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文章論述的中心。
2.學習本文起、承、轉、合的獨特的行文結構。
3.學習文中的修辭手法。
4.理解作者是如何在畫作中體現它的創(chuàng)新思想的。
教學重點:
1.作者的藝術觀點;
2.本文獨特的行文結構。
教學難點:
1.理解文中的中心。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方法:
1.語言品讀法:誦讀
2.點撥法:抓住關鍵詞語,點撥理清詞作脈絡,進而把握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播放視頻創(chuàng)設情境,新課引入
播放江南雨景的幻燈片,并配舒緩的淅淅瀝瀝的雨聲。
導入語:江南的微風細雨總讓人感覺到詩情畫意,盡管生在江南,長在江南的我們有時對于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也會感到不耐煩。但是在連續(xù)的幾天晴空萬里、艷陽高照后,我們往往又會情不自禁地懷念起紛飛飄墜的雨絲、淅淅瀝瀝的雨聲了。而在有著特別敏銳的審美觸覺的畫家眼里,這絲絲細雨又該有怎樣的韻味呢?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畫家吳冠中的散文《畫里陰晴》。
二、介紹作者
播放吳冠中視頻介紹,概括要點幻燈片出示。
吳冠中(1919年——2010年6月25日),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
學貫中西的藝術大師,幾十年來,他一直探索著將中西繪畫藝術結合在一起。最早畫的作品多以江南水鄉(xiāng)為題材,畫面充滿詩意,他特別重視點、線、面的結合與搭配。后期他的畫風有所變化,在一批反映黃土高原的作品中多用粗線,自成一種意境。
三、初讀感知,理清文章結構
第一段,由“莫看細雨濕桃花”起筆,先敘述路過故鄉(xiāng)的感受。
第二段,承上贊美濕的景色“格外有韻味”。
第三段,轉而說明“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的緣由。
第四段,綜上所述,借用“魚和熊掌可以兼得”作比喻,說明陰和晴兩種審美趣味可以并行不悖。
四、細讀課文,分析內容
1.細讀第一段:
(1)第一段寫了什么?
明確:由窗外雨景引出了潘天壽先生的題畫詩“默看細雨濕桃花”。
(2)窗外是怎么樣的景色?作者為什么要引用這句題畫詩呢?
明確:桃紅柳綠,春雨霏霏。作者把這幅美景比作“濃酣的水彩畫”,水彩畫給我們透明、濕潤的感覺,而“濃酣”不僅告訴我們色彩的濃重,更讓我們感受到這雨中春景帶給人酣暢淋漓的快感。潘天壽先生的這句題畫詩確實與這雨中春景珠聯璧合。
(3)這句詩中最富韻味的是那一個詞?
明確:“濕”。作者不僅需要這一詞所帶來的意境,更需要由這一詞來引出“畫家的審美觸覺”這一話題??梢娺@一句引用是全文的起筆,在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
2.朗讀課文第二段:
⑴“衣服濕了,顏色變深,濕衣服穿在身上不舒服,但濕了的大自然景色卻格外地有韻味。”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襯的手法,突出了雨后大自然的美麗怡人。
⑵為什么濕了的大自然景色格外有韻味?
明確:
因為“濕”“渲染了山林、村落,改變了大自然的色調”,使本來不協(xié)調的顏色也協(xié)調了起來,使大自然增加了另外一種美感,當然更有韻味。正如蘇軾詩中所詠:“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拓展:古典詩歌中有很多作品把雨景作為一種審美對象,從中傳達一種意境。(以《漁歌子》《飲湖上初晴后雨》《約客》《絕句(僧 志南)》示例。
展示圖片深化理解。
可見,在對雨意的獨特感悟上作者并不缺少知音。確實,那風情雨意曾被多少文人騷客化入文意,化為詩意。“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絲絲楊柳絲絲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歷來的中國的畫家更是“愛畫風雨歸舟”,愛畫“斜風細雨不須歸”的詩境。中國的詩者、畫家都從雨中找到了別具風格的意境。這微風細雨已不再是自然現象,而有著濃濃的文化意蘊,有著萬般風情。
(3)中國的水墨畫與西方的水彩畫畫風有何不同?
明確:西洋畫重形似,而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是寫實的,中國畫是象征的。中國畫追求傳神,追求意境,畫的是心中的景,而非眼中的景。雨濕的山水草木有著別樣的韻味、情調,表達著不同的意境。所以被內心有著深深的傳統(tǒng)文化情結的作者所贊賞,并融入他的繪畫中。
可是作者留學法國多年,而且學的主要是西洋畫和水彩畫。那么作者到底是如何處理傳統(tǒng)和西洋的關系?
3.閱讀第三段:
(1)作者說,“他特別喜歡畫陰天和微雨天的景色”,即使是吸引的水彩畫,“從意境和情趣方面看,模仿西洋的手法少,受益于中國畫的成分多?!睘槭裁??
明確:這是因為中國畫和西洋畫對陽光、陰雨的感受和表現截然不同。西洋畫崇尚陽光,追求強烈的色彩感,即使畫風雨,也只是理性地寫實地表現其形態(tài),僅僅把它當作大自然的一種形態(tài)。而中國話畫中的風雨確實一種意境,一種情致。(可用兩幅典型的中國畫和西洋畫做比較)?!跋矚g畫陰雨和微雨天的景色”的吳冠中的繪畫風格當然“受益于中國畫的成分多”了。
(2)西洋畫中也有風雨,但和中國畫中的風雨有何不同?
明確:
西洋畫中的風雨題材是作為大自然的變態(tài)來描寫的。
中國畫則是把風雨作為一種審美對象來描寫的。
西洋畫:風雨和自然是不和諧的,對立的,不是大自然的常態(tài)。畫家只是如實地反映現實。
中國畫:風雨是一種美,有著豐富的韻味,畫家在作畫時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這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
(3)那個畫種適合表現陰雨天,什么又適合表現晴天呢?
明確:水墨適合陰天,油畫適合晴天。
用課文中的一個字來形容中國水墨畫的這種風格。
明確:“濕”或“陰”。以“黑白”為主的色彩,在朦朧中突顯某些事物形象,講究韻味。
用課文中的一個字來形容西洋畫的這種風格。
明確:“晴”。
……大都陶醉于陽光所刺激的強烈的色彩感,追求亮、艷、華、鮮……多半是從“晴” 派升出來。
(4)文題中“陰”和“晴”分別指什么?
明確:這是兩種不同的審美情趣,相對于畫的色彩而言。
明確:
“陰”指以“黑白”為主的色彩,在朦朧中突顯某些事物形象,講究韻味;
“晴”是指“亮、艷、麗、華、鮮”的強烈鮮明的色彩。
過渡:他學的是西畫,追求的卻是中國畫的高遠趣味,作者把兩者統(tǒng)一于他的創(chuàng)作中了。文章讀到這里,我們已隱隱體會出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張了。
4.閱讀第四段:
⑴為什么有人會認為“江南不宜畫油畫”?
明確:“大概就是因為江南陰雨多,或者他那油畫技法只宜對付洋式的對象?!?
⑵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明確:
前半句的意思是:油畫家只注重強烈的色彩,難以把握江南陰濕景色的韻味。
后半句:他的技法不夠高。(文中說得委婉而已。副詞“大概”、連詞“或者”表示作者一種很有禮貌的推測,使得語言婉轉。)
⑶ 第三句話是什么意思?
明確:
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墨守成規(guī)、泥古不化,西方的技法或我國傳統(tǒng)的技法都不是到處適用的靈丹妙藥。不同的表現對象需要與它相適應的技法?!八囆g貴在創(chuàng)新”,而且是永遠需要創(chuàng)新。
⑷“濃而滯的油畫里有時要吸收水分,嬌艷的??則魚和熊掌是可以兼得的?!边@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明確:
前半句:西洋畫法需要吸收中國的傳統(tǒng)技法。(借代的修辭手法)
后半句:中西兩種繪畫技巧和審美趣味應該結合起來。用“魚和熊掌可以兼得”為比喻,巧妙地告訴我們:陰晴兩種審美趣味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藝術觀點:糅合中西方的繪畫技巧、繪畫方法。詳細地說:既繼承我國傳統(tǒng)繪畫的技巧,又借鑒現代西方繪畫技法,在他的畫作中同時體現了陰、晴兩種審美趣味。
作者既對我國傳統(tǒng)繪畫有很深的造詣,又洞悉西洋油畫、水彩畫的優(yōu)點和不足,因此,他的油畫中滲進墨韻,水墨畫中也借鑒水彩、油畫技法,同時在油彩和墨彩中探索。
⑸“又畫油畫又畫水墨,我的這兩個畫種都不純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作者對自己立場的動搖?
明確:
這樣說是用比喻的手法、幽默詼諧的語氣來表示他的自謙。作者以解嘲的語氣說:我的兩個畫種都不純了,頭發(fā)都灰白了,還拿不定主意。
其實,畫家終身探索的,正是油畫的民族話和中國畫的現代化,是兼取二者之長而創(chuàng)造出新的技法,新的風格,因為藝術貴在創(chuàng)新。墨守成規(guī),盲目模仿,都是沒有出路的。
用作者自己的話更能說明他的藝術觀:“畫種只能在發(fā)展中得到保留,如不發(fā)展,便只能淘汰?!?
至此,作者在層層鋪墊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得出了結論:要中西兼用、陰晴兼畫,創(chuàng)造一種獨特的繪畫風格。
五、寫作特色
1.本文文字簡短,作者采用起、承、轉、合的傳統(tǒng)方法來安排文章,層層鋪墊,娓娓道來,篇末明志。
2.本文論述的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大原則問題,卻選擇了一個很小的切入點,進從中外畫家對陰晴的不同感受、不同主張、不同表現著筆,可謂“小中見大“。
3.語言鮮明生動,多用修辭,幽默詼諧,充滿智慧。
六、本課總結
這篇課文是一篇文藝評論,作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藝術是有生命的,藝術家要敢于打破舊的傳統(tǒng),不斷推陳出新,創(chuàng)作出具有自己風格的作品來。
七、布置作業(yè)
有一段話來描寫你所感受到的雨景,100字左右。

相關教案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一 國殤優(yōu)秀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一 國殤優(yōu)秀教學設計,共1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溯源解題,介紹作者及相關背景,初讀感知,品讀賞析,精神探討,主題歸納,作業(yè)布置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項鏈公開課教案: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項鏈公開課教案,共1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介紹作家作品,初讀感知,賞析小說的心理描寫,分析人物形象,拓展思考,寫作特色分析,名句評味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第三單元*套中人優(yōu)秀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第三單元*套中人優(yōu)秀教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了解作品,整體感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社會意義,藝術手法分析,主題思想,思考提升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聲聲慢(尋尋覓覓)精品教學設計

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聲聲慢(尋尋覓覓)精品教學設計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寫作:總結優(yōu)秀教案設計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寫作:總結優(yōu)秀教案設計

高中語文高教版(中職)基礎模塊 下冊十五  畫里陰晴  吳冠中一等獎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高教版(中職)基礎模塊 下冊十五 畫里陰晴 吳冠中一等獎教學設計

基礎模塊 下冊十五  畫里陰晴  吳冠中教學設計

基礎模塊 下冊十五 畫里陰晴 吳冠中教學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中職語文部編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下冊電子課本

*畫里陰晴

版本: 部編高教版(2023)

年級: 基礎模塊 下冊

切換課文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