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語文部編版7年級上冊
語文部編版7年級上冊第1單元專題卷
專題02 詩歌鑒賞與閱讀理解
第一部分 詩歌鑒賞
一、閱讀曹操的詩歌《觀滄?!罚卮饐栴}。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詩中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一個字是:_____________。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請你說說好在哪里。
3.說說“洪波涌起”中“涌”字的精妙之處。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四句詩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
5.本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滄海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這首詩寫景富有特色,詩人注重動靜結(jié)合,虛實相生。請你任選一個角度舉例賞析。
7.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所表現(xiàn)的畫面描述出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8.詩歌首句以兩個意象起興:_____________體現(xiàn)飄零之感,____________傳遞離別之意。
9.詩歌三、四句運用了擬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請任選一個角度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析其作用。
10.詩文中“過五溪”“夜郎西”緊扣詩題中的________這一詞語。
1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通過描寫“楊花”“子規(guī)”兩樣景物起筆有何用意?
16.詩人在“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17.在“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一句中,詩人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18.第一句選取了“楊花”與“子規(guī)”兩個意象,有什么作用?
19.第三句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0.詩人為什么要把“愁心”寄予“明月”?
三、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12.發(fā)揮想象,描繪“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在你腦海中呈現(xiàn)的畫面。
13.兩詩畫線句都運用什么修辭手法?分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甲】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乙】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①,一夜征人②盡望鄉(xiāng)。
注:①[蘆管]笛子。②[征人]指出征或戍邊的軍人。
14.【甲】詩首句以“楊花”和“子規(guī)”點明事件發(fā)生的時令,營造出暮春時節(jié)_______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_______之情?!疽摇吭妼懽髡叩浅菚r所見的月下景色,夜風送來了幽怨的蘆笛聲,喚起了邊塞將士的_______之情。
15.“我寄愁心與明月”與“受降城外月如霜”兩句都寫到了月,請分別說說兩位詩人各是如何借“月”來抒發(fā)情感的。
五、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題目。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21.首聯(lián)中的_______、_______兩個詞已暗含身在異鄉(xiāng)、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
2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lián)歷來膾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請說說妙在何處。
23.下列對詩句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題“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覽的意思,表明詩人寫詩的地點。
B.首聯(lián)先寫“客路”后定“行舟”,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
C.這是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工整,這是律詩的一個重要特征。
D.尾聯(lián)的“鄉(xiāng)書”、“歸雁”讓人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思鄉(xiāng)愁緒。
24.請賞析“潮平兩岸闊”一句中“闊”字的妙處。
25.結(jié)合全詩分析作者是如何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
六、閱讀下面的詩,完成下面題目。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6.下列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八肌痹谶@里的意思是“思緒”。
B.“枯藤老樹昏鴉”一句中的“枯藤”“老樹”給人以蕭條、寂寞、悲涼的感覺。
C.“小橋流水人家”一句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表現(xiàn)游子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D.“斷腸人在天涯”一句中的“斷腸人”是一位“離別故土的游子”,“天涯”即“極遠的地方”。
27.請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古道西風瘦馬”所展現(xiàn)的畫面。
28.這首小令運用了什么寫法?創(chuàng)造出怎樣的意境?襯托了天涯游子怎樣的心情?
29.作者通過描繪這幅秋郊夕照圖,抒發(fā)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七、閱讀下面兩首古詩詞,完成各題。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3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
A.《秋詞》描繪了一幅鶴飛沖天的畫面,在生機勃勃的景象中傾訴詩人的情懷。
B.《天凈沙?秋思》精選了多種有代表性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畫。
C.兩首詩詞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寫法,形象地表達出各自對秋天的獨特感悟。
D.在表達手法上,前者是議論、描寫兼抒情,后者則是動靜結(jié)合,借景抒情。
31.同是寫秋,兩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
八、閱讀下面兩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題。
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凈沙·春
(元) 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闌干樓閣簾櫳①,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②。
注:①[簾櫳(lóng)]帶簾子的窗戶。②[飛紅]花瓣飛舞,指落花。
32.關(guān)于以上兩首元曲,說法有誤的一項是( )
A.曲牌是曲子的調(diào)名,又叫曲調(diào)?!疤靸羯场本褪乔泼扒锼肌焙汀按骸眲t分別是兩首小令的題目。
B.《天凈沙·秋思》中出現(xiàn)了多個景物,其中“夕陽”為全詩籠罩上一層溫暖的色彩,讓游子凄涼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凈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襯:動態(tài)的“流水”與靜態(tài)的“小橋”相映,動態(tài)的“西風”與靜態(tài)的“古道”相映。
D.《天凈沙·春》的首句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陽光明媚的春色圖:“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風”和煦溫情。
33.兩首元曲中都有“小橋流水”,請你結(jié)合作品,說說“小橋流水”的圖景分別蘊含了詩人怎樣不同的情感。
第二部分 現(xiàn)代文閱讀
九、閱讀下列語段,回答小題。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34.上段文字中哪個句子是作者的聯(lián)想?
35.結(jié)合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說說“趕趟兒”的意思?
36.春花圖按怎樣的順序來描繪春花的?能體現(xiàn)這種寫景順序的詞語有哪些?
37.作者在描繪春花時,還寫了蜜蜂、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38.“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中“鬧”字換成“叫”字可不可以?為什么?
十、閱讀下列語段,回答下面小題。
①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ɡ飵е鹞秲海婚]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ㄏ鲁汕С砂俚拿鄯湮宋说佤[著,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②“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里醞釀。鳥兒將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zhuǎn)的曲子,與輕風流水應和著。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③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蓜e惱???,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子卻綠得發(fā)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鄉(xiāng)下去,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還有地里工作的農(nóng)夫,披著蓑,戴著笠的。他們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39.小晴在讀下面的句子時,不知道其朗讀的重音和停頓該標在哪里,請你參考下面示例,用朗讀符號(“·”表示重音,“∨”表示停頓)幫她標記出來。
【示例】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在嘹亮地響。
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40.文章描述了春天的三幅圖景,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概括。
第①段:________圖。第②段:________圖。第③段:________圖。
41.文章第②段是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三個角度來描寫春風的,寫出了春風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42.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
十一、閱讀下列選文,完成各題。
濟南的冬天(節(jié)選)
老??舍
①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對于一個剛由倫敦回來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見日光,便覺得是怪事;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自然,在熱帶的地方,日光是永遠那么毒,響亮的天氣反有點兒叫人害怕??墒?,在北中國的冬天,而能有溫晴的天氣,濟南真得算個寶地。
②設(shè)若單單是有陽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請閉上眼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藍天下很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他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
43.用簡練的語言概括第①段文字的大意。
44.找出第①段中的三組對比,并指出這三組對比在文中的作用。
45.第②段中,第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是什么?
46.第②段中,“暖”“睡”“醒”用得很貼切,你是怎樣理解的?
47.請你用“濟南的冬天,美在……”的句式開頭,寫一段話。
十二、閱讀《濟南的冬天》選段,回答文后小題。
A.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窗?,山上的矮松越發(fā)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
B.古老的濟南,城里那么狹窄,城外又那么寬敞,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兒雪,對,這是張小水墨畫,也許是唐代的名手畫的吧。
C.那水呢,不但不結(jié)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天兒越晴,水藻越綠,就憑這些綠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凍上,況且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
D.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48.用一句話概括A段主要內(nèi)容。
49.從語段A中找出表明描寫順序的詞語,并判斷運用了怎樣的描寫順序。
50.本文作者善于用比喻,在文中,分別將陽光下的老城、雪后的山坡和村莊、冬天的水景比成什么?各突出了它們的什么特點?
陽光下的老城——
雪后的山坡和村莊——
冬天的水景——
51.“山坡上臥著些小村莊,小村莊的房頂上臥著點雪”一句中兩次用到“臥”,是否恰當,請做出判斷,并說出理由。
52.賞析下列語句。
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兒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兒粉色。
53.作者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做結(jié)尾段有什么好處?
十三、閱讀下列選文,完成各題。
雨的四季
我喜歡雨,無論什么季節(jié)的雨,我都喜歡。她給我的形象和記憶,永遠是美的。
春天,樹葉開始閃出黃青,花苞輕輕地在風中搖動,似乎還帶著一種冬天的昏黃。可是只要經(jīng)過一場春雨的洗淋,那種灰色和神態(tài)是難以想像的。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而那萌發(fā)的葉子,簡直就起伏著一層綠茵茵的波浪。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牽動著陽光的彩棱鏡。這時,整個大地是美麗的。小草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fā)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呼吸變得暢快,空氣里像有無數(shù)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這一場雨,才完全驅(qū)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變了姿容。
而夏天,就更是別有一番風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熱烈而又粗獷。天上聚集幾朵烏云,有時連一點雷的預告也沒有,當你還來不及思索,豆粒的雨點就打來了??蛇@時而也并不可怕,因為你渾身的毛孔都熱得張開了嘴,巴望著那清涼的甘露。打傘,裁斗笠,固然能保持住身上的干凈,可當頭澆,洗個雨澡卻更有滋味,只是淋濕的頭發(fā)、額頭、睫毛滴著水,擋著眼睛的視線,耳朵也有些癢嗦嗦的。這時,你會更喜歡一切。如果說,春雨給大地彼上美麗的衣裳,而經(jīng)過幾場夏天的透雨的澆灌,大地就以自己的豐滿而展示它全部的誘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飾地敞開了。花朵怒放著,樹葉鼓著漿汁,數(shù)不清的雜草爭先恐后地成長,暑氣被一片綠的海綿吸收著。而荷葉鋪滿了河面,迫不及待地等待著雨點,和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了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當田野上染上一層金黃,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檔的時俠,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顯得端莊而又沉思了。這時候,雨不大出門。田野上幾乎總是金黃的太陽。也許,人們都忘記了雨。成熟的莊稼地等待收割,金燦燦的種子需要硒干,甚至紅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曬甜。忽然,在一個夜晚,窗玻璃上發(fā)出了響聲,那是雨,是使人靜謐、使人懷想、使人動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卻閃著光;田野是靜的,但雨在傾訴著。頓時,你會產(chǎn)生一脈悠遠的情思。也許,在人們勞累了一個春夏,收獲已經(jīng)在大門口的時候,多么需要安靜和沉思?。∮曜兊酶p、也更深情了,水聲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會陪伴著你的夜夢。如果你懷著那種快樂感的話,那白天的秋雨也不會使人厭煩。你只會感到更高邈、深遠,并讓凄冷的雨滴,去純凈你的靈魂,而且一定會遙望到在一場秋雨后將出現(xiàn)一個更凈美、開闊的大地。
也許,到冬天來臨,人們會討厭雨吧!但這時候,雨已經(jīng)化妝了,它經(jīng)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但在南國,雨仍然偶爾造訪大地,但它變得更吝嗇了。它既不傾盆瓢潑,又不綿綿如絲,或淅淅瀝瀝,它顯出一種自然、平靜。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變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幾乎不像春、夏、秋那樣富有色彩。但是,在人們受夠了冷冽的風的刺激,討厭那干澀而苦的氣息。當雨在頭頂上飄落的時候,似乎又降臨了一種特殊的溫暖,仿佛從那濕潤中又漾出花和樹葉的氣息。那種清冷是柔和的,沒有北風那樣咄咄逼人。遠遠地望過去,收割過的田野變得很亮,沒有葉的枝干,淋著雨的草垛,對著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凈利落的木刻。而近處池畦里的油菜,經(jīng)這冬雨一洗,甚至忘記了嚴冬。忽然到了晚間,水銀柱降下來,黎明提前敲著窗戶,你睜眼一看,屋頂,樹枝,街道,都已經(jīng)蓋上柔軟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還亮。這雨的精靈,雨的公主,給南國城市和田野帶來異常的蜜情,是它送給人們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禮物。
啊,雨,我愛戀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動,你給我的生命帶來活力,你給我的感情帶來滋潤,你給我的思想帶來流動。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這世界是活的,是有歡樂和淚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們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綠色,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
啊,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
54.文章第2自然段畫橫線的文字運用了什么樣的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55.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四季雨的特點。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56.文章的最后,“總是美麗而使人愛戀的雨啊!”表達了作者對雨的無限愛戀,結(jié)合全文,作者愛戀雨的理由是什么?
57.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br />
A.文章通過對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點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對雨的愛戀之情。感情真摯而濃烈。
B.文章從形、聲、氣等方面寫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將雨寫得可感可觸,可親可愛。
C.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對“雨”的描寫形象生動,語言古樸典雅。
D.文章條理清晰。先總寫對雨的感受,再具體描繪不同季節(jié)雨的特點,最后抒發(fā)對雨的愛戀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綠色,能把你請回我們的生活之中。”這句話是對工業(yè)污染的批判和對工業(yè)文明的否定。
十四、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三月的薄唇
①整個春天里,一向覺得,最迷人的還是春三月。
②像一位女子,輕啟了她的朱唇:柔軟、紅艷、醇香,還有一份淡淡的迷茫,一份默默的懷想。
③“吹面不寒楊柳風”,風似柳,柳似風,一個勁地“軟”。
④那“楊柳風”,就該是三月的風了。三月的風,不涼不熱,不嗆不硬,輕輕的,淺淺的,柔柔的。風,吹過水面,水面就蕩起層層細淺的波紋,如一個人兒,淡淡地淺笑;風,吹過山坡,山坡就皴出綠意茵茵,似是為誰鋪展了一片溫柔的情懷;風,吹過枝頭,枝頭就綻放花兒朵朵,似是大地舉起了華燈萬盞;風,吹到一只鳥兒的身上,鳥兒會在天空,劃出優(yōu)美的弧線;風,吹上人的臉龐,宛如一雙柔軟的手輕輕撫過,那份溫情與和煦,直讓人心蕩神馳。
⑤人該是醉的,醉在這煦暖的三月春風里。
⑥早晨,一起床,推開窗戶,一場春雨,正淅淅瀝瀝地落著。舉首望天,天空的云,只是淺淺的,絕對沒有那種黑云壓頂?shù)挠魫灨?。雨,落得不大,不是那種粗暴的狂風驟雨,細密、纏綿,仿佛是裹帶著萬般柔情,人的心中,有一種小溪流淌般的愉悅感;空氣里,蕩著淺薄的水汽,一陣陣地,撫慰著人的臉頰,滑滑的,有一種絲綢的質(zhì)感。看看庭院,地面是濕濕的,但那種濕,絲毫沒有黏稠感,那是一種酥軟的潤濕,“春雨如酥”,或許就是這種效果。細細看去,墻角的小草,剛剛鉆出地面,嫩嫩的綠,像點點繁星,逼人眼目;庭院中的樹木,被細雨滋潤著,樹皮發(fā)著明亮的光澤。一樹桃花,正開著,那種薄薄的白,是如此嬌嫩,不敢太近,怕呵出的氣息,會彈破了它的脆弱。
⑦那雨,仿佛也感受到了這一切,淅淅瀝瀝地落著,總是那樣細,那樣柔,那樣情意流轉(zhuǎn),用它輕柔的情愫,潤濕這三月的薄唇。
⑧若在一個晴朗的早晨,你站立村頭,抬頭望山,你就能感受到,三月的春山,該是怎樣的春意迷蒙,像美人淺淺的眼眉兒。
⑨山,就在近處,并不渺茫。不過,山高,你得抬頭望山。山上的樹,還沒有全綠,只是零零星星地發(fā)出些嫩芽,所以,山,依舊疏朗,給人一種明凈、通透的感覺。但疏朗中點綴著的那些點點的綠,就給山增加了盎然的生氣。你靜靜地望著,迷離中,仿佛那綠色,正在緩慢地生長,一簇簇,一團團,很快就朦朧了整個山頭。那,就是生機。也許,大地輕翕一下它的嘴唇,春山,就煥發(fā)出一派明媚。
⑩太陽已經(jīng)升起,金燦燦的陽光,照滿山坡。你能看到山坡上那些清淺的綠。青草,還是一簇簇的,還不能蔓延成片,更不能綠滿天涯。那一簇簇的嫩草,也許只有在陽光下才能看得清楚,遠看,就像一個個綠色的光點,斑斑駁駁地鋪在那兒。雖然淺,雖然薄,可,就是綠,就是亮,有一份耀人眼目的燦然,也許,那是只有春草才有的色彩。
?“草色遙看近卻無”,大概就是這般情味。
?看看村頭,幾株桃樹,立在那兒。樹皮光滑而明凈,散著殷殷的光澤;打著花苞兒的桃花透著淺淺薄薄的紅,像是女人的唇。
?不,是三月的薄唇:柔柔,肉肉,軟軟。
(有刪改)
58.文章主要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59.作者是從哪些感官角度描寫春風的?有什么作用?
60.請從修辭的角度賞析下面的句子。
墻角的小草,剛剛鉆出地面,嫩嫩的綠,像點點繁星,逼人眼目。
61.你怎樣理解“三月的薄唇”這個題目?
參考答案
1.觀
2.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想象之景(或主觀感受),體現(xiàn)詩人的博大胸懷。
3.既寫出了滄海驚心動魄的聲勢,也寫出了詩人的驚嘆和贊美。
4.運用了夸張、想象、積極浪漫主義的手法,體現(xiàn)了詩人的博大胸懷和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
5.蒼茫動蕩、驚濤拍岸、吞吐日月;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襟和統(tǒng)一中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
6.示例一:動靜結(jié)合?!八五e!薄昂椴ㄓ科稹笔莿泳埃鑼憸婧2憠验煹木跋?;“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等是靜景,襯托滄海的氣勢。
示例二:虛實相生?!八五e#綅u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是實寫,“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虛寫,虛實相生,描繪出滄海波瀾壯闊、吞吐日月的壯麗景象
7.示例:(樹木凋零)秋風陣陣,呼呼作響,詩人站在遼闊的在海邊,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感慨萬千,心潮與大海一起涌動。
8.楊花 子規(guī)
9.例①,擬人,把明月當作使者,表達對友人的關(guān)切與同情。
例②:想象奇特,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人想象月可傳情,將自己對朋友的關(guān)切同情帶到夜郎之西。
例③,情景交融,將明月皎潔之景與思念朋友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真摯深切的感情。
10.遙
11.一是取其季節(jié)的意義,表明事情發(fā)生的時令;二是取其形象意義,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給讀者以畫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義,楊花飄忽不定,行游無蹤,暗喻友人前途命運未卜,子規(guī)常鳴“不如歸去”,借用來關(guān)懷跋山涉水、遠走他鄉(xiāng)的友人,希望他早日歸來。
12.楊花和子規(guī)鳥。渲染了無限悲涼感傷的氣氛。
13.擬人,通過豐富的想象,賦予月亮以人的情感,將月亮人格化,形象、巧妙地表達了對友人的關(guān)心和牽掛。
14.“楊花”象征離別與漂泊,“子規(guī)”啼聲悲哀。選取這兩個意象,點明時令,渲染悲涼的氣氛,要定全詩傷感的基調(diào)。
15.示例一:第三句運用了擬人的表現(xiàn)手法,把明月人格化,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思念與同情。示例二:運用奇特的想象,把無知無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把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夜郎西。示例三:運用情景交融(或以景傳情、借景抒情)的手法,把明月與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達自己對朋友的思念和同情。
16.因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詩人寄情于月,朋友見月如見詩人。
17.示例: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涌起,變幻無窮,結(jié)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
18.兩詩畫線句都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渡荊門送別》抒發(fā)了作者李白對故鄉(xiāng)依依不舍(或思念家鄉(xiāng))的思想感情。《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抒發(fā)了詩人對友人不幸遭遇的真切關(guān)懷,以及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19.凄涼(“悲傷”等) 思念(“牽掛”等) 思鄉(xiāng)(“盼歸”等)
20.示例:“我寄愁心與明月”中,詩人運用擬人手法,把月當成了使者,(或“運用想象,將月亮想象成知己”)能夠寄送愁心,以此抒發(fā)對友人的關(guān)切之情?!笆芙党峭庠氯缢敝校娙诉\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月光比成霜,營造出清冷的意境,以此抒發(fā)愁苦之情。
21.客路 行舟
22.“生”“入”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日”和“春”人格化,賦予它們?nèi)说囊庵竞颓樗迹瑹o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中蘊含哲理。
23.A
24.“闊”:傳神地表現(xiàn)了長江水波激蕩,春潮涌流,江水幾乎與岸平,顯得廣闊浩淼。營造了一種恢弘闊大的境界。???
25.“客路”的意思是旅人前行的路,可見詩人是一位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頸聯(lián)寫時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時光流逝,表達不得回鄉(xiāng)的愁思;“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傳?還是托付北歸的大雁,讓它稍到遠方的洛陽。讓大雁稍家信可見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26.C
27.【示例】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鄉(xiāng)愁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獨行。
28.這首小令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渲染出蕭瑟悲涼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涼的心境。
29.抒發(fā)了旅人寂寞悲涼(孤寂凄楚)的心情和思想愁緒。
30.C
31.《秋詞》表達了豪邁樂觀之情?!肚锼肌繁磉_了游子悲秋思鄉(xiāng)之情。
32.B
33.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借“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畫面,襯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內(nèi)心的孤獨凄涼(或:表達了游子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思念)。白樸在《天凈沙·春》中,則通過“小橋流水飛紅”之景,抒發(fā)了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34.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jīng)滿是桃兒,杏兒,梨兒。
35.爭先恐后地開花。
36.由上到下的空間順序。樹上——花下——遍地。
37.側(cè)面描寫,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響和大小蝴蝶的飛舞襯托春的萬紫千紅,香味濃郁,進一步渲染出百花爭春的氣氛。
38.不可以,“叫”只是寫出了聲音,而“鬧”字不但寫出了聲音,而且還寫出一派喧囂沸騰的動態(tài)景象。
39.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
40.春花 春風 春雨
41.觸覺 嗅覺 聽覺 溫暖、柔和、芳香、悅耳
42.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將樹人格化,寫出了樹上春花競相開放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春天百花盛開的景象。
43.說明濟南的冬天溫晴的特點。
44.三組對比:①北平刮大風與濟南沒有風聲作對比;②倫敦陰天與濟南響晴作對比;③熱帶的毒日光與濟南的溫晴作對比。作用:突出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引出對“濟南是個寶地”的描繪。
45.過渡(或承上啟下)。
46.運用擬人的方法,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冬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47.(示例)濟南的冬天,美在溫晴的天氣,沒有呼呼的風聲,沒有濃重的灰霧,沒有毒辣的烈日,真是一塊寶地。
48.描寫小雪后濟南美麗的山色。
49.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臻g順序。
50.小搖籃——溫暖舒適
小水墨畫——清新雅致、秀美典雅、秀麗如畫
藍水晶——清澈明凈
51.①兩個“臥”字,用擬人的手法,②生動傳神地表現(xiàn)了雪后的山溫暖怡人的特點,③突出了雪后村莊的閑適、安寧。
52.①運用擬人,把夕陽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擬為害羞的少女,情態(tài)可掬;②突出了濟南小雪后的溫暖可愛;③流露出作者對濟南的山色的喜愛、贊美之情。
53.①有力收束全篇;②與開頭“濟南真得算個寶地”相呼應,又點了題;③抒發(fā)了作者的贊美之情,給人以回味余地。
54.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突出了一場春雨給大地帶來的勃勃生機。
55.春雨柔情而有生機。夏雨熱烈而粗獷。秋雨端莊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靜。
56.雨給作者的生命帶來活力,感情帶來滋潤,思想帶來流動,靈魂得到凈化
57.CE
58.文章主要描寫了春天的風、雨、山、草。特點:春風是柔軟的,春雨是細柔的,春山是疏朗的,春草是淺綠的。
59.從視覺、觸覺等角度描寫了初春時風兒的軟、柔,表現(xiàn)了春風吹過,萬物復蘇的景象。
60.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把零零落落的小草比作“點點繁星”,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初春時節(jié)破土而出的小草不多卻又綠得逼眼的特點,表達出作者對春草的喜愛之情。
61.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初春風和日暖、雨酥草嫩的景物特點,表達出作者對春天美景的深深喜愛之情。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