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材分析由于學生在初中學習過速度的概念,對于本節(jié)知識輕視的心理,我們的學生容易忽略本節(jié)知識點的學習。經(jīng)過對比兩者的概念在本質(zhì)上是有區(qū)別的,因為位移是矢量,所以速度也是矢量,我們要強調(diào)兩者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才能幫助學生理解高中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會引發(fā)學生對過程量和狀態(tài)量的思考,與之對應則是上節(jié)課的時間和時刻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了,時間是一段則可以是過程量,時刻只是一瞬間可以是狀態(tài)量。過程量在極限的思想下也是可以過渡到狀態(tài)量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區(qū)別與聯(lián)系可以通過動圖來加深理解,也可以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來講解。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物理觀念:理解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知道物理意義科學思維:體會速度的定義法,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科學探究: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通過介紹或?qū)W習各種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學的價值與應用;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考探索的信念。〖教學重點與難點重點:1、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率、平均速率概念的理解及區(qū)別。2、由紙帶計算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3、速度——時間圖像的理解運用。難點:1、由平均速度引出描述瞬時速度的極限思想。2、由紙帶計算物體的瞬時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教學方法教師啟發(fā)引導教學與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法相結(jié)合,并輔以問題法、歸納法等。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生活和科學研究中經(jīng)常需要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你記得初中是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的嗎?運動員在比賽中不同時段,運動的快慢一樣嗎?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運動員百米沖刺。由圖可以看到他們的運動快慢是不一樣的,比賽時一般都會經(jīng)歷,起跑、加速、勻速、沖刺、最后減速停下來。人的運動由靜止出發(fā),最后歸于靜止。教學設計說明:通過體育運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探究動機,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二、新課教學(一)速度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運動員百米沖刺。我們在旁邊加油,看誰最快誰最慢(1)在田徑運動會跑步比賽中,看臺上的觀眾是看誰跑在前面,誰就跑得最快,是利用相同的時間比較經(jīng)過路程的長短來比較運動的快慢;最快的那個不可能永遠保持第一吧,可能在最后緊要關頭摔了一跤,只能得最后一名了,這時候你找裁判,說一直來我都是第一的只是最后關頭除了意外,即使不給我第一,第二也行。、、、、可以嗎?(2)終點裁判是利用運動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的長短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觀眾利用相同的時間比較經(jīng)過路程的長短來比較運動的快慢;裁判利用運動相同的路程,比較時間的長短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3)在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同時,我們可以利用二求出速度的大小,通過物體運動的速度來比較他們的快慢。物理學中用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速度通常用字母v表示,如果在時間t內(nèi)物體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為: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2、定義式為:即位移大小除以時間。注意:這里的速度和初中所學速度的含義不完全相同。初中的速度是路程除以時間,路程和位移的區(qū)別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jīng)學習過了,主要是一個標量一個矢量。討論:速度的大小與位移成正比對嗎?速度的大小與時間成反比對嗎? 不對的,定義式不成比例關系,一定要說有比例關系,類似于控制變量法,即相同的時間內(nèi),位移越大速度越大;相同的位移內(nèi),時間越長速度越小。3、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4、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單位是米每秒,符號是m/s(m?s-1 )。常用的單位還有千米每時(km/hkm?h-1 ),厘米每秒(cm/scm?s-1 )等。那么單位如何換算呢?比如60km/h等于多少m/s?我都知道1km等于1000m,1h等于60min,1min等于60s。所以,即1 m/s = 3.6 km/h思考:兩人同時從操場主席臺位置出發(fā),速度大小都是 5m/s,他們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嗎?不一定相同,有可能是背道而馳。所以速度除了說明大小之外,還要指明方向。5、速度是一個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大?。簡挝粫r間內(nèi)位移的大小。方向:速度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位移)方向。教學設計說明:增加速度單位的轉(zhuǎn)換,有利于學生做題目。另外方向也是為了和后面的對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110米跨欄運動。110m欄的比賽中,某人用了10s,那么他的速度是多少?思考:全程都是這個速度嗎?用這個速度描述他每次跨欄的快慢精確嗎?前面我們說了,比賽時一般都會經(jīng)歷,起跑、加速、勻速、沖刺、最后減速停下來。人的運動由靜止出發(fā),最后歸于靜止。所以這樣描述每次跨欄的快慢是不精準。為此我們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1、平均速度定義: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2、定義式:即位移大小除以時間。計算時必須指明是物體在哪段時間內(nèi)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3、物理意義:粗略地描述物體在時間 t 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4、平均速率:路程與發(fā)生這個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叫做平均速率。5、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也是物體運動(位移)的方向。思考討論:平均速度描述物體在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那么,怎樣描述物體在某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和方向呢?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110米跨欄運動。  也就是怎么才能精確的描述他每次跨欄時的速度。為了精確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引入瞬時速度。教學設計說明:通過百米跨欄這個生動有趣的例子來剖析,例子中既有整體的運動體現(xiàn)平均速度,也有明顯區(qū)別的跨欄的瞬間的運動,比較好分析。為學生提供具體生動的感性材料,增強感性認識的同時,使得學生發(fā)生認知沖突,萌發(fā)探索、發(fā)現(xiàn)新知的欲望。可以設想,用由時刻tt+t一小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來代替時刻t物體的速度,如果t取得小一些,物體在t 這樣一個較小的時間內(nèi),運動快慢的差異就不會太大。t越小,運動快慢的差異越小,當t非常非常小時,運動快慢的差異可以忽略不計,此時,我們就把  叫作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度。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平均速度轉(zhuǎn)變?yōu)樗矔r速度。1、瞬時速度的定義: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2、公式:即位置除以時刻或一瞬間。3、物理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4、瞬時速度是矢量,大?。航兴俾?。汽車的速度計顯示的是速率。方向:這一時刻物體運動(位移)的方向。5、勻速直線運動是瞬時速度保持不變 的運動,在勻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相等。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勻速行駛的汽車。6、怎么求瞬時速度的大???有兩種方法。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汽車運行中的速度表。由勻速直線運動中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讀速度表。歸納總結(jié):1、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是瞬時速度不變的運動。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2、速度分為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表達式都是一樣,只是含義不同。前者是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用位移除以時間;后者是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用位置除以時刻或一瞬間。3、方向:無論什么速度,方向都是物體運動(位移)的方向。課堂練習:例1下面描述的幾個速度中,屬于平均速度的是( )A、子彈以790 m/s的速度擊中目標B、信號沿動物神經(jīng)傳播的速度大約為10 m/sC、汽車上速度計的示數(shù)為80 km/hD、足球以20 m/s的速度飛入球門解析:790 m/s是擊中目標時刻的瞬時速度;信號沿動物神經(jīng)傳播是在一個過程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速度計上顯示的是瞬時速度;足球飛入球門的速度是瞬時速度。課堂練習:2、汽車從制動到停止共用了5s。 這段時間內(nèi),汽車每1s前進的距離分別是9m、7m、5m、3m、1m。(1)求汽車前1s、前2s、前3s、前4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在這五個平均速度中,哪一個最接近汽車剛制動時的瞬時速度?它比這個瞬時速度略大些,還是略小些?(2)汽車運動的最后2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1)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求出汽車前1s、前2s、前3s、前4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前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最接近關閉油門時的瞬時速度。(2)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求出最后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最終停止,末速度為零。解:每秒前進的距離記為:x1=9m,x2=7m,x3=5m,x4=3m,x5=1m。(1)汽車在前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在前2s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在前3s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在前4s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在全程的平均速度這個五個平均速度中,前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最接近關閉油門時的瞬時速度。它比這個瞬時速度略小。(2)汽車在最后1s內(nèi)的平均速度,汽車末速度為零。教學設計說明:增加課后習題,有助于學生做筆記。也能很好的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測量紙帶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測量平均速度   我們知道,用手拉通過打點計時器的紙帶時,紙帶運動確定時間內(nèi)的位移就被記錄下來,據(jù)此可以計算紙帶運動的速度。    打點計時器打出的一條紙帶示意圖。若想計算實驗時運動紙帶在D、G兩點的平均速度,只需測出D、G間的位移x和所用時間t,就可以算出平均速度: 請根據(jù)上述方法,計算上節(jié)實驗中運動的紙帶某些點間的平均速度。,位移用直尺量,打點計時器每0.02s打一個點,DG間有5個間隔。所以時間就是0.1s。每隔0.1s(或更短)計算一次平均速度。1.在圖1.3-2中選取紙帶上一點為起始點0,后面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分別用數(shù)字1,2,3,...標出這些計數(shù)點;2.測量各計數(shù)點到起始點0的距離x,記錄在表1中;3.計算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位移x,同時記錄對應的時間t;4.根據(jù)x和t計算紙帶在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平均速度v。 測量瞬時速度    如何測量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例如圖1.3-2中E點)的瞬時速度。的瞬時速度?  我們可以這樣考慮: E點在D、G兩點之間,D、G兩點間的平均速度也可以求出。如果不要求很精確,用這個平均速度粗略地代表E點的瞬時速度,也未嘗不可,如果把包含E點在內(nèi)的間隔取得小一些,例如取圖1.3-3中的DF線段,那么經(jīng)過D、F兩點所用的時間    就會變短,用兩點間位移x和時間t算出的平均速度代表紙帶在E點瞬時速度,就會精確一些。D、F兩點離E點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接近E點的瞬時速度。 原理:用無限逼近的辦法,很短的位移可以看成勻速直線運動,則有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D、F兩點間的距離過小,測量誤差會增大。所以實際測量過程中要根據(jù)需要及所用儀器的情況,在要測量的點附近選取合適的位移和時間。請考慮此實驗中產(chǎn)生誤差的原因。請根據(jù)上述測量瞬時速度的方法,計算上節(jié)實驗中紙帶上各級計數(shù)點的瞬時速度。每隔0.06s計算一次速度。1. 從紙帶起始點0算起,后面每3個點取一個計數(shù)點;  2. 測量各計數(shù)點到起始點0的距離x,記錄在表2中;  3. 計算兩相鄰計數(shù)點間的位移x,同時記錄對應的時間t;  4. 根據(jù)x和t算出的速度值就可以代表在x這一區(qū)間內(nèi)任意一點的瞬時速度。將算出的各計數(shù)點的速度值記錄在表2中歸納總結(jié):求平均速度可以直接用兩點間的距離除以時間,這里需要注意時間的算法,瞬時速度注意相鄰左右兩點的距離。教學設計說明:這個內(nèi)容我們要另外安排實驗,這里只要他們了解基本的計算方法就可以了。課堂練習:3、把紙帶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上端用手提著。接通電源后將紙帶釋放,重物便拉著紙帶下落,紙帶被打出一系列點,其中有一段如圖所示。(1)圖中所示的紙帶,哪端與重物相連?(2)怎樣計算在紙帶上打A點時重物的瞬時速度?說出你的理由。分析:(1)因為打點計時器每隔0.02s打一個點,時間間隔是定值;重物拖動紙帶下落的運動過程中,速度越來越快,所以相等時間內(nèi)運動的位移越來越大。所以圖中紙帶左端先開始運動;2)依據(jù)中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那么打A點時重物的瞬時速度即為以A為中時刻的平均速度。速度時間圖像物體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可以用圖來直觀表示。以時間t橫軸,速度v為縱軸,坐標中的圖像為速度時間圖像v-t圖像。從這些點大致可以看出紙帶運動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最后用平滑的曲線連接。 通過多媒體課件動圖展示:汽車運行中的速度——時間圖像。直線表示物體靜止。直線表示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平行于t軸的直線表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直線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線表示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且在t=5s時,圖線越過時間軸,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兩圖象的交點代表兩物體速度相同。課堂練習:4、甲、乙兩物體沿某一直線運動的v-t圖像,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分別說明它們的速度是怎樣變化的。(1)物體是從靜止開始運動還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速度的大小變化嗎?是加速還是減速?(3)運動的方向是否變化?解析(1)物體在t=0s時的速度即為初速度,所以甲物體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體初速度為0。(2)在速度圖像中,縱坐標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所以:甲物體的速度大小不變(勻速),乙物體勻加速、勻速、最后勻減速運動。(3)在速度圖像中,縱坐標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甲、乙物體運動方向都不改變,圖線沒有越過時間軸。拓展學習借助傳感器用計算機測速度(閱讀)教學設計說明:用光電門計算瞬時速度是現(xiàn)在比較常見,??嫉念}目,抓住在很短的時間或位移內(nèi),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的求法即可板書設計1.3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物理學中用位移與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之比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這就是速度。1、定義:位移與發(fā)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2、定義式為:3、物理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4、單位:國際單位制為m/s,其它單位:km/h。5、速度是一個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大?。簡挝粫r間內(nèi)位移的大小。方向:速度方向就是物體的運動(位移)方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1、平均速度定義: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叫做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2、定義式:3、物理意義:粗略地描述物體在時間 t 內(nèi)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4、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叫做平均速率。5、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也是物體運動(位移)的方向。6、瞬時速度的定義: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時速度。7、公式:8、物理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9、瞬時速度是矢量,大?。航兴俾?方向:這一時刻物體運動(位移)的方向。10、勻速直線運動:是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變的運動。是瞬時速度不變的運動。平均速度等于瞬時速度。三、測量紙帶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四、速度時間圖像由速度時間——圖像可以看出速度的變化規(guī)律。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義,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義。在用速度時間圖像表達時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只能給出幾個簡單的圖線來加深學生對于速度變化的理解。學生在變化這塊的思想確實不足的,以后得在這方面加強練習。本節(jié)課的部分內(nèi)容是學生在初中時接觸過的,學生容易產(chǎn)生輕視的心理。為此加強兩者概念的理解和區(qū)分,不斷的強調(diào)兩者的不同。本節(jié)課的極限思想,會在學生腦海中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我們這節(jié)課對于極限的思想點到為止,不需要擴展,我們只要它來幫助理解瞬時速度而已。

相關教案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公開課教案:

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公開課教案,共1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時間圖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物理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共11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課引入,新課教學,測量紙帶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速度—時間圖像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物理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及反思:

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一章 運動的描述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及反思,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設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設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冊電子課本

3 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版本: 人教版 (2019)

年級: 必修 第一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