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_______,號______, ,世稱 ,北宋臨川人,著名的 、 、 ,唐宋________之一。他的著作收在《 》,《游褒禪山記》是他的傳世名作之一。
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學(xué)家
本文是王安石34歲時的作品。
四年后(1058年),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
十二年后(1070年)拜相。他不顧保守派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diǎn),這與本文的觀點(diǎn)也有相似的地方。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性格倔強(qiáng)剛愎,遇事不管對與錯,都堅持自己的意見,執(zhí)意不肯改變。到議論變法時,在朝百官都持不能變法的意見,王安石陳述儒家經(jīng)義,提出自己的主張,辯論起來動不動就是好幾百字,大家都駁不倒他。他甚至說“天災(zāi)不足以畏懼,祖宗不足以效法,人們的議論不足以憂慮”。朝廷內(nèi)外老成持重的人幾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職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門下輕薄而有點(diǎn)小聰明的年輕人。王安石當(dāng)了很長時間的宰相,因?yàn)楹禐?zāi)而引退,等到再擔(dān)任宰相,只過了一年多就被罷免了,直到神宗朝結(jié)束,也沒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褒禪山 始舍 卒葬之 廬冢 謬 窈然 怠而欲出 咎其欲出者 瑰怪 無物以相之 勝道 慎取 深父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褒禪山,也叫它華山。唐代和尚慧褒,最早在它的山腳筑舍居住,并且最后埋葬在那里,因?yàn)椋ㄟ@個)緣故,在那以后,人們就稱此山為褒禪山?,F(xiàn)在人們所說的慧空禪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廬舍。
代“慧褒埋葬之時”,那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山南水北,陰:山北水南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dú)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
今言“華”如“華實(shí)”之“華”者,蓋音謬也。
距離那禪院東邊五里,是人們所說的華山洞,因?yàn)樗谌A山南面而這樣命名。距離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因風(fēng)化剝落而模糊不清,唯獨(dú)有那作為文字的,還可以辨認(rèn)得出,是“花山”兩個字?,F(xiàn)在將“華”讀為“華實(shí)”的“華”,大概是讀音上的錯誤。
在這一段中寫仆碑,為什么還要特別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作者借仆碑抒發(fā)感慨,認(rèn)為治學(xué)不應(yīng)當(dāng)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yīng)該“深思慎取“。 這一觀點(diǎn)無疑是正確的。作者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lián)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lián)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xué)必須“深思慎取”的結(jié)論,邏輯十分嚴(yán)密。
慧空禪院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者。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那個山洞下面地勢平坦而空曠,有泉水從旁邊涌出,而在洞壁上題字留念的人很多,就是人們所說的“前洞”。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個洞穴,幽暗深邃,進(jìn)入洞中,(感到)很冷,問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歡游險的人也不能走到盡頭,是人們所說的“后洞”。我與四個人拿著火把走進(jìn)去,進(jìn)去越深,前進(jìn)越困難,而所見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
懈怠,怠惰,此指畏難不前
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有個畏難不前的伙伴說:“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燒完了?!庇谑?,只好跟他一起退出來。大概我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歡游覽的人還不到十分之一,但是看看左右的石壁,來到這里并且題記的人已經(jīng)很少了。 大概洞越深,那么那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正當(dāng)從洞內(nèi)退出時,我的體力還足夠進(jìn)入深處,火把還能夠繼續(xù)照明。(我們)已經(jīng)出洞以后,就有人責(zé)怪那主張退出的人,而且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來,因而不能盡情享受游洞的樂趣啊。
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追記后洞中所見并表示遺憾心情
出洞后“不得極夫游之樂”的遺憾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狀語后置句,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觀
對于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對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的觀察,往往有心得,是因?yàn)樗麄兲骄俊⑺伎嫉蒙铄?、廣泛全面。(道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那么游覽的人就多;(道路)危險而又遠(yuǎn)的地方,那么到的人就少。
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但是世上奇妙雄偉、珍異奇特、非同尋常的景觀,常常在那險阻、僻遠(yuǎn)的地方,因而人們很少到達(dá)那里。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達(dá)的。有了志向,不盲從別人而中途停止,然而體力不足的,也不能到達(dá)。有了志氣與體力,而且也不盲從別人、有所懈怠,
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為可譏,
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意志,這里引申為主觀努力
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形作名,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
到達(dá)幽深昏暗、令人迷亂的地方,卻沒有東西來輔助他,也不能到達(dá)??墒?,力量足以達(dá)到目的(而未能達(dá)到),在別人(看來)是可以譏笑的,而且,在自己來說也是有所悔恨的;盡了自己的主觀努力卻不能達(dá)到目的的人,可以無所悔恨了,難道誰還能譏笑他嗎?這就是我這次游山的收獲??!
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險遠(yuǎn)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
以(之),因此,省略賓語
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使……謬誤,把……弄錯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意動用法,以...為名,省略賓語“之”
我對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因此感慨那些古籍未能存留,后代人把那流傳的文字弄錯,而沒有人能夠說明白的事情,哪能說得完呢?這就是讀書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謹(jǐn)慎取舍的緣故啊。
四人者:廬陵 蕭 君圭 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同游的四個人是:廬陵人蕭君圭,字君玉;長樂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國,字平甫;王安上,字純甫。至和元年七月,臨川人王安石記。
字號 古代,我國對人的稱謂比較復(fù)雜。⑴直稱姓名;⑵稱字、號、齋名、謚號;⑶稱官名、爵名;⑷稱籍貫。有時幾項兼稱,這種稱謂一般是先稱官名,次稱籍貫,后稱姓名字號。年號 古代,我國最早的紀(jì)年法是用王公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號紀(jì)年法。唐武則天在位21年有17個年號。宋仁宗登基第一年為至和元年。明以后,基本上一個皇帝一個年號。
(5) 記敘的結(jié)尾,補(bǔ)敘同游者
(1-2)記敘--游山經(jīng)過
(3-4)議論--游山心得
本文通過游褒禪山的所見所感,把______和______兩個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借______的體驗(yàn),說明了處事、治學(xué)都要“________”和“ ”的道理。
作者通過游褒禪山的所見和所感,闡明了無論是治學(xué)還是處事,都必須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態(tài)度,以及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這是一份語文拓展模塊二十七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示范課ppt課件,共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慧空禪院,華陽洞,作者游蹤,朗讀正音,第一段重點(diǎn)詞句,第二段重點(diǎn)詞句,第三段重點(diǎn)詞句,結(jié)論要有志盡志,第四段重點(diǎn)詞句,第五段補(bǔ)敘同游者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教版(中職)拓展模塊六 過秦論(上)/賈誼精品課件ppt,文件包含6《游褒禪山記》PPTpptx、6《游褒禪山記》教案doc、兒童讀物-游褒禪山記mp3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xué)資源,其中PPT共60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高教版(中職)拓展模塊二十七 游褒禪山記/王安石優(yōu)秀ppt課件,共1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課前檢測,有碑仆道,游褒禪山記,且游且思考,---游褒禪山記,教學(xué)目標(biāo),整體感知,記敘議論記敘,且游且發(fā)現(xiàn),合作探究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