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辦事按序排隊,是一個人自覺、自律、自尊的表現(xiàn),也是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標志?!洞蠹遗藕藐牎放c本單元其他三節(jié)課呈并列關系,重在讓學生認識到在公共生活中排隊的必要性,知自己在哪些地方哪些情境下需要排隊;知道不同的排隊方式;學會守規(guī)則,也要懂得禮讓,從而建立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為培養(yǎng)法治意識打下堅實基礎。
本節(jié)課由兩部分內(nèi)容組成,分別是“還是排隊好”“怎樣排好隊”。此外,還穿插了繪本故事《守規(guī)則,懂禮讓》?!斑€是排隊好”讓學生通過體驗從內(nèi)心認同排隊,然后通過對不同場景的討論,提出觀點:沒秩序、不文明;排好隊、才公平?!霸鯓优藕藐牎钡闹饕康氖墙鉀Q學生在日常排隊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在不同場景中正確排隊。繪本故事《守規(guī)則,懂禮讓》是這一節(jié)課內(nèi)容的補充和延伸,旨在體現(xiàn)遵守排隊規(guī)則與禮讓特殊人群的關系,它反映了規(guī)則與道德之間相互補充和融合的關系。
守規(guī)則懂禮讓是小學生法制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而低年級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屬于前習俗階段,規(guī)則意識不強,學生的行為多是根據(jù)自己身體感受和自身利益決定的。因此,要讓學生養(yǎng)成守規(guī)則的好習慣,就要讓學生充分體驗和感受排隊對生活的影響,從而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美好生活需要規(guī)則與秩序的觀念。
教學活動準備
[學習目標設計]
1.通過體驗讓學生認識到公共生活中排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自覺排隊是守規(guī)則、有秩序、講文明的表現(xiàn)。
2.通過討論,知道在公共場所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并了解不同的排隊方式。
3.通過閱讀繪本,懂得在守規(guī)則的同時,也要學會禮讓。初步養(yǎng)成遵守公共秩序的行為習慣。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知道在公共生活中排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自覺排隊是守規(guī)則有秩序、講文明的表現(xiàn)。
2.難點:知道在公共場所中哪些地方需要排隊,并了解不同的排隊方式,懂得在守規(guī)則的同時,也要學會禮讓。
教學活動設計(共1課時)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請大家現(xiàn)在快速到教室前面來領取今天上課學習要用的學習單。
[學習活動]
1.教師在不提要求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到教室前面領取學習單。
2.預設場景:學生一擁而上,擁擠在講臺前領取學習單。
3.教師:請同學們先安靜地回到座位。哪些同學沒有領到學習單?剛才在領取學習單時,
你和身邊的同學都發(fā)生了什么?
4.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剛剛大家突然迅速地擠在講臺前面。
預設2:剛剛大家沒有排隊,都擁擠在講臺前面。
5.提問:這樣領取學習單有什么感受?
6.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我覺得太亂了,前面領了學習單的同學出不來,我們后面領不到學習單的人也擠不
進去。
預設2:而且還很吵班里而亂哄哄的。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不排隊帶來的混亂與不便。
[過程實施]
活動一 明道理——排隊好處多
[情境創(chuàng)設]
剛才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的感受。
[問題導入]
問題出在哪里呢?怎樣做才能避免發(fā)生剛才的問題?
[學習活動]
1.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因為剛才大家都想先拿到學習單,沒有排隊,也沒有謙讓所以都擠在講臺前面。
預設2:我們應該以小組為單位排隊領取學習單,一個一個地領取,這樣會好一些。
2.過渡:有同學給了我們很好的建議,下面我們試一下這個新方法。請沒有領到學習單的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排隊到前面來領取學習單。
3.沒有領到學習單的同學排隊領取學習單。
4.提問:剛才我們經(jīng)歷了兩次領取學習單的過程,請同學們說一說這兩次給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
根據(jù)學生的建議,再次領取學習單,讓學生與第一次領取學習單的過程進行對比,加深對排隊重要性的認識。
5.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第一次沒有排隊的時候感覺很混亂,大家擠在一起很不舒服;第二次有序排隊的時候,感覺好多了。
預設2:我感覺排隊后比排隊前領學習單的速度快了。
預設3:而且排隊之后,也沒有那么吵了,很安靜地就領到了學習單。
設計意圖
學生根據(jù)親身體驗和思考自行找出問題的根源,梳理排隊的重要意義。
6.過渡:老師和你們也有同樣的感受。通過剛剛的活動,請大家說一說排隊有哪些好處。
7.學生小組討論、回答。
預設1:排隊能更有秩序。
預設2:排隊還能讓做事情的速度更快。
8.過渡:排隊之后,變得有秩序了事情也會完成得更快。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再用一個小實驗證明一下同學們的說法是否正確。同學們分成兩組進行實驗,每個人拽一根線,將瓶子中的小球拉出。第一組同學在游戲開始前不能說話,直接開始游戲:第二組同學在游戲開始前可以組內(nèi)商量1分鐘,然后開始游戲。我們比-比.兩組同學誰將所有小球拉出瓶子所用的時間最短。
9.學生分成兩組進行實驗。
10.提問:第二組同學明顯要比第一組同學更快,第一組的同學們能分享一下剛游戲開始后,你們因為遇到了什么情況而耽誤時間嗎?
學生根據(jù)親身體驗和思考自行找出問題的根源,梳理排隊的重要意義。
設計意圖
再次通過實驗讓學生切身感受排隊的必要性。
11.學生分享預設:因為我們當時都想抓緊拽球?qū)е滦∏蚩ㄔ谄靠诔霾粊恚缘⒄`了時間。
12.提問:第二組同學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在開始前的I分鐘里你們都討論了什么嗎?
13.學生分享預設:我們討論了拽出小球的順序,然后大家排隊一個個地拽出來,這樣做就很快。
14.總結:同學們,通過剛剛兩個實驗活動,大家切身地感受到了排隊的好處,即在很多人需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幫助我們有秩序地快速完成。此外,排隊還有很多其他的好處。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兩幅圖,也請你做個小小行為觀察員,看看圖中哪個人物的行為有問題吧。
15.出示教材圖。
教材圖
16.學生觀察圖片,回答預設:左圖中我看見有一個人下 樓時沒有靠右行,而是推開旁邊的人,著急往下走。
17.提問:他的行為會帶來什么隱患呢?
18.學生回答預設:他這樣很危險,老師說過,下樓時要排隊靠右行,在樓梯上跑跳很容易和前面的人撞在一起,發(fā)生危險。
設計意圖
讓學生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發(fā)現(xiàn)場景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認知不文明行為。
19.過渡:是的,上下樓梯時一定要講秩序,這不僅是文明的表現(xiàn),更是安全的保障。讓我們齊讀兒歌《上下樓講秩序》。
20.學生齊讀兒歌:
上樓梯,下樓梯,不爭不搶講秩序;
上下都靠右邊行,不要蹦跳和玩耍;
扶手莫當滑梯坐,安全第一記心里。
設計意圖
通過幾歌,幫助學生牢記上下樓梯的要求。
21.學生觀察圖片,回答預設:右圖中插隊的男子做得不對,他擠開了旁邊的人自己先上車。
22提問:他的行為確實不對,如果你作為后面排隊的人,當看到前面有人插隊時,你會有什么感受?
23.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我會很生氣,插隊對我們后面排隊的人而言非常不公平。
預設2:大家都應該是平等的,插隊的人會讓后面排隊的人很生氣。
24.提出假設:但如果這個人是有很著急的事情怎么辦呢?你們能幫他想想辦法嗎?
25.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他可以和后面的人提前說一下,后面的人同意就可以了。
預設2:如果他很著急,可以乘坐出租車,要比公交車更快。
26.總結:相信同學們遇到類似的情況,一定比圖片中的主人公處理得好!
27.提問:通過觀察兩幅圖中的行為,你們對排隊有了哪些新認識呢?
28.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排以能更好地保障我們的安全。
預設2:排隊才是最公平的。
設計意圖
通過教師追問,讓學生跳出僅從自我角度看問題的狀態(tài)。幫助學生關注到他人的感受,知道有序排隊是對他人的尊重。
總結:是的,排隊不僅是個人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而且也是對他人的尊重,還能保障大家的安全。
[課堂評價]
本環(huán)節(jié)在小組活動時,重點關注學生小組的活動參與度.能否與其他同學順暢交流、分工合作;通過學生對兩幅圖片中人物行為的觀察和分析,評估學生是否能認識到排隊的重要性,同時關注學生聽講的專注度和發(fā)言的積極程度。
活動二 守規(guī)則——排隊有門道
[情境創(chuàng)設]
通過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有序排隊對于公共生活而言非常重要。
[問題導入]
“排隊日”的標志
同學們見過這張圖片嗎?
[學習活動]
1.學生回答預設:我見過,這是“排隊日”的標志。
2.教師:是的,為了創(chuàng)造文明有序的環(huán)境,北京市將每月的11日定為自覺排隊日。在這一天,會有很多志愿者走上街頭,倡導人們在公共場所有序排隊。下面請同學們針對以下排隊中的不文明現(xiàn)象,演一演并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這些不文明行為給他人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2)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設計意圖
再次讓學生梳理排隊的意義,從而明確知道排隊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3.小組隨機領取場景圖,小組內(nèi)表演并進行討論。
場景1 場景2
場景3 場景4
場景圖
設計意圖
讓學生學著換位思考問題,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站在集體的角度想一想,為培養(yǎng)規(guī)則意識奠定基礎。
4.學生回答預設。
場景1學生回答預設:這樣做對后面的人很不公平,我們?nèi)ビ螛穲龅臅r候也遇到過,大家排隊都很累,遇到插隊的人大家都很生氣。大家都應該按序排隊,如果覺得很累,可以自己帶個小椅子:中途如果有想去衛(wèi)生間等特殊情況,可以和工作人員說。
場景2學生回答預設:醫(yī)院里的病毒比較多,應該按照“一來線”排隊,這樣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5.過渡:希望大家都有自己心中的“一米線”,即使有的地面沒有貼一米線"的標記,大家在排隊時也要和他人保持一定距離。
場景3學生回答預設:首先對其他排隊的人而言很不公平,而且排隊人很多,跑著擠進車廂也容易出現(xiàn)危險。地鐵等車時大家都應該依次排好隊,有序上車。
場景4學生回答預設:她把排座位都占了 ,其他人就不能休息了。公共設施大家也應該排隊輪流使用,而不能由一個人占有,影響他人使用。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對不同場景的分析,進一步知道了不文明行為給他人帶來的不便,從而強化學生遵守規(guī)則、有序排隊的意愿。
6.總結:通過剛剛對不同排隊場景的討論,我們知道了有序排隊不插隊、心中常懷“一米線”、公共設施輪流用,文明有序保安全。
7.提問:我們了解了這些排隊的規(guī)則后,請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在以下這些場所中的什么情況下需要排隊呢?請各小組討論后,完成以下學習單。
學習單
8.學生小組討論后,完成學習單。
9.學生交流分享、相互補充。
學校場景回答預設:上操時、去專業(yè)教室時、去操場時.打飯時、準備外出春游時、借書時……
醫(yī)院回答預設:掛號時看病時取藥時做檢查時……
商場回答預設:結賬時試衣服時、上下電梯時……
10.過渡:由此可見,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有序排隊。其實,現(xiàn)在為了方便我們排隊,很多地方都做了改善.讓大家排隊更便利。
設計意圖
通過回顧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有序排隊出現(xiàn)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強調(diào)排隊的重要性,同時也讓學生明確知道需排隊的場合。
11.出示圖片,學生說說生活中這些便利的地方。
(1)圖片1:
收費站ETC通道
學生回答預設:在收費站,車輛可以安裝ETC,進行自助繳費,這樣就不用排隊等候人工繳費了。我爸爸的車上就有,每次我們很快就通過了。
設計意圖
讓學生看到社會的進步,為后續(xù)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奠定基礎。
(2)圖片2:
排隊等位
學生回答預設:吃飯排隊等位時,可以通過掃碼來隨時了解自己前面有幾桌,不用一直坐在餐廳門口等著。所以每次等位時,我都會和媽媽先去逛逛,快排到我們了再回來。
(3)圖片3:
自助掛號機
學生回答預設:這是醫(yī)院的自助掛號機、取號機,上次媽媽帶我去看病時,就是在這個機器上拿的號,沒有排隊,很方便。
12.總結:是的,同學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們的生活已經(jīng)越來越便捷,所以我們在享受便捷的同時,更要做一名文明小公民。在需要排隊的時候,遵守公共秩序,按要求自覺排隊。這在《中小學生守則》中也有要求。
13.學生齊讀《中小學生守則》第4條:明禮守法講美德。遵守國法校紀,自覺禮讓排隊,保持公共衛(wèi)生,愛護公共財物。
[課堂評價]
根據(jù)學生表述的不文明行為對他人產(chǎn)生的影響,評估學生能否知曉不文明行為對他人產(chǎn)生的影響:根據(jù)學生尋找到的不同排隊場景,知曉學生在生活中是否有排隊意識。在發(fā)言過程中,關注學生的音量、站姿等。
活動三 守規(guī)則——排隊中的禮讓
[創(chuàng)設情境]
出示本課教材的故事《守規(guī)則,懂禮讓》。
[問題導入]
請你自主閱讀故事,并完成以下三個小任務:
1.圖中有幾次“讓”,每次“讓”的原因是否相同?為什么?
2.給圖③圖④中的媽媽加上對話。
3.針對圖⑥中小朋友提出的問題,說自己的看法。
[學習活動]
1.學生自主閱讀繪本故事《守規(guī)則,懂禮讓》。
2.學生自主完成三個小任務。
3.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4.學生回答。
預設1:圖中一共有三次“讓”或“不讓”,原因各不相同。第一次“讓”是媽媽讓老爺爺先走;第二次“讓”是叔叔讓小朋友先接水;第三次選擇“讓”或“不讓”是因為后面的小朋友著急去衛(wèi)生間。所以原因都不同。
預設2:圖③中的媽媽會說:“因為爺爺年齡大了,走路不方便,所以我們讓爺爺先上車。”
預設3:圖④中的媽媽會說:“快謝謝叔叔讓我們先接水?!?br>(1)教師追問:圖片中的媽媽和叔叔為什么要“讓”呢?
(2)學生回答預設:因為我們要禮讓不方便的老人或小孩兒。
(3)總結:是的,在規(guī)則面前,我們是可以謙讓、禮讓的。
預設4:我會謙讓著急上廁所的小朋友,因為他比較著急,所以我會謙讓一下。
預設5:我要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如果我也特別著急上廁所的話,我就沒辦法謙讓了。
5.提問:同學們都很充分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需要我們禮讓呢?
6.學生思考回答。
預設1:我們要禮讓孕婦。
預設2:我爸爸說汽車要禮讓行人,還要禮讓救護車、救火車。
預設3:我們還應該禮讓殘疾人。
7.總結:“禮讓”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將“禮讓”的美德傳承下去。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關注到生活中的“禮讓”。
課堂評價
根據(jù)學生閱讀后對“讓的理解和分析,了解學生對禮讓的認識程度。
活動四 踐行動——爭做文明小標兵
[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這個單元的學習即將接近尾聲。
[問題導入]
在《我們講文明》這個單元中,大家還記得我們都學了哪些內(nèi)容嗎?
[學習活動]
1.學生回答預設:我們學了《我們小點兒聲》《人人愛護公物》《我們不亂扔》《大家排好隊》。
2.過渡:是的,當同學們能夠做到這些要求時,就能成為一名文明小標兵”了。下面就請你在自我監(jiān)督表中寫下自己的目標,并堅持完成打卡21天!每個同學對自己的要求不同,所以大家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設定目標。堅持完成打卡,你就可以到老師這里換取一張“文明小標兵”的獎狀!
設計意圖
明理、守則、踐行是學生學習經(jīng)歷的過程,依托文明小標兵活動。讓學生將所學內(nèi)容付諸行動。
打卡單
3.學生書寫自己的目標卡。
設計意圖
本節(jié)課最終落到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為后續(xù)培養(yǎng)學生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奠定基礎。
課堂評價
根據(jù)學生所寫的目標,了解學生對本單元所學文明行為的掌握情況;課下教師可與學生進
一步溝通學生選擇某目標的原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打卡。
課堂小結
總結:同學們,中國是禮儀之邦,講文明、懂禮節(jié)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希望你們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落實在小事上,傳承于點滴中。
板書設計
大家排好隊
先來先排 不插隊
保持距離 更安全
特殊人群 我禮讓
爭做文明小標兵
本課作業(yè)設計
【基礎性作業(yè)】
1.以下場景里哪些情況需要排隊?請寫在表格之中。
2.請你在需要禮讓的圖片下面畫“√”,不需要禮讓的圖片下面畫“×”,并說明理由。
( ) ( ) ( )
【拓展性作業(yè)】
3.請依照課文《我們小點兒聲》《人人愛護公物》《我們不亂扔》《大家排好隊》這幾個方面為自己設定文明行為養(yǎng)成小目標,每次設定1—2個,完成21次打卡后,便可以將此表交給道德與法治教師換取你的“文明小標兵”獎狀。
4.請你繪制一張宣傳文明排隊的海報,繪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分享。
【參考答案】
1.學校場景:上操時、去專業(yè)教室時、去操場時、打飯時、外出春游時、借書時……
醫(yī)院:掛號時、看病時、取藥時、做檢查時……
商場:結賬時、試衣服時、上下電梯時……
√,斑馬線前,機動車禮讓行人
√,乘坐交通工具時,禮讓老人
√,乘坐交通工具時,禮讓殘疾人
3.提示:根據(jù)學生個人情況,自愿完成打卡。
4.提示:學生繪制一張關于文明排隊的海報。然后可將海報在班級內(nèi)進行展覽,或貼在學校醒目位置提示學生使用。
學校
醫(yī)院
商場
“文明小標兵”養(yǎng)成打卡單
我能做到:
(請你依照課文《我們小點兒向人人愛護公物》《我們不亂扔》《大家排好隊》中的內(nèi)容為自己設定文明行為養(yǎng)成小目標,每次設定1—2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備注:
1.每次完成目標時,可以將相應數(shù)字的方格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2.21次打卡完成后,可將此表交給道德與法治教師換取文明小標兵獎狀。
3.你邀請家長、老師或好朋友作為你的監(jiān)督員,協(xié)助你完成自己的目標打卡!
學校
醫(yī)院
商場
“文明小標兵”養(yǎng)成打卡單
我能做到:
(請你依照課文《我們小點兒向人人愛護公物》《我們不亂扔》《大家排好隊》中的內(nèi)容為自己設定文明行為養(yǎng)成小目標,每次設定1—2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備注:
1.每次完成目標時,可以將相應數(shù)字的方格涂上你喜歡的顏色。
2.21次打卡完成后,可將此表交給道德與法治教師換取文明小標兵獎狀。
3.你可邀請家長、老師或好朋友作為你的監(jiān)督員,協(xié)助你完成自己的目標打卡!
這是一份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第12課 玩也有學問精品教學設計,共13頁。
這是一份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第16課 大家排好隊教學設計及反思,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排隊的意義,排隊的規(guī)則,排隊的好處,生活中的排隊,自覺遵守排隊規(guī)則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政治 (道德與法治)統(tǒng)編版(2024)一年級上冊(2024)第16課 大家排好隊教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教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