠的名山峨眉。但愿人間有千尺高的樓閣,登上高樓,眼前就映現出青翠的峨眉山和您的英姿。
詩人是在江邊送別這位好友;友人登舟而去,詩人久久佇立江頭,對著那滾滾東流的萬頃波濤,望著那緩緩西去的一片帆影。這一東一西的對比,使他不禁聯(lián)想起那與“萬水”流向相反的弱水。兩個“水”字疊用,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節(jié)奏,表達詩人對友人的依依眷戀之情。
第一個“峨眉”是先生所到之地,第二個“峨眉”是作者想象中看到的,兩個“峨眉”有意疊用形成回環(huán)往復的節(jié)奏,表達了詩人對友人依依惜別的深情。
據此綜述即可。
(五)(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回答問題。
游山西村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9.詩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渲染出一種怎樣的氣象?
10.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寫景中蘊含著哲理,千百年來被人們廣泛引用。請問你在哪種情境下可能會想到這一佳句?為什么?
【答案】9.這一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 10.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我會想到這一佳句。因為在困境中堅持下去,也許會出現豁然開朗的轉變,世間事物是消長變化的。
【解析】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意思是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渾濁不醇厚,豐收的年景農家待客菜肴非常豐盛。“莫笑”的意思是不要笑,道出了對農村淳樸民風的贊賞?!白恪笔亲銐颍S盛的意思?!白汶u豚”意思是準備了豐盛的菜肴。一“足”字表達了農家款客盡其所有的盛情。因此,此聯(lián)渲染出豐收之年農村一片寧靜、歡悅的氣象。
10.本題考查拓展延伸和運用詩句的能力。
頷聯(lián)“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忽然柳綠花艷間又出現一個山村。此聯(lián)寫山間水畔的景色,寫景中寓含哲理。如此流暢絢麗、開朗明快的詩句,仿佛可以看到詩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巒間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見濃茂,蜿蜒的山徑也愈益依稀難認。正在迷惘之際,突然看見前面花明柳暗,幾間農家茅舍,隱現于花木扶疏之間,詩人頓覺豁然開朗。這句描寫的是詩人置身山陰道上,信步而行,疑若無路,忽又開朗的情景,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讀過此聯(lián)后,人們會感到,在人生某種境遇中,學習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與詩句所寫有著驚人的契合之處。
(七)(2022春·四川眉山·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襄邑道中
陳與義〔宋代〕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提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注釋】這首詩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滿經襄邑入京,詩人此行是任開德府教授期滿,入京待選時寫下了這首即景抒懷詩。
11.下列對古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句寫兩岸飛花,一望通紅,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紅了。用“紅”字形容“飛花”的顏色,這是“顯色字”,詩中常用:但這里卻用得很別致。
B.次句作者只用七個字既表現了綠榆夾岸的美景,又從路短與時長的對比中突出地贊美了一路順風,而船中人的喜悅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間。
C.三、四兩句,通過仰臥看云表現閑適心情,妙在通過看云的感受在第二句描寫的基礎上進一步驗證了既遇順風、風速又大,而作者的閑適之情,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
D.此詩通過對乘船東行,河兩岸上原野落花繽紛,隨風飛舞等景物的描述,表達了詩人這次遠行,非常輕松暢快,心曠神怡。
12.“臥看滿天云不動”與詩中哪句形成對照?請賞析其妙處。
【答案】11.B 12.與最后一句“不知云與我俱東”形成對照。動中見靜,似靜實動,寫出了因船云俱動,使人誤以為云不動的情趣,而且含有智慧和哲理,給人以有益的啟示。
【解析】11.考查詩歌賞析。
B.根據“百里”可知路長。根據“半日”可知時短。本項“路短時長”有誤。
故選B。
12.考查詩句賞析。
本詩后兩句意為:躺臥在船上望著滿天白云 ,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前進。前后兩句形成了對照。前句寫云不動,后句與云與我俱動。詩人看兩岸,飛花、榆堤,不斷后移;看天上的“云”,卻并未隨之而動。作者明知船行甚速,如果天上的“云”真的不動,那么在“臥看”之時就應像“榆堤”那樣不斷后移。于是,作者恍然大悟:原來天上的云和自己一樣朝東方前進。船上觀景,看天上云彩是一種感受,看兩岸花木又是另一番感受。感受的不同,反映了主體與客體的距離的不同:花木在近處,看去似飛動;白云太離遠,觀者未覺動。富有哲理與意趣。
(八)(2022春·陜西渭南·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13.請結合詩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分析“寒”字的作用。
14.詩歌后兩句使用了什么表現手法?體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13.這句詩的意思是:浩渺的寒江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寒”字不僅點出了季節(jié):時值深秋或冬季,還點出了環(huán)境的朦朧、迷茫、冷寂的特點,準確地傳達出詩人此時悲涼的內心感受。 14.詩歌的后兩句使用了借古諷今(化用典故)的表現手法,表面上是寫歌女,是對歌女的埋怨,實際上是諷刺那些不知亡國恨的醉生夢死的士大夫官宦,表達了詩人對那些只知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重的達官貴人的憂慮和憤慨之情。
【解析】13.本題考查詩歌煉字。煉字賞析常見答題格式: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句的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這句詩為人們描繪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畫面,如煙的霧氣,朦朧的月色,籠罩在河面以及水邊的沙灘上。兩個“籠”字將煙、水、月、沙等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描繪出一幅朦朧(迷茫)冷清(悲涼)的水色夜景,一個“寒”字,不但讓人想到時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頭掠過一絲寒意,渲染出一種凄涼的氣氛,寄托了作者的哀愁與傷感。
14.本題考查詩歌情感。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兩句,“不知”、“猶”兩詞,表面上是寫歌女,對歌女的埋怨;由“亡國恨”、“后庭花”(《玉樹后庭花》據說是南朝陳后主所作的樂曲,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可以看出詩人更進一步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當時的統(tǒng)治者,鞭笞權貴的荒淫。這句話借古諷今(運用典故),表面是指責商女,實是諷刺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表現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當時社會風氣的不滿。
(八)(2022春·陜西寶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移家別湖上亭
戎昱①
好是春風湖上亭,柳條藤蔓系離情。
黃鶯久住渾相識,欲別頻啼四五聲。
注釋:①戎昱:約生于740年前后,卒于800年后,唐代詩人,其詩辭旨清拔,多感慨之作。
15.請你結合全詩簡要分析,詩人除寫了柳條外,還寫了哪些景物?
16.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15.藤蔓、黃鶯。 16.作者以“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的“頻啼”,化無情為有情,運用擬人的手法,借物的挽留、眷戀襯托出人與人的依依惜別之情。(答出依依惜別之情即可)
【解析】15.本題考查理解詩中的景物。
了解全詩內容, 抓住關鍵語句“柳條藤蔓系離情。黃鶯久住渾相識”,該句意為: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我的衣襟,不讓我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牽,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我是老相識了。據此可知,觸動詩人情思的景物為:柳條、藤蔓、黃鶯。
16.本題考查情感主旨。
這首詩寫出了春風駘蕩,景色宜人,詩人來辭別往日最喜愛的湖上亭。微風中,亭邊柳條、藤蔓輕盈招展,仿佛是伸出無數多情的手臂牽扯詩人的衣襟,不讓詩人離去。這情景真叫人愁牽恨惹,不勝留戀:住了這么久了,亭邊柳樹枝頭的黃鶯,也跟詩人是老相識了。在這即將分離的時刻,別情依依,鳴聲悠悠,動人心弦,使人久久難于平靜……詩中的一切,無不具有生命,帶有情感。這是因為詩人對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與柳條、藤蔓、黃鶯作別,柳條、藤蔓、黃鶯也像他一樣無限癡情,難舍難分。他視花鳥為摯友,達到了物我交融、彼此兩忘的地步,故能憂樂與共,靈犀相通,發(fā)而為詩。表達了詩人對湖上亭的依戀之情。
(九)(2022春·四川成都·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絕句
[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17.詩論家說杜甫有不少“以詩為畫”的詩歌,這首小詩是這樣的作品嗎?請作出判斷,并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18.詩歌后兩句中“飛”與“睡”使用巧妙,請簡要賞析。
【答案】17.是。描繪了一幅陽光燦爛、河山絢麗、花草開放、燕子翩飛、鴛鴦安睡的畫面。 18.“飛”蘊含春天的勃勃生機,“睡”閑適中透溫柔的春意。一動一靜,相映成趣,透露著詩人歡悅、安適的心情。
【解析】17.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先整體描繪江山、春風、花草之百花競放、風送花香,再細處落筆,描寫“泥融飛燕”“沙暖睡鴛鴦”,構成了一幅日光和煦、明麗和諧的春色圖,點面結合,使人如臨其境。全詩抓住初春春暖花開、“銜泥筑巢”等最具有特征的景物來勾畫,描寫出春天景物充滿生機、清新明麗的特色,以詩為畫,詩人的安適喜悅之情自然溢于字里行間。
18.本題考查練字。詩歌后兩句寫:飛翔的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美麗的鴛鴦睡在沙上曬太陽。飛燕子:燕子忙著筑巢,蘊含春天的勃勃生機。睡鴛鴦:鴛鴦在睡覺。閑適中透溫柔的春意。這兩幅生動的小景,一動一靜,動靜結合,相映成趣,極其恰當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諧的歡樂融和氣氛,表達出詩人的興奮快樂之情。色彩明麗,充滿生機,柔美和諧。初春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景象的喜悅之情。
(十)(2022春·貴州畢節(jié)·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春游湖》,完成下面小題。
春游湖[注]
[宋]徐俯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
【注】湖:指杭州西湖。
19.“夾岸桃花蘸水開”一句中哪個字最傳神?這一句話描述了怎樣的場景?
20.宋詩的一大特色是富有理趣。你認為“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中蘊含著怎樣的理趣?
【答案】19.示例:“蘸”字。春天多雨,湖水上升,視覺中覺得離花枝更近了。桃花倒映在水中,波光蕩漾,岸上水中的花枝連成一片。從遠處望見,仿佛蘸水而開。 20.示例:春水上漲,沒過橋面,正當游人無法“度”過之際,一只小船從柳陰深處撐過來。詩句告訴人們,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體現了宋詩特有的理趣。
【解析】19.第一問:本題考查煉字。
“夾岸桃花蘸水開”意思為:小河兩岸的桃樹枝條浸在水里,鮮紅的桃花已經開放。運用的好的字“蘸”,然后按照答題思路分析?!罢骸?,運用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桃花開得繁密程度,寫出了桃花嬌艷欲滴的美麗,表現了詩人看見小船撐出的驚喜心情。
第二問:本題考查描繪場景。
“夾岸桃花蘸水開”意思為:小河兩岸的桃樹枝條浸在水里,鮮紅的桃花已經開放。運用優(yōu)美的語言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在理解的基礎上描繪場景即可。
示例:湖邊的桃花盛開,鮮艷似錦。桃花的倒影映在水中,波光蕩漾,岸上水中的花枝連成一片,遠遠望去,桃花照水,水映桃花,美極了!
20.本題考查詩歌的寫作技巧。
“理趣”是指,表現哲理的詩歌,要寫出具有感發(fā)讀者的審美情趣。“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出柳陰來”的意思是:春水上漲,沒過橋面,正當游人無法過去之際,一只小船從綠蔭深處緩緩駛出?!叭瞬欢伞?,就是游人不能度過。對稱心快意的春游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挫折??墒菧惽傻煤?,柳蔭深處,悠悠撐出一只小船來,這就可以租船擺渡,繼續(xù)游賞了。經過斷橋的阻礙,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詩句告訴人們,困境中仍然蘊含著希望,也道出了世間事物消長變化的哲理。
(十一)(2022春·山東濟南·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①
陸游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②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注】①這首詩作于陸游六十八歲,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qū)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②遺民:在金占領區(qū)生活但認同南宋王朝統(tǒng)治的漢族人民。
21.下面對詩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詩歌題目的意思是秋夜將曉之際,詩人步出籬門,以舒煩熱,有感而發(fā)。
B.詩歌前兩句寫了祖國河山的奇?zhèn)邀?,意境闊大深沉,對仗工整?br>C.第三句筆鋒一轉,頓覺風云突起,“淚盡”一詞,千回百轉,含有無限酸辛。
D.第四句中的“望”字是全詩的詩眼,抒發(fā)了詩人由希望到徹底絕望的心情。
22.賞析“南望王師又一年”中“又”字的妙處。
【答案】21.D 22.“又”是“再”的意思,寫出了“遺民”年年歲歲盼望南宋能夠出師北伐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qū)百姓痛苦的同情,對南宋統(tǒng)治者不收復失地的憤慨及對早日收復失地的盼望。
【解析】21.考查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辨析。
D.“抒發(fā)了詩人由希望到徹底絕望的心情”有誤,“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達出中原廣大人民受到壓迫的沉重,經受折磨歷程的長久,期望恢復信念的堅定不移與迫切。以“望”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回百轉的心情。
故選D。
22.考查對詩歌煉字的賞析。
“南望王師又一年”,意思是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一個“又”字擴大了時間的上限,寫出了“遺民”年年歲歲盼望南宋能夠出師北伐的心情。他們年年歲歲盼望著南宋能夠出師北伐,可是歲歲年年此愿落空。他們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們忘記得干干凈凈。表達了詩人對淪陷區(qū)百姓痛苦的同情,對南宋統(tǒng)治者不收復失地的憤慨及對早日收復失地的盼望。詩人極寫北地遺民的苦望,實際上是在表露自己心頭的失望。當然,他們還是不斷地盼望下去。人民的愛國熱忱真如壓在地下的跳蕩火苗,歷久愈熾;而南宋統(tǒng)治集團則正醉生夢死于西子湖畔,把大好河山、國恨家仇丟在腦后,可謂心死久矣。詩人為遺民呼號,目的還是想引起南宋當國者的警覺,激起他們的恢復之志。
(十二)(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古代詩歌閱讀,完成下面小題
約客
趙師秀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23.對這首詩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本詩選自《清苑齋集》,趙師秀號靈秀、天樂,永嘉人,北宋詩人。
B.這首詩從季節(jié)和天氣寫起,寫出了天氣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別景致。
C.這是一首送別詩,綿綿不絕的雨,讓友人的出行非常困難,寫出了作者對友人的擔憂。
D.尾聯(lián)詩人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出他內心的感受。
24.詩句“閑敲棋子落燈花”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請賞析這句詩。
【答案】23.B 24.本句詩采用了動作描寫的表達方式。通過寫一個小小的動作,生動而又含蓄地表現出詩人的情態(tài),悵惘、無奈之情都融入在這一動作中,細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解析】23.考查詩歌理解。
A.“北宋詩人”有誤,應為:南宋詩人;
C.本詩不是送別詩。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D.根據“閑敲”可知,尾聯(lián)運用了動作描寫來表現內心感受;
故選B。
24.考查詩句賞析。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意思是:已經過了午夜約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看著燈花一朵一朵落下。
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全詩通過對撩人思緒的環(huán)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jié)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
(十三)(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晚春
韓愈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乙】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25.下面對這兩首詩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新年都未有芳華”的意思是新年都沒有芬芳的鮮花,句中的“都”寫出了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中“作飛花”三字,翻動態(tài)為靜態(tài),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C.《晚春》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寥寥幾筆,便給人以滿眼風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們可以透過《晚春》景物描寫領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樹”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自己對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26.請簡要賞析“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兩句的表達效果。
【答案】25.B 26.用白雪盼春的擬人手法,表現了詩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把白雪比喻成飛花,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表達了對春雪的欣喜之情。
【解析】25.考查詩歌賞析。
B.“翻動態(tài)為靜態(tài)”有誤,雪本是靜景,但此句別出新意,說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這是翻靜態(tài)為動態(tài)。故選B。
26.考查詩句賞析。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白雪本是無情之物,但這里卻賦予了它人的情感,這是擬人的修辭方法,把春雪刻畫得美好而有靈性。把“白雪”比作飛花,雪如花美麗,靈動又有情趣,把初春的冷落寫成了仲春的熱鬧,富有情趣。這兩句運用擬人和比喻的修辭,表達了對春雪的欣喜之情。
(十四)(2022春·四川樂山·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古代詩歌鑒賞,完成下面小題
如夢令
李夢陽
不信園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說與小童知:“池上落紅休掃?!毙輶?,休掃,花外斜陽更好。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27.結合加點字詞賞析“一夜遍生芳草”。
28.《如夢令》和《己亥雜詩》都寫到了“落紅”,表達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27.“一夜”表明時間之短;“遍”表明春來之速、范圍之廣,表達了春天突然到來的驚喜之情。 28.《如夢令》中寫落紅,意在描繪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陽美景,富有生活情趣,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都汉ルs詩》中寫落紅護花,暗指自己雖然辭官,但仍關心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落紅”是崇高獻身精神的象征。
【解析】27.本題考查對詩歌關鍵句的賞析。“一夜遍生芳草”意思是:一夜之間庭院里到處長出了小草。“一夜”表明時間短,草長的快?!氨椤北砻鞔翰莸教幎际恰⒎秶畯V。表現詩人對春天悄然到來的欣喜和喜悅之情。
28.本題考查對比賞析。
根據“‘池上落紅休掃。’休掃,休掃,花外斜陽更好”可知,詞人吩咐小童,卻不是讓打掃落花,恰恰相反,而是叮嚀“池上落紅休掃”,不同其它文人見落花傷情,反倒是有雅興賞花;寫落紅,意在描繪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陽美景,由此可見詞人對春天的喜愛和對落花的珍愛;“花外斜陽更好”一句,詞人認為花叢掩映中的夕陽更加迷人美麗,由此可見詞人寄情山水的閑適安逸情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意思是: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運用比喻修辭,把自己比成落紅。落紅即使凋零飄落,仍然回歸土地,化為養(yǎng)料,滋潤新生命的成長。移情于物(間接抒情、借物抒懷)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一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yǎng)土新的花技。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xù),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詩人通過對落花的贊美,抒發(fā)了自己雖辭官但門會關心國家的會運,從而形象貼切地展示了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愛國)精神。
(十五)(2022春·湖北孝感·七年級統(tǒng)考期末)讀下列詩歌,完成各題。
【甲】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乙】
烏衣巷①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②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注】①烏衣巷:位于秦淮河畔,東晉時名門望族的聚居地。②王謝:指王導和謝安,二人均為東晉時的權貴。
29.【甲】詩“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句中兩個“籠”字好在哪里?這句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30.“詩貴在含蓄”,兩首詩在表達情感上均體現了這一點,但又各具特色,請比較分析。
【答案】29.兩個“籠”字把煙、水、月、沙四者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渾然一色,描繪了一幅朦朧淡雅而又寂寞凄清的水邊夜色圖。 30.【甲】詩表面上諷刺商女,實則間接抨擊豪紳權貴沉溺于聲色歌舞,不問國事的腐朽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也蘊含著對世道的憤慨?!疽摇吭娊铻跻孪锏淖兓?,以小見大,生發(fā)王朝興替、人事變遷的深沉感慨,具有含蓄之美。
【解析】29.考查詞句賞析。
“煙籠寒水月籠沙”意為: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兩個“籠”字,把“煙霧、寒水、月光、沙灘”四種景物整合為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用詞準確形象,富有畫面感,描繪了一幅朦朧、凄清、孤寂、悲涼的畫面,使全詩籠罩了一層淡淡的哀傷與抑郁之情。
30.考查賞析寫作手法。
甲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夜泊秦淮,詩人聽到隔江傳來亡國之音《玉樹后庭花》。表面上,詩人似乎是在斥責“商女”無知,但是詩人的矛頭所向,卻是那些身負天下安危,但醉生夢死的權勢顯達。在距陳朝覆滅已有兩個半世紀之遙的晚唐衰世,竟又有人不以國事為懷,用亡國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歷史悲劇又將重演的預感。揭示了當今的達官貴人像陳后主一樣,如此下去,也將亡國;如不改弦更張,將要自蹈覆轍,不堪設想。抒發(fā)了詩人的振聾發(fā)聵的警示。
乙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作者特地指出,而今這些飛入普通老百姓家筑巢的燕子,以往卻是棲息在王導、謝安兩家權門高大廳堂的檐檁之上的舊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聽到作者對這一變化發(fā)出的滄海桑田的無限感慨。詩人的感慨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雀橋和烏衣巷依然如故,但野草叢生,夕陽已斜?;臎龅木跋?,已經暗含了詩人對榮枯興衰的敏感體驗。后二句藉燕子的棲巢,表達作者對世事滄桑、盛衰變化的慨嘆。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5 賣油翁(含解析),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閱讀理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4 詩五首閱讀鑒賞(含解析),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有誤的一項是,對上面兩首作品理解有誤的一項是,選出對《望岳》賞析不正確的一項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知識梳理與能力訓練03 老王(含解析),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基礎知識,閱讀理解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