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思考:1.空氣就在你周圍,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質嗎?2.空氣是一種單一物質嗎?
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組成呢?
18世紀中葉以前,人們一直把空氣看作是一種單一成分的物質。直到1775年,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第一次明確提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
氧化汞 汞 + 氧氣
汞 + 氧氣 氧化汞
Hg O2 HgO
HgO Hg O2
拉瓦錫探究空氣成分的實驗
結論: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1/5.
交流討論:如果我們測定混合氣體中某種成分的含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取一定量的待測混合氣體
實驗2-1: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①藥品:紅磷、水②儀器:集氣瓶、橡膠塞、燃燒匙、導氣管、乳膠管、彈簧夾、燒杯、酒精燈及火柴
①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②在集氣瓶內裝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積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記號;③用彈簧夾夾緊乳膠管,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④燃燒結束并冷卻至室溫后,打開彈簧夾。
實驗現象:①紅磷燃燒,放出熱量,產生大量的白煙;②冷卻后打開彈簧夾,水順著導管流入集氣瓶,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瓶內空間的1/5。
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分析】 紅磷在封閉的容器內充分燃燒,消耗了空氣中的氧氣,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使容器內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水進入容器。
水為什么能夠進入集氣瓶中?
【分析】(1)裝置漏氣;
(2)紅磷的量不足;
(3)紅磷熄滅后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4)有部分水留在導管中未進入集氣瓶。
【思考2】在實驗中,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的體積常小于集氣瓶空氣總容積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1)紅磷點燃后沒有迅速放入集氣瓶,有空氣逸出;
(2)止水夾開始沒有夾緊,紅磷燃燒放出的熱量使一部分空氣由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進入的體積大于1/5。
【思考 3】在實驗中,進入集氣瓶內的水的體積常大于集氣瓶空氣總容積的1/5,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分析】集氣瓶中水上升至約1/5后,不再上升說明剩余的氣體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且不溶于水。
【思考4】集氣瓶中的水上升到約1/5后,不能繼續(xù)上升,說明剩余氣體有什么性質?
干燥空氣的成分(體積分數)
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
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
注意:混合物無固定的物理性質,各成分保持各自的化學性質。而純凈物有固定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1.空氣的成分按體積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 。2.物質的分類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組成。純凈物:只有一種物質組成。
1.空氣成分中,約占體積分數21%的氣體是( ?。? A.氧氣 B.氮氣 C.稀有氣體 D.二氧化碳
2.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下列現象能證明空氣中O2的含量的是( ?。〢.紅磷燃燒,產生白煙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瓶中液面最終上升至1處D.水槽中液面下降
3.混合物和純凈物的主要區(qū)別是構成其分子的( ) A.狀態(tài)不同 B.數量不同 C.質量不同 D.種類是一種還是幾種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1 空氣課文配套ppt課件,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2課時,知識回顧,混合物,純凈物,氧氣的性質和用途,氧氣的性質,供給呼吸,氧氣的用途,動植物呼吸,醫(yī)療急救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化學課題1 空氣示范課課件ppt,共2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1課時,交流討論,實驗步驟,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實驗原理,使瓶內的氧氣消耗完,2紅磷不足,1裝置漏氣,1能在空氣中燃燒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科粵版九年級上冊2.1 空氣的成分說課課件ppt,文件包含第二章21第2課時教學課件pptx、第二章21第2課時教案含練習docx等2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22頁, 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