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屬成套資源: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到第八單元課件PPT
古詩三首(第三單元) 課件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
展開
這是一份古詩三首(第三單元) 課件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共60頁。
古詩三首圖中的人在做什么?圖中的人在做什么?觀察第三單元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進行連續(xù)觀察,學(xué)寫觀察日記。第三單元處處留心皆學(xué)問。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進行連續(xù)觀察,學(xué)寫觀察日記。人文主題解讀:“處處”強調(diào)隨時隨地;“留心”要求用心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皆學(xué)問”則指出了觀察所得。因此這句話是在引導(dǎo)我們養(yǎng)成留心觀察的習(xí)慣,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發(fā)現(xiàn)生活的美,感悟生活的真諦。語文要素解讀:這一語文要素在“細致觀察”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培養(yǎng)我們連續(xù)細致觀察的能力。通過換詞、改句等方式品讀語言,感知文章表達的準確生動,并透過準確的用詞,感受作者連續(xù)細致的觀察,并從中學(xué)會觀察方法。《古詩三首》《蟋蟀的住宅》《爬山虎的腳》2課時2課時2課時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進入《古詩三首》的學(xué)習(xí),看看古人們都觀察到了哪些景物吧!夕陽江水半綠半紅紅綠劃分節(jié)奏暮江吟﹝唐﹞白居易/////mù暮暮光 暮色 “暮”的意思是傍晚,和“朝”相對,如“暮色、暮光、日暮”;也可指時間靠后,快完了,如“暮年、暮春”等。瑟秋風(fēng)瑟瑟 瑟瑟發(fā)抖 “瑟”是平舌音,不要錯讀成“shè”。暮 “暮”字上邊的“日”要寫得扁平一些,中間像個“大”,但撇、捺不交會,要寫得舒展,罩住下邊的“日”。吟 “吟”的右邊是“今”,不要多寫一點。呤(líng):嘌(piào)呤 (一種有機化合物)瑟瑟: 可憐: 真珠: 瑟瑟:擬聲詞。形容輕微的聲音。也形容顫抖。在詩中形容未受 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xiàn)的青綠色。 可憐:可愛。 真珠:在詩中指珍珠。 結(jié)合課本注釋與插圖,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大意。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②半江紅。可憐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暮江吟①﹝唐﹞白居易【注釋】①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②瑟瑟:這里形容未受到殘陽照射的江水所呈現(xiàn)的青綠色。③可憐:可愛。④真珠:這里指珍珠。譯文: 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柔和地鋪在江水中。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青綠色,一半是艷紅色。九月初三這個夜晚是多么可愛??!江畔小草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樣晶瑩剔透,而掛在天邊的那彎新月像一把精致的弓。再讀《暮江吟》,感受景色之美1.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把它們?nèi)Ξ嫵鰜?。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1.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請把它們?nèi)Ξ嫵鰜怼?.從古詩中圈畫出的景物有哪些特點?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2.從古詩中圈畫出的景物有哪些特點?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太陽的特點是“殘”,江水的特點是“半綠半紅”,露珠像珍珠一樣圓潤晶瑩,月亮的特點是彎得像弓一樣。(1)“殘陽”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說詩人認為 此時的太陽“殘”的原因。一道殘陽鋪水中, 傍晚時分,夕陽低垂,微弱的陽光不再是高高地直射大地,而是低垂地斜射,因此被山峰遮擋了身影而略顯殘缺。另外,“殘”也表示快完了的意思,用“殘”修飾太陽,說明太陽即將落山了。一道殘陽鋪水中,夕陽,快要落山的太陽。(1)“殘陽”是什么意思?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說詩人認為 此時的太陽“殘”的原因。(2)“一道殘陽鋪水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想一想詩 人為什么不用“照”“射”來描寫殘陽。 “一道殘陽鋪水中”描繪了傍晚時分,夕陽的余暉柔和地鋪在江水中的情形。 一個“鋪”字,不僅寫出了夕陽的柔和,還寫出了畫面的動態(tài)美以及宏大?!罢铡焙汀吧洹眲t體現(xiàn)不出這種意境。(2)“一道殘陽鋪水中”描繪了怎樣的畫面?想一想詩 人為什么不用“照”“射”來描寫殘陽。(3)從“殘、鋪”等字的使用中,你能看出詩人白居易 在觀察景物方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說明了白居易觀察得細致。(3)從“殘、鋪”等字的使用中,你能看出詩人白居易 在觀察景物方面具有什么樣的特點?(4)殘陽鋪在水面上,形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畫面, 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江水為什么會是半江綠、半江紅 的。 因為太陽已經(jīng)接近地平線,不能完全照射整個江面,所以沒被太陽照射到的一半江水就是青綠色的,而受到夕陽照射的那一半江水是紅色的。(4)殘陽鋪在水面上,形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紅”的畫面, 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思考江水為什么會是半江綠、半江紅 的。(5)交流時間?!耙坏罋堦栦佀校虢虢t”描繪 了怎樣的景象?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這句話描繪的是九月初三這一天日暮時分的景象。此時,殘陽斜射在江面上,被照射到的江水染成了紅色,沒有被照射到的江水依然是綠色。兩種顏色交相輝映,十分好看。(5)交流時間?!耙坏罋堦栦佀?,半江瑟瑟半江紅”描繪 了怎樣的景象?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6)日落西山,彎月斜掛天邊,詩人覺得此時的夜晚是 “可愛”的。請你說一說詩人覺得哪些景物是可愛 的及其原因。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詩人覺得露珠、月亮是可愛的。 從“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可以知道此時露珠的圓潤晶瑩,如珍珠一樣美好;而天上的彎月又如一張彎弓。兩處景物描寫寫出了月夜的靜謐美好,因此詩人覺得它們是可愛的。從中既可以感受到九月初三夜的美,又可以體會到詩人用詞的凝練、表達的生動以及觀察的細致。(6)日落西山,彎月斜掛天邊,詩人覺得此時的夜晚是 “可愛”的。請你說一說詩人覺得哪些景物是可愛 的及其原因。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7)我們通過分析詩句體會到了詩人細致的觀察,除此 之外,你還能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觀察方法?具體 說一說。 從首句的“殘陽”到最后一句的“月似弓”,點出了時間的變化,也說明了詩人從日暮到夜晚月亮斜掛,一直都在江邊欣賞美景,這體現(xiàn)了詩人連續(xù)觀察的特點。(7)我們通過分析詩句體會到了詩人細致的觀察,除此 之外,你還能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觀察方法?具體 說一說?!赌航鳌房偨Y(jié)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日落前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美麗景色。通過詩人的描述,殘陽鋪照在水面的樣子好像就浮現(xiàn)在眼前。詩的后兩句通過把露珠比作珍珠,將月亮比作彎弓,寫出了深秋夜晚迷人的景色。作者通過連續(xù)細致的觀察,描繪了從日落前到月亮升起時江邊的美麗景色,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暮江吟》景物對照圖初讀古詩,梳理詩意一、朗讀古詩,讀準字音/劃分節(jié)奏二、學(xué)習(xí)生字降例:降雨、降溫、 下降、降落傘。降xiángjiàng表示屈服;歸順;使屈服;制伏。例:投降、降服。表示從高處往低處移動;下落;使下落(跟“升”相對)。緣 “緣”右邊的第一筆撇折,起筆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是橫撇,第三筆的橫不宜過長,右下部略瘦長、緊湊。費 “費”在書寫時上寬下窄,上面的“弗”要寫得扁平一些,第五筆的豎要寫在豎中線上,“貝”中的撇從豎中線起筆。遜輸三、根據(jù)注釋,理解古詩大意學(xué)生活動·結(jié)合注釋或插畫,同桌之間 交流兩首詩的詩歌大意。學(xué)生匯報·指定3~4名同學(xué)結(jié)合注釋說說 古詩大意?!て渌瑢W(xué)待其說完后,可發(fā)表 意見。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①,騷人②閣③筆費評章④。梅須遜⑤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咀⑨尅竣俳担悍?。②騷人:詩人。③閣:同“擱”,放下。這里讀gē。④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⑤遜:不及,比不上。﹝宋﹞盧鉞·兩首古詩題①西林②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③身在此山中?!咀⑨尅竣兕}:書寫,題寫。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廬山腳下。③緣:因為。﹝宋﹞蘇軾 從正面看,山嶺綿延不絕;從側(cè)面看,山峰高聳,高低起伏。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景色也是千姿百態(tài),各不相同。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身處廬山之中啊! ·譯文題①西林②壁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③身在此山中?!咀⑨尅竣兕}:書寫,題寫。②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廬山腳下。③緣:因為。﹝宋﹞蘇軾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①,騷人②閣③筆費評章④。梅須遜⑤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咀⑨尅竣俳担悍敗"隍}人:詩人。③閣:同“擱”,放下。這里讀gē。④評章:評議。這里指評議梅與雪的高下。⑤遜:不及,比不上。﹝宋﹞盧鉞·譯文 梅花和雪花都認為自己占盡了春色,誰也不肯服輸。文人墨客們一時間也難以評判,只好放下筆苦苦地思量一番。梅花與雪花相比,少了幾分潔白;而雪花與梅花相比,又少了一段芳香。 一、品讀《題西林壁》觀察山嶺和山峰的圖片,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山嶺和山峰有什么區(qū)別,并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說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嶺峰 “嶺”指高大的山脈,一般不是單獨的一座山,所以橫著看時,視線范圍廣,看到的是山嶺;而“峰”是指山的尖頂,是縱向上的,側(cè)著看,從高度上進行觀察,看到的便是山峰。觀察山嶺和山峰的圖片,再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說一說山嶺和山峰有什么區(qū)別,并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說橫看成嶺,側(cè)看成峰。2.同一座廬山,在蘇軾眼中卻呈現(xiàn)了“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景象,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蘇軾所處的位置不同,其觀察的角度就不一樣,所以他所看到的廬山也是不同的。2.同一座廬山,在蘇軾眼中卻呈現(xiàn)了“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景象,這是為什么呢?3.蘇軾在游覽完廬山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蘇軾游覽完廬山后,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看不清廬山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了。于是發(fā)出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慨。3.蘇軾在游覽完廬山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4.為什么身處廬山中就無法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從中 得到了什么感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身在廬山之中,視線被遮擋,視野受到局限,因而看不到廬山全貌,只能單獨地看到一峰一嶺。 這兩句詩啟示我們:當人沒有跳出局部從整體觀察時,就很難認清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因此我們要全面地看待事物,不能局限于一個方面。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4.為什么身處廬山中就無法看清廬山的真面目呢?你從中 得到了什么感悟?寫景:多角度觀察廬山。“橫”“側(cè)”“遠近高低”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說理:跳出局部,從整體觀察,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問題?!额}西林壁》二、自學(xué)《雪梅》,感悟道理學(xué)生活動小組合作,探究《雪梅》。了解詩中景物特點。說說從詩句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班級匯報隨機抽取小組回答問題。(1)詩人筆下的“雪”和“梅”在做什么?結(jié)果如何?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詩人筆下的“雪”和“梅”在爭春,結(jié)果是它們誰也不服誰,并未分出勝負。從“未肯降”一詞便可以看出來。(1)詩人筆下的“雪”和“梅”在做什么?結(jié)果如何? 從哪里可以看出來?(2)為什么“雪”和“梅”沒有分出勝負,它們各有什 么特點? “雪”白,“梅”香,二者各有優(yōu)勢?!把痹陬伾媳取懊贰备鼭嵃祝瑓s沒有“梅”的香氣,所以“梅”“雪”爭春未能分出勝負。(2)為什么“雪”和“梅”沒有分出勝負,它們各有什 么特點?(3)“梅”“雪”各有所長,難分伯仲,那如果換成別 的事物或者我們自己呢?請結(jié)合剛才的分析,說說 你從“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中獲得 了怎樣的啟示。 “雪”“梅”各有所長,各有所短,難分高低。由“雪”“梅”聯(lián)系到其他事物或人同樣如此。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兩句詩啟示我們?nèi)f事萬物都各有所長,人也各有優(yōu)缺點,我們要善于取長補短。(3)“梅”“雪”各有所長,難分伯仲,那如果換成別 的事物或者我們自己呢?請結(jié)合剛才的分析,說說 你從“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中獲得 了怎樣的啟示。(4)從詩歌的最后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在觀察事物時具有 什么樣的特點?或者說說你從中學(xué)到了怎樣的觀察 方法。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說明詩人從顏色、氣味兩個角度對事物進行了對比,從中可以看出詩人觀察的細致全面,學(xué)到了要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4)從詩歌的最后兩句可以看出詩人在觀察事物時具有 什么樣的特點?或者說說你從中學(xué)到了怎樣的觀察 方法。(5)詩人盧鉞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描繪了他眼中的梅、雪 形象。請結(jié)合具體詩詞說說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詩 句語言的精妙的。 “爭”“未肯降”把梅和雪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刻畫出梅與雪互相比較,互不相讓的情形。 “詩人閣筆費評章”寫出了詩人們?yōu)榉殖雒泛脱┑膭儇撡M盡心思,絞盡腦汁的情形。其中一個“費”字,準確地說明梅和雪不分上下。 “遜”和“輸”寫出了梅雪各自的不足。(5)詩人盧鉞用妙趣橫生的語言描繪了他眼中的梅、雪 形象。請結(jié)合具體詩詞說說你從什么地方感受到詩 句語言的精妙的。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導(dǎo)致結(jié)果發(fā)表觀點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擬人化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梅雪爭春的激烈場面。梅和雪一反與世無爭的姿態(tài),互不相讓。難壞了詩人們顏色上:雪更白。氣味上:梅更香。闡明道理萬事萬物都各有所長,人也各有優(yōu)缺點,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缺點,善于取長補短。三、課堂總結(jié)三首古詩都是描寫自然景色的佳篇?!赌航鳌方o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美妙的秋江晚景圖,《題西林壁》在給我們展現(xiàn)廬山奇絕景色的同時,還告訴我們要多角度觀察、全面思考的道理;《雪梅》在向我們描繪初春時節(jié)“雪”“梅”爭艷的情形時,也告訴了我們事物各有所長、各有所美的道理。

- 1.電子資料成功下載后不支持退換,如發(fā)現(xiàn)資料有內(nèi)容錯誤問題請聯(lián)系客服,如若屬實,我們會補償您的損失
- 2.壓縮包下載后請先用軟件解壓,再使用對應(yīng)軟件打開;軟件版本較低時請及時更新
- 3.資料下載成功后可在60天以內(nèi)免費重復(fù)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