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觀察生活中的對稱與均衡的現(xiàn)象,掌握對稱與均衡的構圖技巧。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能力目標:能用繪畫,拼貼,剪紙等方法進行簡單的造型創(chuàng)作。
【教學重難點】
重點:要讓學生理解,認識,并了解對稱與均衡的意義,并能掌握構圖技巧。
難點:能將所學的均衡與對稱運用到畫面當中。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1.教師出示課件,提問:我們觀察一下,你能說出哪件物品是對稱的嗎?
學生觀察后回答:老師根據(jù)學生回到提示對稱的作用。
2.引入課題:平平穩(wěn)穩(wěn)。
講授新課
1.教師出示卡片,卡片上畫有兩幅圖畫,一張為對稱式,一張為均衡式。提問:這兩張圖片在構圖上有什么不同?區(qū)別是什么呢?(學生對于對稱容易理解,但是對于均衡有點模糊,這是本課的難點。教師要多次展示圖片,比較理解。)
2.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解釋:
(1)中線兩側(cè)的圖形在大小、形狀、色彩、距離等方面完全相同,形成對稱的形式。
(2)中線兩側(cè)的圖形并不完全相同,但會保持一定量的平衡,就會感覺均衡。
3.學生繼續(xù)觀察書本中的對稱以及均衡的圖片,進行比較和加深理解。
(1)觀察欣賞《大鵬古城墻的印象》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找出畫中的對稱點,或者對稱軸。教師可以及時的指點。
(2)請同學們討論:畫家用了什么構圖方法?給你什么樣的視覺感受?學生回答。
(3)欣賞畢加索的《鏡前的少女》。提問:畫面運用的是什么構圖方法?學生回答:均衡。這種溝通方法給人另一種視覺效果。
藝術實踐
1.用對稱的構圖方法來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教師示范:
(1)將準備的紙張沿著中線對折。
(2)展開對折的紙張,在紙張的一側(cè)進行繪畫,構圖,用水粉加色。
(3)將另一面蓋到水粉加色的圖畫上,壓一下。
(4)展開,對稱圖形展示出來了。
2.學生實踐制作,教師指導。
四、均衡表達
1.欣賞《魚》的均衡圖片,討論怎樣用拼貼的方法能制作出均衡的畫面來?
2.學生走動互相觀看,開拓思路。
3.欣賞圖片,再次改正。
五、評價
1.讓學生自己講一講均衡的制作思路,對其他學生起到啟示的作用。
2.講一講你認為比較好的作品,為什么?
六、拓展
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和均衡圖形。
這是一份小學美術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課 平平穩(wěn)穩(wěn)優(yōu)質(zhì)課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0-2021學年第4課 平平穩(wěn)穩(wěn)教學設計,共2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課 平平穩(wěn)穩(wěn)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講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