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遙望夜空,看見朗朗明月之時,心中總會引起無限遐想。我們自然會想到與月相關(guān)的詩句: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 中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保畎椎摹鹅o夜思》中的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以及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等等……描寫月亮的詩句,不勝枚舉。而在人才輩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壇,就有這樣一位詩人,因為一輪明月而成就了詩壇的千秋美名,這位詩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張若虛,這首詩便是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迷戀、為之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張若虛筆下那輪明月的光華吧。
1、賞析景、理、情渾然天成的畫意詩情。2、提高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進入詩歌意境。3、深刻領悟詩中抒發(fā)的游子思婦的相思之情和體現(xiàn)的宇宙與人生的哲理,培養(yǎng)學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對純潔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人,唐代詩人。我們今天所能看到的史料只有清代《全唐詩》第117卷26個字的介紹:“張若虛,揚州人,兗州兵曹。與賀知章、張旭、包融號吳中四士,詩二首?!保ā度圃姟蜂洿妗洞痖|夢還》、《春江花月夜》兩首。)《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為世人所傾倒,詩人因此名垂后世。【古今評說】:《春江花月夜》一詩“孤篇壓全唐”、“盛唐第一詩”、“春風第一花”、“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滟滟(yàn)芳甸(diàn)皆似霰(xiàn)
汀上白沙(tīng)碣石瀟湘(jié)
搗衣砧(zhēn)纖塵(xiān)
這個標題有何特點?春、江、花、月、夜五個名詞,五個意象,五幅畫面。五個主題,交錯出現(xiàn),仿佛一首交響詩。
按照“月”作為中心線索,說出文章如何圍繞月發(fā)展的?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1.要描寫的是江還是海?
為什么用“生”不用“升”?“生”,寫出了明月隨著奔騰的潮水噴薄而出的宏大氣勢?!吧焙蟛拍苡邢乱痪湓鹿忾W耀千萬里遠,又有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 呈現(xiàn)了萬里闊大的時空,同時眼界之廣,胸襟之大,有一種俯仰天地的宇宙意識。
春天沒有白色的雪和霜,但是在月光照耀下的世界,是銀色的,所以作者在這里把月光比作雪和白霜,寫出了月色清涼,月夜朦朧?!敖魍疝D(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這一句不再直接描寫月亮。而是從嗅覺、視覺來寫,置身這個月夜,有花的芳香,有月色的清涼,用感受從側(cè)面來營造整體的意境。
月光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把它比作霜,而且是空里流動的霜,這樣既有動態(tài)的美感,又能讓人深入其境,是由虛變實。而“汀上白沙看不見”,本來能夠看到的白沙呢他卻說看不見,因為它跟月光都是白色,那就反襯出月光是那樣的皎潔,是由實入虛。
1.對于寫景的詩歌,要圍繞“意象及意境、手法、情感”三要素來鑒賞,并用具體的文字表達出來。思考:前八句通過對哪些意象的描寫,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抒發(fā)了怎樣的情感?明確:意象:江,花,月(春、夜是背景)浩瀚澄澈的江,絢爛耀眼的花,明亮空靈的月。意境:幽美邈遠清幽靜謐情感:美好,興奮,快樂。手法: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1.面對良辰美景,引發(fā)了作者的遐想,作者提出了什么樣的問題?(原文回答)
明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對于宇宙生成、人類本源的探索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1.怎么理解“初見月”、“初照人”?當?shù)谝粋€人注視太空中的明月,開始去領略其中的美時,人類就出現(xiàn)了。因為,人類是會欣賞美保存美的動物。在人注視著明月的同時,明月不是被動的處于被欣賞的地位,而是也在深情的注視著人。在這樣的相互觀照之中,孤獨得以慰藉,憂愁得以訴說。在這世上匆匆活一朝的不同時空的人們,也通過仰望同一輪明月,在短暫和變化中感受永恒。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月與人可親而不可近,戀人對月海誓山盟;思婦對月牽掛丈夫;游子對月思念親人孤獨者視月為朋友,迷茫者視月為希望,奮進者視月為信念。人們根據(jù)月亮在不同季節(jié),不同時間出現(xiàn)的各種變幻,賦予月亮千種情懷,詩人為何如此鐘情于月亮?或許,他們認為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可以看到同樣的月亮,覺得月亮可以超越時空,所謂"天涯共此時",就是這個道理。
詩人對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樣的哲理?蘇軾: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詩人對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樣的哲理?詩人將明月永照與人生更替對照著來寫,闡明了“宇宙是永恒的,個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但作為整體的人類的存在是綿延長久的”這一哲理,雖有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頹廢和絕望,緣于對人生的熱愛。
簡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中“待”、“送”的修辭效果。
明確:“兩句中的“待”、“送”兩字,運用了擬人 化手法。把月亮寫得很有感情,為了見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長明不衰。詩人由仰望月輪,又低頭見長江 “送”走的一江春水。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 大自然景色轉(zhuǎn)到了人間的離愁別恨。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這四句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表現(xiàn)了什么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鞍自啤钡娘h忽比喻游子的萍蹤不定;“青楓浦”是兩水分流之所,暗示離別之意; “明月樓”是思婦望月懷人之所。抒寫游子和思婦的兩地相思之情。這些意象將相思之苦表現(xiàn)得十分具體形象。
誰向孤舟憐逐客? 白云相送大江西?!钆数?( 明)浮云終日行, 游子久不至?!鸥?( 唐)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畎?br/>云在空中隨風而起,隨風而止,形狀千變?nèi)f化,始終處于飄蕩、不安定的狀態(tài)。在詩人眼里,這與游子天涯漂泊、無依無靠的命運相似,白云成為游子離別的象征。
扁舟從此去,鷗鳥自為群?!啤埦琵g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畎?br/>扁舟子:漂泊在外不得志的代名詞。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詩中怎樣細膩地表現(xiàn)思婦對游子的相思之苦的?
“徘徊”將明月擬人化,既寫出明月光影明滅的自然屬性,又將明月人性化,它好像憐憫思婦的孤獨寂寞,因而陪伴在思婦身旁,久久徘徊,不忍離去。但思婦似乎并不領情,思婦因明月增添相思之苦,想“卷”去和“拂”走惹人愁思的清輝,但卷而不去,拂之還來?!熬怼?、“拂”二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思婦內(nèi)心的惆悵和迷惘。
何為“搗衣”?古時制衣的料子如羅紉、縞練等大都是生料,必須捶搗,使之柔軟熨貼,做成的衣服才能穿著舒適。婦女把織好的布帛鋪在平滑的板(稱為“砧”,一般為石制上,用木棒(稱為“杵”)敲平,這個過程稱為“搗衣”,也叫“搗練”;有時是在衣服做成之后進行捶搗,前人詩歌中也統(tǒng)稱“搗衣”。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畎罪w鴻影里,搗衣砧外,總是玉關(guān)情?!處椎酪惶焖旅鳎瑤滋幷杪暺???蛪粢央y成,秋色無邊際。——辛棄疾搗衣的機械重復的勞作,砧聲單調(diào)悠長,有助于摒除外慮,心志專一,對思念之情起到凝聚與強化的作用。正因如此,搗衣的動作和與之相關(guān)的清砧的聲響,成為古典詩歌中“思婦”主題下最為常見的意象之一。月下?lián)v衣,風送砧聲這種境界,不僅思婦傷情,也最易觸動游子的情懷,因此搗衣意象也是思鄉(xiāng)主題的傳統(tǒng)意象之一。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鯙?(唐)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钋逭锗l(xiāng)書不可寄,秋雁又南回?!f莊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哌m欲盡此情書尺素,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jù)?!處椎荔A寄梅花,魚傳尺索,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秦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讹嬹R長城窟行》
鴻雁傳書指通信。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尺素,書信別名。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jié)成鯉魚形狀。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這八句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游子對思婦的相思?
用落花、流水、殘月等傷情的意象表現(xiàn)游子的思歸之情?;?、水流、月落,都有美好事物消逝之意,既是寫自然界美好春光的流逝,也是青春、幸福和憧憬的流逝,表現(xiàn)了游子青春逝去、有家難歸的凄苦和落寞。
這八句詩人用了哪些意象來表現(xiàn)游子對思婦/思婦對游子的相思?
“復”寫游子日復一日,夜夜望月思歸,直至夜深月落,從持續(xù)時間的角度表現(xiàn)相思之苦?!靶痹鲁脸敛睾lF”既寫出了夜色的迷蒙,更寫出游子歸期難定的迷茫,“沉沉”寫出了他不能如愿歸家的沉重心理和孤寂之情。
“復”“沉沉”“無限路”“滿”對表達游子的相思之苦有何作用?
“無限路”寫游子與思婦天各一方,襯托了他的相思之苦。最后寫游子的離愁伴著月光,灑滿江邊的樹林,灑滿江樹的月光象征無窮無盡的離愁,月色和離愁水乳交融,一個“滿”字寫出愁思的深厚。
全詩的核心意象是什么?在全詩中起什么作用?
明確:月。作用:從結(jié)構(gòu)上看,詩以月亮升起到墜落的過程作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從內(nèi)容上看,月亮不僅是景物描寫的主要對象,也是作者引發(fā)哲理思考的因由與抒寫離愁別緒的依托。
在結(jié)構(gòu)上,這首詩以景物描寫、人生思索、思婦游子為基本著眼點,以月亮升起到月亮墜落的過程為全詩起止的外在線索,表里兼顧,情景交融,使全詩顯得渾然一體。
哀而不傷“這詩是有憧憬和悲傷的,但它是一種少年時代的憧憬和悲傷,一種‘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憧憬和悲傷。所以,盡管悲傷,仍然輕快,雖然嘆息,總是輕盈”,“依然是一語百媚,輕快甜蜜的”?!顫珊瘢ā睹赖臍v程》)
這是一份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第六單元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同步練習題,共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寡人之于國也精練,共32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孟子》,走近作者,王好戰(zhàn),棄甲曳兵,第一段,第二四段,第五段,第六段,第七段,寫作特點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上冊雨巷隨堂練習題,共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