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我 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凝練、準確的詩歌語言。
2.分析詩歌意象,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3.了解借物抒情的寫法,體會詩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藝術特色。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主旨,體會生動、形象、凝練的詩歌語言。
2.教學難點:體會本詩擬人化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
教學多媒體課件、本課詩歌朗讀資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作者與寫作背景,把握詩歌內容。
2.品味詩歌中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
3.善于發(fā)現(xiàn)自然之美,培養(yǎng)熱愛自然與生命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播放兩幅圖片,讓學生觀看,讓學生自然融入本詩寫作的意境。(出示課件1、2)
教師:就兩幅圖片,進行點評講解,理解本詩寫作的大環(huán)境。(出示課件3)
杜甫筆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潤物細無聲”,王安石筆下的春風浩蕩千里,“又綠江南岸”,那么在詩人穆旦的筆下,春又是怎樣的呢?
教師展示文題:6 我 看 (出示課件4)
二、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1.學生查閱文本相關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1)走近作者
教師以課件展示形式,補充學生預習是查閱有關作者資料的不足。(出示課件6)
穆旦(1918—1977),詩人、翻譯家。原名查良錚,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寧。 “九葉詩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詩集《探險者》《穆旦詩集》《旗》。譯作《普希金抒情詩集》《雪萊抒情詩集》等。
(2)知識備查
教師以課件展示形式,補充學生預習對詩歌相關資料的不足。(出示課件7)
九葉詩派:抗戰(zhàn)后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一個具有現(xiàn)代主義傾向的詩歌流派。主要成員有辛笛、穆旦、陳敬容、杜運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詩創(chuàng)造》《中國新詩》。
(3)背景資料
教師講解:教師出示課件,講解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為后面同學們理解本課的內容做準備。(出示課件8)
這首詩作于1938年,是詩人穆旦隨清華大學南遷長沙、后至昆明西南聯(lián)大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詩,寫于文法學院所在地蒙自。詩歌寫的是蒙自的春天留給詩人的印象及詩人從中獲得的生命感悟。
2.預習檢查,夯實基礎。
(1)讀一讀生字詞。(出示課件9)
(2)解一解詞語。(出示課件10)
教師:對于詞語的解釋,我們除了利用課本注釋、查閱工具書、還可以根據語境推斷詞語的意思。
注意:“飄逸”在文中是動詞。還可以作形容詞,意為灑脫、自然、與眾不同。
三、新課學習,整體感知
步驟一: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出示課件11、12、13)
1.教師播放詩歌朗讀,讓同學們仔細認真的聽讀。
2.再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讓同學們在聽讀中感受詩歌的結構美,音韻美。
朗讀指導:
(1)讀準字音,注意詞語之間的停頓;
(2)朗讀的節(jié)奏要緩急適當;
(3)注意朗讀的語氣、語調;
(4)注意詞語的重讀;
(5)讀出情感。
步驟二:朗讀詩歌,分析層次
3.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出示課件14)
同學們,自主完成這首詩的層次劃分,正確劃分后再概括層意。
預設1:第一層 (第1、2節(jié)):描繪“我”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色。
預設2:第二層(第3—5節(jié)):直接抒情,表達“我”對大自然的喜愛及融入大自然的情感。
4.根據你對詩意的理解,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調誦讀詩歌?(出示課件15)
教師:根據你們上面播放的示范聽讀,下面請你們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1搶答:明快。
學生2搶答:輕松。
學生3搶答:酣暢。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分析詩歌的意象及指代的內涵。
2.感受詩歌借物抒情的寫法,體會詩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藝術特色。
【教學過程】
一、回顧所學,導入新課(出示課件16)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了解了《我看》這首詩歌的內容,這節(jié)課我們就走進穆旦描寫的春的世界,感受他筆下的春的獨特與美好。
二、新課學習,精讀細研
(一)學習第1節(jié)
教師:要求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詩的第1節(jié),思考下面的問題:
1.第1節(jié)包含哪些意象?表現(xiàn)了春天時大自然的哪些特點?(出示課件17)
教師: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幾課,對意象不陌生,在此我們對第1節(jié)詩歌再尋找一下以下,如何結合內容分析一下。
教師巡視,學生自主討論。
學生1搶答:春分。
學生2搶答:春草。
學生3搶答:我認為這兩個意象表現(xiàn)了春天時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美麗生動的特點。
2.畫出第1節(jié)中能表現(xiàn)春風和春草特點的詞語,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出示課件18)
教師:要求學生在課本上勾畫第1節(jié)中能表現(xiàn)春風和春草特點的詞語,然后再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學生甲:如“揉過”“低首”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春風吹過草地,小草隨風搖曳的情景,凸顯出春風柔和的特點。
學生乙: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草地比作“綠潮”,寫出綠草像“潮水”一樣涌動,給人帶來無限生機和活力。
(二) 學習第2節(jié)
教師:要求全體學生齊聲朗讀詩的第2節(jié),然后看問題思考:
1.第2節(jié)緊承第1節(jié)哪個詞語?第2節(jié)描寫的意象有哪些?(出示課件19)
點名學生回答,教師最后根據他們的回答指正。
學生:第2節(jié)緊承第1節(jié)的“春分”這個詞語。
教師:回答不正確。
教師指正:第2節(jié)緊承第1節(jié)的“向晚”這個詞語。
教師指正:第2節(jié)描寫的意象有飛鳥、晴空、流云、大地。
2.這一節(jié)采用了哪些修辭法?有什么作用?(出示課件20)
教師點撥:我們回答本題時,首先從本節(jié)找到運用的修辭手法,然后分析作用,注意用詞的準確性、簡潔。
預設: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鳥”靜靜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狀寫得形象生動。
教師補充: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流云人格化,把流云與大地交相輝映的景象描寫得生動形象、美麗動人,令人沉醉。
3.這節(jié)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出示課件21)
教師提示:描述詩歌的畫面,我們要抓住本節(jié)詩歌的關鍵意象,用富有詩意語言去描述,注意語言的簡潔、流暢。
要求學生拿出本子,獨立書寫,然后同桌之間互相點評之間的畫面描寫。
教師示范:
黃昏時分,鳥兒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陽染紅天邊的流云,彩霞鋪滿天空,也映紅了大地。
(三) 學習第3節(jié)
教師要求學生朗讀課文第3節(jié),注意特點、情感把握,然后思考下列問題:
詩文展示:
哦,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
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fā)。
1.“你”指的是什么?(出示課件22)
預設:大自然和充滿生機的萬物。
2.第3節(jié)詩中的 “大自然”有什么特點?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xiàn)出來的?(出示課件23)
預設1: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給人帶來歡樂,又能驅除人的煩惱,大自然給人帶來心理的慰藉。
“歡樂和憂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畫”。
預設2:充滿生機和活力。
“豐潤”“勃發(fā)”。
3.結合前面,說說你如何理解這句詩。(出示課件24)
提示:回答本題時,我們可以再讀一下這節(jié)詩歌,從整體上去理解,可能會完美一些。
詩句展示:
哦!多少年來你豐潤的生命
永在寂靜的諧奏里勃發(fā)。
預設1:在詩人的眼里,“你”的生命永遠都是“豐潤”的。
預設2:即使你如今正遭受苦難,也在這春天般優(yōu)美的環(huán)境中蓬勃生發(fā)。
(四) 學習第4節(jié)
要求學生集體朗讀課文第4節(jié),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詩文展示:
也許遠古的哲人懷著熱望,
曾向你舒出詠贊的嘆息,
如今卻只見他生命的靜流
隨著季節(jié)的起伏而飄逸。
1.“也許遠古……舒出詠贊的嘆息”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出示課件25)
學生回答: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描寫眼前看的景及想象之景轉到對遠古的幽思。
2.“詠贊的嘆息”指的是什么?
點撥:回答本題,同學們要結合本節(jié)和這首詩歌的整體來分析思考回答。
預設:歷代文人墨客們對這片熱土發(fā)出的由衷的贊美與熱愛之情。
(五) 學習第5節(jié)
教師深情地朗讀課文第5節(jié),要求學生聽讀后思考回答:
詩文展示: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飛奔,
叫天風挽你坦蕩地漫游,
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
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
讓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
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1.“去吧,去吧”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簡要分析其作用。(出示課件26)
預設: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直抒胸臆地表達了詩人讓飛奔的生命進到自由之中的熱切盼望。反復修辭手法的使用,使情感的表達更強烈。
2.“像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哦,讓我的呼吸與自然合流!”這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出示課件27)
要求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教師指正:
運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生命像大自然中的“鳥”“云”“樹”一樣坦蕩自在,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對自由的憧憬之情。
3.“讓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這兩句詩有怎樣的內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課件28)
教師:要求同學們討論、思考后搶答。
學生甲搶答:這兩句的含義——大自然創(chuàng)造了人和萬物。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賜予;最終,人的生命又將回歸于大自然。歡笑、哀愁、幸福、痛苦,終將化為一片平靜。
學生乙搶答:這兩句的作用——點出詩歌主旨,發(fā)出渴望與大自然擁抱的呼聲,歡笑與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一樣開了又謝。
三、深讀詩歌,合作探究
首句中的“我看”領起了哪些句子?描繪出了一幅怎樣的圖畫?(出示課件29)
教師:要求學生朗讀整首詩,討論、思考、回答這個問題。
學生1搶答:“我看”一詞領起了后面四句詩。
學生2搶答:描繪了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麗圖畫,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遠空深處,與逐漸消失不見的飛鳥,夕陽染紅的流云,組成一幅美麗的夕陽落照圖。
四、課堂小結
1.這首詞我們已經學習完了,下面請你們概括這首詩的主題。(出示課件30)
教師:要求一至兩名學生歸納,最后教師指正。
預設:人的愛,是大自然的賜予;最終,人的愛又將回歸于大自然之中去。這就是真正獲得了生命“巨樹永青”的人生之愛的歸宿。這首詩通過對春天的所見所感,表現(xiàn)春天的大自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充滿了渴望和追求,也抒發(fā)了作者因時代而產生的歡樂和憂戚。
2.分析明晰本詩寫法,體會寫作特色。(出示課件32、33、34)
預設1:用豐富的意象來隱喻和暗示詩人的內心世界。這首詩以鮮明深邃的詩歌意象傳達情感,闡述思想。詩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謂是形、神兼?zhèn)?,形、情兼?zhèn)洌?、理兼?zhèn)洹H纾哼@首詩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風、豐潤的青草、展翅的飛鳥、深遠的晴空、被夕陽染紅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預設2:富有節(jié)奏美和音樂美。全詩一共五節(jié),第1節(jié)押ao韻;第2節(jié)押i韻;第3節(jié)第一句承第2節(jié)的i韻,又換韻為a韻;第4節(jié)又換韻為i;第5節(jié)又換韻為iu和i。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音樂美。
預設3:首尾照應,結構嚴謹。第5節(jié)的“天風”“鳥的歌唱,云的流盼,樹的搖曳”照應了第1節(jié)和第2節(jié);“歡笑和哀愁灑向我心里”又照應了第3節(jié)的“逝去的多少歡樂和憂戚”;“像季節(jié)燃起花朵”又照應了第1節(jié)的“春”。處處照應,使全詩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又使情感抒發(fā)得很強烈。
五、詩歌深讀,學后感悟
教師:同學們,我們深度閱讀了這首詩,你們有什么樣的感悟呢?(出示課件31)
師生歸納:二十歲的詩人,一個熱血青年,就是季節(jié)燃起的花朵 ,他在思索,他在抗爭,在荊棘叢生中綻放著不敗的青春。
教師補充:這首詩,詩人真誠細致地表現(xiàn)出自己對自然與生命的認識:鳥、樹、花朵等生命在自然之中自由生長,而“我”也與它們一樣“自然合流”,在向晚的春風里“坦蕩地漫游”。表達出詩人對和諧和自然生命的渴望之情。
六、課堂檢測,當堂反饋(出示課件36、37、38)
要求學生當堂做完下列題目,師生再共同訂正,看看還有哪些知識沒有掌握,教師及時要求學生鞏固。
七、課外延伸,拓展探究
閱讀紀弦的 《一片槐樹葉》,按照回答后面的問題。(出示課件39、40、41、42)
八、課后鞏固,布置作業(yè)(出示課件43、44)
大自然是美麗的,讓人心動的。請為四季寫一段贊美詞。(100字左右)
附錄:板書設計(出示課件35)
【教學反思】
本詩語言生動形象,精練含蓄,具有音樂美。通過朗讀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過討論、交流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同時為學生留出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感受自己獨到的閱讀體驗的空間,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體現(xiàn)個性化閱讀。
學生發(fā)言比想象中的還要踴躍,不斷有新的亮點產生,把這堂課的氣氛推向高潮,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本課對本詩語言陌生化的特點沒有具體闡述,學生理解內容有一定障礙;對生命的感悟方面引導得不多,只是停留在情感抒發(fā)方面。
【課后預習】
1.預習《任務二 詩歌朗誦》的內容,為學習下一課作準備。
2.選擇幾首自己喜歡的、便于朗誦的詩歌,寫好推薦理由。
3.寫一個班級舉辦詩歌朗誦比賽的預案,為詩歌朗誦作準備。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6 我看教學演示ppt課件,共1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導入,自學互研,文學常識,1作者簡介,2背景鏈接,生難字詞,1字音,2詞義,肌膚等豐滿滋潤,白白地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5 我看背景圖ppt課件,共44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朗讀語調,勃勃生機美麗生動,2充滿生機和活力,“勃發(fā)”,青草綠潮,思索生命,流云大地,自然之美,致敬哲人,擁抱自然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上冊5 我看作業(yè)ppt課件,共15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