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項二 文言文對比閱讀 一、 [2023·東莞期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唬骸胺侨嗽眨∨c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庇讶藨M,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乙】昔吳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諾,期返而食?!逼鹪唬骸按??!惫嗜酥聊翰粊?,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來,方與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②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注釋】①吳起:戰(zhàn)國初期軍事家。②歟(yú):句末語氣詞。 1.下 列 各項中加點詞的意 思 相同的一 項是( ) A.遇故人而止之食 /溫故而知新 B.昔吳起出/今非昔比 C.元方入門不顧/三顧茅廬 D.令人求故人 /求全責備 2.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其 為 信 若 此 宜 其 能 服 三 軍 歟 欲 服 三 軍 非 信 不 可也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2)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4.元方義正詞嚴地指出了父親的朋友的哪兩點錯誤?(用原文回答) 5.兩文表現(xiàn)的共同主題是什么?結合實際談談閱讀兩文后你最大的感受。 二、 [2023·重慶期中]學校準備舉辦古代神童故事會,小語收集到以下兩則故事,請你和他一起閱讀并完成問題。 【甲】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惫笮?。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選自《世說新語·言語》) 【乙】蘇頤①年五歲,裴談②過③其父。颋方在,乃試誦庾信《枯樹賦》。將及終篇,避“談”字④,因易其韻曰:“昔年移柳,依依漢陰。今看搖落,凄愴江潯。樹猶如此,人何以任?!闭勸敘輫@久之,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 (選自《太平廣記·知人》,有刪改) 【注釋】①蘇斑(tǐng):唐代政治家、文學家。②裴談:唐中宗時期的御史大夫。③過:拜訪。④避“談”字:回避“談”這個字。古代遇到君主或尊親的名字不直接說出或寫出,以表尊重。⑤駭:驚訝。 6.解釋下列加點詞。 7.下列劃分句子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 A.與/兒女講論/文義 B.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C.談 /駭嘆 /久之 D.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 (2)顳方在,乃試誦庾信《枯樹賦》。 9.結合文本,分析【甲】文中“兄女”和【乙】文中蘇頤的聰慧分別表現(xiàn)在何處。 三、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選自《論語》) 材料二: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 (選自歐陽修《朋黨論》) 材料三: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選自《世說新語·德行》) 10.解釋下列加點詞。 (1)不亦說乎 (2)人不知而不慍 (3)又嘗同席讀書 (4)寧讀如故 11.請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兩處) 惟 幸 人 君 辨 其 君 子、小 人 而 已。 12.下列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臣聞朋黨之說 A.兩狼之并驅如故 B.自古有之 C.學而時習之 D.夫君子之行 1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 (2)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4.(1)根據(jù)材料二、材料三,歸納古人對真正朋友的認識。 古人以志同道合者為朋友,以 為朋友,以 為朋友。 (2)請結合下面情境談談你對“志同道合”的理解。 網(wǎng)絡時代,打破了傳統(tǒng)的交友方式。小雨最近迷戀上網(wǎng)絡游戲,結交了一位游戲網(wǎng)友,他們討論游戲,無話不談,小雨認為這位網(wǎng)友和自己志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誡子書》) 【乙】初讀古書,切莫惜書;惜書之甚,必至高閣。便須動圈點為是,看壞一本,不妨更買一本。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飯碗,明知是舊窯,當珍惜;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兒當知之。 (選自《示兒燕》) 15.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 A.非學無以廣才 廣:增長 B.險躁則不能治性 治:修養(yǎng) C.不妨更買一本 更:再 D.然貧家止有此器 止:停止 16.下列句子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 A.靜/以修身 B.淫慢/則不能 /勵精 C.年與/時馳 D.明知/是舊窯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2)蓋惜書是有力之家藏書者所為,吾貧人未遑效此也。 18.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中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 B.【乙】文主張開始閱讀古書時,千萬不要太愛惜書本,在書上加以圈點才是好的讀書方法。 C.【乙】文作者認為對于窮人來說,就算忍渴忍饑也不能把家里珍藏的古瓷拿來做 茶杯飯碗。 D.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語子女弟侄,予以教誨和勸勉?!炯住俊疽摇績晌亩际墙陶d兒子的家書。 五、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與家犬雜畜①,亦與犬相安。稍長,亦頗馴,竟忘其為狼。一日,主人晝寢廳事②,聞群犬嗚嗚作怒聲,驚起周視,無一人。再就枕將寐,犬又如前。乃偽睡以俟,則二狼伺其未覺,將嚙③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殺而取其革。此事從侄虞惇言。狼子野心,信不誣④哉!然野心不過遁逸⑤耳;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更不止于野心矣。獸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貽患⑥耶! 【注釋】①畜(xù):養(yǎng)。②廳事:住所的堂屋。③嚙(niè):咬。④誣:虛假、虛妄。⑤遁逸:逃跑。⑥貽患:留下禍患。 1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綴行甚遠 (2)方欲行 (3)就枕將寐 (4)偽睡以俟 20.下列選項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目似/瞑,意暇/甚 D.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2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2)狼子野心,信不誣哉! 22.【乙】文告訴我們要警惕像狼一樣的壞人,這類人與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處?(用原文回答)?!疽摇课闹凶詈笠痪涑藢潜硎咀l責以外,還表達了什么意思? 六、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題。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撸骸岸∈洗┚靡蝗恕!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乙】國氏善為盜 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 國氏告之曰:“吾善為盜。始吾為盜也,一年而給,二年而足,三年大穰①?!?向氏大喜,喻其為盜之言,而不喻其為盜之道,遂逾垣②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及時,向氏以贓獲罪,往而怨之。 國氏曰:“若為盜若何?” 向氏言其狀。國氏曰:“嘻!若失為盜之道至此乎?吾盜天地之時利,云雨之滂潤,山澤之產(chǎn)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夫禾稼、土木、禽獸、魚鱉,皆天之所生,豈吾之所有?然吾盜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 東郭先生曰:“國氏之盜,公道也,故亡殃;向氏之盜,私心也,故得罪?!?(選自《列子·天瑞》,有刪改) 【注釋】①穰:豐收。②垣:墻,矮墻。 23.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加點詞。 24.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2)齊之國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貧;自宋之齊,請其術。 25.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三處) 夫 金 玉 珍 寶 谷 帛 財 貨 人 之 所 聚 豈 天 之 所 與 26.結合文本內(nèi)容,補全下列對話。 小文:為什么在這兩則寓言中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誤解? 小言:因為【甲】文中丁氏所言“穿井得一人”的意思是(1) ,但其他人卻理解為在井中挖到了一個人;【乙】文中向氏理解的“盜”是(2) ,但其實國氏所傳授的“盜”指的是(3) 。 小文:哦,我懂了。從這兩則寓言中我也獲得了一些共同的啟示:(4) 。 七、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憂天》) 【乙】牧豎子①拾金 有牧豎子,敝衣,蓬跣②。日驅牛羊,牧岡坰③間,時時扼嗌④而歌。意自適也,而牧職亦舉⑤。 一日,拾遺金一銖,納衣領中。自是歌聲漸歇,牛羊亦時散逸不擾⑥矣。心患失金,斯乃為金所累也。 (節(jié)選自劉元卿《賢弈編·應諧錄》) 【注釋】①豎子:即小孩子。②跣(xiǎn):赤腳。③坰(jiōng):遠郊。④嗌(yì):咽喉。⑤舉:完成、成功。⑥擾:馴養(yǎng)。 27.【理解詞義我有招】參考下面提供的方法,解釋加點詞。 28.【翻譯句子我能行】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2)心患失金,斯乃為金所累也。 29.【寓言閱讀我探究】閱讀文本,補全下面的對話。 30.【禮儀用語我知曉】假如你穿越后與牧豎子相遇并對話,怎樣表達才符合古人禮儀?請將合適的詞語寫在橫線上。 牧豎子:兄長,往昔我每日心神不寧,幸得兄長指點迷津,方能拋卻煩憂。 你:(1) (賢弟 舍弟)迷途知返,令人敬佩。 牧豎子:多謝兄長賜教,敬請光臨(2) (府上 寒舍),開懷暢敘。 專項二 文言文對比閱讀 一、1. B 點撥:A.舊的,原來的/學過的知識;B.兩個“昔”都理解為“從前,往日”;C.回頭看/拜訪;D.尋找/要求。 2. 其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軍歟/欲服三軍/非信不可也 3. (1)真不是人??!同人家相約同行,(卻)丟下我走了。 (2)友人感到慚愧,便下車去拉元方。元方走進家門,連頭都不回。 4. ①日中不至,則是無信;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5. 共同主題:做人要講究誠信,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到。感受示例: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誠實守信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基礎,也是一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品質。一個人要獲得別人的信任,其前提是自己要誠實守信。 【乙參考譯文】從前吳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飯。老朋友說:“好,返程時(再到你家)吃飯?!眳瞧鹫f:“(我在家里)等您一起吃飯?!崩吓笥训搅税磉€沒有來,吳起不吃等著他。第二天早晨,(吳起)讓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來了,才同他一起吃飯。吳起不吃飯而等老朋友,是怕自己說了話不算數(shù)啊。他堅守信用到如此程度,這是能使軍隊信服的原因吧!要使軍隊信服,(作為將領)不守信用是不行的。 二、6. (1)急 (2)趁、乘 (3)③ (4)年齡 7. C 8. (1)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白雪像什么呢?” (2)蘇颋剛好在旁邊,于是試著背誦庾信的《枯樹賦》。 9. 【甲】文中“兄女”的聰慧表現(xiàn)在把紛紛揚揚的白雪比作柳絮,生動形象地寫出雪花飄舞的輕盈姿態(tài),富有詩意和美感。【乙】文中蘇颋的聰慧表現(xiàn)在背誦《枯樹賦》時,為避諱裴談的名字,改變文章的韻律,以示對客人的尊重,思維敏捷,隨機應變。 【乙參考譯文】蘇颋五歲的時候,裴談去拜訪他的父親。蘇颋剛好在旁邊,于是試著背誦庾信的《枯樹賦》。快要背到篇末的時候,為回避“談”這個字,(來表示對裴談的尊重,)(蘇颋)改變文章的韻律背誦道:“昔年移柳,依依漢陰。今看搖落,凄愴江潯。樹猶如此,人何以任?!迸嵴劼犃梭@嘆良久,知道他日后必定在文章上大有作為。 三、10. (1)同“悅”,愉快 (2)生氣,惱怒 (3)曾經(jīng) (4)從前,原來的 11.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12. D 點撥:“臣聞朋黨之說”中“之”為助詞,的。A.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助詞,補足音節(jié),無實義;C.代詞,指學過的知識;D.助詞,的。 13. (1)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成朋黨。 (2)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14. (1)淡泊名利者 學習專注者 (2)示例:該情境中小雨對“志同道合”的理解是不正確的。他把一同沉迷網(wǎng)絡游戲的網(wǎng)友當成自己的朋友,沒有形成正確的交友觀。我認為有共同的理想追求,有共同的積極向上的興趣愛好,充滿正能量,能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朋友才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材料二參考譯文】臣聽說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大體來說,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成朋黨,而小人與小人因利益相同結成朋黨。 【材料三參考譯文】管寧和華歆一起在園中鋤菜??匆姷厣嫌幸黄鹱?,管寧依舊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jīng),兩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坐著軒車穿著冕服的人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四、15. D 點撥:D句意:但貧窮人家只有這點器物。止:同“只”,僅,只有。 16. C 點撥:C.年/與時馳。 17. (1)做不到內(nèi)心恬淡、不慕名利就無法明確志向,做不到寧靜專一就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2)愛惜書籍是財力充裕的藏書之家做的事,我們這些貧窮的讀書人沒有余力去效仿這種做法。 18. C 點撥:“然貧家止有此器,將忍渴忍饑作珍藏計乎”意為但貧窮人家只有這點器物,難道忍著口渴和饑餓(不用它們,)而把它們珍藏起來嗎?C項理解有誤。 【乙參考譯文】(你)開始讀古書時,千萬不要過于愛惜書本;(因為)過分愛惜書本,必然會束之高閣。(讀書時就)要對書本加以圈點才好,看壞一本,不妨再買一本。愛惜書籍是財力充裕的藏書之家做的事,我們這些貧窮的讀書人沒有余力去效仿這種做法。譬如茶杯飯碗,明明知道是古瓷,應當珍惜,但貧窮人家只有這點器物,難道忍著口渴和饑餓(不用它們,)而把它們珍藏起來嗎?你應當懂得這個道理。 五、19. (1)跟隨 (2)剛剛 (3)睡覺 (4)等待 20. D 點撥:A.正確的斷句是: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B.正確的斷句是:狼/不敢前,眈眈相向;C.正確的斷句是:目/似瞑,意/暇甚。 21. (1)屠戶非常為難,害怕前后遭受它們的攻擊。 (2)狼崽子本性兇殘,確實不假??! 22. 陽為親昵,而陰懷不測。對這位主人不識狼的陰險本性表示嘲諷。 【乙參考譯文】有個富人偶然得到兩只狼崽,(將它們)和自家的狗混養(yǎng)在一起,倒也和狗平安相處。(兩只小狼)稍稍長大些,也還是很馴服,(富人)竟然忘記它們是狼。有一天白天,富人在堂屋里休息,忽然聽到許多狗發(fā)出嗚嗚的怒吼聲,他驚醒四下張望,一個人也沒有。于是重新躺下準備睡覺,但是狗又像剛才一樣叫。(他)便假裝睡著等著(看怎么回事),(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那兩只狼想等他(睡去)沒察覺時去咬他的喉嚨,(忠心的)狗(發(fā)現(xiàn)了狼的企圖,)便阻止狼,不讓它們靠近主人。(富人)立即把狼殺掉,并把它們的皮扒了。這件事是我的從侄虞惇說的。狼崽子本性兇殘,確實不假啊!兇殘本性只不過是隱藏起來罷了。表面對別人好,可心中卻懷著不利于別人的想法,這可不僅僅是野心了。野獸(這樣兇殘)不值得談論,這個人為什么還要養(yǎng)它,給自己招致禍害呢? 六、23. (1)使聽到 (2)B (3)越過 (4)無,沒有 24. (1)尋到的消息如此,還不如不知道。 (2)齊國有一戶姓國的人家非常富有,宋國有一戶姓向的人家非常貧窮,(向氏)從宋國來到齊國,向國氏請教致富的方法。 25. 夫金玉珍寶/谷帛財貨/人之所聚/豈天之所與 26. (1)得到一個人的勞力 (2)偷盜財物 (3)借助天時地利來種植莊稼、建造房子、獲取食物 (4)凡事要調查研究,仔細辨別,才能弄清真相 【乙參考譯文】齊國有一戶姓國的人家非常富裕,宋國有一戶姓向的人家非常貧窮。(向氏)從宋國來到齊國,向國氏請教致富的方法。 國氏告訴他:“我擅長獲取外物。我開始獲取外物的時候,一年就能自給,兩年就富足了,三年就大豐收了?!?向氏非常高興。他聽明白了國氏獲取外物的話,卻不理解國氏獲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墻入院,鑿墻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沒有不偷的。不長時間,(向氏)就因盜竊來的贓物被發(fā)現(xiàn)而被判罪,(于是向氏)就到國氏那里去埋怨他。 國氏說:“你是怎樣獲取外物的?” 向氏說了他的情況。國氏說:“唉!你不理解獲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錯到了這種地步!我獲取的是天時地利,云雨的滋潤,山澤的物產(chǎn),來生長我的禾苗,種植我的莊稼,建筑我的院墻,構建我的房舍。莊稼、土木、禽獸、魚鱉,都是上天生產(chǎn)的,難道是屬于我的嗎?然而我獲取上天的東西卻沒有遭受災禍。金玉珍寶、谷帛財貨,那是別人積攢的財產(chǎn),難道是上天給你的東西嗎?” 東郭先生說:“國氏獲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為,所以沒有遭受災禍;向氏獲取外物的方法,是出于私心的盜竊行為,所以獲罪?!?七、27. (1)同“釋”,解除、消除 (2)每天 (3)② (4)② 28. (1)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動,怎么還擔心地會陷下去呢? (2)(他)心中總擔心失去金塊,這是被金子所連累了。 29. (1)憂(憂慮、擔心) (2)喜(釋然、如釋重負) (3)喜(自在、閑適) (4)憂(擔憂、患得患失) (5)放牧時,常常放開喉嚨歌唱的那種自在喜悅 (6)不要為不切實際的問題而憂慮 (7)人只有在沒有貪念、沒有約束的時候才真正快樂 30. (1)賢弟 (2)寒舍 【乙參考譯文】有個牧童,衣服破舊,頭發(fā)蓬亂,光著腳,每天趕著牛羊在山岡遠郊放牧,常常放開喉嚨歌唱,神情十分閑適,放牧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好。 有一天,(他)撿到了別人遺失的一小塊金子,就放進了自己的衣領里。自此(他的)歌聲漸漸沒了,放牧的牛羊也時常丟失,(他卻)無心馴養(yǎng)。(他)心中總擔心失去金子,這是被金子所連累了。 文言詞句方法解釋俄而雪驟字源推測: “驟, 馬疾步也。從馬,聚聲?!?《說文解字》)(1)________未若柳絮因風起·課內(nèi)積累(2)________因易其韻查閱詞典: ①容易; ②輕率;③改變; ④交換。(3)________(填序號)蘇頤年五歲課內(nèi)遷移: 元方時年七歲(4)___語句釋義方法釋義聞之于宋君詞類活用: 驚天地,泣(使……哭泣)鬼神(1)_________喻其為盜之言查閱字典: A. 表達,說明; B. 明白, 知道; C. 比喻(2)__________ (填序號)遂逾垣鑿室課內(nèi)遷移: 七十而從心所欲, 不逾矩(3)_________亡不探也課內(nèi)遷移: 身亡所寄(4)________加點詞方法運用我的答案其人舍然大喜觸類旁通法: 尊君在不(同“否”)(1)______日驅牛羊課內(nèi)遷移法: 吾日三省吾身(2)______意自適也詞語辨析法: ①年與時馳,意與日去。②目似瞑,意暇甚。(3)_______ (填序號)自是歌聲漸歇查閱字典法: ①正確, 與“非”相對。②指示代詞, 此。③任何, 凡。(4)_______ (填序號)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