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物體的受力分析1.定義把指定物體(研究對象)在特定的物理環(huán)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來,并畫出_______________的過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順序(1)首先分析場力(______、電場力、磁場力)。(2)其次分析接觸力(彈力、_________)。(3)最后分析其他力。(4)畫出受力分析_________(選填“示意圖”或“圖示”)。
二、共點力的平衡1.平衡狀態(tài)物體處于______狀態(tài)或__________________狀態(tài)。
如圖甲所示,小球靜止不動,如圖乙所示,物體勻速運動。甲 乙則小球F合=___;物塊Fx=___,F(xiàn)y=___。
3.平衡條件的推論(1)二力平衡:如果物體在兩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這兩個力必定大小______,方向______。(2)三力平衡:物體在三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另外兩個力的合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并且這三個力的有向線段首尾相接可以形成一個封閉的矢量_________。(3)多力平衡:物體在多個共點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其中任何一個力與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大小______,方向______。
一、易錯易誤辨析(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對物體受力分析時,只能畫該物體受到的力,其他物體受到的力不能畫在該物體上。( )(2)物體沿光滑斜面下滑時,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3)加速度等于零的物體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4)速度等于零的物體一定處于平衡狀態(tài)。( )
二、教材習題衍生1. (共點力平衡的應用)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光滑圓球,在細線和墻壁的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tài),重力加速度為g,細線與豎直墻壁的夾角為30°,則細線對小球的拉力大小為( )
2. (受力分析與共點力平衡)如圖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在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做勻速運動,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物體A可能只受到三個力的作用B.物體A一定受到四個力的作用C.物體A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Fcs θD.物體A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可能為Fsin θ
A [物體水平向右做勻速運動,合力必為零,所以必受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且有f=Fcs θ,因滑動摩擦力存在,地面一定對物體A有豎直向上的支持力,且有N=mg-Fsin θ,若重力mg=2Fsin θ,則A對水平面的壓力大小為Fsin θ,所以選項B、C、D正確,A錯誤。]
3. (受力分析與共點力平衡)如圖所示,a、b兩個小球穿在一根粗糙的固定桿上(球的小孔比桿的直徑大),并且通過一條細繩跨過定滑輪連接。已知b球質(zhì)量為m,桿與水平面成θ角,不計滑輪的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為g。當兩球靜止時,Oa段繩與桿的夾角也為θ,Ob段繩沿豎直方向,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chǎn)一定受到4個力的作用B.b只可能受到2個力的作用C.繩子對a的拉力有可能等于mgD.a(chǎn)的質(zhì)量一定為mtan θ
1.確定研究對象的利器—整體法與隔離法
考點1 物體的受力分析
[說明] 整體法和隔離法在解決多物體系統(tǒng)的平衡問題時常交替使用。
2.受力分析的其他常用方法
1.如圖所示,物體A靠在豎直的墻面C上,在豎直向上的力F作用下,A、B物體保持靜止,則物體A受力分析示意圖正確的是( )
A [以A、B組成的整體為研究對象,水平方向不可能受力,故整體和墻面C間沒有彈力,故A與墻面C間無摩擦力,以A物體為研究對象,A受重力,B對A的垂直接觸面的彈力和平行接觸面的摩擦力,故選項A正確。]
2.如圖所示,固定的斜面上疊放著A、B兩木塊,木塊A與B的接觸面水平,水平力F作用于木塊A,使木塊A、B保持靜止,且F≠0。則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B可能受到3個或4個力作用B.斜面對木塊B的摩擦力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下C.A對B的摩擦力可能為零D.A、B整體不可能受三個力作用
B [對B受力分析,木塊B受重力、A對B的壓力、A對B水平向左的靜摩擦力、斜面對B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斜面對B可能有靜摩擦力(當A對B向左的靜摩擦力平行斜面方向的分力與木塊A對B的壓力與木塊B重力的合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時,斜面對B沒有靜摩擦力)作用,故B受4個力或者5個力作用,故A錯誤;當A對B向左的靜摩擦力平行斜面方向的分力大于木塊A對B的壓力與木塊B重力的合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時,木塊B有上滑趨勢,此時木塊B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靜摩擦力,故B正確;
對木塊A受力分析,受水平力、重力、B對A的支持力和靜摩擦力,根據(jù)平衡條件,B對A的靜摩擦力與水平力F平衡,根據(jù)牛頓第三定律,A對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為F,故C錯誤;對A、B整體受力分析,受重力、斜面對整體的支持力、水平力,可能有靜摩擦力(當推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與A、B整體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時,斜面對A、B整體的靜摩擦力為零),所以A、B整體可能受三個力作用,故D錯誤。]
1.平衡中的研究對象選取(1)單個物體;(2)能看成一個物體的系統(tǒng);(3)一個結(jié)點。
考點2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靜態(tài)平衡
2.靜態(tài)平衡問題的解題“五步驟”
3.求解共點力平衡問題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一個力與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常用于非共線三力平衡。(2)正交分解法:Fx合=0,F(xiàn)y合=0,常用于多力平衡。(3)矢量三角形法,把表示三個力的有向線段構(gòu)成一個閉合的三角形,常用于非特殊角的一般三角形。
[典例] (一題多法)如圖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O為球心。一質(zhì)量為m的小滑塊,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靜止于P點。設滑塊所受支持力為FN,OP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θ。重力加速度為g,下列關系式正確的是( )
思路點撥:解此題的關鍵是選取小滑塊為研究對象,作好受力分析,根據(jù)平衡條件求解。
(1)物體受三個力平衡時,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較簡單。(2)物體受四個以上的力作用時,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3)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標系時應使盡可能多的力與坐標軸重合,需要分解的力盡可能少。
2. (分解法)(2022·浙江6月選考)如圖所示,一輕質(zhì)曬衣架靜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橫桿與四根相同的斜桿垂直,兩斜桿夾角θ=60°。一重為G的物體懸掛在橫桿中點,則每根斜桿受到地面的( )
1.動態(tài)平衡:是指物體所受的力一部分是變力,是動態(tài)力,力的大小或方向發(fā)生變化,但變化過程中的每一個狀態(tài)均可視為平衡狀態(tài),所以叫動態(tài)平衡。在問題的描述中常用“緩慢”等語言敘述。
考點3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動態(tài)平衡
2.分析動態(tài)平衡問題的方法
A.MN上的張力逐漸減小B.MN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C.OM上的張力逐漸增大D.OM上的張力先增大后減小
題眼點撥:(1)“緩慢拉起”說明重物處于動態(tài)平衡;(2)“保持夾角α不變”說明OM與MN上的張力大小和方向均變化,但其合力不變。
D [方法一:解析法設重物的質(zhì)量為m,繩OM中的張力為TOM,繩MN中的張力為TMN。開始時,TOM=mg,TMN=0。由于緩慢拉起,則重物一直處于平衡狀態(tài),兩繩張力的合力與重物的重力mg等大、反向。如圖所示,已知角α不變,在繩MN緩慢拉起的過程中,角β逐漸增大,則角(α-β)逐漸減小,但角θ不變,在三角形中,利用正弦定理得
(α-β)由鈍角變?yōu)殇J角,sin(α-β)先增大后減小,則TOM先增大后減小,選項D正確,C錯誤;
在OM被拉到水平的過程中,繩MN中拉力一直增大且恰好達到最大值,繩OM中拉力先增大后減小,故D正確,A、B、C錯誤。]?
[跟進訓練]?1.(2023·江蘇海安高三期末)如圖,斜面體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一根跨過光滑定滑輪的輕繩,左側(cè)平行于斜面且與斜面上的物塊b相連,另一端與小球c相連,整個系統(tǒng)處于靜止狀態(tài)?,F(xiàn)對c施加一水平力F,使小球緩慢上升一小段距離,整個過程中a、b保持靜止狀態(tài),則該過程中( )
A.輕繩的拉力先減小后增大B.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定不變C.地面對a的摩擦力可能不變D.地面對a的彈力減小
象,水平方向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地面對斜面體a的摩擦力Ff=FTcs θ,由于繩子拉力FT逐漸增大,則地面對斜面體a的摩擦力一定變大,在豎直方向根據(jù)平衡條件可得FN=(ma+mb)g-FTsin θ,由于繩子拉力FT逐漸增大,所以水平地面對斜面體a的彈力減小,故C錯誤,D正確。]
2. (2023·常州高級中學檢測)如圖所示,有一質(zhì)量不計的桿AO,長為R,可繞A自由轉(zhuǎn)動。用繩在O點懸掛一個重為G的物體,另一根繩一端系在O點,另一端系在圓弧形墻壁上的C點。當點C由圖示位置逐漸向上沿圓弧CB移動過程中(保持OA與墻面夾角θ不變),OC繩所受拉力的大小變化情況是( )A.逐漸減小 B.逐漸增大C.先減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減小
C [對物體受力分析,物體受力平衡,則拉力等于重力G;故豎直繩的拉力不變;再對O點分析,O受繩的拉力、OA的支持力及OC的拉力而處于平衡;受力分析如圖所示;將F和OC繩上的拉力合成,其合力與G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則在OC繩上移的過程中,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保持不變,平行四邊形發(fā)生圖中所示變化,則由圖可知OC繩的拉力先減小后增大,在圖中D點時拉力最小,故C正確。]
3.如圖所示是一個簡易起吊設施的示意圖,AC是質(zhì)量不計的撐桿,A端與豎直墻之間用鉸鏈連接,一滑輪固定在A點正上方,C端吊一重物?,F(xiàn)施加一拉力F將重物P緩慢向上拉,在AC桿達到豎直狀態(tài)前( )A.BC繩中的拉力FT越來越大B.BC繩中的拉力FT越來越小C.AC桿中的支持力FN越來越大D.AC桿中的支持力FN越來越小
1.臨界問題當某物理量變化時,會引起其他幾個物理量的變化,從而使物體所處的平衡狀態(tài)“恰好出現(xiàn)”或“恰好不出現(xiàn)”,在問題的描述中常用“剛好”“剛能”“恰好”等語言敘述。2.極值問題平衡物體的極值,一般指在力的變化過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
考點4 平衡中的臨界、極值問題
3.解決極值問題和臨界問題的方法(1)極限法:首先要正確地進行受力分析和變化過程分析,找出平衡的臨界點和極值點;臨界條件必須在變化中去尋找,不能停留在一個狀態(tài)來研究臨界問題,而要把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即極大和極小。(2)數(shù)學分析法:通過對問題的分析,依據(jù)物體的平衡條件寫出物理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畫出函數(shù)圖像),用數(shù)學方法求極值(如求二次函數(shù)極值、公式極值、三角函數(shù)極值)。
(3)圖解法:根據(jù)物體的平衡條件,作出力的矢量圖,通過對物理過程的分析,利用圖解法進行動態(tài)分析,確定最大值與最小值。
[典例] (數(shù)學分析法)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的物體放在一固定斜面上,當斜面傾角為30°時,物體恰能沿斜面勻速下滑。對物體施加一大小為F水平向右的恒力,物體可沿斜面勻速向上滑行。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當斜面傾角增大并超過某一臨界角θ0時,不論水平恒力F多大,都不能使物體沿斜面向上滑行,試求:(1)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這一臨界角θ0的大小。
思路點撥:解此題的關鍵是理解“不能使物體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條件,并正確應用數(shù)學分析法求解。
[解析] (1)如圖所示,未施加力F時,對物體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得mgsin 30°=μmgcs 30°
(2)設斜面傾角為α時,受力情況如圖所示,由平衡條件得:Fcs α=mgsin α+F′fF′N=mgcs α+Fsin αF′f=μF′N
2. (2023·清江中學高三模擬)將兩個質(zhì)量均為m的小球a、b用細線相連后,再用細線懸掛于O點,如圖所示。用力F拉小球b,使兩個小球都處于靜止狀態(tài),且與O點相連的細線與豎直方向的夾角保持θ=30°不變,則F的最小值為( )
這是一份高考物理一輪復習第2章第3節(jié)受力分析共點力的平衡課件,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鏈接教材·夯基固本,細研考點·突破題型,受力分析的方法,常用的方法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課件第2章第3講《受力分析共點力的平衡》(含解析),共6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摩擦力,勻速直線運動,同一點,三角形,受力分析的方法步驟,解題思路,課時作業(yè)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2屆高考物理一輪復習 第8講 受力分析 共點力的平衡 課件,共3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考點二靜態(tài)平衡問題,考點三動態(tài)平衡問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