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詩三首教學目標1.認識塞、秦等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會寫塞、秦 等10個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出塞》《夏日絕句》。3.能借助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說出自己的體會。(重難點) 第一課時出塞課時目標1.認識本課塞、秦、征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會寫塞、秦、征3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和寫作背景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3.理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難和不幸,增加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教學過程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1.引導學生形成單元整體印象,從單元整體學習目標過渡到課文學習。導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想必你們中不少人都聽過,它的意思是天下大事的興盛、滅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其實,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詞語來概括它的核心內(nèi)容,那就是愛國。說到愛國,你們會想到什么?(學生自由表達,引導學生說出愛國的詩歌)沒錯,愛國的表現(xiàn)有很多,這個單元我們就將去誦讀一批愛國詩歌,去認識一群愛國詩人,去感受一片愛國的熱土。現(xiàn)在,就讓我們步入詩歌的世界,去品一品古人的愛國之情。2.播放朗讀音頻,學生聽讀古詩,觀賞插圖,進入古詩情境。3.出示《出塞》課件。齊讀詩歌,校準字音,理解詩題。過渡: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讀sài,指軍事要地,即邊關(guān)、邊塞。出塞的意思是到邊防線上去戍守邊疆,它是漢朝樂府詩舊題,內(nèi)容多與征戰(zhàn)有關(guān)。由此可見,《出塞》這首詩很可能寫的是什么?(寫邊關(guān)的戰(zhàn)爭見聞、感想)知識補充:樂府在兩漢時是指主管音樂的官府,它主要收集編纂各地民間音樂,整理改編與創(chuàng)作音樂,進行演唱及演奏等。后來變成一種帶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二、初讀課文,檢測預(yù)習1.指名學生介紹作者,教師補充歷史背景。王昌齡(698757)字少伯,一說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開元、天寶年間詩名甚盛,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尤擅七絕,其詩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他也因此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2.學生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教師提出閱讀交流的要求。(1)讀準字音,識記生字。(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小組交流。3.檢查交流情況,重點識記、書寫生字。(1)出示帶拼音的字詞卡片,指名認讀。教師糾正字音,識記生字。  識字方法: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造句進行辨別;的讀音可聯(lián)系之前所講,再次進行鞏固。注意讀準前鼻音,翹舌音和后鼻音。塞、秦可以用形近字辨析的方法進行識記,可以運用生字加減法進行記憶。(2)播放生字書寫視頻,提醒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筆畫及筆順。(3)教師示范寫生字,學生進行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指導。(4)教師示范朗讀,學生嘗試劃分節(jié)奏,吟誦詩歌。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課文配圖,引導探究。過渡:同學們朗讀得非常流利,也非常有節(jié)奏,讀出了詩歌特有的韻味。但是對于情感的把握,我覺得還不夠精準。下面讓我們再次走進詩歌,通過了解詩歌大意來感受詩人的情感。2.分小組查閱相關(guān)資料,通過交流了解詩中涉及的歷史知識。明確:(1)秦、漢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朝代,它們距唐朝有七八百年的時光。(2)龍城飛將指李廣。李廣是西漢著名的軍事將領(lǐng),一生都在邊關(guān)御敵,以驍勇善射、智謀超群著稱。漢武帝在位時,派他鎮(zhèn)守右北平,匈奴聽說他來了,都畏懼得爭相逃避,多年不敢侵入境內(nèi)。(可補充相關(guān)詩歌《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3.看圖想象,引導學生說一說詩歌描繪的畫面。四、品讀欣賞,深入探究1.教師教學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 ?。?)理解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的意思。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勾勒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包含著詩人怎樣的情感?提示:詩人從描寫景物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guān)的蒼涼景象。在關(guān)的前面用加以修飾,使意境更加高遠,把讀者帶到了遙遠的古代,同時也引人深思:秦漢以來,邊防戰(zhàn)爭接連不斷,一直持續(xù)至今,真是拖得太久了!這里秦、漢、月、關(guān)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屬于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guān)(2)想象畫面,串講詩意。2.教師引導學萬里長征人未還。(1)引導學生理解萬里長征人未還中蘊含的情感。這里的指的是誰?他們在哪里?他們在干什么?一句人未還讓你想到了什么?提示:征人,他們在萬里之外的邊關(guān)戍守,為維護國家和平而默默奉獻。萬里雖是虛指,卻突出了空間的遼闊,點明了邊塞的遙遠。人未還使人聯(lián)想到戰(zhàn)爭給人帶來的災(zāi)難,透露出作者對守衛(wèi)邊疆的將士們久征未歸的無比哀嘆和同情。(2)出示戰(zhàn)爭過后的畫面和相關(guān)詩句,學生自由發(fā)表感想。提示:戰(zhàn)爭在你眼里是怎樣的?(悲慘、恐怖、可怕)假如你是征人,面對戰(zhàn)爭,你心中會做何感想?(恨、渴望、愁、盼、苦、思念家人……)你會生出怎樣的愿望?(回家)假如你是征人的親人,你會想些什么?(期盼征人平安歸來)3.小組交流,學習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這兩句講了什么?你從中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這兩句寫詩人的希望,透露出詩人期望戰(zhàn)爭早日平息、向往美好安寧的生活的情感。(2)詩人借李廣這個典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此處以古諷今,正是由于現(xiàn)今朝廷用人不當,使將帥不得其人,才造成了烽火長燃、征人不還的局面。詩人提李廣,是希望唐王朝能任用像李廣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來抵御侵擾,保障邊關(guān)的和平與安寧。五、朗讀悟情,背誦積累1.個性朗讀。2.學生配樂朗讀比賽。(學生朗讀展示、評價,最后全班齊讀收尾)3.想象畫面,結(jié)合板書,學生試背詩歌。4.課堂回顧,總結(jié)方法。小結(jié):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出塞》這首古詩,認識了一位詩人。大家用構(gòu)詞法理解了詩題,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朗讀了詩文,通過查找相關(guān)資料、結(jié)合注釋理解了詩歌大意,并在相互交流中體會了詩歌意境,感悟了詩人的情感。下一節(jié)課上,我們將用類似的方法,一起學習《涼州詞》《夏日絕句》這兩首詩。5.延伸拓展,作業(yè)設(shè)計。(出示課件,學生自選作業(yè))(1)畫:畫一幅邊關(guān)月夜戍守圖,表現(xiàn)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2)寫:默寫古詩《出塞》,完成一幅書法作品。(3)找:另找一些描寫戰(zhàn)爭的古詩,試著理解、體會作者的情感。(4)學:搜集王昌齡的故事和詩歌,進一步了解詩人,體會詩人傳達出的情感。   第二課時涼州詞/夏日絕句課時目標  1.認識本課1個生字,會寫詞、催、醉等7個生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默寫。3.結(jié)合注釋、工具書和寫作背景理解古詩,體會詩人抒發(fā)的感情。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抽查背誦《出塞》,齊背。導語:同學們,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出塞》這首詩。誰能準確流利地把它背出來呢?2.再次歸納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入新課。過渡:大家背誦得十分流利。學習這首詩的過程你們還記得嗎?(認生字、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這節(jié)課,我們將運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涼州詞》和《夏日絕句》這兩首詩。我們先來看看《涼州詞》。二、學習古詩,掌握方法1.理解詩題,了解詩人。(1)理解詩題。《涼州詞》即涼州歌的唱詞,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diào)名。古代所指的涼州就是現(xiàn)在的甘肅省武威市。(2)介紹詩人。王翰(687726)字子羽,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唐代邊塞詩人。其詩以邊塞詩見長,詩風壯麗酣暢,《全唐詩》錄存十四首。他善于描寫邊塞生活,這首《涼州詞》是他的代表作。2.初讀古詩,疏通字音、把握節(jié)奏。(1)學生借助拼音認讀生難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爭取讀出古詩的韻律。(2)教師檢查朗讀情況,教學生字。(3)學生邊聽朗讀邊劃分節(jié)奏,模仿朗讀,讀出停頓、節(jié)奏、韻律。3.圖文結(jié)合,誦中會意。(1)觀察圖片,理解詩句。對照配圖細細品味,詩中描寫了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人們的心情可能是什么樣的?你有什么感受?  理解葡萄美酒夜光杯。A.展開想象,描述詩句的畫面。B.詩人為何要選擇葡萄酒夜光杯進行描述?(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涼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魯番,那里就是盛產(chǎn)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選擇這兩個帶有極強的邊塞色彩的意象,恰當?shù)攸c明了邊關(guān)這個特殊的地點。C.這樣的葡萄美酒和夜光杯,讓你聯(lián)想到什么?(將士們碰杯、歡笑、勸酒,大家都十分開懷。)這時的氣氛是怎樣的?(歡快、熱鬧。理解欲飲琵琶馬上催A.戰(zhàn)士們剛要舉杯豪飲,卻聽到了什么?(琵琶聲。B.播放琵琶樂曲片段,戰(zhàn)士們聽到的琵琶聲可能會是什么調(diào)子呢?(激昂的、急促的、歡快的……C.馬上催字應(yīng)該怎么理解?它是在催什么呢?(有說是催促將士們趕快奔赴戰(zhàn)場——邊關(guān)戰(zhàn)事頻繁、緊急;有說是催促將士們多飲幾杯,一醉方休——西域有騎在馬上彈奏琵琶以助興的習俗。后者可以作為一種補充觀點。教學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兩句。A.這兩句可能是在什么場景下說出的?(一陣痛飲過后,也許有人想放下杯子,這時便有人用這兩句話來勸酒;有人看到大家都醉倒在地,覺得好笑,便有醉酒的將士用這兩句話來回應(yīng)。B.從醉臥沙場這四個字中,你能體會出什么?(既有將士豪放、開朗、興奮的感情,還包含著他們視死如歸的勇氣。C.為什么詩人認為不應(yīng)笑話醉臥沙場的將士們?(因為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D.幾人回這三個字說明了什么?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戰(zhàn)爭是殘酷的,自古邊關(guān)烽火難息,無數(shù)將士血灑疆場,多么悲慘。然而,盡管有那么多將士戰(zhàn)死邊關(guān),仍然有無數(shù)的熱血男兒奔赴戍邊,他們?yōu)榱藝翌I(lǐng)土的完整在沙場上拼死抵抗,寸土不讓,視死如歸,他們的死是悲壯的,更是豪邁的。E.指名學生說詩意、悟詩情。F.質(zhì)疑思考:對于詩歌后兩句,有人認為是作曠達語,倍覺悲痛,說它表達了低沉、悲涼、感傷的情感;有人認為它展現(xiàn)的是狂熱、激動、向往的情緒。你覺得哪種解讀更準確?明確:學生自由討論,主要引導其品讀詩歌傳達的情感。(2)課堂延伸,文化積累。過渡:邊塞詩中往往截取極具當?shù)靥厣氖挛飦頎I造氛圍,抒發(fā)情感,比如本詩就運用了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來渲染熱烈的宴飲氛圍。請大家課下多讀一讀邊塞詩,找一找詩中描寫了哪些特定的事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4.朗讀悟情,背誦積累。(1)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嘗試背誦,并交流自己的背誦方法。(3)指名學生背誦。注意背誦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富有韻律感。三、運用方法,自主學習1.自然過渡到《夏日絕句》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詩人。過渡: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位唐朝詩人寫的邊塞詩,他們身為熱血男兒,懷抱愛國之情,都曾奔赴戰(zhàn)場,親歷戰(zhàn)爭。今天,我們將再學習一首宋代女詩人李清照的詩,看身為女子的她又是如何表達對國家的熱愛之情的。2.解詩題,明背景。(1)夏日絕句是什么意思?(夏日點明寫詩的時間,絕句點明詩歌的體裁,連起來就是夏天寫的一首絕句。(2)誰知道這位女詩人的相關(guān)情況?(出示課件或點名學生介紹)明確: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作品情調(diào)活潑優(yōu)美,主要抒寫少女、少婦的閨情和對自然景物的喜愛。后期作品情調(diào)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涼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國家興亡之痛,一并抒發(fā)其中。(3)詩人是在什么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靖康之變,朝廷南遷,李清照與丈夫避兵江南,路過烏江時有感而發(fā)。3.初讀詩歌,夯實基礎(chǔ)。(1)出示古詩課件,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2)檢查自主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正音,教學生字。(3)指名學生讀詩,引導學生讀好詩句的停頓和節(jié)奏。4.提示自學要求。閱讀與交流:(1)自讀古詩,結(jié)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把不懂的地方圈畫出來。(2)聯(lián)系課文插圖和項羽的生平,思考為什么詩人會提到項羽。(3)小組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5.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引導賞析古詩。(1)抓住前兩句體會詩人的人生態(tài)度。一邊讀前兩句,一邊思考:人杰是什么意思?鬼雄又是什么意思?你從中讀出了什么?明確:人杰鬼雄可以用組詞法來引導學生解釋,前者指人中豪杰,后者指鬼中英雄(即壯烈死去的人)。這兩句是李清照的生命觀,即做人應(yīng)該有浩然正氣,錚錚鐵骨。從修辭手法入手,體味這兩句詩在表達上的精妙。明確:,人杰鬼雄,這兩組鮮明的對比構(gòu)成了詩歌中的對偶句式,讓讀者受到深深的震撼的同時,也體會到詩句的工整,富有韻律感。先指名學生誦讀,用凝重、莊嚴的語氣讀出詩中崇高的境界和非凡的氣勢。最后學生齊讀。(2)立足后兩句,探討詩人情感。  讀后兩句詩,你們知道項羽嗎?能說說有關(guān)他的故事嗎?為什么他最終選擇在烏江邊自刎?詩人為什么思項羽?明確:國破家亡,風雨飄搖,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宋朝統(tǒng)治者卻龜居南隅,整日飲酒作樂,歌舞升平,不思恢復(fù)中原。李清照思項羽,是思念他不肯過江東的敗而不屈的氣概,因為這與南宋王朝的渡江南遷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正是借思項羽來批判南宋統(tǒng)治者的投降逃跑、茍且偷生的可鄙行徑,寄寓自己抗擊侵略、收復(fù)故土的愛國之情。指名學生讀,要正氣凜然,讀出詩人對項羽的盛贊之情。全班學生齊讀。6.朗讀背誦,感悟詩韻。(1)指名學生讀古詩,讀出詩的韻律美。(2)配樂齊誦古詩,感受詩的情感美。(3)在此基礎(chǔ)上達到背誦的程度。四、對比閱讀,整體回顧1.分析比較,群文閱讀。過渡:同學們,學完這三首古詩并不代表著學習任務(wù)就此結(jié)束。接下來,我們將進入更高層次的詩歌鑒賞水平訓練——比較閱讀。(1)齊讀三首古詩。(2)填寫表格,比較異同。A.先小組合作填寫表格,教師點撥后出示答案。B.對比一下三首古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詩名類別特點情感《出塞》邊塞詩借古諷今對戰(zhàn)爭的厭惡,對和平的渴望,對國家的關(guān)注《涼州詞》邊塞詩借景抒懷視死如歸的豪情,保衛(wèi)祖國的堅定信念《夏日絕句》詠史詩借古諷今諷刺南宋朝廷的屈辱行徑,抒發(fā)愛國之情相同這三首詩都抒發(fā)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出塞》和《涼州詞》都屬于(邊塞詩);《出塞》和《夏日絕句》都采用了(借古諷今)的寫作手法。 不同:三首詩的寫作內(nèi)容不同,表達的情感不完全相同。2.拓展詩句,促進感悟。過渡: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未曾中斷,就源于灌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那份愛國情。它涌動在國人的心中,傳誦于人民的口中,也流露在詩人的筆下。你們還搜集到了哪些關(guān)于愛國的詩歌?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誦一誦。五、作業(yè)設(shè)計,鞏固提升  完成本課對應(yīng)訓練。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一向是教學中的難點。作為占據(jù)中國古代文化中相當篇幅的一種文學體裁,如何跨越長長的時間鴻溝,讓學生欣然接受并體會古詩獨有的魅力,這是教學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緊扣課文的教學目標,在此基礎(chǔ)上進行巧妙設(shè)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做好引導工作。  本次教學過程主要是抓住以下幾點進行的:一、注重誦讀。詩讀百遍,其義自明,其情自見。多讀,可以讓學生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節(jié)奏,讀詩的過程也是欣賞詩歌的過程。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為了使誦讀不至于單調(diào),我安排了學生自讀、對讀、群讀、賽讀等方法,調(diào)動學生讀詩的熱情。二、豐富背景。本課的三首古詩,或是寫作背景具有極強的歷史性,或是詩句中引用了歷史人物故事,或二者兼?zhèn)?。這些具有趣味性的背景能夠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把他們帶到詩歌創(chuàng)作的情境之中,開發(fā)學生的想象能力,幫助他們體會詩人的寫作目的和情感抒發(fā)。三、適度放手。古詩教學雖然以教師引導為主,但適度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詩歌內(nèi)容、詩歌情感,體會詩歌,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在摸索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詩歌的訣竅,感受詩歌學習的樂趣。

英語朗讀寶
相關(guān)資料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guān)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2024)四年級上冊電子課本

本課綜合與測試

版本: 統(tǒng)編版(2024)

年級: 四年級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shè)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