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年級(上冊)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3節(jié)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精選練習一、夯實基礎1. 一個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40cm時,在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為_____的范圍內,能找到一個______、____________像(均填寫寫像的性質)。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光屏上______(選填“能”或“不能”)得到物體的像,此時眼睛應在________選填“物體”或“光屏”)一側通過凸透鏡觀察到一個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答案】1530cm,倒立、縮小、實;不能,光屏,正立、放大、虛。【解析】凸透鏡的焦距為15cm,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u=40cm時,物距大于兩倍焦距u2f,通過凸透鏡成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一倍焦距與兩倍焦距之間,即1530cm之間。當物體離透鏡的距離為10cm時,物體在焦點以內,uf,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虛像,光屏上無像,眼睛應在光屏一側觀察。2. 在“研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中,若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先后把燭焰放在a、b、c、d、e點,如圖所示,并分別調整光屏的位置,那么:                              (1)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屏上出現最小的像。(2)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屏上出現最大的像。(3)把燭焰放在__________點,屏上不出現像。(4)把燭焰放在_________點,屏上得到清晰像時,屏離開透鏡最遠。【答案】1a;(2c;(3de;(4c。【解析】屏上出現像時,一定為實像,此時物距大于焦距,且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越小;反之,物距越小,像越大,像距越大;屏上不出現像時,物體在焦點或焦點以內。????????????? 3.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當燭焰位于距離凸透鏡一倍焦距內時,人眼觀察到燭焰成像的情形是圖中的        【答案】A。【解析】當燭焰位于距離凸透鏡一倍焦距內時,凸透鏡成放大的虛像,虛像與物體在透鏡的同側,且像距大于物距,所以A正確。所以選A。4.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在距凸透鏡20cm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將一個物體放在此透鏡前40cm處,則可在凸透鏡的另一側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  C.倒立、等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答案】C【解析】將一個凸透鏡對準太陽光,在距透鏡20cm的地方得到一個最小亮點,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20cm一個物體放在這個透鏡前40cm處,物距U=2f,所以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故選C5. 關于凸透鏡成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一定是正立、放大的虛像              B. 可能是倒立、放大的虛像  C. 可能是倒立、縮小的實像               D. 可能是正立、縮小的實像【答案】C。【解析】凸透鏡成實像時,都是倒立的,像可以放大、等大或縮??;成虛像時都是正立、放大的。所以選C。6.圖3所示為“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的情景,所用透鏡焦距為10cm。1)圖中,A___________B___________。2)調試實驗裝置時,應使燭焰的中心和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上,目的是為了______。3)圖示情景驗證的是凸透鏡成________像的特點(填寫像的性質)。4)如果還要驗證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特點,不移動凸透鏡的情況下,應把蠟燭移到____cm選填小于30、30~4040~50,光屏移到_______cm處(選填大于7060~7050~60【答案】(1)光具座,光屏;(2)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倒立、縮小、實;(430~40;大于70【解析】(1)圖中各元件的名稱為:A是光具座,B是光屏。2調試實驗裝置時,應使燭焰的中心和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目的是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3圖示情景物距為30cm,大于二倍焦距,驗證的是凸透鏡成倒立縮小、實像的特點;4要驗證凸透鏡成倒立放大實像的特點,物距應該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應該把蠟燭移到“30~40”cm處;此時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光屏應該移到大于70cm處。7. 如圖4所示是小明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看到的一種成像的情況。此時凸透鏡所成的像是______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_____像(選填“實”或“虛”),其成像的條件是        。                  【答案】放大,,物距小于1倍焦距   【解析】由題圖知,物距小于焦距,所以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像物同側。凸透鏡成虛像的條件是物距小于1倍焦距。8. 在驗證凸透鏡成像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5所示,此時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等大的像;若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在光具座上移動5cm,對于此時成像的性質判斷正確的是????????????? (  ?。?/span>????????????? ????????????? ?????????????         A.一定是放大的實像                B.可能是縮小的實像  C.一定是正立的虛像                D.可能是放大的虛像 【答案】B【解析】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等大的像,物距等于兩倍焦距,20cm=2f,所以焦距f10cm;若蠟燭在光具座上移動5cm,則有兩種情況:一是當物距為25cm(向左移)時, 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二是當物距為15cm(向右移)時, 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可知:凸透鏡成的實像可能放大也可能縮小。所以選B。    9.如圖6所示,a、b、cd在凸透鏡主光軸上,F為焦點。若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則物體放在哪個位置時,可能在光屏上觀察到物體的像( ?。?/span>                  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 物體在a,2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觀察到物體的像;該選項不符合題意。B. 物體在b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光屏上可能觀察到物體的像;該選項符合題意。C. 物體在c,在焦以內,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所以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該選項不符合題意。D. 物體在d,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像在左側,但光屏在側,因此光屏上得不到像;該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B10.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蠟燭移至a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正立的實像B.將蠟燭移至b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縮小、倒立的實像C.將蠟燭移至c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倒立的實像D.將蠟燭移至d處時,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正立的虛像【答案】C【解析】A.由圖可知,將蠟燭移至a處時,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移動光屏,找不到像,故A錯誤;B.將蠟燭移至b處時,物距等于焦距,此時不成像,故B錯誤;C.將蠟燭移至c處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移動光屏,可看見放大、倒立的實像,故C正確;D.將蠟燭移至d處時,物距大于焦距,移動光屏,可看見倒立的實像,故D錯誤。故選C。11. 小明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如圖7所示。1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燭焰放在30cm刻度處,移動光屏到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__厘米;2然后將燭焰放在距透鏡15cm處,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等大”)的清晰的實像。    【答案】1102)放大。  【解析】1)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燭焰放在30厘米刻度處,此時物距為u=50cm-30cm=20cm,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物體位于2倍焦距處,物距等于2倍焦距,U=2f,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10cm;2將燭焰放在距透鏡15cm處,位于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實像。 二、鞏固與提高12.物體放在凸透鏡前12cm時,在透鏡另一側的光屏上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則當物體距該透鏡8cm時,所成的像可能是   A  倒立縮小的像 B 倒立等大的像 C 倒立放大的像 D 正立等大的虛像【答案】C。【解析】物體離凸透鏡12cm時,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像,則物距與焦距的關系為:        2f﹥U﹥f,2f﹥12cm﹥f,即凸透鏡的焦距是在612cm之間;當物體距該透鏡8cm時,則有兩種情況:物體可能位于焦點以內(例如焦距為11cm時)此時凸透鏡成正立、放大的虛像;物體可能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間(例如焦距為7cm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綜合以上兩種情況,凸透鏡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所以選C。13 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敏所在的小組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測出凸透鏡的焦距,正確安裝并調節(jié)實驗裝置后,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由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40.0cmB.燭焰在如圖乙所示的位置時,成像特點與照相機成像特點相同C.若燭焰從光具座30.0cm刻線處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燭焰所成的像將逐漸變小D.燭焰在圖乙所示位置時,若用黑紙片將凸透鏡遮擋一半,這時在光屏上只能成半個燭焰的像【答案】C【解析】A.由甲圖可知該透鏡焦距為f =40.0cm-30.0cm=10.0cm;故A錯誤;B.由圖可知,物距處于f2f之間,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是投影儀的成像原理,故B錯誤;C.燭焰從光具座30.0cm刻線處向遠離凸透鏡方向移動,根據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像變小可知,燭焰所成的像將逐漸變小,故C正確;D.用黑紙片將凸透鏡遮擋一半,透鏡的上半部分仍能會聚燭焰發(fā)出的光線,成燭焰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來變暗,故D錯誤。故選C。14.當蠟燭?透鏡甲和光屏放置在圖示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現保持蠟燭和透鏡的位置不變,將透鏡甲更換為透鏡乙后,需將光屏向左移動距離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則(                A.透鏡甲的焦距為20cm B.透鏡甲的焦距比乙的大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D.光屏移動的距離s<10cm【答案】B【解析】A.物距等于像距u=v=2f,凸透鏡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則u=v=2f =20cm,所以凸透鏡的焦距f=10cm,故A錯誤;B.將透鏡甲更換為透鏡乙后,需將光屏向左移動距離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說明更換為透鏡乙后,成像更近,像變?。ㄏ喈斢谖锞嘧兇罅耍?,故透鏡乙的焦距小于透鏡甲的焦距,故B正確;C.透鏡乙的焦距小于透鏡甲的焦距,因此更換為透鏡乙后,物距大于2f,所成的像是縮小的,故C錯誤;D.透鏡甲的焦距為10cm,透鏡乙的焦距小于透鏡甲的焦距,若透鏡乙的焦距為5cm以下,則像在5cm10cm之間,則光屏移動的距離s10cm,故D錯誤。故選B。15. 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8 cmB. 圖中凸透鏡成像的特點應用在了投影儀上C. 保持透鏡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蠟燭,燭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 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燭焰像【答案】D。【解析】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此時像距小于物距,是倒立縮小的實像,是照相機原理。        物距u大于2f,即30cm2f,所以f15cm;        像距:fv2f,即f20cm2f,所以10cmf20cm;綜合上述分析10cmf15cm所以A、B均錯誤;保持透鏡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蠟燭時,物距在變化,則像距也隨之變化,只有移動光屏才可以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以C錯誤;保持蠟燭和光屏位置不動,移動凸透鏡時,當現在的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時,則根據光的可逆性可知,現在的像距就是原來的物距,大于物距,所以光屏上能成放大清晰的燭焰像。該現象正確。所以選D16.購物支付已進入“刷臉”時代,如圖7所示,消費者結賬時只需面對攝像頭,經系統自動拍照、掃描等,確認相關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八⒛槨敝Ц哆^程中,攝像頭相當于     (選填“凸”或“凹”)透鏡,面部經攝像頭成倒立、     選填“縮小”、“等大”或“放大”)的實像,若此時人臉到攝像頭的距離為1m,則像到攝像頭的距離:_________(選填字母)A可能是1m    B一定是0.5m    C可能是0.2m【答案】凸,縮小,C【解析】攝像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當物體位于二倍焦距以外時,物體在凸透鏡中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物距u2f,1m2f,焦距f﹤0.5m,像距fv2f。因為焦距最大值小于0.5m,最小值不確定,所以只有選項C正確。            17.如圖8所示,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內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這支筆.當鉛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慢慢移動的過程中,透過玻璃瓶會看到鉛筆尖逐漸_____(選填變長變短);到某一位置時,鉛筆尖會突然改變方向,而改變方向后的像為____(選填)像.【答案】變長,實。    【解析】玻璃瓶裝滿水相當于一個凸透鏡.當鉛筆由靠近瓶子的位置逐漸遠離時(uf),透過透鏡會看到正立、放大的虛像,根據成虛像時,物遠像遠像變大,所以鉛筆先逐漸變長(大);當物距剛剛超過一倍焦距時,此時物距 fu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所以鉛筆尖忽然改變方向。18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驗中,凸透鏡的焦距為10 cm。①如圖所示,若不移動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將光屏移到標尺刻度的______范圍內(選填標號);A40~ 50 cm       B50~ 60 cm        C60~ 70 cm     D70~ 80 cm②若將圖中蠟燭逐漸遠離凸透鏡的過程中,所成的像將逐漸變______)。利用這個規(guī)律可知:我們在照畢業(yè)合影時,如果最邊緣的幾個同學未進入取景框,則此時攝像師應______靠近遠離)我們;③若將蠟燭放在圖中離焦點8 cm處,此時移動光屏_____(選填一定可能找到像。【答案】①B;②小,遠離;③可能。    【解析】①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蠟燭放在15cm刻度線的位置,則物距為u=40cm-15cm=25cm大于二倍焦距,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像應該在標尺刻度的50~ 60 cm之間,故應將光屏移到標尺刻度的50~ 60 cm范圍內。②若將圖中蠟燭逐漸遠離凸透鏡的過程中,則物距變大,由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知,像將變小,像距也變小,故在照畢業(yè)合影時,如果最邊緣的兩個同學未進入取景框,則此時攝像師應遠離我們。③若將蠟燭放在圖中離焦點8 cm處,有兩種情況:此時如果在焦點(30cm)的右側,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找到像。此時如果在焦點(30cm)的左側,則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導立放大的實像,能在光屏上找到像。綜合兩種情況,當移動光屏時,可能找到像。19.如圖11所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讓平行光線通過凸透鏡,移動光屏使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的亮點。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保持各器件的位置不變,將平行光源換成燭焰。接著需移動光屏的位置,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     ,最終光屏應處在光具座70cm刻度線的     (選填“左”或“右”)側,光屏上的像是     (選填“放大”或“縮小”)的。                         【答案】10.0;找到像;左;縮小。【解析】(1)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經凸透鏡折射后會聚在光屏上點,是凸透鏡的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是凸透鏡的焦距,所以凸透鏡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2)保持各器件的位置不變,將平行光源換成燭焰,由圖知物距u=50cm﹣5cm=45cm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此時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即fv2f,所以10cmv20cm,像在50cm+10cm=60cm50cm+20cm=70cm之間,最終光屏應處在光具座70cm刻度線的左側。20.某同學在做“驗證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實驗室中提供了甲(焦距5厘米)、乙(焦距10厘米)和丙(焦距15厘米)三種規(guī)格的凸透鏡。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調節(jié)凸透鏡和       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中心大致在       ,這樣做的目的是                。實驗時,凸透鏡和蠟燭的位置如圖20所示,當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處時,找到了最清晰的像,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判斷,光屏上所成的像應該是圖21中的圖       (選填圖序號),選用的是      (選填“甲”、“乙”或“丙”)透鏡。    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物體移至20厘米刻度線處,則應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燭焰像,所成像如圖21中的      (選填圖序號)。【答案】1)光屏;同一高度;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2)(D);乙;(3)左;(B)。【解析】在組裝實驗裝置時,應調節(jié)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跟燭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實驗時,當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80厘米刻度處時,找到了最清晰的像,此時像距為30厘米,像距大于物距,凸透鏡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U=15厘米,所以2f﹥U﹥f,即2f﹥15厘米f,7.5厘米f﹤15厘米,選用的是乙凸透鏡,光屏上所成的像應該是圖21中的圖D);若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把物體移至20厘米刻度線處,此時物距為30厘米,大于2倍焦距,則凸透鏡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位于6070厘米之間,所以應向左移動光屏,才能找到清晰的燭焰像,所成像如圖21中的B)。21為了“探究凸透鏡成實像的規(guī)律”,某小組同學利用焦距f10厘米的凸透鏡、一個高度為3厘米的發(fā)光體、光屏和光具座等進行實驗。實驗中,他們正確組裝和調試實驗器材,按表一、表二中的物距u依次進行實驗,每次都使光屏上發(fā)光體的像最清晰,并將相應的像距v、成像情況記錄在表格中。     ①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數據中物距u、像距v與焦距f、兩倍焦距2f之間的關系及成像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比較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數據中物距u、像距v與焦距f、兩倍焦距2f之間的關系及成像情況,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物距u大于凸透鏡的焦距且小于兩倍焦距時,物體成放大的實像,像距v大于兩倍焦距。③小明同學在進一步分析比較表一與表二中的數據及成像情況后,提出了一個猜想:“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當物體處于凸透鏡的某一特定位置時,會成等大的實像”。a為了驗證該猜想,小明繼續(xù)進行實驗,他首先在表一或表二基礎上再做當物距u________厘米時的成像情況。b)為了進一步驗證該猜想,使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小明在原有實驗器材的基礎上,再添加了器材,繼續(xù)進行實驗。他設計了有關實驗記錄表(表三),請完成表三中空格處的填寫。 實驗序號_____________________像高h(厘米)7   3.08   3.09   3.0      【答案】當物距大于凸透鏡的兩倍焦距時,物體經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且像距大于焦距而小于兩倍焦距456。a20。(b)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不分先后)【解析】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數據中物距u、像距v與焦距f、兩倍焦距2f之間的關系及成像情況,都是物距u大于凸透鏡的兩倍焦距,發(fā)現物體經凸透鏡成縮小的實像,且像距v大于焦距而小于兩倍焦距。故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當物距u大于凸透鏡的兩倍焦距時,物體成縮小的實像,且像距v大于焦距而小于兩倍焦距。根據初步結論:當物距u大于凸透鏡的焦距且小于兩倍焦距時,物體成放大的實像,像距v大于兩倍焦距。是由實驗序號456得出的。根據猜想:“可能存在這樣的情況:當物體處于凸透鏡的某一特定位置時,會成等大的實像”。a)為了驗證該猜想,在表一實驗序號3時,物距為22cm,物體成縮小的實像;表二實驗序號4時,物距為18cm,物體成放大的實像;所以應該再做當物距u20cm時的成像情況。b)為了進一步驗證該猜想,使得出的結論更具有普遍性,小明在原有實驗器材的基礎上,應該再換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鏡繼續(xù)進行實驗,記錄的是物距u(cm)、像距v(cm)、焦距f(cm) 

相關課件

物理人教版第2節(jié) 密度精品課件ppt:

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2節(jié) 密度精品課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62密度課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62密度精選練習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62密度精選練習原卷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2頁, 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第六章 質量和密度第1節(jié) 質量完美版課件ppt:

這是一份初中第六章 質量和密度第1節(jié) 質量完美版課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61質量課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61質量精選練習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61質量精選練習原卷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8頁, 歡迎下載使用。

物理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透鏡試講課課件ppt:

這是一份物理八年級上冊第1節(jié) 透鏡試講課課件ppt,文件包含人教版八上物理51透鏡課件pptx、人教版八上物理51透鏡精選練習解析版docx、人教版八上物理51透鏡精選練習原卷版docx等3份課件配套教學資源,其中PPT共5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資料有內容錯誤問題請聯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免費重復下載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第3節(jié) 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版本: 人教版

年級: 八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33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 0

    資料籃

  • 在線客服

    官方
    微信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 官方微信

    官方
    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 免費福利

    免費福利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