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筆記 第4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4例3及“做一做”,教科書P85~86“練習十八”第3~5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時間和時刻的意義,學會計算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掌握一些求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簡單的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幾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 課件、鐘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學知識 1.課件出示習題。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回答。 【學情預設】分別是:8:00,15:00,11:00,17:00,12:00,22:00。 2.課件出示習題。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正確答案。 【設計意圖】復習普通計時法與24時計時法的轉換,為后面解決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問題做準備。二、探究新知 師:放暑假了,小紅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望奶奶,請看情境圖。 課件出示教科書P84例3。 ◎教學筆記 1.閱讀與理解。 師:通過觀察情境圖,你知道哪些數(shù)學信息?(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學情預設】火車上午9:00出發(fā),下午6:00到站。要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長時間的火車。 師:會解決嗎?先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2.分析與解答。 (1)學生獨立解答后,展示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 師:哪位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學情預設】可以借助鐘表來數(shù)一數(shù),一共是9個小時。學生拿出鐘面邊撥邊數(shù)。 師:這個同學用的是撥鐘面的方法,還有其他方法嗎? 【學情預設】預設1:9-6=3(時)。 預設2:先算上午坐了幾個小時,12-9=3(小時),然后再加上下午坐的6小時,就是一共坐了9個小時的火車。 師:第二位同學說得很好,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做分段計算法。 分段計算法可表示為: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6時。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了分段計算法是從哪個時間分的段嗎?會完整解答嗎? 【教學提示】 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時,學生有很多種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學情預設】在中午12時處分段的,列式為:12-9=3(時),3+6=9(時)。(教師適時板書) 師:還有不同方法嗎? 【學情預設】火車開車時刻是上午9:00,到達時刻是下午6:00,用24時計時法表示兩個時刻分別是9:00 和18:00,結束時刻-起始時刻=經(jīng)過時間,即:18-9 =9(時)。(教師適時板書) 師:根據(jù)這位同學的方法,你能總結出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嗎? 引導學生歸納:首先要統(tǒng)一計時的方法,再用“結束時刻-起始時刻=經(jīng)過時間”。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時,一定要先統(tǒng)一計時的方法再計算。 (2)區(qū)分時刻和時間。 師:你們能區(qū)分時刻和時間嗎? 【學情預設】如:上午9:00、下午6:00表示時間的一剎那,是時刻;時間一般指兩個不同時刻之間的間隔。 師:同學們用具體的例子理解得很好。 3.回顧與反思。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呢?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學情預設】大部分同學能說出分段計算法、撥鐘表法和24時計時法計算或轉化成統(tǒng)一計時◎教學筆記 法計算。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請再想一想,如果知道了開始的時刻和經(jīng)過的時刻,如何求出結束的時間呢? 【學情預設】開始時刻+經(jīng)過時間=結束時刻。 師:如果知道經(jīng)過的時間和結束的時刻,如何求出開始的時刻呢? 【學情預設】結束時刻-經(jīng)過時間=開始時刻。 師:你們怎么知道自己做的是正確的呢? 【教學提示】 教會學生檢驗算經(jīng)過時間是否正確的方法。 【學情預設】我們可以用分段計算法再算一遍,如果結果一樣,說明正確,或者用其他方法對比檢查一遍。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在處理教學難點計算經(jīng)過時間時,教師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探究得出結論,而且還推理出了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的思維在現(xiàn)實的數(shù)學實踐活動中得到發(fā)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取知識。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84“做一做”。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亮亮一共睡了多長時間? 【學情預設】這道題用分段計算法解決比較容易,12時-9時=3時,3時+6時30分=9時30分。 【設計意圖】雖然這道題也是計算經(jīng)過時間,但是是從第一天晚上九點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半,且有非整時的時間,比例題要復雜一些,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分析、推理,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完成教科書P85“練習十八”第3題。 師:你能標出每次取信的時間嗎? 【學情預設】本題是24時計時法和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簡單應用,8時30分+4時=12時30分,12時30分再加上4小時是16時30分。郵筒的取信時間,一般用24時計時法標明。 3.完成教科書P85“練習十八”第4題。 師:請同學們理解信息,看清題意,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學情預設】(1)根據(jù)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的轉化方法,把營業(yè)時間改成普通計時法即可;(2)結束時刻-起始時刻=經(jīng)過時間,把兩次經(jīng)過時間相加即可求出營業(yè)時間;(3)自己根據(jù)給出的信息提出問題即可。 4.完成教科書P86“練習十八”第5題。 師:請同學們認真審題,獨立解決這道題。 【設計意圖】兩步計算的混合運算,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技能,更準確地計算。 四、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呢?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分段計算法: 24時計時法: 上午9時→中午12時→下午6時 下午6:00是18:00 12-9=3(時),3+6=9(時) 18-9=9(時) ?教學反思 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些相關的經(jīng)驗。比如直觀數(shù)一數(shù),分段計算的方法,本課的新方法就是用24時計時法來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對于學生來說不是太難。但是由于學生容易出現(xiàn)沒有轉換成統(tǒng)一計時法就開始計算的錯誤,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養(yǎng)成細心解答的好習慣。 ◎教學筆記 ?作業(yè)設計 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或《狀元作業(yè)本》對應課時作業(y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