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認識“撿、舊”等11個生字,讀準“掙、幾”等4個多音字,會寫“柴、舊”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4個詞語。
2.能說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達的愿望。(教學重難、難點)
3.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文內容相關的補充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撿、舊”等11個生字,讀準“掙、幾”等4個多音字,會寫“柴、舊”等13個字,會寫“火柴、圍裙”等14個詞語。
2.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小女孩的形象。
3.能簡要復述課文故事。
教具準備 榮德基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Ⅰ 觀察插圖,導入新課
1.觀察插圖,引發(fā)思考。
仔細觀察教材中的第一幅圖畫,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有什么疑問?
預設1:這是一個冬天的夜晚,屋子里、街道上都亮著燈,屋外正下著鵝毛大雪。
預設2:屋頂上、街道上都覆蓋著一層白雪。街道上只有一個小女孩,她穿得很單薄,光著腳走在雪地里,身后留下了一串孤獨的腳印。
預設3:這么冷的天,還下著雪,小女孩為什么一個人光著腳走在街道上呢?
2.引導:是啊,這還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呢,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為什么會孤零零一個人流落街頭呢?讓我們一起到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名篇《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去尋找答案吧。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賣火柴的小女孩)
講解“柴”字,結合方法巧記:“此”“木”為柴。
4.課件出示安徒生的相關資料,介紹作者。
【設計意圖】由課文插圖切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抓住關鍵信息,提出疑問,有助于喚起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fā)自主閱讀童話的興趣。
Ⅱ 初讀課文,排疑解難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導學習生字詞。
(1)課件出示帶生字的詞語,指名學生朗讀。
小組交流,自主識記“撿、舊、餓”等11個生字。
(2)讀準多音字“掙、幾、晃、噴”。
學習多音字,可以采用據(jù)意定音。據(jù)意定音是指根據(jù)一個字在具體的詞語或句子中表示的意思來判斷讀音。示例:當表示明亮、光芒閃耀或很快地閃過時,“晃”應讀第三聲,如:明晃晃(huǎng)、晃眼(huǎng);當表示(物體)搖動或擺動時,“晃”應讀第四聲,如:搖晃(huàng)、晃動(huàng)。
(3)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和不懂之處,思考該如何理解。
①聯(lián)系上下文,加以想象,通過動作表演理解“哆哆嗦嗦”“蜷著腿”。
②看圖理解詞語:出示銅火爐圖片,請學生上臺分別找到銅腳和銅把手,從而直觀地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
【設計意圖】三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識字學詞能力,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疑問,有助于教師引導學生排疑解難,有效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Ⅲ 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的是誰?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講了一個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的街頭賣火柴,結果凍死了的事。
2.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敘述的?
事情發(fā)展的順序。
3.給課文劃分文章結構,總結每一部分的內容。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一年的最后一夜,街頭又冷又黑,天下著雪,小女孩沒戴帽子,赤著腳走在街上,因賣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寫小女孩為了讓自己暖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里看到了種種幻象。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寫小女孩凍死在街頭。
(板書:賣火柴——擦燃火柴——凍死街頭)
4.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內容。
5.現(xiàn)在,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讀書方式再讀課文,說說你認為小女孩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預設1:這是一個可憐的小女孩。
預設2:這是一個不被爸爸疼愛的小女孩。
Ⅳ 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指導寫字。
選擇部分生字進行指導,點擊出示相關生字。
柴:上半部分略扁,下半部分的撇、捺要舒展。上下部分之間要緊湊一些。
裙:左邊是衣字旁,提醒學生勿寫錯。
憐:右邊是“令”,不要漏寫最后的點。
奶:“女”略高,“乃”略低?!澳恕钡钠伯嬇c左半部分的“女”穿插。
提醒學生注意上下結構的字,上下部分的中心對正,寬窄合適。
2.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練寫過程中與課本認真對照,有錯誤及時改正。
3.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相互借鑒。引導學生根據(jù)觀察要點,從寫正確、重穿插、中心對正、寬窄合適等方面開展評價。
4.課堂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結合插圖引入課文,了解了課文內容,讀準了字音,學習了生字,掌握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另外,在初讀課文的同時,對課文故事進行了復述,分析了小女孩的形象。
5.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點撥》小冊子“隨堂練”中的基礎練習的內容。
6.課后作業(yè):
(1)抄寫詞語表中的詞語。
(2)建議完成《典中點》第1課時的練習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說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看到的情形及表達的愿望。
2.能和同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具準備
榮德基小學課件資源
教學過程
Ⅰ 復習導入,以舊引新
1.復習生字,認讀上節(jié)課所學詞語。
2.回憶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情?指名回答。
3.導入新課: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內容。那么小女孩究竟有著怎樣不幸的經(jīng)歷?讓我們來繼續(xù)學習這篇文章吧。
Ⅱ 品讀文章,感受小女孩的“可憐”
1.學習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一個怎樣的小女孩?
預設:可憐/美麗/又冷又餓/貧窮/痛苦……
2.朗讀文章,從文中找出相關描寫。
預設1:這是一個 在又冷又黑的一年的最后一夜里赤著腳在街上賣火柴 的小女孩。
預設2:這是一個 有著金黃色卷發(fā)的很美麗 的小女孩。
預設3:這是一個 又冷又餓,凍得蜷著腿縮成一團卻不敢回家 的小女孩。
3.指導朗讀:找出這一部分中讓你感觸最深的一句或幾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1)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窮苦的小女孩,沒戴帽子,赤著腳在街上走著。
①根據(jù)文字想象畫面,本來大年夜是闔家團聚的日子,小女孩卻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多可憐??!
②你通過哪些詞語感受到了小女孩的可憐?(冷極了、下著雪、又冷又黑、赤著腳)
③指導學生讀出天氣的寒冷和小女孩的可憐。
(2)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硬幣。
①發(fā)揮想象,這里的“誰”會是哪些人?
②兩個“誰”要重讀,讀出無奈的語氣。
③小女孩是多么悲慘,她生在一個人情冷漠的社會里,那里的人沒有一點兒同情心。
④引導學生再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3)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里跟街上一樣冷。
①小女孩的家庭環(huán)境如何?
②小女孩沒有爸爸媽媽的疼愛,賣不出去火柴還要被打,而且家里也是很冷。這種寒冷真是從身體冷到了內心啊!
③邊讀邊體會小女孩的悲慘遭遇。
4.小結:小女孩過著窮苦悲慘的生活:大年夜有家難歸,赤腳走在雪地里,賣了整整一天的火柴,卻一根也沒有賣出去,沒有掙到一個錢,她不敢回家,怕遭到爸爸的毒打,她家里十分貧寒,房子破舊不堪,家里和街上一樣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借助文本語境,領悟情感,既深化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受,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感情地朗讀,旨在引導學生回歸文本,用心體會,感悟作者語言的巧妙。
Ⅲ 想象畫面,品味小女孩的“幸?!?br>1.學習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幾次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為什么要接連不斷地擦燃火柴?
(1)找到相關語句。
①她終于抽出了一根。 ②她又擦了一根。 ③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④她在墻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
⑤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2)學生自由讀句子,思考:從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
預設1:第一次,小女孩“終于抽出”,是猶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趕緊擦著”,是很干脆的、毫不猶豫的。
預設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火柴,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火柴。
(3)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分別看到了什么?
大火爐,烤鵝,圣誕樹,奶奶,和奶奶一起飛走了。(相機板書)
2.入情入境,感受小女孩的愿望。
(1)課件出示課文第5自然段。
①小女孩的小手幾乎凍僵了,說明了什么?(她很冷)
②小女孩為什么猶豫?(因為她全家人靠賣火柴掙的錢生活,不想浪費火柴。)
③小女孩擦燃火柴后出現(xiàn)了什么神奇的事情?(她覺得自己面前出現(xiàn)了燒得旺旺的大火爐,很暖和很舒服。)
④聯(lián)系前面的內容,說一說為什么會出現(xiàn)溫暖的大火爐。(因為她很冷)
⑤這突然出現(xiàn)的幻象,表達了她怎樣的愿望?(渴望溫暖)(板書:溫暖)
⑥朗讀指導:如“多么溫暖”“小小的蠟燭”,朗讀語調可以高亢激昂一些,表現(xiàn)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后的驚喜。朗讀美妙幻象時語速可稍慢,讀出神奇的感覺。段尾寫火柴滅了的語句,可以讀得低沉舒緩一些, 漸漸減弱,表現(xiàn)出小女孩失望的心情。
(2)小組合作學習第6~9自然段。
①小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人設問有人解答,討論交流,感受小女孩不同的幻象和不同的愿望。教師相機指導。
②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一只烤鵝向她走來,為什么?(因為此時她非常饑餓,而且“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她極度渴望食物。)(板書:食物)
③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后為什么看到了美麗的圣誕樹?(這時是一年的最后一夜,正是闔家團聚的時刻,小女孩渴望像別的孩子那樣在圣誕樹下過一個溫暖的夜晚,感受節(jié)日的幸福。)(板書:快樂)
④引導思考:在滿足溫暖、食物和快樂的愿望之后,小女孩會渴望什么?(渴望得到家人的疼愛,因此出現(xiàn)了慈愛奶奶的幻象,最后一次擦燃一大把火柴想要留住奶奶。)(板書:疼愛 幸福)
⑤指導朗讀:如,第6自然段描寫餐桌和烤鵝的語句可以讀得輕快、高揚一些,表現(xiàn)出幻象的奇特。第8自然段,小女孩的話可以讀出懇求的語氣,語調稍高些,語速稍快些。
3.請大家再次默讀第5~9自然段,完成表格。
4.交流對小女孩的幻想印象最深的部分,說說自己的感受。
預設1:小女孩的每一次幻想都那么美妙,但是每一次幻想過后小女孩面前又都呈現(xiàn)出一堵又厚又冷的墻。
預設2:見到了奶奶,小女孩想起奶奶活著的時候對她的疼愛。見到了奶奶,小女孩見到了擺脫苦難生活的唯一希望,也勾起小女孩滿腹的傷心事。她有千言萬語要對奶奶訴說,可她更想永遠跟奶奶在一起。但火柴馬上熄滅了,奶奶馬上消失了。
預設3:火柴再溫暖,再明亮,帶來的幻覺再幸福,總是要消失的。所以,當奶奶出現(xiàn)時,她怕奶奶不見了。所以她不惜擦燃一大把火柴,來留住那樣美好的幻象。
5.為什么說小女孩和奶奶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
體會: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小女孩就是懷著這樣一種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饑餓和痛苦折磨死了。
6.小結:小女孩向往溫暖,但是她卻生活在寒冷的現(xiàn)實中。這種強烈的對比,更加突顯了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設計意圖】借助問題提取信息,并用表格的形式再次進行梳理概括,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進一步感受小女孩看到的幻象的美好和現(xiàn)實的殘酷。
Ⅳ 思考感悟,理解“幸?!钡囊馓N
1.學習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畫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問。
2.學生質疑,小組討論,班內反饋。
預設1:小女孩在一年的最后一夜凍死了,為什么卻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預設2:小女孩只是在幻象中看到了她渴望得到的一切,現(xiàn)實生活是殘酷無情的,為什么課文中卻說“她曾經(jīng)多么幸?!??
3.學生自學討論,進行解疑。
4.分析重點句,加以理解。課件出示最后一句話,體會理解。
體會:這句話中,兩個“曾經(jīng)”表明小女孩是懷著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這樣美好的愿望又是誰也不知道的,說明誰也不關心她。這些愿望與誰也不知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慘的命運。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我們怎樣讀好這兩個自然段?
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讀得輕柔、稍慢,讀出小女孩是在美好的幻覺中死去的。其他句子讀得緩慢、低沉,讀出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
Ⅴ 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回顧課文,引導學生結合文中的語句及自己的感受,互相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
2.本文寫了什么?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述了一年的最后一夜的街頭又冷又黑,一個窮苦、美麗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在饑餓、寒冷、孤獨中五次擦燃火柴,在火光中看到不同的幻象,最后在幻象中微笑著凍死在街頭的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像小女孩這般的窮苦人民的同情。(板書:同情)
3.當堂檢測:
建議使用《點撥》小冊子“隨堂練”中和理解課文相關的題目。
4.課后作業(yè):
(1)借助表格,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并和他們交流自己的感受。
(2)推薦閱讀《點撥》讀書閣中的相關內容。
(3)建議完成《典中點》第2課時的練習題。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賣火柴
擦燃火柴
凍死街頭
(一)大火爐 溫暖
(二)烤鵝 食物
(三)圣誕樹 快樂
(四)奶奶 疼愛
(五)和奶奶一起飛走了 幸福
同情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并理解課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自主朗讀圖文結合的方式來渲染氣氛。利用表格,在小組內討論完成,提升學生歸納整理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去了解小女孩,感受小女孩的悲慘命運。
不足之處:教學內容安排過多,使朗讀教學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有些學生只能淺顯地感悟句子的意思,卻不能由內容展開去想。擦燃次數(shù)
看到的
愿望
第一次
大火爐
得到溫暖
第二次
烤鵝
得到食物
第三次
美麗的圣誕樹
得到快樂(禮物)
第四次
慈愛的奶奶
得到疼愛
第五次
和奶奶一起飛走了
留住奶奶,得到幸福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8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及反思,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讀課文,把握重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8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精讀課文,把握重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8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案,共2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