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認識“縮、努”等8個生字。
2.默讀課文,能了解主人公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所經歷的生命歷程,并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Ⅰ 回顧導入,揭示課題
1.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哪位同學能說一說,小女孩有哪些愿望呢?引導學生回憶愿望。
2.過渡:如果小女孩的愿望都能實現,那一定會很好。同學們,你們有什么心愿呢?請用上“ ,那一定會很好”這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吧。
3.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有很多美好的愿望,它有哪些愿望?它的愿望實現了嗎?讓我們走進今天的童話故事,去尋找答案吧。(板書:那一定會很好)
【設計意圖】緊緊圍繞“愿望”展開,旨在輕松愉快的談話中喚起學生對美好的向往,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好奇心,也為揭示本文主題做好鋪墊。
Ⅱ 初讀課文,了解“種子”的生命歷程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標記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同時想一想故事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字詞學習。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根據學生的朗讀適時予以指導。
重點指導讀準:“努”的聲母是“n”;“莖”讀后鼻音,讀一聲。
(2)課件出示本課的字詞,進行學習。出示圖片學習“莖”字,說說莖的下半部分,還在哪些字里見過;用加一加的方法識記“努”,出示“怒”讓學生猜字;說說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學習擬聲詞“吱吱嘎嘎”;反義詞和動作識記:推、拉。
3.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這粒種子的變化過程,在文中圈畫出主人公變成的事物,了解“種子”的生命歷程。(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Ⅲ 默讀課文,體會主人公的美好愿望
1.引導:主人公經歷的一段段歷程中,它所變成的事物都有自己的美好愿望。請默讀課文,找出主人公在不同階段的愿望,并用橫線畫出來。
(1)學生自讀,思考問題,看看課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那一定會很好”。
(2)學生匯報交流(一共出現了4次),引導學生從文中準確地找到句子。
①“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br>②“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br>③“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
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br>2.齊讀句子,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以“那一定會很好”為主線,串起了種子到大樹再到手推車、椅子、木地板這一生命過程。
3.交流分享,說一說你此時的內心想法。
預設1:種子為什么一定要站起來呢?能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感覺如何?
預設2:為什么要做一棵會跑的樹?
預設3:手推車為什么想要休息一會兒,躺下來呢?
4.小結:主人公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愿望,多么美好的愿望?。∪绻@些愿望都實現的話,那一定會很好。讓我們再讀一讀這些美好的愿望吧!
Ⅳ 探究交流,感受成長
1.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看看從開頭的“種子”到結尾時的“木地板”,文中心懷美好愿望的主人公前后都有哪些經歷。
(板書: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2.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中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四句話,看看都是在什么情況下產生這種想法的,并體會情感。
(1)種子夢想站起來:課件出示第1自然段,重點抓住“一定要、大口大口、那一定會很好”體會種子自強不息的信念和決心。
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說一說,種子為了實現夢想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如果你就是這粒種子,你最希望做什么?當愿望實現,站在陽光下的感覺是怎樣的?
(2)大樹夢想跑起來: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大樹產生了怎樣的想法?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他們抓住“做一棵會跑的樹”,體會大樹長大后對“走來走去,跑來跑去”的渴望,同時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這棵樹的樹葉向著農夫嘩嘩嘩地拂動起來”,體會其迫不及待的心情。
(3)手推車夢想停下來:課件出示第7 自然段,想象“……”省略了什么內容,手推車推著這么多東西時心里會想什么,它的心情如何。引導學生抓住“跑起來的時候、呼呼的風聲”,體會“手推車”覺得“跑來跑去”是一種快樂。
指導讀好“吱吱嘎嘎”,想一想,手推車的骨頭都吱吱嘎嘎地響了,為什么還在費力地跑著?這是一輛怎樣的手推車?引導想到手推車“慢慢變老”時覺得能夠“坐著休息一會兒”是一種快樂。
(4)椅子夢想躺下,終成木地板:課件出示第12 自然段,想一想此時的它內心是怎樣想的?可能會說什么?引導學生感受“越來越老”時則覺得“躺下”是一種快樂。
3.聯(lián)系我們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自己從小到現在,對于“快樂”的理解是否也像故事中的“樹”那樣發(fā)生了變化?
教師點撥,引導學生進一步明確發(fā)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成長。
4.質疑討論:故事的作者只是在寫一棵樹的成長故事嗎?學生交流。
5.課堂小結:其實文中的“樹”是我們的真實寫照,我們不也一樣嗎?小時候渴望長大、渴望自由,長大后總是喜歡滿世界地跑來跑去,覺得那是一種快樂。但是,當我們慢慢變老后,又會有不一樣的對幸福的定義。正因為我們在不斷地成長,所以對于“快樂”的定義也就必然發(fā)生著變化。(板書:成長 快樂)
6.當堂檢測:建議使用《點撥》小冊子的“隨堂練”。
7.課后作業(yè):建議完成《典中點》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那一定會很好
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成長 快樂)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主線,突顯主題。同時引導質疑,步步深入,了解主題,在質疑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
不足之處:在課文朗讀的指導上欠缺,致使孩子們不能真切地體會到主人公的心情。同時也沒有讓學生盡情演繹一下,加強理解。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題導入,初讀課文,識記生字,學習課文,品味感悟,拓展延伸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三年級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談話導入,默讀課文,了解歷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那一定會很好教學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課時,教學過程,課堂作業(yè)新設計,板書設計,課后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