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2.體會本文在情節(jié)安排上散文化的特點。 3.揣摩語言,感受作家獨特的語言風格。
1.這是一篇小說,小說在情節(jié)上可以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等部分。速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這篇小說的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
第一部分(第1~2段),小說開端,馬幫抵達江邊,準備過江。第二部分(第3~6段),小說發(fā)展,渲染溜索前的緊張氣氛,牛不敢前,人腿子抖。第三部分(第7~24段),小說高潮,馬幫在首領的帶領下溜索。第四部分(第25段),全隊抵達對岸。
2.小組合作,討論、思考完成下面問題。(1)同學們能不能用一句話概括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2)這篇小說寫了很多人物,你覺得著力描寫的是誰?
(1)馬幫在首領的帶領下溜索渡江的經(jīng)過。(2)小說著力描寫的首領這一形象。
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馬幫首領。那么你覺得首領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又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首領的句子,選擇一個角度做一下旁批。
他是一位性格沉穩(wěn)、大膽、心細、認真、身手不凡、有愛心、具有領袖氣質(zhì)的首領。
1.除了人物描寫,這篇小說的環(huán)境描寫也很有特點。下面,就請同學們用筆標畫出文中的環(huán)境描寫,并分析其作用。
小說對對怒江峽谷的描寫,以及對鷹的描寫和對牛的描寫應該都屬于環(huán)境描寫。從這些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環(huán)境的險惡,這樣就從側面烘托出溜索漢子們的勇敢、堅毅與果斷。
2.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故事情節(jié)敘述和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或個人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那么,這篇小說究竟反映了一種怎樣的社會生活或個人生活呢?請大家思考并討論。
這篇小說通過描述馬幫一次溜索的不凡經(jīng)歷,表現(xiàn)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zhàn),戰(zhàn)勝艱險的非凡勇氣,表達了對生命力與美的贊美。
詞語之妙(1)首領也不多說,用小腿磕了一下馬。(“磕”是什么意思?改為“抽”“打”行不行?為什么?)(2)旋了半圈,忽然一歪身,扎進山那側的聲音里(這里用一個“扎”字,你能體會到什么?)(3)首領眼睛細成一道縫。幾個漢子笑著在吃煙,眼紋一直扯到耳邊。(這兩句話里,一個“細”,一個“扯”,與我們通常的用法有很大的不同。想一想,作者為什么這樣寫?)
這些詞語反映出阿城作品語言用詞精妙傳神的特點。寫馬,用一個“磕”字,而不用“打”“抽”等字,就準確地寫出了首領對馬的熟練駕馭和埋在心底的憐愛。寫鷹用一個“扎”字,寫出了鷹飛得急速迅猛的特點。寫人,一個“細”字,活畫出首領的氣定神閑、胸有成竹的特點;一個“扯”字,也更能體現(xiàn)出漢子們笑看“我”的怯懦時的神態(tài)。
修辭之美朗讀下面兩個句子,看看它們有什么特點。(1)鈴鐺們又慌慌響起來,馬幫如極稠的粥,慢慢流向那個山口。(2)首領與兩個漢子走到絕壁前,扯下褲腰,彎彎地撒出一道尿,落下不到幾尺,就被風吹得散開,順峽向東南飄走。萬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細細流著。
這兩個比喻句。第一句把馬幫比喻成稠粥,稠粥流淌得很慢,就像黏住一樣,與馬幫行走得慢的樣子非常相似。特別是第二個比喻,把怒江比喻成一股尿,就把馬幫漢子那種粗野、那種豪放、那種自信、那種膽量生動地體現(xiàn)了出來,新奇,有趣。
句式之簡這篇小說人物對白極簡潔,試以下面一句為例,分析其作用。首領啞聲說道:“可還歇?”余下的漢子們漫聲道:“不消?!?br/>這一段對話,再不能多一字,也再不能少一字,就把漢子們之間的那種默契,那種自信準確地表現(xiàn)了出來。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九年級下冊7* 溜索優(yōu)秀ppt課件,共3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情境導入,作者介紹,文體知識?筆記小說,字音詞義,朗讀要求,整體感知,深入研讀,品味人物形象,馬幫的首領,有信心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語文7* 溜索示范課ppt課件,共1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明確目標,把握內(nèi)容,明確答案,賞析語言,把握主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第二單元7* 溜索評課ppt課件,共3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作者簡介,相關知識,寫作背景,讀準字音,細水慢流的樣子,出乎意料地突然,戰(zhàn)戰(zhàn)兢兢,掌握詞義,整體感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