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了解諸葛亮及其作品,掌握重點文言字詞,積累名言警句。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體會父對子的殷切期望。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的品質。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瑯玡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年,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樊襄陽),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 早年隱居隆中,后輔助劉備聯(lián)孫抗曹,建立蜀漢,拜為丞相。劉備死后,后主劉禪繼位,諸葛亮盡心輔佐,被封為武鄉(xiāng)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諸葛亮年屆四十六歲時,他終于迎來了親生子諸葛瞻的誕生。諸葛瞻繼承了父親的智慧與才華,自幼便表現(xiàn)出超凡的聰明才智,深受周圍人士的喜愛與期待。人們普遍認為,有諸葛亮這樣的杰出導師親自教導,諸葛瞻必將成為一位非凡的人物。然而,命運弄人,諸葛瞻年僅八歲時,諸葛亮便因病在軍中逝世,未能親自完成對兒子的教育和培養(yǎng)。在蜀漢,諸葛亮的威望和地位無人能及從皇帝劉禪到普通百姓,無不對他懷有深厚的敬意 作為諸葛亮唯一的兒子,諸葛瞻自然成為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并受到了極大的重視。
諸葛瞻生于蜀漢建興五年(227年),是諸葛亮之子。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年僅8歲的諸葛瞻承襲了武鄉(xiāng)侯的爵位,17歲時迎娶公主,拜騎都尉。景耀四年(261年),諸葛瞻與輔國大將軍董厥并為平尚書事,執(zhí)掌蜀漢朝政??芍T葛瞻終究不是諸葛亮,不能挽江山于水火,僅僅兩年后蜀漢就滅亡了,諸葛瞻在與鄧艾的決戰(zhàn)中戰(zhàn)死。
這篇文章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寫于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一生效忠劉氏父子,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為了國家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于是寫下一封家訓《誡子書》,告誡兒子諸葛瞻要讀書修身、靜心養(yǎng)德。
家訓是指歷代家長為教育子孫專門寫的訓導之辭,如家誡、家范、家規(guī)、家書等。它是古人向后代傳播修身治家、為人處世道理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國古代長期延續(xù)下來的家長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中國著名的家訓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
形聲兼會意字。篆文從言,表示用言語向人發(fā)出警告;戒聲,戒也兼表警戒之意,表示“誡”是讓人產生警戒之心而不犯錯??瑫鴮懽髡],簡化作誡。本義是警告、規(guī)勸,讓人有所警覺注意。
即諸葛亮寫給兒子的旨在告誡、勸勉的信。
淫慢則不能勵精 (古義:懈怠。今義:跟“快”相對)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輕薄。今義:地勢險惡) 險躁則不能治性 (古義:修養(yǎng)。今義:治理)
夫學須靜也 (動詞,學習)
非志無以成學(名詞,學業(yè))
夫君子之行 (名詞,行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釉~,行走)
1.非淡泊無以明志(形容詞作動詞,明確、堅定)2.非寧靜無以致遠(形容詞作名詞,遠大目標)
根據語意斷句讀,根據語錄體的特點斷句讀;通過分析句式特點(如固定句式、句式短小、句式工整)斷句讀,通過“之乎者也矣”等語氣詞斷句讀。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
誡 子 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考點: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言語句常見的考查形式: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答題技法: 翻譯五原則——留、替、調、增、刪。 答題四步驟——審清、譯準、連順、譽清。
誡子書 夫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靜: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fā)端。
以:連詞,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有道德有修養(yǎng)的人的行為操守,以寧靜專一來修養(yǎng)身心,用節(jié)儉來培養(yǎng)品德。
明確志向。明,明確、堅定。
達到遠大目標。致,達到。
不能淡泊自守,就無法明確志向,不能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則:連詞,表承接關系,相當于“就”。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放縱懈怠。淫,放縱。慢,懈怠。
輕薄浮躁。與上文“寧靜”相對而言。險,輕薄。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干來自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定下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
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隨同歲月而喪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
年紀隨同時光而疾速逝去。馳,疾行,指迅速逝去。
窮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屋舍,那時再悔恨又怎么來得及!
凋落,衰殘。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意思是,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
第一層(第1句):開篇提出觀點。
第二層(第2、3、4句):闡述“靜”與“學習”“明志”“成才”的關系。
第三層(第5句):告誡兒子要珍惜光陰,有所作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身養(yǎng)德的要求、途徑
淡泊寧靜→明確志向,達成志向:闡發(fā)“②____”的價值
先正后反:“靜”與③__________________ 的關系
反面說明:不“靜”(“淫慢”“險躁”)的害處
反面論述:④___________
1.仔細閱讀課文,作者主要表達了什么觀點?從哪兩方面進行說明的?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用意:告誡兒子要修身養(yǎng)性,寧靜好學,淡泊名利,生活節(jié)儉,以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觀點: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分別從修身和治學兩個方面進行論述,無論是學習還是做人,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靜”是修身養(yǎng)德的基礎,是學習的前提: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皟€以養(yǎng)德”是建立在“靜”的基礎上的美德。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進行對比,一正一反,增強了論述效果。
2.諸葛亮認為成才的條件是什么?這些條件之間有什么關系?
小結:①成才要具有立志、學習、惜時三個條件。 ②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相互聯(lián)系,缺一不可。寧靜淡泊以立志,立志是成才的前提;靜心專一以立學,學習是成才的基礎;惜時是成才的保障。
3、本文篇幅短小,句與句之間銜接緊密。各句論述的重點是什么?句與句之間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
第一句起筆擲地有聲、點明中心,重心落在“靜”字上。 第二句反面而論,是對“靜”的價值的闡發(fā),指出唯有寧靜專一,才能明確志向、達成志向。承前闡述,上下勾連。 第三句以“夫”發(fā)語,另起層次,先正后反,論述“靜”與“學”“才”“志”的關系,闡明只有“志”才可以成學,而為學亦須“靜”;學習才能增長才干,而成才務須學習。邏輯上仍然是承前闡述、上下勾連的關系。 第四句從反面進一步說明不“靜”,即“淫慢”“險躁”的害處,實際還是彰顯“靜”的價值。 最后一句,從反面論述,強調勤學刻苦,不能荒廢學業(yè),暗含惜時之意,情感上揚,自然煞尾。
“靜”是《誡子書》中的一個關鍵詞語。 “靜”是修身養(yǎng)德的基礎?!办o以修身”意為以寧靜心緒來涵養(yǎng)德行。這就要求人們的內心世界始終保持寧靜。 “靜”是學習的前提?!办o”指的是一種屏除雜念和干擾而安寧專一的精神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中,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靜靜地沉思,安靜地反思自己的作為。 要做到“靜”,就要屏除名利的束縛和干擾,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寧靜”,才能使志向明確、堅定(明志),并最終實現(xiàn)遠大目標(致遠)。若心不靜,陷入“淫慢”“險躁”,則不能專心學習,也就不能增長才干,更談不上修養(yǎng)心性了。
4、文中的“靜”怎樣理解?
5.諸葛亮希望兒子寧靜、淡泊又希望兒子能明志致遠而“接世”,如他自己當年隆中隱居不求聞達于諸侯與后來出山成為蜀國丞相,這是否矛盾?應該如何理解?
不矛盾。“淡泊”非遁世,“寧靜”非懈怠,旨在靜心治學,修身以報國。其深遠意義在于以學識和德行澤被后世,積極向上?!敖邮馈笔侨寮椅幕率咳说淖非螅菫槊?,而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的統(tǒng)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士人成長的理想路徑。諸葛亮告誡兒子,要以淡泊之心,立志、為學、廣才,方能成為能擔當、有貢獻的君子,最終“接世”。全文倡導修身與接世并重,培養(yǎng)高尚人格。
帶著父親諸葛亮的勸誡,諸葛瞻也成了優(yōu)秀卓越的人。諸葛亮去世之后,魏國鄧艾奇襲陰平,諸葛瞻率軍抵抗,后退守綿竹。鄧艾派使者來誘降,許諾將上表請封諸葛瞻為瑯琊王,諸葛瞻大怒并斬殺使者,與其子諸葛尚率軍抵抗,后英勇犧牲。
6、結合自身的學習經驗,說說學完本文之后你有哪些啟示和收獲。
(1)談及立志,“非志無以成學”一語中的。志向,乃個人奮發(fā)之源泉,無志則難以攀登成功之巔。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應勇于樹立遠大志向與璀璨夢想,以之為燈塔,照亮前行的道路。
(2)就學習而言,“學須靜也,才須學也”乃時代之強音。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洪流中,唯有保持一顆持續(xù)學習的心,勇于跳出“舒適區(qū)”,不斷自我革新與完善,方能穩(wěn)立潮頭,不被時代所淘汰。
(3)論及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如同警鐘長鳴。它深刻提醒我們,青春歲月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這段寶貴的學習時光,勤勉不輟,以免日后空留遺憾,悲嘆時光之蹉跎。
本文是諸葛亮以一個父親的身份給他的兒子寫的一封家書,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希望兒子堅定意志,刻苦學習,珍惜時光,學有所成。字里行間飽含著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本文僅僅86個字,卻把修身治學的大道理講得深刻透徹,道出了學與靜、才與學、志與學的關系,強調了淡泊寧靜的價值?!办o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已成為廣為傳誦的修身名言。
文章邏輯嚴密,前后相承。先提出修身養(yǎng)德的要求;接著從正反兩方面闡明“靜”與“明志”“成才”的關系;最后殷切叮嚀,強調應該珍惜時光,堅定意志。
文章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了治學、修身的條件,勸誡兒子惜時并有所為。同時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觀點: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治學: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正)
修身: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 性(反)
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勤學勵志修身養(yǎng)性珍惜年華
《誡子書》與《出師表》比較閱讀
《誡子書》和《誡外生書》、《出師表》在話題和寫信目的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明顯的差異。這三篇文章都是諸葛亮留給后世的寶貴精神財富,對于我們理解諸葛亮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態(tài)度具有重要的價值,思考它們在話題、寫信目的等方面有什么異同?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于美趣,何患于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竄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ㄖT葛亮《誡外生書》)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漏,有所廣益。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笨v觀古今,世代沿襲的名門望族一般都有良好的家風,而好的家風可以福蔭子孫,澤被后世。古有仁義禮智信,今有勤孝謙和思,時代變遷,家風傳承仍在延續(xù)。時至今日,優(yōu)秀家風依然是社會的道德要求和價值堅守。而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理應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家風純正,滋潤萬物:家風若破,污穢皆來。如今我們提倡家風,既是為了繼承傳統(tǒng)、啟迪當下,更是為了崇德向善,走向未來。
1.名句默寫。(1)吟誦諸葛亮的《誡子書》,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讓我們懂得在淡泊寧靜中才會堅定志向,進而實現(xiàn)自己遠大抱負的道理。(2)《誡子書》中,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從反面論述不“靜”的害處,實際上還是在彰顯“靜”的價值。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16 誡子書/諸葛亮課文ppt課件,共1頁。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16 誡子書/諸葛亮課文內容ppt課件,共2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誡子書,諸葛亮,學習目標,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初步感知,疏通文意,1一詞多義,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七年級上冊(2024)16 誡子書/諸葛亮備課ppt課件,文件包含16誡子書-第1課時pptx、16誡子書-第2課時pptx、16誡子書-朗讀音頻mp3、16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mp4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39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