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識點 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作業(yè) 鞏固訓練
知識點
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1、實驗?zāi)康?br>(1)描出平拋物體的運動軌跡。(2)求出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2、實驗原理
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是兩個分運動的合成:一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其速度等于平拋物體運動的初速度;另一個是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利用鉛筆確定做平拋運動的小球運動時若干不同位置,然后描出運動軌跡,測出曲線上任一點的坐標x和y,利用公式x=vt和就可求出小球的水平分速度,即平拋物體的初速度。
3、實驗器材
斜槽(附金屬小球)、木板及豎直固定支架、白紙、圖釘、刻度尺、三角板、重錘、鉛筆。
4、實驗步驟
(1)把斜槽放在桌面上,讓其末端伸出桌面外,調(diào)節(jié)末端使其切線水平固定。
(2)在帶有支架的木板上,用圖釘釘好白紙,并讓豎放木板左上方靠近槽口,使小球滾下飛出后的軌道平面跟板面平行。(如圖所示)
(3)把小球飛離斜槽末端時的球心位置投影到白紙上,描出點O,過O用重垂線描出豎直方向。
(4)讓小球每次都從斜槽上同一適當位置滾下,在粗略確定的位置附近,用鉛筆較準確地確定小球通過的位置,并記下這一點,以后依次改變x值,用同樣的方法確定其他各點的位置。
(5)把白紙從木板上取下來,用三角板過O作與豎直方向垂直的x軸,將一系列所描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接起來,這就是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
5、數(shù)據(jù)處理(求平拋小球的初速度)
(1)以O(shè)點為原點,水平方向為x軸,豎直向下方向為y軸建立坐標系。
(2)在平拋小球運動軌跡上選取A、B、C、D、E五個點,測出它們的x、y坐標值,記到表格內(nèi)。
(3)把測到的坐標值依次代入公式,求出小球平拋的初速度,并計算其平均值。
6、誤差分析
(1)安裝斜槽時,其末端切線不水平。
(2)小球每次滾下的初位置不盡相同。
(3)建立坐標系時,可能誤將斜槽末端端口作為坐標原點。
(4)空氣阻力使小球不是真正的平拋運動。
7、注意事項
(1)實驗中必須保持通過斜槽末端的切線水平,木板必須處在豎直面內(nèi)且與小球運動軌跡所在的豎直平面平行,并使小球的運動靠近圖板但不接觸。
(2)小球必須每次從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靜止?jié)L下,即在斜槽上固定一個擋板,每次都從擋板位置釋放小球。
(3)坐標原點(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不是槽口的端點,應(yīng)是小球在槽口時,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點。
(4)要在斜槽上適當?shù)母叨柔尫判∏?,使它以適當?shù)乃匠跛俣葤伋?,其軌跡由圖板左上角到達右下角;要在平拋軌跡上選取距O點遠一些的點來計算小球的初速度,這樣可以減小測量誤差。
【典例1-1】如圖甲所示,錘子敲擊彈簧片后小球P做平拋運動,同時小球Q做自由落體運動。圖乙是頻閃相機拍下的兩小球下落過程中不同時刻的位置。下列關(guān)于兩小球下落過程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任意時刻兩小球豎直方向的速度大小相等
B.任意時刻兩小球的速度大小相等
C.兩小球在豎直方向的加速度不相等
D.增大敲擊彈簧片力度,小球P在空中運動時間更長
【典例1-2】(多選)如圖所示,在研究平拋運動時,小球A沿軌道滑下,離開軌道末端(末端水平)時撞開輕質(zhì)接觸式開關(guān)S,被電磁鐵吸住的小球B同時自由下落,改變整個裝置的高度H做同樣的實驗,發(fā)現(xiàn)位于同一高度的A、B兩球總是同時落地,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A球在離開軌道后( )
A.不能說明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B.能說明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C.能說明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D.不能說明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典例1-3】平拋運動的位移:
(1)水平方向: 。
(2)豎直方向: 。
(3)合位移:①大小 ;②方向與水平方向夾角的正切值為 (如圖所示)。
【典例1-4】小高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平拋運動的特征:兩個完全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于發(fā)射小鐵球P、Q,其中N的末端與水平板相切。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diào)節(jié)電磁鐵C、D的高度,使。現(xiàn)將小鐵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然后切斷電源,使兩小鐵球能同時分別從軌道M、N的頂端滑下。
(1)為完成本實驗,弧形軌道M、N的表面 (填“需要”或“不需要”)確保光滑,水平板的表面 (填“需要”或“不需要”)確保光滑。
(2)符合上述實驗條件后,僅僅改變弧形軌道M的高度,重復上述實驗,仍能觀察到相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 。
【變式1-1】“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的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中將小球在不同時刻的位置記錄在豎板上,以小球平拋起點O為坐標原點,可以得到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軌跡是( )
A.B.
C.D.
【變式1-2】如圖所示,在“研究平拋運動規(guī)律”實驗,小球A沿軌道滑下,離開軌道末端(末端水平)時,小球B也同時下落,兩球恰在位置相碰。調(diào)高整個裝置的高度做同樣的實驗,發(fā)現(xiàn)位于同一高度的A、B兩個小球總能相碰,該實驗現(xiàn)象說明了A球在離開軌道后( )
A.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B.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
C.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D.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變式1-3】(多選)如圖所示,是兩個研究平拋運動的演示實驗裝置,對于這兩個演示實驗的認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圖中,兩球同時落地,說明平拋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運動
B.甲圖中,兩球同時落地,說明平拋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
C.乙圖中,兩球恰能相遇,說明平拋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勻速直線運動
D.乙圖中,兩球恰能相遇,說明平拋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
【變式1-4】用如圖所示的裝置研究平拋物體的運動規(guī)律,擊打彈片時,A做平拋運動,B做自由落體。經(jīng)過多次實驗發(fā)現(xiàn)兩個小球總是同時落地,則得到的結(jié)論是 。
以A的拋出點做為坐標原點,建立直角坐標系,如圖所示,設(shè)從,從,從的時間分別是、、,則這三個時間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
【變式1-5】(1)研究平拋運動,下面做法可以減小實驗誤差的是 (填選項前的字母)。
A.盡量減小鋼球與斜槽間的摩擦
B.使用密度大、體積小的鋼球
C.實驗時,讓小球每次都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
D.使斜槽末端切線保持水平
(2)某同學在做“研究平拋運動”的實驗時,忘記記下小球做平拋運動的起點位置O,A為小球運動一段時間后的位置,以A為坐標原點建立的坐標系如圖所示,由圖可求出小球做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 m/s,小球做平拋運動的拋出點的坐標是 。(g取10m/s2,計算結(jié)果均保留兩位有效數(shù)字)
1.如圖所示,在農(nóng)田里架設(shè)水管用來澆灌農(nóng)作物,若水流沿水平方向噴出,忽略空氣阻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流在水平方向做自由落體運動
B.水流在豎直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C.若僅改變水管中水的流速,則水流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不變
D.若僅改變水平噴口的高度,則水流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不變
2.如圖是運動員在某次水平擲出的鉛球的運動軌跡。A、B、C為鉛球運動軌跡上的三點,BD為軌跡上B點的切線。將鉛球視為質(zhì)點,不考慮空氣阻力,則鉛球( )
A.在A、C兩點的加速度相同 B.在B點的速度方向沿AB連線方向
C.在B點的加速度沿BD方向 D.在B點的速度方向在連線BC和BD之間
3.用頻閃照相技術(shù)拍下的兩小球運動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a球從A點水平拋出的同時,b球自B點開始下落,背景的小方格均為邊長L的正方形,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根據(jù)照片顯示的信息,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照相機的頻閃周期為
B.a(chǎn)球的水平初速度為
C.該實驗只能證明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D.該實驗只能證明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4.如圖三個小球,開始時A、B等高,A、C在同一豎直線上。若讓三個小球同時開始運動,A做初速度為的平拋運動,B做自由落體,C沿水平方向以勻速直線運動,則( )
A.以B球為參考系,A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B.以A球為參考系,B球靜止
C.以C球為參考系,A球做平拋運動 D.以A球為參考系,C球做勻速直線運動
5.(多選)如圖所示,x軸在水平地面內(nèi),y軸沿豎直方向。圖中畫出了從y軸上沿x軸正向拋出的兩個小球a、b的運動軌跡,不計空氣阻力,則( )
A.a(chǎn)比b的飛行時間長B.a(chǎn)比b的飛行時間短
C.a(chǎn)的水平速度比b的小D.a(chǎn)的初速度比b的大
6.(多選)如圖所示,某人從高出水平地面h的山坡上P點水平擊出一個質(zhì)量為m的高爾夫球,飛行中持續(xù)受到一陣恒定的水平風力的作用,高爾夫球豎直落入距擊球點水平距離為L的洞穴Q。則( )
A.球飛行中做的是平拋運動 B.球飛行的時間為
C.球被擊出時的初速度大小為 D.球飛行中受到的水平風力大小為
7.(多選)如圖所示,物塊A質(zhì)量為m,長方體B質(zhì)量為M,地面平面,各接觸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均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為g。在長方體B上施加向右的水平推力F,使得物塊A剛好能在長方體B的側(cè)面保持相對靜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
B.長方體B上施加水平外力大小為
C.若長方體B運動一段時間撤去F,撤去瞬間B的加速度大小為
D.若長方體B運動一段時間撤去F,撤去瞬間A的加速度大小為
8.(多選)如圖所示,生產(chǎn)車間有兩個相互垂直且等高的水平傳送帶甲和乙,甲的速度為v0,質(zhì)量為m的工件(質(zhì)點)離開甲前與甲的速度相同,并平穩(wěn)地傳送到乙上,乙的寬度為d,速度也為,若工件與傳送帶乙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重力加速度取g,則( )
A.在地面參考系中,工件做類平拋運動
B.在地面參考系中,工件在乙上滑動時的最小速度為v0
C.工件在乙上滑動時,受到乙的摩擦力方向不變
D.為保證工件不滑落,要求
9.平拋運動的規(guī)律。
①水平方向:不受力,為 運動;
②豎直方向:只受重力,為 運動;
10.圖為平拋豎落儀的示意圖。A球被彈片夾住,B球放在彈片右邊的水平平臺上,兩球處于同一高度。用小錘擊打彈片,B球沿水平方向拋出,同時A球被釋放,做自由落體運動。改變儀器離地的高度,多次重復上面的實驗,發(fā)現(xiàn)A球與B球總是同時落地。這說明A球與B球在空中下落的時間 (選填“相等”或“不相等”);該實驗表明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的運動是 (選填“自由落體運動”或“勻速直線運動”)。
11.某學習小組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1)采用如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平拋運動豎直分運動的特點。用小錘擊打彈性金屬片后,A球沿水平方向拋出,做平拋運動;同時B球被釋放,自由下落,做自由落體運動。實驗發(fā)現(xiàn)兩球同時落地。分別改變小球距地面的高度和小錘擊打的力度,多次重復實驗,發(fā)現(xiàn)兩球仍同時落地。根據(jù)該實驗現(xiàn)象,可以得出A球在豎直方向的分運動是 。
(2)探究平拋運動水平分運動的特點時,得到小球平拋運動的軌跡如圖乙所示,其中O為拋出點,a、b、c是軌跡上選取的三個點,O與a、a與b、b與c之間的豎直距離分別為h、3h、5h,則小球從O到a、a到b、b到c的運動時間 (填“相等”或“不相等”);又測得O與a、a與b、b與c之間的水平距離相等均為x,則可得出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平拋運動的初速度為 (用h、x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
12.小高同學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驗證平拋運動的特征:兩個完全相同的弧形軌道M、N分別用于發(fā)射小鐵球 P、Q,其中 N的末端與水平板相切。兩軌道上端分別裝有電磁鐵C、D,調(diào)節(jié)電磁鐵C、D的高度,使AC=BD.現(xiàn)將小鐵球 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然后切斷電源,使兩小鐵球能同時分別從軌道M、N的頂端滑下。
(1)為完成本實驗,弧形軌道 M、N的表面 (填“需要”或“不需要”)確保光滑,水平板的表面 (填“需要”或“不需要”)確保光滑。
(2)符合上述實驗條件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應(yīng)是 。僅僅改變弧形軌道M的高度,重復上述實驗,仍能觀察到相同的現(xiàn)象,這說明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 。
13.某興趣小組采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
(1)根據(jù)實驗過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斜槽M軌道必須光滑 B.記錄的點應(yīng)適當多一些
C.用平滑曲線把所有的點連接起來 D.圖中擋條N每次必須等間距下移
(2)圖是利用裝置拍攝小球做平拋運動的頻閃照片,由照片可判斷實驗操作錯誤的是 。
A.釋放小球時初速度不為0 B.釋放小球的初始位置不同 C.斜槽末端切線不水平
(3)改用頻閃照相來研究平拋運動,將頻閃得到的連續(xù)三張照片疊放在方格紙上,如圖所示,已知小球的直徑為2cm,方格紙的邊分別為水平和豎直方向,則該頻閃相機頻率為 Hz。(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4.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M、N是兩個完全相同的處于同一豎直面上的軌道,軌道末端都與水平方向相切。其中,軌道N的末端與光滑水平面相切,軌道M通過支架固定在軌道N的正上方。將小鐵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第一次切斷電源C,小鐵球P落在E點;第二次,當小鐵球P、Q分別吸在電磁鐵C、D上時,同時切斷電源C、D,則:
(1)P、Q兩球是否將在E點處相遇,答: (填“是”或“否”);
(2)如果多次觀察到同樣的現(xiàn)象,你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
A.P球拋出時,在豎直方向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
B.P球拋出時,在水平方向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1 曲線運動精品隨堂練習題,文件包含51曲線運動知識解讀原卷版docx、51曲線運動知識解讀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4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二冊1 曲線運動精品同步練習題,文件包含51曲線運動專題訓練原卷版docx、51曲線運動專題訓練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冊3 實驗: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同步練習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解答題,填空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