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嘗試根據植物和動物的主要特征對動植物進行分類。
2.說出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方法和依據,以及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意義。
學習重點:1.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2.掌握生物分類的依據。
學習難點:1.嘗試根據生物的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
2.掌握生物分類的依據。
課時活動設計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出示有關動物的書的圖片,提出問題:如果你想了解菜粉蝶的生長發(fā)育和行為,在這幾本書中,你會選擇查閱哪一本?要是想了解蛾、青蛙的相關資料,又該查閱哪幾本?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分類的意義。
嘗試對植物進行分類。
教師提出問題:①綠色開花植物有哪六大器官? ②所有植物都有種子嗎?③種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嗎?④所有植物都有根、莖、葉的分化嗎?⑤種子里面的子葉數(shù)目一樣嗎?⑥所有植物的葉脈都是一樣的嗎?平行葉脈和網狀葉脈各有什么特點?⑦假根有什么作用?引導學生回顧所學知識。
出示不同種類的植物的圖片,分組討論如何對提供的植物按其形態(tài)結構特征進行分類,并說出每一步具體的分類依據。討論后,在全班開展交流。教師在此過程中利用課件呈現(xiàn)分類的過程。
順利完成分類工作后,提出幾個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總結出植物的分類依據。
在對植物進行分類時,要注意觀察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如被子植物的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的形態(tài)結構,找出共性,確定它們的親緣關系。在被子植物中,花、果實、種子往往作為分類的重要依據。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并比較植物形態(tài)結構特征的異同,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和判斷的能力。
嘗試對動物進行分類。出示不同種類的動物的圖片,讓學生結合剛才給植物分類的經驗,根據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給動物進行分類。
讓學生自主嘗試以表解的方式將圖中的動物進行分類(盡量按照從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列)。然后展示成果,在班上交流,體驗分類的基本方法,同時對動物類群的有關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設計意圖: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物進行分類的能力。
課堂小結,鞏固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所知識進行再認識,得以鞏固和加深記憶。
第一節(jié)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
一、生物分類的概念及依據
二、植物的分類:根、莖、葉、花、果實、種子是植物分類的重要依據。
三、動物的分類:動物分類除了要比較外部形態(tài)結構,還要比較它們的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等。
課本“練習與應用”。
鞏固性作業(yè):本節(jié)知識鞏固、基礎通關。綜合性作業(yè):本節(jié)能力突破、素養(yǎng)達標。
教學反思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二單元 多種多樣的生物第四章 生物分類的方法第一節(jié)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案及反思,共5頁。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展示圖片,提出問題,學生活動,課堂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一節(jié)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教案及反思,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