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yǎng)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yǎng)過三只小貓。從養(yǎng)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CONTENTS 教學目錄
1.了解作者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2.概括并比較三只貓的不同來歷、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3.體會作者對第三只貓的特殊感情,感受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xiàn)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1958年10月17日他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出國訪問,翌日因飛機失事遇難殉職。主要著作有《家庭的故事》《桂公塘》《山中雜記》等 。
本文寫于1925年。20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他在這一時期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新思想、新觀念,表達出同情弱小無辜,譴責專制霸道,弘揚公道、民主、博愛的思想。《貓》正是在這一時期 創(chuàng)作出來的。
懶惰( ) 慫恿( )悵然( ) 蜷伏( ) 叮囑( ) 懲戒( ) 虐待( ) 潛逃( ) 污澀( ) 凝望( ) 紅綾( ) 屋脊( )
(zuān)鉆研(zuàn)電鉆
(sǎn)松散(sàn)散步
(zhá)掙扎(zh?。v扎(zā )扎染
(zhēng)掙扎(zhèng)掙脫
銜(xián)銜著衍(yǎn)繁衍街(jiē )街道
悵(chàng)悵然脹(zhàng)膨脹
詛(zǔ)詛罵沮(jǔ)沮喪阻(zǔ)阻攔
蜷(quán)蜷伏倦(juàn)疲倦
慫恿: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悵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蜷伏:彎著身體臥著。悲楚:悲傷凄楚;悲苦。提心吊膽: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妄下斷語:胡亂、隨意地作出判斷。
請同學們聽讀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寫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的,并在課本上做好批注,體會文章蘊含的人生哲理。
1.劃分文章層次。2.畫出文中描寫貓的語句。3.標記出有疑問的地方,在旁邊批注問題。
第二部分(3-14):
第三部分(15-34):
敘述“我”家養(yǎng)第一只貓的故事。
敘述“我”家養(yǎng)第二只貓的故事。
敘述“我”家養(yǎng)第三只貓的故事。
朗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1.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nèi)容,并說出哪些內(nèi)容是詳寫,哪些內(nèi)容是略寫。
寫我家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詳寫了第三只貓的故事,略寫了第一只貓和第二只貓的故事。
第一只貓很討人喜歡,可有一天卻病死了。第二只貓比第一只更活潑,可某日又被路人捉走了。后來,一只可憐的小貓闖進了全家的生活,“我”誤認為小貓偷吃了家里的芙蓉鳥,用木棒打了它,它死在了鄰家的屋脊上?!拔摇钡牧夹氖艿搅俗l責,所以,此后“我”家永不養(yǎng)貓。
1.作者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第一只貓的形態(tài)?
從“剛來的時候”和“后來”兩個時間段來寫。
①自身的形態(tài):剛來時“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后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②逗著玩的形態(tài):剛來時“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后來“不肯出來”“不理會”。
2.家里的人對第一只貓的態(tài)度怎么樣?從哪些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來?
家里人都很喜歡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地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3.第一只貓的結局怎么樣? 家里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第一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jīng)埋下伏筆。對于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1.第二只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
從性情和本領等方面來表現(xiàn)的。“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寫它的性情;“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寫它的本領。
2.第二只貓的結局怎么樣?大家持什么感情?
這只貓最終亡失了;對于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3.家里人對周家的丫頭,不知名的捉去貓的人所持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家里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己、漠不關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 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第三只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是從形態(tài)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好幾塊”“憂郁”“懶惰”。
芙蓉鳥被害案
1.案發(fā)現(xiàn)場情況:2.犯罪嫌疑人:3.作案證據(jù)①案發(fā)前的表現(xiàn): ②案發(fā)后的表現(xiàn):
鳥死了一只,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板上都是血。羽毛松散著,好像曾與它的敵人掙扎了許久。
對黃鳥似乎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
躺在露臺板上曬太陽,態(tài)度很安詳,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
4.對犯罪嫌疑人的懲罰方式: 5.真兇:6.案件定性:7.案件反思:(1)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 “我”的心情是怎樣的?(2)在這個冤案中,“我”錯在哪里?從反思中說明“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知錯就改 嚴于自省 勇于承擔責任 同情弱者
拿起樓門旁倚著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還以為懲戒得不夠。
作者筆下的三只貓,特點不同,命運各異:
花白的毛,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17 貓/鄭振鐸教學課件ppt,共4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單元目標,本課目標,新課導入,◆生難字,字詞學習,◆多音字,內(nèi)容概括,結構層次,圈點勾畫,想一想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貓作業(yè)課件ppt,共24頁。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貓作業(yè)課件ppt,共4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