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注重基礎;首先要通讀教材。通過對教材的溫習,能將課本相關知識有序地組織起來,形成知識鏈條和網絡,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將所學的知識濃縮其中,將書本由“厚”變“薄”,了解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弄清楚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聯想記憶,也有利于深層次拓展知識,更利于培養(yǎng)綜合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2、重視實驗;從高考卷看,實驗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實驗題不僅占分比例大,而且經常出現新的題型。是高考的重點也是難點,更是學生的失分點。 3、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生物的考試并不僅僅是考概念,學會知識的遷移非常重要,并要靈活運用課本上的知識。不過特別強調了從圖表、圖形提取信息的能力。歷年高考試題,圖表題都占有比較大的比例。 4、重視幾種能力的訓練。注重能力的考查是近幾年高考的重點,基礎知識是綜合運用、提升能力的基石。夯實基礎不能離開課本,無論什么綜合題、聯系實際的問題,原理都在課本里。在復習備考中,不能忽略現有教材的例子、資料分析、問題探討、技能訓練等。另外,生物考卷的閱讀量越來越大,做題速度越來越重要,考生要在提高讀題速度的同時不影響做題的正確率。
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
1.闡明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演替過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2.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與該群落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和分布特點。
考點一 群落的主要類型
1.群落的主要類型及分類依據
2.陸地生物群落的比較
極度干旱;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勻
3.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在不同的群落中,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不盡相同,每一種生物都有自己適宜的生存環(huán)境,所以說群落是一定 下不同 的天然群聚。
提醒 (1)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體現:植物葉片呈針狀、氣孔在夜間開放、根系強大等,從而減少水分散失、加強水分攝??;許多動物表皮外有角質鱗片、以固態(tài)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以減少水分散失。(2)草原生物群落中生物的適應性體現: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能抵抗干旱;動物大都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點。
4.其他生物群落(1)濕地生物群落:動植物物種十分豐富,既有 也有 。(2)海洋生物群落:生物類群主要有微小 植物和大型 (如海帶、裙帶菜等),以及種類繁多的動物。
(1)森林、草原、荒漠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分別與它們各自生活的環(huán)境相適應( )(2)生活在草原群落的動物不能生活在森林群落里( )
(3)爬行類、嚙齒類、攀緣類、鳥類和蝗蟲等動物,主要分布于草原群落中( )
(4)在荒漠生物群落中,植物能通過植株間隔和根系分布以最大限度減少競爭和充分利用水分( )
(5)分布于高緯度地區(qū)的狐貍耳朵和尾巴更大( )
考向一 群落的類型及特征1.觀察一個群落,首先看到的是群落外貌,根據群落的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以將群落大致分為荒漠、草原、森林等類型。不同類型群落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多種多樣,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草原上的植物往往葉片狹窄,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能抵抗干旱B.荒漠里的某些爬行動物以固態(tài)尿酸鹽的形式排泄含氮廢物,有利于保存水分C.熱帶雨林中的喬木高大,喬木往往有板狀根,樹的分支發(fā)達,以爭奪陽光D.濕地生物群落中的動植物物種十分豐富,既有水生生物也有陸生生物
2.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還生長著少量的灌木,沒有喬木。其中有兩種植食性動物a、b及肉食性動物c,c以a為食,它們的種群數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析不準確的是A.該群落屬于草原生物群落類型B.該群落中沒有喬木,可能原因是喬木不耐旱C.植食性動物a、b的種間關系是種間競爭D.a種群數量產生波動是因為c的捕食作用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 的過程。
提醒 (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本質區(qū)別是演替的起點不同,即是否具備土壤條件。(2)初生演替過程中,地衣之所以成為“開路先鋒者”,因為地衣通過分泌有機酸加速巖石風化形成土壤,并積累有機物,這為苔蘚生長提供了條件。隨后,苔蘚之所以能取代地衣是由于苔蘚高于地衣,能獲得更多陽光。
(3)群落演替是否發(fā)生的標志是優(yōu)勢物種是否發(fā)生變化,是優(yōu)勢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所以,森林階段依然能找到地衣、苔蘚等物種。(4)群落演替是一個漫長但并非永無休止的過程,當群落演替達到與環(huán)境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就處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頂級群落。演替最終的結果不一定都能成為森林,還要取決于所處地域的氣候等環(huán)境條件,如干旱地區(qū)很難演替到森林階段。
3.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
(2)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和 進行。
(1)湖泊經地衣階段、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和灌木階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2022·江蘇,17)( )
(2)演替到穩(wěn)定階段的群落具有相對不變的物種組成和結構(2022·河北,12)( )
(3)為應對互花米草入侵,通過栽種外來物種無瓣海桑,促進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復,在由互花米草占優(yōu)勢轉變?yōu)楸镜刂参镎純?yōu)勢的過程不屬于群落演替(2020·山東,19)( )
(4)“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體現了群落的初生演替過程( )
(5)“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體現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 )
草甸是青藏高原最重要的牧場類型,分布于此的高原酚鼠是一種營地下生活的挖掘類嚙齒動物,數量過多對草甸具有一定的破壞作用。(1)高原酚鼠挖洞時將挖出的土堆在地面,會在草甸中形成無植被覆蓋的裸露土丘,需6年左右才能逐步恢復,群落恢復過程中的演替類型是哪種?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提示 次生演替。裸露土丘存在土壤條件,因此該群落演替的類型為次生演替。
(2)高原酚鼠形成的土丘上發(fā)生規(guī)律性的演替階段可能包括哪些?最終會演替到森林嗎?
提示 一年生草本階段、多年生草本階段。最終不一定會演替到森林,因為當地氣候條件、地形、土壤環(huán)境很難演替到森林。
(3)大量研究表明,過度放牧導致的草甸退化促進了鼠類數量增加,鼠類的密度過大又加劇了草甸退化,甚至荒漠化。這說明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產生了什么影響?
提示 人類活動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進行。
(4)有人說,穩(wěn)定是相對的、暫時的,而變化是永恒的。請結合群落的演替,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提示 群落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fā)展變化及人類的活動等,這些因素常常處于變化的過程中,適應變化的種群數量增長或得以維持,不適應的種群數量減少甚至被淘汰,因此,群落不斷演替,最終都會達到一個與群落所處環(huán)境相適應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考向二 群落演替的類型、過程和規(guī)律3.(2023·海南,5)某亞熱帶地區(qū)青岡櫟林被采伐后的演替過程如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采伐跡地保留了原有青岡櫟林的土壤條件和繁殖體,該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與雜草群落相比,灌叢對陽光的利用更充分C.與灌叢相比,馬尾松林的動物分層現象更明顯D.與馬尾松林相比,馬尾松、青岡櫟混交林喬木層的植物種間競爭減弱
4.(2023·江蘇,18改編)科研團隊在某林地(面積:1 km2)選取5個樣方(樣方面積:20 m×20 m)進行植物多樣性調查,如表為3種喬木的部分調查結果。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估算該林地麻櫟種群的個體數量是50 000株B.林木的種群密度越大,林木的總生物量越高C.該林地馬尾松、麻櫟種群的年齡結構分別為衰退型、增長型,群落分 層現象明顯D.該林地處于森林演替中,采伐部分馬尾松能加速演替進程
考向三 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5.退耕還林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fā)展理念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圖表示科研人員對某地不同退耕年限植物群落的物種數目變化的調查結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種群密度是區(qū)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在該演替的過程中,草本植物的種類 和數量逐漸減少C.與自然演替相比,退耕還林加快了該 區(qū)域群落演替的速度D.在演替過程中,灌木最終會被喬木取代而消失
6.塞罕壩在遼金時期被稱作“千里松林”,由于過度采伐成為草木稀疏的荒原,經林場建設者的多年努力,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并獲得聯合國環(huán)保最高榮譽——“地球衛(wèi)士獎”榮譽稱號。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A.塞罕壩由荒原恢復為林海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初生演替B.恢復中的塞罕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逐漸增強C.人類活動會影響塞罕壩林場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恢復并維持塞罕壩林場生態(tài)平衡的機制為負反饋調節(jié)
1.(選擇性必修2 P36)在不同的森林群落中,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方式不盡相同,換句話說,每一種生物都有 ,因此有人說,群落是 。2.(選擇性必修2 P38~39)裸巖上的演替過程包括: 、 __ 、 、 、喬木階段。在裸巖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蘚和草本植物,而是 ,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森林階段 (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蘚、草本植物和灌木。
一定時空條件下不同物種的天然群聚
苔蘚和草本植物無法直接從裸巖中獲取養(yǎng)分,而地衣可以通過分泌有機酸從裸巖中獲取有機物
3.(選擇性必修2 P40)在氣候條件適宜的情況下,棄耕農田的演替過程包括: 階段、 階段、灌木階段、喬木階段。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區(qū),或許只能發(fā)展到 階段或稀疏的 階段。4.(選擇性必修2 P4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 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了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如在 、 、 上進行的演替。
5.(選擇性必修2 P4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他繁殖體(如能發(fā)芽的地下莖)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進行的演替。6.(2021·河北,22節(jié)選)池塘生物群落區(qū)別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為 ,池塘生物群落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發(fā)生了 演替。
火災過后的草原、過量砍伐的森林、棄
7.(2022·山東,24節(jié)選)群落演替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群落演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
群落外界環(huán)境不斷變化,生物的遷入、遷出,群落內部種群相互關系的發(fā)展變化,人類活動的干擾
一、選擇題1.關于不同群落類型的特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草原生物群落中植物往往根系發(fā)達,葉片寬大,表面有茸毛B.不同群落類型受水分、溫度等因素的影響很大C.熱帶雨林中植物的花多為風媒花,其中生活著大量樹棲動物D.荒漠生物群落中植被極度稀疏,動物類型豐富
2.(2024·桂林高三模擬)長期生活在極端溫度環(huán)境中的生物,通過氣候馴化或進化變異,在形態(tài)結構、生理和行為等方面表現出明顯的適應性。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變溫動物體內酶的活性在冬眠狀態(tài)下比活動狀態(tài)下低B.生活于寒溫帶的貂熊耳小、尾短、毛長,有利于抗寒C.草原植物葉片表面有茸毛或蠟質層,主要是有利于適應低溫環(huán)境D.沙漠中的仙人掌氣孔在夜晚才開放,主要是有利于適應高溫干旱環(huán)境
3.根據群落外貌和物種組成等方面的差異,可將森林群落分為熱帶雨林、溫帶闊葉林和北方針葉林等。與其他森林群落相比,熱帶雨林的特點不包括A.物種豐富度最大B.凈初級生產量最大C.季節(jié)性變化最明顯D.抵抗外界干擾的能力(抵抗力穩(wěn)定性)最強
4.(2021·全國甲,6)群落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系統(tǒng)。下列關于發(fā)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說法,錯誤的是A.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干擾可以改變植物群落演替的方向B.發(fā)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分別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C.發(fā)生在裸巖和棄耕農田上的演替都要經歷苔蘚階段、草本植物階段D.在演替過程中,群落通常是向結構復雜、穩(wěn)定性強的方向發(fā)展
5.(2020·全國Ⅱ,6)河水攜帶泥沙流入大海時,泥沙會在入??谟俜e形成三角洲。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3種植物群落類型:①以蘆葦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淡水環(huán)境中),②以赤堿蓬為主的植物群落(生長在海水環(huán)境中),③草甸植物群落(生長在陸地環(huán)境中)。該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是通過群落演替形成的,演替的順序是A.②①③ B.③②①C.①③② D.③①②
6.(2024·鎮(zhèn)江高三一模)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導致土壤損失、基巖裸露,地表呈現荒漠景觀的演替過程。在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作用下,我國西南部石灰?guī)r區(qū)域曾經出現過嚴重的石漠化現象。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石灰?guī)r區(qū)域石漠化后再發(fā)生的演替屬于初生演替B.發(fā)生石漠化時群落演替依次經歷了喬木、草本、灌木,再到荒漠四個 階段C.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可以減緩土地石漠化,提高群落的物種多樣性D.在石漠化過程中,群落的物種組成不變,生物數量減少,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 定性降低
7.(2020·海南,2)研究人員在調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時,發(fā)現其自然演替順序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亞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多年生草本植物在爭奪陽光和空間方面比一年生草本植物更有優(yōu)勢B.與草本植物群落相比,灌木群落的垂直結構更加復雜C.多年生亞灌木群落里有草本植物和亞灌木,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比多年生 灌木群落更強D.該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與其根系發(fā)達,抗風和吸水能力較強 有關
8.(2024·廈門高三質檢)由于氣候變暖,高山冰川從山腳至山頂逐漸消退。生態(tài)學家通過對某高山冰川不同時期的冰川退縮區(qū)典型樣地的調查,反演了歷史上植被演替的動態(tài)。研究發(fā)現各樣地喬木層的幾種優(yōu)勢植物各具不同的生長特性:柳、沙棘根系中有固氮根瘤,冬瓜楊生長迅速并形成較大樹冠占據上層空間,而云冷杉幼體喜蔭,成體更為高大,但生長相對較慢。對喬木層生物量的調查結果如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山腳冰川退縮區(qū)的優(yōu)勢種為柳、沙棘,山頂冰 川退縮區(qū)的優(yōu)勢種為云冷杉B.演替早期,土壤的含氮量增加,為冬瓜楊的快 速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條件C.冬瓜楊快速生長取代了柳、沙棘,并為云冷杉 幼體生長提供庇蔭環(huán)境D.群落喬木層優(yōu)勢種演替的方向為柳、沙棘→冬瓜楊→云冷杉
9.(2024·南京高三模擬)某城市因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導致河流嚴重污染,水華頻發(fā),魚類等水生動物大量死亡,同時還散發(fā)出陣陣惡臭,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近年來政府花大力氣整治環(huán)境,將生活污水通過管道引到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達標后排放,固體垃圾集中分類處理,河道清淤、引水稀釋,斜坡修綠道、種花草等措施,使該河流面貌煥然一新。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該河流從污染嚴重到煥然一新的過程中發(fā)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通過治理,該區(qū)域為人們提供了休閑場所體現出生物多樣性的間接價值C.與治理前相比,該河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抵抗力穩(wěn)定性得到提高D.該事例說明,人類活動也可以使群落朝著物種增多、結構復雜的方向演替
10.(2024·開封高三模擬)受氣候影響,某地的馬尾松林會向針闊葉混交林以及常綠闊葉林過渡,但由于馬尾松壽命長,自然演替需要很長時間。研究發(fā)現,松材線蟲入侵馬尾松林群落后,馬尾松死亡造成林窗(林冠層空隙)開放,改變了林內資源和空間分布,導致闊葉樹種進入群落并迅速生長起來。以下相關說法錯誤的是A.松材線蟲的入侵改變了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松材線蟲入侵后馬尾松林群落演替的類型屬于次生演替C.在染病的馬尾松林補種當地闊葉樹種可加快演替的進行D.在松材線蟲集中分布處選取樣方,估算的種群密度會偏大
11.如圖表示大興安嶺天然林三個演替階段天然白樺純林(先鋒階段)、天然白樺—興安落葉松混交林(過渡階段)、天然興安落葉松純林(頂極階段)不同樹種的數量隨齡級的變化情況。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大興安嶺天然林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B.在過渡階段,圖中三個樹種的數量隨著齡級的增大呈現相同的變化趨勢C.三個演替階段興安落葉松種群的年齡結構均為增長型D.演替不同階段優(yōu)勢種不同,不適應環(huán)境的樹種數量減少甚至被淘汰
12.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中度干擾,可能會造成連續(xù)群落中出現斷層,如森林中因大風、雷電造成的大樹的倒塌,可形成斑塊大小不一的林窗,為草本、小樹苗等的生長提供了條件。斷層可在沒有繼續(xù)干擾的條件下逐漸恢復原貌,也可能被周圍群落的任何一個物種侵入和占有發(fā)展成為優(yōu)勢者,哪一種是優(yōu)勝者完全取決于隨機因素,因此稱為斷層抽彩式競爭。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抽彩式競爭的產生需要存在能入侵、耐受斷層環(huán)境并阻止后入侵者能力的物種B.在干擾形成的斷層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C.斷層抽彩式競爭可能會提高群落的生物多樣性D.人類活動可以加快斷層群落恢復原貌
13.(2024·莆田高三質檢)過熟的格氏栲天然林中,常由于林冠層的老齡樹木死亡而形成一定面積的空隙,稱為林窗。研究發(fā)現格氏栲天然林林窗出現至關閉的過程中,不同時期草本層常見物種變化如表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可以直接依據林窗面積的大小來判斷林窗初生演替所處的階段B.根據表中的信息可以推測出草本層鐵芒萁的耐蔭程度高于砂仁C.林窗關閉過程中植物種群密度和物種豐富度先增加后趨于穩(wěn)定D.林窗演替過程中動植物的改變會影響土壤微生物不同類群的比例
14.(2024·開封高三檢測)如圖所示,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優(yōu)勢種的某高草草原①,由于燒荒和放牧,逐漸演替成②,一段時間后,②中出現的一些鼠尾草灌木和蒿類釋放出萜烯類化學物質,抑制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長,進而演替成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從①到②,高草種群數量下降 是由密度制約因素引起的B.③取代②是因為鼠尾草灌木和 蒿類繁殖力較強C.經過較長時間發(fā)展,③一定能演替到森林階段D.人為干擾和生物因素均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
二、非選擇題15.(2023·山東,24)研究群落中植物類群的豐富度時,不僅要統(tǒng)計物種數,還要統(tǒng)計物種在群落中的相對數量。群落中某一種植物的個體數占該群落所有植物個體數的百分比可用相對多度表示。在某退耕農田自然演替過程中,植物物種甲、乙和丙分別在不同階段占據優(yōu)勢,它們的相對多度與演替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1)該群落演替與在火山巖上進行的群落演替相比,除了演替起點的不同,區(qū)別還在于該群落演替類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2點區(qū)別即可)。
群落演替速度快;經歷階段相對較少;趨向于恢復原來的群落
(2)在研究該群落植物類群豐富度的過程中,統(tǒng)計丙的相對數量采用了記名計算法。根據記名計算法適用對象的特點分析,丙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據圖分析,第30年至第50年乙種群密度的變化是_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能確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中該時間段植物個體總數的變化未知
這是一份第九單元 第55課時 人與環(huán)境-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課件+講義+練習),文件包含第九單元第55課時人與環(huán)境pptx、第九單元第55課時人與環(huán)境-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課件+講義+練習教師版docx、第九單元第55課時人與環(huán)境-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課件+講義+練習學生版docx、第九單元課時練55人與環(huán)境-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課件+講義+練習專練docx等4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第九單元 第50課時 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2025年高考生物大一輪復習課件,文件包含第九單元第50課時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pptx、第九單元第50課時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教師版docx、第九單元第50課時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學生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最新高考生物一輪復習課件(新人教版) 第9單元 第4課時 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策略,第4課時,群落的主要類型及演替,考點一,群落的主要類型,草原生物群落,外貌特征,不均勻,濕潤或較濕潤,相對穩(wěn)定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