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選擇題
1.下列加點(diǎn)字的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所踦(yǐ) 硎(xínɡ) 怵然(chù)
B. 騞 (huā) 砉然(huò) 向然(xiǎnɡ)
C.大郤(xì) 大窾(kuǎn) 謋然(huò)
D.中音(zhònɡ) 肯綮(qìnɡ) 庖丁(pá)
2.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對加點(diǎn)詞的解釋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 )
A.良庖歲更刀 歲:每年,名詞活用作狀語。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名詞動用。
C.以無厚入有間 厚:有厚度的刀刃,形容詞用作名詞。
D.三歲貫女,莫我肯德 德:恩德,名詞。
3.對下列句子的句式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
A.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斷句)
B.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定語后置)
C.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狀語后置)
D.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省略句)
4.下列加點(diǎn)詞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 ( )
A.視為止,行為遲。
B.雖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導(dǎo)大窾。
D.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5.下列各組句子中相關(guān)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為eq \b\lc\{\rc\ (\a\vs4\al\c1(庖丁為文惠君解牛,其印為予群從所得)) B.于eq \b\lc\{\rc\ (\a\vs4\al\c1(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而eq \b\lc\{\rc\ (\a\vs4\al\c1(而刀刃者無厚,吾嘗終日而思矣)) D.以eq \b\lc\{\rc\ (\a\vs4\al\c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常以身翼蔽沛公))
二、默寫
6.默寫課內(nèi)名句
(1)方今之時,__________________,官知止而神欲行。
(2)以無厚入有間,________________。
(3)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________________,而況大軱乎!
(4)提刀而立,為之四顧,________________,善刀而藏之。
閱讀與鑒賞
三、課內(nèi)精讀
閱讀課內(nèi)語段,回答7~11題。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jīng)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jìn)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dǎo)大窾,因其固然,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彼節(jié)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br>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br>7.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乃中《經(jīng)首》之會中:合乎。
B.技蓋至此乎 蓋:何,怎樣。
C.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 技:技術(shù)。
D.如土委地 委:卸落。
8.下列各組句子中相關(guān)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所eq \b\lc\{\rc\ (\a\vs4\al\c1(足之所履,膝之所踦,別其官屬?;莸雀髦盟?)
B.乎eq \b\lc\{\rc\ (\a\vs4\al\c1(進(jìn)乎技矣,君子博學(xué)而日參省乎己))
C.因eq \b\lc\{\rc\ (\a\vs4\al\c1(因其固然,因利乘便))
D.而eq \b\lc\{\rc\ (\a\vs4\al\c1(善刀而藏之,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選自《莊子·養(yǎng)生主》,《莊子》是莊周和他的門人以及后學(xué)者的著作,是道家學(xué)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笔且粋€寓言故事,莊子通過這個寓言故事來說明“養(yǎng)生”的道理,生動直觀,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種反差鮮明的對比來進(jìn)行說理:一為庖丁解牛之初與三年之后的對比,一為庖丁與普通廚工的對比,一是將庖丁解牛與文惠君治國對比。
D.文章先寫庖丁解牛的熟練動作和美妙音響,再寫文惠君的夸贊,引出庖丁對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說,以此表明主旨。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10.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雖然,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庖丁解牛的故事談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
解析 B.“騞”應(yīng)讀“huō”,“砉”應(yīng)讀“xū”。
答案 B
2.
解析 D.德:名詞用作動詞,感激。
答案 D
3.
解析 B.賓語前置句。
答案 B
4.
解析 A.古義:行,動作。為,因為;今義:受思想支配而表現(xiàn)出來的活動。B.古義:即使這樣;今義:轉(zhuǎn)折連詞。C.古義:指牛生理上的天然結(jié)構(gòu);今義:指自然的法則。
答案 D
5.
解析 A.介詞,替/介詞,被。B.介詞,從/介詞,比。C.轉(zhuǎn)折連詞,可是/表示修飾的連詞,可譯為“地”。D.兩個“以”都是介詞,可譯為“用”。
答案 D
二、默寫
6.
答案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 (2)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技經(jīng)肯綮之未嘗 (4)為之躊躇滿志
閱讀與鑒賞
三、
7.
解析 C.技,應(yīng)為“枝”,支脈。
答案 C
8.
解析 D.均為連詞,表順承。A.用在動詞前,構(gòu)成名詞性短語/名詞,處所。B.介詞,比較,比/對象,對。C.動詞,依照、順著/乘著,趁著。
答案 D
9.
解析 只有兩種對比,“將庖丁解牛與文惠君治國對比”錯。
答案 C
10.
答案 (1)現(xiàn)在,我是以精神去接觸(牛)而不用眼睛去看,(我的)視覺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
(2)雖然是這樣,每當(dāng)碰到筋骨交錯聚結(jié)的地方,我看它難以下手。
11.
答案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觀規(guī)律,只有掌握了客觀規(guī)律,遵循客觀規(guī)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這是一份必修 下冊1.3 庖丁解牛課后練習(xí)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庖丁解?!吠诳沼?xùn)練,課外閱讀,文化常識,基礎(chǔ)整理,間接說理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下冊1.3 庖丁解牛精品隨堂練習(xí)題,共6頁。
這是一份語文必修 下冊1.3 庖丁解牛復(fù)習(xí)練習(xí)題,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基礎(chǔ)鞏固,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后面的問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