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憔悴損:枯萎凋零。
B.怎敵他、晚來風急:對抗,抵擋
C.如今有誰堪摘:可以,能夠
D.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依次產生的情況
2.李清照的下列詞句中,從詞的風格看與其他三項不同類的一項是( )
A.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C.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D.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對李清照《聲聲慢》一詞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前三句用一連串疊詞,寫出一種愁慘而凄厲的氛圍,是詞人血和淚的吞吐,也是向蒼天的悲慘呼告,是詞人后期凄涼悲慘生活的真實寫照
B.上闋從一個人尋覓無著,寫到酒難澆愁;風送雁聲,反而增加了思鄉(xiāng)的惆悵,最后“雁過也”三句在內容上承上,在結構上啟下,自然地把抬頭仰望過渡到低頭俯視。
C.“梧桐更兼細雨”兩句寫桐葉簌簌,秋雨滴滴,像鬼語戚戚、幽靈啜泣,這就更加令人難過了。這里是從正面渲染作者的悲苦心情。
D.最后用一個“愁”字來概括,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全詞用象征手法,把國破家亡的身世寓于景物描寫之中,表現(xiàn)了詞人憂國憂民的心理。
4.對這首詞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開頭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xiàn)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
B.全詞一字一淚,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是李清照早年作品中的代表作。
C.此詞情調感傷哀怨,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
D.作品通過描寫殘秋所見、所聞、所感,抒發(fā)自己因國破家亡、天涯淪落而產生的孤寂落寞、悲涼愁苦的心緒,具有濃厚的時代色彩。
5.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尋尋覓覓”表現(xiàn)了詞人空虛悵惘的心態(tài)。詞人想抓住點什么作為寄托,但結果卻是空虛和冷清。
B.“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中的“黑”字,暗示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經歷與悲慘遭遇,表達了詞人悲涼愁苦與憂國憂民的情緒。
C.上闋營造了清冷異常的凄楚氣氛,先寫冷暖不定的氣候,再寫寒氣襲人的晚風,最后寫南飛的過雁,這些景物無不增添詞人的愁緒。
D.下闋繼續(xù)傾訴愁情:菊花憔悴,是詞人身世變遷的寫照;獨守寒窗,頓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的聲響更加引發(fā)愁緒,令人難以承受。
6.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乍暖還寒時候”指出了早春天氣忽冷忽熱的特點,也指所處的時代造成的社會的不安寧。
B.“獨自怎生得黑”抒發(fā)了孤獨的一人如何挨到天黑的感慨,突出了詞人老來失去丈夫后的孤寂之苦。
C.開頭三句連用疊字,刻畫了一位心神不寧、若有所失的婦人情態(tài),表現(xiàn)詞人的孤獨與凄涼、沉痛與心酸。
D.造成詞人慘況的原因包含著深刻的時代和社會因素,通過本詞可以讀出她對時代的悲嘆。
7.這首詞的主旨句是“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請概括出這“愁”具體包含了哪些內容,并說說作者是怎樣抒發(fā)這愁情的。
8.“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二.課外拓展閱讀
(一)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9~10題。
添字丑奴兒· 窗前誰種芭蕉樹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9.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窗前誰種芭蕉樹”的意思是:在這個國破家亡的時候,人人都栽種芭蕉,以寄托自己的情思。
B.詞的上片描述了芭蕉樹的“形”與“情”,下片寫夜聽雨打芭蕉聲。本詞寫芭蕉,由視覺形象轉化為聽覺形象,進一步將愁引向深處。
C.這首詞借吟詠芭蕉抒發(fā)了懷戀故國、故土之幽情。上片首句借芭蕉以寄情思,表達了在失意、無奈與痛苦中煎熬的詞人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D.這首詞將芭蕉與雨聯(lián)系起來,就多了幾分悲涼凄清,靜寂的雨夜,詞人輾轉難眠,聽窗外苦雨,綿長的愁緒,隨著雨打芭蕉的聲音,更重更深。
10.有人評論: 下片結句用“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煞住,看似平淡,實極深刻。試結合李清照生平做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的這首詞,完成11~12題
添字采桑子·芭蕉①
李清照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余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②。點滴霖霪,愁損③北人④,不慣起來聽。
[注]①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大、成橢圓形,開白花,果實似香蕉。②霖霪:雨點綿綿不斷,滴滴答答不停。③愁損:因發(fā)愁而損傷身體和精神。④北人:北宋滅亡,詞人從故鄉(xiāng)山東濟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自稱“北人”。
1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窗前誰種芭蕉樹”的意思是:在這個國破家亡的時候,不知是誰栽種了芭蕉。此句將讀者視線引向南方特有的芭蕉庭院。
B.詞的上片描述芭蕉樹的“形”與“情”,下片寫夜聽雨打芭蕉聲,由聽覺形象轉化為視覺形象,進一步將愁引向深處。
C.這首詞借吟詠芭蕉抒發(fā)了懷戀故國、故土之幽情。上片詠物,借芭蕉展心,反襯自己愁懷難遣,郁結于心。
D.這首詞將芭蕉與雨聯(lián)系在一起,就多了幾分悲涼凄清。靜寂的雨夜,詞人輾轉難眠,聽窗外苦雨,愁緒隨著雨打芭蕉的聲音,變得更重更深。
12.有人評論:“下片用‘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煞住,看似平淡,實極深刻。”試結合李清照生平經歷作簡要分析。
三.語言表達運用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題。
李清照的閨情詞反映的是自己的閨中生活,她的詞作展示出女性特有的矜持、細膩、清雅。對比之下,那些男性文人代擬的閨情詞就顯得 。她的詞作不但和那些男性文人表達居高臨下的憐愛同情,甚至觀賞玩弄之情的作品絕不相類,就是和那些男性作家對女性刻意描摹的作品相比也 。李清照的詞作是對女性情感世界的特殊反映。
總之,在李清照自己的絕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心境的詠嘆、體味、關注,表現(xiàn)了對貴族知識女性身份情感的準確把握和微妙表達。她對綺窗園林之外的紛紜世事是不聞不問的,這也是后世論者 她的原因,認為她生活面狹窄,思想性欠缺等。殊不知正是這種特點奠定了李清照之所以為李清照的根基,她在對男性社會俗世事功的疏離中,在對自身女性身份地位的確認中, 地詠唱著女性獨特的情感世界,從而在中國文學史上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女性話語系統(tǒng)。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把李清照與男性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李白相提并論,就有著充足的理由。
13.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相形見絀 截然不同 嗔怒 執(zhí)著
B.黯然失色 截然不同 詬病 執(zhí)拗
C.黯然失色 大相徑庭 嗔怒 執(zhí)拗
D.相形見絀 大相徑庭 詬病 執(zhí)著
14.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李清照自己的絕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心境的詠嘆、體味、關注,表現(xiàn)了對貴族知識女性身份情感的準確把握和微妙表達。
B.李清照在自己的絕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心境的關注、體味、詠嘆,表現(xiàn)了對貴族知識女性身份情感的準確把握和微妙表達。
C.李清照在自己的絕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心境的詠嘆、體味、關注,表現(xiàn)了對貴族知識女性身份情感的準確把握和微妙表達。
D.在李清照自己的絕大部分作品中都突出表現(xiàn)了她對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心境的關注、詠嘆、體味,表現(xiàn)了對貴族知識女性身份情感的準確把握和微妙表達。
15.閱讀文學作品時,從自己的感受出發(fā),用簡要的文字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分析和評價寫出來,就是文學短評。請你結合李清照《聲聲慢》中開篇三句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表達效果,寫一則文學短評。100字左右。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題。
在我國傳統(tǒng)手工染色技術中,靛藍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荀子《勸學》中所說的“青”___①___,而“藍”則是指蓼藍這類能提取靛藍的植物。
靛藍屬于吲哚類天然染料,___②___,對織物纖維更沒有親和力,常規(guī)的染色方法不能使其著色。這就需要先把靛藍用水稀釋,往染缸里加入石灰或其他堿性物質,再在染液中慢慢加入米酒或酒糟,讓其中的微生物幫助染液發(fā)酵,將靛藍變成藍綠色的靛白。靛白再與堿性溶液發(fā)生反應,___③___。隱色體比靛藍“乖巧”,不僅能溶于水,也更容易上染棉麻纖維。將織物在染液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后撈出晾曬,在陽光和空氣的作用下,黃綠色的隱色體經過氧化恢復成靛藍,漂亮的藍色就可以在織物上“重生”了。
16.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意思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17. 請用簡潔的文字,概述用靛藍染色的全過程,不超過50個字。
四、情景默寫
18.(1)溫庭筠《更漏子》中寫到“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化用了這幾句:“ , , ”。語言更精煉,情感更深切,內蘊也更深厚了。
(2)李清照《聲聲慢》中“ , ”兩句,寫備嘗凄清寂寞,又經歷了一系列磨難與打擊,百感匯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氣,令人不知如何是好。表明心靈的創(chuàng)傷難以平復。
(3)請寫出李清照《聲聲慢》中帶有“愁”的詞句: !
(4)李清照在《聲聲慢》中寫到:酒氣抵擋不住晚風帶來的寒意,更遣不散積聚在詞人心頭的寒意:夫亡國破,文物喪盡,飄蕩流離,身遭誣陷,暮年孤單,所有種種,“ , 、 !”
(5)李清照《聲聲慢》中“ , , ”三句,用一連串疊字寫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為全詞定下了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6)李清照早年曾寄給趙明誠一首詞《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之句。而現(xiàn)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來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誦“ , , ”。詞人把悼亡之意、思鄉(xiāng)之情與家國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7)《聲聲慢》中“ , !”兩句,寫獨坐無聊、內心苦悶之狀,用口語化的詞句,異常貼切地將詞人那孤凄、無聊、苦悶、激憤、無望的復雜心緒極其傳神地表達了出來。
(8)李清照《聲聲慢》中“ , , ?”幾句,寫黃花滿地,身心憔悴。既是寫花,更是寫人;既是惜花,更是自傷。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9.3* 聲聲慢(尋尋覓覓)當堂檢測題,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小閱讀-課內,選擇題組,情景默寫,古代詩歌閱讀,選擇 簡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統(tǒng)編版必修 上冊9.3* 聲聲慢(尋尋覓覓)優(yōu)秀同步測試題,共16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情景默寫,古代詩歌閱讀,文學類閱讀-單文本,文言文閱讀,選擇 簡答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9.3* 聲聲慢(尋尋覓覓)課后復習題,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古代詩歌閱讀,情景默寫,選擇題,語言表達,小閱讀-課內,混合默寫,填空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