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zhì)量:H-1 C-12 N-14 O-16 Ca-40 Fe-56 Cu-64 Zn-65
一、選擇題(本題共 15?題,每?題只有?個選項符合題意。每?題 2分,共 30分)
1.下列物質(zhì)由分子構(gòu)成的是
A.銅B.干冰C.氯化鈉D.金剛石
2.下列化學用語書寫正確的是
A.銀元素:AGB.氨氣分子:
C.硅原子:SiD.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
3.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區(qū)別是
A.分子大,原子小B.分子能保持物質(zhì)的化學性質(zhì),而原子不能
C.分子比原子運動得慢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
4.下列物質(zhì)性質(zhì)和用途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作除味劑B.鋁有導熱性,可用于制電線
C.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潤滑劑D.氮氣是無色氣體,可用作保護氣
5.下列對實驗現(xiàn)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A.磷燃燒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白色煙霧B.鐵絲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D.硫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fā)出藍紫色火焰
6.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操作圖示正確的是

A.導管連接 B.膠塞塞緊 C.氣體驗滿 D.氣體收集
7.一位學生要用托盤天平稱量2.5g藥品,在稱量中發(fā)現(xiàn)指針向左偏轉(zhuǎn)。這時他應該
A.減少藥品B.向右盤中加砝碼C.移動游碼D.調(diào)節(jié)天平的平衡螺母
8.若用表示一種原子,用表示另一種元素的原子,則下列圖示表示由兩種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的圖是
A. B. C. D.
9.連花清瘟膠囊具有清瘟解毒,宣肺泄熱的功效。其成分中含有一種名為綠原酸的物質(zhì),下列有關綠原酸(C16H18O9)的說法正確的是
A.連花清瘟膠囊的成分為純凈物
B.綠原酸由16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9個氧原子構(gòu)成
C.綠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4:3
D.綠原酸的相對分子質(zhì)量是354g
10.如圖是四種粒子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對它們的描述正確的是
M N K W
A.四種粒子均表示原子
B.N與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
C.四種粒子均達到了相對穩(wěn)定結(jié)構(gòu)
D.四種粒子所代表的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11.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物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B.在點燃條件下,1g氫氣與9g氧氣完全反應,生成水的質(zhì)量是10g
C.雙氧水分解后產(chǎn)生的氧氣的質(zhì)量等于分解的過氧化氫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
D.鐵絲在一定條件下生銹,生銹后固體質(zhì)量大于生銹前鐵絲的質(zhì)量
12.用數(shù)軸表示某些化學知識直觀、簡明、易記下列數(shù)軸表示錯誤的是
A.地殼里所含各種元素的質(zhì)量分數(shù)關系:從大到小
B.不同種原子間的序數(shù)關系: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
C.空氣中各物質(zhì)的體積分數(shù)大小關系:
D.氮氣、氮的化合物與化合價的關系:化合價從低到高
13.現(xiàn)有Fe2O3和CuO的混合物ag,在高溫條件下用足量的CO還原,得到金屬混合物4.4g,產(chǎn)生的CO2氣體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全部吸收后,產(chǎn)生白色沉淀10.0g,則a的數(shù)值為
A.12.6B.6.0C.6.3D.5.5
14.物質(zhì)的鑒別和除雜是重要的實驗技能。下列實驗方案正確的是
A.AB.BC.CD.D
15.某氣體中可能含有CO2、O2、N2中的一種或幾種,將該氣體依次通過:①熾熱的焦炭;②足量灼熱的氧化銅;③足量的堿石灰(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每一步均充分反應,最終得到的氣體為純凈物。氣體的分子數(shù)目隨時間的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①a點氣體可能為N2和O2
②b點氣體中CO和N2的質(zhì)量比為2:1
③c點氣體中O、N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1
④該過程中發(fā)生了化合反應和置換反應
A.4種 B.3種 C.2種 D.1種
二、(本題包括 1 ?題,共 12 分)
16.(12分)根據(jù)如圖裝置,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名稱:a. 、b. 。
(2)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制氧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3)該實驗利用排水集氣法收集氧氣時,事先只裝入了120mL的水到集氣瓶(容積為150mL),量取120mL水的操作如圖H所示,則實際量取液體的體積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0mL,該實驗小組計劃收集的氧氣濃度為 %。
(4)某同學在實驗室用裝置C制取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與裝置B相比,裝置C的優(yōu)點是 ;若換用裝置G收集二氧化碳,驗滿的方法是 。
(5)設計實驗證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并完成實驗報告。
三、(本題包括 2 ?題,第17題 12 分,第18題6分,共18分)
17.(12分)能源既是國家經(jīng)濟發(fā)展的命脈,也是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重要支柱。
(1)目前,人類使用的燃料大多來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 等,其燃燒產(chǎn)物的排放會造成大量環(huán)境問題。碳減排有利于緩解溫室效應的加劇。下列物質(zhì)與溫室效應有關的是 (填字母)
A.O3B.CO2C.CH4D.N2
(2)汽油中加入乙醇作燃料可節(jié)省石油資源,寫出乙醇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3)當家用燃氣灶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固體時,應 (填“調(diào)大”或“調(diào)小”)灶具的進風口。
(4)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氣體具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在20℃、101kPa下,將1m3一氧化碳和1m3甲烷分別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反應完全后,消耗氧氣的體積比為 。
(5)氫氣作為能源,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①氫氣是一種理想清潔、高能燃料,但目前未大量使用的原因為 (填序號)。
A.制取成本高 B.本身無毒,燃燒產(chǎn)物無污染
C.貯存困難 D.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熱量約為同質(zhì)量甲烷的二倍
②實驗室用鋅與稀硫酸反應制得0.4g氫氣,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雜質(zhì)不與稀硫酸反應)的質(zhì)量是多少?(寫出計算過程)。
18.(6分)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研究的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圖中有一處元素符號書寫不正確,應該改為 。
(2)不同種元素的最本質(zhì)區(qū)別是 不同。
(3)碳和硅化學性質(zhì)相似,是因為兩種原子的 相同。
(4)在第三周期中,元素類型的變化情況是:從左到右由金屬元素過渡到 元素,并以 元素結(jié)尾。
(5)“綠色化學”的特點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條件下,CO和H2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應,若只生成一種產(chǎn)物就能實現(xiàn)“零排放”,不符合這一要求的產(chǎn)物是 (填字母序號)
A.甲醇(CH4O)B.甲醛(CH2O)C.乙醇(C2H6O)D.乙醛(C2H4O)
四、(本題包括 2 ?題,第19題 6 分,第20題 6 分,共12分)
19.(6分)芯片的核心材料是高純硅。下圖是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為SiO2)制取高純硅的流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SiO2與金剛石結(jié)構(gòu)相似,則構(gòu)成SiO2的粒子是 (填“分子”“原子”或“離子”)。
(2)步驟1發(fā)生的反應為: ,上述反應中X是 (填化學式),其中SiO2發(fā)生了 (填“氧化”或“還原”)反應。
(3)該流程中無氧氣的原因可能是 .
(4)經(jīng)過步驟1~4,產(chǎn)品(高純硅)的質(zhì)量與原料(石英砂)的質(zhì)量相比 (填序號)。
A.更小B.相同C.更大
(5)以上流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zhì)是 .
20.(6分)下圖中A-H是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zhì),其中D、G為單質(zhì),A、B、E、F是氧化物。B在固態(tài)時可用于人工降雨,E是生物體內(nèi)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反應①在自然界中極為普遍,反應②能釋放出大量的熱。圖中“—”表示兩端的物質(zhì)間能發(fā)生化學反應;“→”表示物質(zhì)間存在轉(zhuǎn)化關系;部分反應物、生成物或反應條件已略去。
(1)寫出化學式:G ,F(xiàn)
(2)寫出E→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寫出B—C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五、(本題包括 1 ?題,共 8 分)
21.(8分)同學們對“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探究實驗進行了實驗操作,請參與同學們的操作并回答下列問題。
(1)如圖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探究實驗,反應一段時間后,可以觀察到玻璃管內(nèi)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從安全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上述實驗需要改進的是 。
【查閱資料】
氧化亞銅(Cu2O)和銅均為紅色固體且CuO能和稀硫酸反應,反應后溶液為藍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SO4=CuSO4+Cu+H2O。
同學們對反應后玻璃管中的紅色固體進行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
反應后生成的紅色固體成分是什么?
【作出皆想】
(3)猜想一:紅色固體只有Cu
猜想二:紅色固體只有Cu2O
猜想三:紅色固體可能含有
【實驗探究】
(4)設計如下實驗方案:
【得出結(jié)論】
(5)甲同學認為猜想二正確,同學們分析后認為他的結(jié)論不準確,理由是 。
【反思交流】
(6)①通過小組同學的進一步驗證,證明猜想三成立。
②該實驗在進行操作時,一定要先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時間后再點燃酒精燈,理由是 。
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二次學情分析模擬卷
九年級化學 參考答案
16.(1) 試管 錐形瓶 (2) 2KClO32KCl+3O2↑ (3) 大于 84.2%
(4) 2HCl+CaCO3=H2O+CaCl2+CO2↑ 能控制反應的反生與停止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①口,木條熄滅,說明CO2已收集滿
(5) 振蕩試管,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7.(1) 天然氣 ABC (2) (3) 調(diào)大 (4)1:4
(5) ① AC
②解:設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的質(zhì)量是x

x=16.25g
答: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的質(zhì)量是16.25g。
18.(1) Al (2) 質(zhì)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3) 最外層電子數(shù) (4) 非金屬 稀有氣體 (5) CD
19.(1) 原子 (2) CO 還原
(3) 防止氫氣與氧氣混合高溫時發(fā)生爆炸,同時防止硅被氧化
(4) A (5) 氯化氫/HCl
20. (1) O2 CaO (2) 2H2O2H2↑+O2↑ (3) CO2+Ca(OH)2=CaCO3↓+H2O
21.(1) 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 CuO+COCu+CO2 (2)增加尾氣處理裝置
(3)Cu和Cu2O (4)溶液變?yōu)樗{色,有紅色固體剩余
(5)Cu和Cu2O的混合物與稀硫酸反應,溶液也變?yōu)樗{色,且有紅色固體剩余
(6)排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防止CO與空氣混合在高溫下發(fā)生爆炸
【答案詳解】
1.B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青云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化學信息反饋試題
【分析】金屬、大多數(shù)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稀有氣體等由原子構(gòu)成;有些物質(zhì)是由分子構(gòu)成的,氣態(tài)的非金屬單質(zhì)和由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氣、水等;有些物質(zhì)是由離子構(gòu)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鈉。
【詳解】A、銅屬于金屬單質(zhì),是由銅原子直接構(gòu)成的,故A錯誤。
B、干冰是固態(tài)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gòu)成的,故B正確。
C、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gòu)成的,故C錯誤。
D、金剛石屬于固態(tài)非金屬單質(zhì),是由碳原子直接構(gòu)成的,故D錯誤。
故選B。
2.C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
【詳解】A、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銀元素:Ag,AG錯誤,故選項錯誤;
B、一個氨氣分子是由一個氮原子和三個氫原子,氨氣分子表示為NH3,故選項錯誤;
C、書寫元素符號時,第一個字母要大寫,第二個字母要小寫;硅原子表示為Si,故選項正確;
D、元素正上方的數(shù)字表示元素的化合價,鐵+3價,氧-2價,氧化鐵中鐵元素的化合價表示為,其化學式錯誤,故選項錯誤。
故選:C。
3.D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縣城四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階段性自我檢測化學試卷
【詳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比較大小,但由原子構(gòu)成的分子,其一個分子比構(gòu)成它的原子大,故選項錯誤;
B、由分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其化學性質(zhì)是由分子保持的,由原子構(gòu)成的物質(zhì),其化學性質(zhì)是由原子保持的,故說法錯誤;
C、分子和原子都在不停運動,故說法錯誤;
D、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選項正確。
故選D。
4.A
【來源】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qū)邵樊片區(qū)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題
【詳解】A、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異味,可用作除味劑,故A對應關系正確;
B、鋁有導電性,可用于制電線,故B對應關系錯誤;
C、石墨有導電性,可用作石墨電極和石墨電刷,石墨具有滑膩性,可用作潤滑劑,故C對應關系錯誤;
D、氮氣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可用作保護氣,故D對應關系錯誤;
故選:A。
5.C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縣城四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階段性自我檢測化學試卷
【詳解】A、磷燃燒時,會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故A錯誤;
B、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鐵絲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熱,生成黑色固體,故B錯誤;
C、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放熱,故C正確;
D、硫在空氣中燃燒時,會發(fā)出淡藍色火焰,硫在氧氣中燃燒時,會發(fā)出藍紫色火焰,故D錯誤;
故選:D。
6.A
【來源】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qū)教科院附屬初級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9月月考化學試題
【詳解】A、連接導管時,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潤濕,然后對準橡膠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轉(zhuǎn)動,將其插入,符合題意;
B、在容器口塞橡膠塞,應把橡皮塞慢慢轉(zhuǎn)動著塞進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勁塞進塞子,以免壓破容器,不符合題意;
C、氣體驗滿,二氧化碳不燃燒、不支持燃燒,應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熄滅,說明已經(jīng)集滿,不能伸入集氣瓶內(nèi),不符合題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導管不能伸入集氣瓶過長,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A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縣城四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階段性自我檢測化學試卷
【詳解】稱量藥品的具體操作:把游碼撥到處,向左盤加藥品,在稱量中發(fā)現(xiàn)指針向左偏轉(zhuǎn),說明藥品多了,要減少藥品。
故選:A。
8.D
【來源】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外國語實驗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題
【分析】純凈物宏觀上看只有一種物質(zhì),微觀上只有一種分子;混合物從宏觀上看含有多種物質(zhì),微觀上含有多種分子;單質(zhì)從宏觀上看是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從微觀上看是只含有同類原子的同種微粒;化合物從宏觀上看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從微觀上看是不同類原子構(gòu)成的同種微粒。
【詳解】A、含有兩種分子,且每種分子含有同種原子,為兩種單質(zhì)組成的混合物,故選項錯誤;
B、含有一種分子,且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故為化合物,故選項錯誤;
C、含有三種分子,其中兩種分子中含有同種原子,另一種分子中含有不同的原子,故為單質(zhì)和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故選項錯誤;
D、含有兩種分子,且兩種分子中均含有不同的原子,故為化合物組成的混合物,故選項正確。
故選:D。
9.C
【來源】廣西柳州市壺西實驗中學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
【詳解】A、連花清瘟膠囊中含有很多物質(zhì),屬于混合物,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綠原酸是由分子構(gòu)成,1個綠原酸分子由16個碳原子、18個氫原子和9個氧原子構(gòu)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綠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質(zhì)量比為(12×16):(16×9)=4:3,該選項說法正確;
D、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單位為“1”,而不是“g”,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10.B
【來源】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縣城四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階段性自我檢測化學試卷
【詳解】A、當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原子,當質(zhì)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為離子,故根據(jù)它們的示意圖,只有K表示原子,錯誤,
B、N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表示失去了3個電子,從而帶上了三個單位的正電荷,W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也為8,表示得到了1個電子,從而帶上了一個單位的負電荷,故N與W可形成NW3型化合物,正確;
C、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8(氦為2)的結(jié)構(gòu),稱為相對穩(wěn)定結(jié)構(gòu),故只有M、N、W三種粒子達到了相對穩(wěn)定結(jié)構(gòu),而K不是,錯誤;
D、周期數(shù)=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這四種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shù)都是三層,故四種粒子所代表的元素在同一周期,錯誤。
故選B。
11.D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青云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化學信息反饋試題
【詳解】A、某物質(zhì)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則該物質(zhì)中一定含有碳、氫,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選項錯誤;
B、根據(jù)化學方程式2H2+O22H2O可知:氫氣與氧氣恰好完全反應的質(zhì)量比=4:32=1:8,因此1g氫氣與9g氧氣(氧氣過量)完全反應,生成水的質(zhì)量為9g;故選項錯誤;
C、雙氧水分解后產(chǎn)生的氧氣的質(zhì)量小于分解的過氧化氫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因為生產(chǎn)物水中含有氧元素;故選項錯誤;
D、鐵絲在一定條件下生銹,是與氧氣、水發(fā)生化學變化,生銹后固體質(zhì)量大于生銹前鐵絲的質(zhì)量;故選項正確;
故選:D。
12.C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
【詳解】A、地殼里所含元素前四位的依次為氧、硅、鋁、鐵,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B、不同種原子間的序數(shù):鈉11號,鎂12號,鋁13號,硅14號,磷15號,原子序數(shù)依次遞增,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C、空氣中各物質(zhì)的體積分數(shù)二氧化碳0.03%,稀有氣體0.94%,氧氣21%,氮氣78%,依次增大,選項錯誤,符合題意;
D氮氣、氮的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 , ,, ,化合價從低到高,選項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3.B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
【分析】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
【詳解】設:產(chǎn)生白色沉淀10.0g需要二氧化碳的質(zhì)量為x。

根據(jù)化學方程式:、可知,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等于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質(zhì)量,故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質(zhì)量為
,一氧化碳中氧元素質(zhì)量為,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CO2中的O原子來源于CO和金屬氧化物,故金屬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質(zhì)量為,所以金屬氧化物的質(zhì)量為,即,故選B。
14.B
【來源】陜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
【詳解】A、高溫條件下,碳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而把物質(zhì)除去,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B、通過灼熱的炭層后,碳與二氧化碳在高溫的條件下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二氧化碳,故選項能達到實驗目的;
C、帶火星的木條在空氣和二氧化碳中都不能復燃,現(xiàn)象相同,不能鑒別,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D、甲烷和一氧化碳燃燒,火焰顏色都是藍色,現(xiàn)象相同,無法鑒別,故選項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15.B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
【分析】①通過熾熱的焦炭,沒有說明焦炭量的多少,故可能發(fā)生以下反應:
二氧化碳和碳高溫下生成一氧化碳,C+CO22CO,反應后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
碳和氧氣不完全反應生成一氧化碳,2C+O22CO,反應后氣體分子數(shù)增加;
碳和氧氣完全反應生成二氧化碳,C+O2CO2,反應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
②通過足量灼熱的氧化銅
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CO+CuOCu+CO2,反應后氣體分子數(shù)不變;
③通過足量的堿石灰(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
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2NaOH+CO2=Na2CO3+H2O,反應后氣體分子數(shù)減小;
氮氣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不參與反應;每一步均充分反應,最終得到的氣體為純凈物,則剩余氣體為氮氣,分子數(shù)為n;ab段分子數(shù)增加n,說明ab反應后氣體中存在一氧化碳氣體,則混合氣中含有氧氣或二氧化碳或兩者都有;bc段分子數(shù)不變,說明ab反應后氣體中不存氧氣(氧氣會和生成的銅反應,導致氣體分子數(shù)減?。?;cd段分子數(shù)減小,說明bc反應后氣體中存在一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
【詳解】A、a點氣體中一定含有N2,可能含有氧氣或二氧化碳或兩者都有,故選項正確;
B、cd段分子數(shù)減小2n,為二氧化碳分子數(shù);根據(jù)化學方程式CO+CuOCu+CO2可知,生成二氧化碳分子數(shù)2n,需要一氧化碳分子數(shù)為2n,則b點氣體中CO和N2的分子數(shù)目比為2n:n=2:1,質(zhì)量比為(2×28):(1×28) =2:1,故選項正確;
C、一氧化碳與足量的氧化銅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銅,bc段分子數(shù)不變,說明ab反應后氣體中不存氧氣,則C點含有2n個CO2分子和n個N2分子,c點氣體中O、N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n×2):(n×2)=2:1,故選項正確;
D、由分析可知,碳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一氧化碳,屬于化合反應,一氧化碳與足量的氧化銅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銅,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不屬于基本反應類型,故選項錯誤。
故選B。
16.(1) 試管 錐形瓶 (2) 2KClO32KCl+3O2↑ (3) 大于 84.2%
(4) 2HCl+CaCO3=H2O+CaCl2+CO2↑ 能控制反應的反生與停止 將燃著的木條放在①口,木條熄滅,說明CO2已收集滿
(5) 振蕩試管,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詳解】(1)由圖可知,儀器a為試管、儀器b為錐形瓶。
(2)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共熱生成氧氣和氯化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
(3)圖中讀數(shù)為仰視讀數(shù),仰視讀數(shù)偏小,實際體積偏大,所以實際量取液體的體積大于120mL;
集氣瓶容積為150mL,量取120mL水,收集到純氧120mL,瓶內(nèi)空氣為150mL-120mL=30mL,空氣中氧氣體積為:,故收集到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4)裝置C是固-液不加熱型裝置,可用于稀鹽酸與碳酸鈣制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CaCO3=H2O+CaCl2+CO2↑。裝置C有多孔隔板和活塞,關閉活塞,隨著反應的進行,試管內(nèi)壓強增大,CO2將稀鹽酸壓回長頸漏斗內(nèi),稀鹽酸被壓到隔板以下,與CaCO3固體分開,反應停止,能控制反應的反生與停止。裝置G為排空氣法收集CO2,CO2比空氣的密度略大,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裝置G②口進氣、①口出氣,驗滿的方法:將燃著的木條放在①口,木條熄滅,說明CO2已收集滿。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且汽水受到振蕩時會有氣體產(chǎn)生,可將產(chǎn)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觀察是否變渾濁,從而判斷汽水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則可取適量汽水于試管中,塞上帶導管的單孔塞,振蕩試管,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故填振蕩試管,并將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17.(1) 天然氣 ABC (2) (3) 調(diào)大 (4)1:4
(5) ① AC 解:設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的質(zhì)量是x
x=16.25g
答: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的質(zhì)量是16.25g。
【詳解】(1)目前使用的化石能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故填天然氣;
A、臭氧能夠造成溫室效應,故A正確;
B、二氧化碳為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增多會加劇溫室效應,故B正確;
C、甲烷增多也會引起溫室效應,故C正確;
D、氮氣為空氣主要成分,不屬于溫室氣體,故D錯誤;故選ABC;
(2)乙醇和氧氣在點燃條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當家用燃氣灶火焰呈黃色,鍋底出現(xiàn)黑色固體時,說明燃料發(fā)生的是不完全燃燒,可以調(diào)大灶具的進風口。
(4)根據(jù)題意,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分子個數(shù)相等,根據(jù)化學方程式:、,相同分子數(shù)的一氧化碳和甲烷分別在氧氣中充分燃燒,反應完全后,消耗氧氣的體積比為1:4;
(5)①氫氣是一種理想清潔、高能燃料,但目前未大量使用的原因為制取成本高、貯存困難、運輸困難,故選AC;
②解:設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的質(zhì)量是x
x=16.25g
答:至少需要含鋅80%的鋅粒的質(zhì)量是16.25g。
18.(1) Al (2) 質(zhì)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 (3) 最外層電子數(shù) (4) 非金屬 稀有氣體 (5) CD
【詳解】(1)由兩個字母表示的元素符號,第一個字母大寫,第二個字母小寫,故鋁的元素符號錯誤,應改為Al;
(2)同一元素的質(zhì)子數(shù)相同,不同種元素的最本質(zhì)區(qū)別是質(zhì)子數(shù)(或核電荷數(shù))不同。
(3)最外層電子數(shù)決定原子的化學性質(zhì),碳和硅化學性質(zhì)相似,是因為兩種原了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
(4)由圖可知,在第三周期中,元素類型的變化情況是:從左到右由金屬元素過渡到非金屬元素,并以稀有氣體元素結(jié)尾。
(5)一定條件下,一氧化碳和氫氣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應,若只生成一種產(chǎn)物就能實現(xiàn)“零排放”,則生成物分子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
A、甲醇分子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不符合題意;
B、甲醛分子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1:1,不符合題意;
C、乙醇分子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1,符合題意;
D、乙醛分子中C、O原子的個數(shù)比為2:1,符合題意。
故選CD。
19.(1) 原子 (2) CO 還原 (3) 防止氫氣與氧氣混合高溫時發(fā)生爆炸,同時防止硅被氧化
(4) A (5) 氯化氫/HCl
【詳解】(1)金剛石是由原子構(gòu)成的單質(zhì),二氧化硅與金剛石結(jié)構(gòu)相似,則二氧化硅也是由原子構(gòu)成的;
(2)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數(shù)目不變,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出現(xiàn)了1個硅原子、2個氧原子和2個碳原子,反應后出現(xiàn)了1個硅原子,故2x中有2個碳原子與2個氧原子,則1個X中含有1個碳原子和1個氧原子,即X的化學式為CO;
由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中二氧化硅失去氧,被還原為硅單質(zhì),即二氧化硅發(fā)生了還原反應;
(3)由生產(chǎn)高純硅的流程圖,過程中使用了氫氣,氫氣具有可燃性,與氧氣混合在加熱時易發(fā)生爆炸,且硅在高溫條件下能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硅,故該流程中無氧氣的原因可能是防止發(fā)生爆炸,防止硅被氧化。
(4)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硅元素的質(zhì)量守恒,原料(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所以說經(jīng)過步驟1~4,產(chǎn)品(高純硅)的質(zhì)量與原料(石英砂)的質(zhì)量相比更?。?br>(5)氫氣與SiHCl3反應生成高純硅和M,由質(zhì)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可知,該物質(zhì)中含有氫、氯元素為氯化氫。既是反應物,也是生成物的物質(zhì)可以循環(huán)使用,則生產(chǎn)過程中可循環(huán)使用的物質(zhì)是HCl。
20. O2 CaO 2H2O2H2↑+O2↑ CO2+Ca(OH)2=CaCO3↓+H2O
【來源】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qū)二十九中、鼓樓實驗中學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題
【分析】B在固態(tài)時可用于人工降雨,為二氧化碳,E是生物體內(nèi)含量最多的物質(zhì)為水,反應②F和水能釋放出大量的熱,F(xiàn)為氧化鈣,碳酸鈣高溫分解生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H為碳酸鈣,F(xiàn)(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C為氫氧化鈣,二氧化碳通過光合作用生成氧氣,G為氧氣,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D為氫氣,氫氣具有還原性,可以還原金屬氧化物,A為金屬氧化物,帶入轉(zhuǎn)化關系,符合題意。
【詳解】(1)由分析可知G為氧氣,F(xiàn)為氧化鈣,故填:O2;CaO。
(2)由分析可知E為水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化學方程式2H2O2H2↑+O2↑,故填:2H2O2H2↑+O2↑。
(3)由分析可知B為二氧化碳和C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化學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故填:CO2+Ca(OH)2=CaCO3↓+H2O。
21.(1) 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 CuO+COCu+CO2
(2) 增加尾氣處理裝置
(3) Cu和Cu2O
(4) 溶液變?yōu)樗{色,有紅色固體剩余
(5) Cu和Cu2O的混合物與稀硫酸反應,溶液也變?yōu)樗{色,且有紅色固體剩余
(6) 排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防止CO與空氣混合在高溫下發(fā)生爆炸
【來源】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化學試題
【詳解】(1)一氧化碳和氧化銅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所以反應一段時間后,可以觀察到玻璃管內(nèi)黑色粉末變?yōu)榧t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裝置A中發(fā)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O+COCu+CO2。
(2)CO有毒且可燃,與空氣混合遇火可能會發(fā)生爆炸,從安全環(huán)保的角度考慮,該實驗需要增加尾氣處理裝置。
(3)CuO是黑色,黑色固體變?yōu)榧t色,所以反應后生成的紅色固體應沒有CuO;Cu和Cu2O均為紅色固體,所以反應后生成的紅色固體可能是Cu,可能是Cu2O,也可能是Cu和Cu2O的混合物,即猜想三:紅色固體可能含有Cu和Cu2O。
(4)Cu2O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2O+H2SO4=CuSO4+Cu+H2O,取少量紅色固體于試管中,加入過量稀硫酸,要證明紅色固體中含有Cu2O,反應現(xiàn)象應為溶液變?yōu)樗{色,有紅色固體剩余。
(5)Cu與稀硫酸不反應,Cu和Cu2O的混合物與稀硫酸反應,溶液也變?yōu)樗{色,且有紅色固體剩余,沒有驗證紅色粉末中是否不含Cu,該實驗方案不能證明猜想二正確、猜想三錯誤。
(6)CO是可燃性氣體,CO與空氣混合在高溫下可能會發(fā)生爆炸,所以一定要先通入一段時間CO,排盡裝置內(nèi)的空氣后再點燃酒精燈。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
A
除去炭粉中少量的氧化銅
在空氣中高溫灼燒
B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磁
通過灼熱的炭層
C
鑒別空氣和二氧化碳
用帶火星的木條
D
鑒別甲烷和一氧化碳
點燃,觀察火焰顏色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jié)論
取適量汽水于試管中,塞上帶導管的單孔塞,
。

。
該汽水中
含有二氧化碳
周期
IA
0
第一周期
1 H

1.008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2 He

4.003
第二周期
3 Li

6.941
4 Be

9.012
5 B

10.81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18
第三周期
11 Na

22.99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7 C1

35.45
18 Ar

39.95
實驗操作
現(xiàn)象
結(jié)論
取少量紅色固體于試管中,
加入過量的稀硫酸


紅色固體含有Cu2O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C
D
A
C
A
A
D
C
B
D
C
B
B
B

相關試卷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共28頁。

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2 2:

這是一份2022-2023學年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 2 2,共27頁。

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

這是一份江蘇省南京市東山外國語學校2023-2024學年九年級上學期12月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共6頁。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實驗初中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一)

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實驗初中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一)

2021-2022學年江蘇省鹽城市射陽實驗中學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

2021-2022學年江蘇省鹽城市射陽實驗中學九年級(上)第二次月考化學試卷_

2020-2021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人教版

2020-2021學年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qū)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人教版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2018屆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qū)2018屆九年級(上)期末化學試卷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