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題
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運動的快慢
單元
一單元
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情
分析
人們通常用速度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3年級的學生雖然沒有學習過速度的概念和計算方法,但基于對體育活動的參與和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他們面對限定相同距離或者相同時間條件下的具體情境時,如“跑完100米,小明用了15秒,小紅用了18秒,誰跑得快?”(跑相同距離,用時短的跑得快),“小雨一分鐘跑了210米,小陽一分鐘跑了245米,誰跑得快?”(跑相同時間,跑得遠的跑得快),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準確判斷誰快誰慢。第5課和第6課,需要我們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工具進行測量,指導學生思考更全面、表述更嚴謹。
學習
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科學探究目標
應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
利用秒表測量物體的運動時間。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感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樂趣。
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能認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以事實為依據(jù),開展交流研討。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感受用秒表計時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準確性。
重點
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難點
經(jīng)歷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物體運動快慢的實驗,培養(yǎng)細致、認真的觀察記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 新課聚焦
怎樣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如果鴕鳥,豹子和羚羊百米賽跑,你們知道誰的速度最快?誰的速度最慢?
播放視頻《動物運動會!鴕鳥,豹子和羚羊百米賽跑誰最快?》
在相同的距離內(nèi),獵豹的速度最快,鴕鳥第二,羚羊最慢。
展示課本上面的圖片,有汽車、自行車、行人在大橋上行進,它們運動的快慢不一樣,怎樣比較它們的運動快慢呢?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運動的快慢》板書課題
猜測答案
觀看視頻
說出自己的方法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動物是非常感興趣的,通過觀看視頻能激發(fā)同學學習的興趣。提出問題,學生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入課題。
2. 科學探索
探索一、給動物排名次
動物王國進行賽跑,請根據(jù)圖表,將動物按照動物的快慢排名次,并記錄下來。
獵豹是陸地上跑的最快的動物。
動物奔跑100米需要的時間和名次記錄表:
獵豹用時最短,是第一名。大象用時最長,是最后一名。
按奔跑的速度從快到慢的順序排名:獵豹、羚羊、斑馬、兔子、黑熊、大象。
結論:在相同距離內(nèi),可以根據(jù)不同物體的運動時間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所用的時間越短,運動的越快;所用的時間越長,運動的越慢。
科學資料
現(xiàn)在百米賽跑的世界紀錄是由牙買加著名短跑健將博爾特創(chuàng)造的,他于2009年8月17日在德國柏林創(chuàng)造的記錄是9秒58。
在全世界幾千種哺乳動物中,運動最快的時速可達100多千米,而運動最慢的是分布在美洲熱帶森林中的一種三趾樹懶。它每小時只能走100米左右,比烏龜爬得還要慢。
探索二、在兩條一樣長的軌道上,怎樣比較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
實驗材料:兩條長度相同的軌道,紅、黃兩個顏色的小球。
實驗步驟:
(1)準備兩條長度相同的軌道,一端墊起,形成斜坡。紅球的軌道坡度要高于黃球的軌道坡度。
(2)將兩個小球在軌道較高的一端同時釋放。
(3)觀察兩個小球運動的快慢。
(4)小組討論如何比較兩個小球運動的快慢,分析哪些因素可作為判斷物體運動快慢的依據(jù),最后確定實驗結論。
實驗記錄:
實驗分析:軌道長度相同,同時釋放,先到達終點的說明運動的快。
實驗結論:在相同的距離內(nèi),紅球用時短,所以紅球運動的快。
探索三、在同一條軌道上,怎樣比較不同小球運動的快慢。
實驗材料:直線軌道、黃色小球、紅色小球、秒表、記錄單。
操作步驟:
(1)將軌道的一端墊高,使軌道成為一個斜面,上端是起點,下端是終點。
(2)幾個同學分工合作,用秒表測量不同小球運動相同距離所花的時間,并記錄下來,至少測量3次(為了減少誤差)。
(3)小組討論如何比較兩個小球運動的快慢,說出判斷依據(jù),最終得出結論。
實驗記錄:
實驗分析:在同一條軌道上,黃球用時2秒,紅球用時3秒,用時短的說明運動的快。
實驗結論:運動相同距離所花時間較短的小球,運動的較快。
根據(jù)圖表,填寫時間和名次記錄表。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方法。
準備實驗材料,并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內(nèi)容,觀察兩個小球的快慢,并記錄所用的時間。
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與教師總結對比是否一致。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方法。
準備實驗材料,并按照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內(nèi)容,觀察兩個小球的快慢,并記錄所用的時間。
對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結論,與教師總結對比是否一致。
以動物王國進行賽跑的形式呈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從原有的體育學習活動中遷移評判方法,按所用時間從短到長排列出名次。
知道人類在百米賽跑中的最快速度。
知道樹懶是哺乳動物中時速最慢的動物。
拓寬知識面。
動手實驗,親自體會兩個小球在軌道上的運動。
嘗試對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鍛煉學生的思考、總結能力。
動手實驗,親自體會兩個小球在軌道上的運動。
試對實驗現(xiàn)象和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總結,鍛煉學生的思考、總結能力。
3. 交流研討
研討:怎樣在相同距離內(nèi)比較物體的快慢?
教師點撥:
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方法:讓所有的物體從同一起點,同時出發(fā),比較它們到達終點所用的時間,用時越短說明物體運動的越快。
學生交流討論,歸納得出結論。
通過交流討論以及引導,讓學生得出結論: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快慢,即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4.科學詞匯
詞匯一:距離
兩個物體相隔或間隔的長度就叫距離。
詞匯二:時間
時間,有時指某一時刻,有時指某一段時間間隔。
學習距離和時間的科學解釋。
5. 科學拓展
如果測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你認為應該怎樣處理數(shù)據(jù)?
教師點撥:
測量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誤差,如果測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數(shù)據(jù),可以繼續(xù)多測量幾次,取同一數(shù)據(jù)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 ,比如連續(xù)測量10次,出現(xiàn)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2,2.5,2.5,3,2.5,2,3,2,2.5,2.5。這里2.5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較多,可以作為實驗數(shù)據(jù)。
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通常采取計算平均數(shù)的形式來處理數(shù)據(jù),比如測量3次的數(shù)據(jù)分別是3,2.5,2.5,取平均值為(3+2.5+2.5)/3≈2.7。
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方法。
學生經(jīng)過重復實驗,測得兩個小球在同一個軌道上的運動時間的數(shù)據(jù)較多,讓學生討論選擇哪個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是為了讓他們初步學習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如取中位數(shù)、眾數(shù)、平均數(shù)等。
作業(yè)布置
完成同步練習題
課后作業(yè)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實驗中利用了秒表測量物體的運動時間,應用“相同距離比時間”的方法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
思考小結內(nèi)容,鞏固學習知識。
板書
1.5 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運動的快慢
運動相同的距離,可以用比較運動時間的方法來比較運動的快慢。
用時短,運動快;用時長,運動慢。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上完了這一課,我感覺學生的觀察和描述不夠深入,整堂課有點像走過場的味道。而且在實驗講解環(huán)節(jié)不夠充分,我在講臺上操作不能顧及學生是否能真正接受,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難度較大。還有一點,這一堂課組織教學沒搞好。比如學生在觀看動物奔跑后不能將注意力及時轉到實驗操作與觀察中,過于興奮。當時的我沒有發(fā)覺,只顧著自己去講解。在課后,組里的老師針對這個問題,給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課堂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活動,實驗課的組織教學比較難把握,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一堂實驗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自己講得太多,對學生扶得過多,學生自己探究的內(nèi)容過少。另外,在教學中還應注意對學生開展實驗常規(guī)操作的訓練,這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基石。
教學反思
這是一份科學三年級下冊5.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運動的快慢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討,拓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5.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給交通工具排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級下冊5.比較相同距離內(nèi)運動的快慢精品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介,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材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活動手冊使用說明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