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 二年級 數(shù)學下冊 第六單元《長方形與正方形》
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的教學通過組織和指導學生動手實際操作,親自動手折一折、量一量的實踐活動,去發(fā)現(xiàn)并嘗試歸納出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更有助于學生建立幾何圖形的空間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一年級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知道長方形、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這些對學生在本節(jié)課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都有很大的幫助,但對于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以及正方形四條邊相等、四個角也是直角的特征認識不足。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操作、比較、歸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夠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與正方形。
(2)過程與方法: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認識過程,積累認識圖形的方法,獲得研究圖形的有關經(jīng)驗。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教學難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教法與學法:
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三維目標,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我準備采用觀察發(fā)現(xiàn)法、活動探究、小組活動等教學法。所以本節(jié)課將以活動貫穿始終,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課本和郵票圖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
師:在我們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嗎?(讓學生利用教室里的物體說一說)
師: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你還有哪些疑問和想法嗎?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深入地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
板書課題:長方形與正方形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我從生活中的圖形開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后面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探索環(huán)境,在身邊找長方形和正方形體現(xiàn)出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體驗與探究
(一)探究長方形的特征
教師:(指課件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看起來給你怎樣的感覺?
師:現(xiàn)在小組合作,請你讀一讀合作要求。
(1)、數(shù)一數(shù):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有( )條邊,有( )個角
(2)、量一量: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邊…,正方形的邊…
(3)、比一比: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角…
(4)、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師:小組長分工,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的任務,然后把結果填寫在檢驗單上。(老師巡視幫助個別小組)
長方形、正方形除了有四條邊、四個角這些特點之外,還有哪些特點呢?先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長方形紙,動手折一折、量一量吧,看看你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
師:請小組上臺匯報情況,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情況進行板書。
用直尺測量
提問:通過測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提到長方形上、下邊,左右邊時
師強調:上下兩條相對的邊叫作對邊,除了上下兩條還有嗎?(左右)所以長方形有兩組對邊。長的一組對邊我們把它叫作長,短的一組對邊叫作寬。(板書長、寬)
2、師:我們剛剛量了,比了,還有其他方法可以知道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嗎?(生:用折一折的方法得到對邊相等)
學生動手操作,把長方形長邊對折和短邊對折發(fā)現(xiàn)的特征可以記錄在書上。
提問:對邊重合說明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對邊重合說明了對邊相等)
3、驗證長方形角的特征
提問:要想知道長方形的四個角是不是直角,我們可以怎么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
引導學生將長方形對折再對折,這樣原來的四個角就重合成了一個角,所以只需量一次。
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二)學生嘗試獨立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啟發(fā):剛才我們用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認識了長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怎樣用這些方法來驗證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呢?
1、教師布置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驗證正方形。
2、學生動手操作
3、學生匯報(指名展示給同學們看驗證方法)
4、總結正方形的特征: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長方形特征的探究方法,學生會模仿著去探究正方形的特征,所以這部分我設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做,再總結特點。為了避免以偏概全,所以我給每個學生提供的正方形不一樣大,為了得到一個共同的特征)
師:經(jīng)過大家一起努力,我們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大家一起來齊讀兩遍。
(三)比較一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同學們真棒,總結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那正方形和長方形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讓我們再接再厲繼續(xù)探索。
師:在小組合作,請讀一讀合作要求。
1、比一比: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相同點是…,不同點是…
2、說一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師:小組長分工,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的任務,然后把結果填寫在檢驗單上。(老師巡視幫助個別小組)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些圖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PPT展示)
問出特征,只要有1個特征不符合,就不是長方形。
2、擺一擺,畫一畫。
(1)用小棒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方格紙中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3)根據(jù)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完成本P68練一練第3題。
學生展示
師:他畫對了嗎?誰能用長方形會和正方形的特征說一說。(所有特征說完整)
(設計意圖:在練習的處理中,我先是讓學生用小棒擺長方形和正方形,然后對照擺的圖形畫長方形和正方形,從實物直觀抽象到圖形直觀,加深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將學到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運用,完成練習第3題。)
3、拼一拼
用兩副相同的三角板拼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小組合作完成,上臺展示并說一說自己這么拼的原因
4、
師:請你知道老師擺一個長方形。選出4根(隨便拿)、兩兩一樣長(相鄰擺)、對邊相等(平行四邊形)、直角,說明我們要滿足長方形所有的特征才能擺出長方形。
師:請孩子用兩句話形容,讓老師擺出正方形。(選出四根長度相同的小棒,擺出四個直角)
5、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
(1)圖中有多少個長方形?
(2)圖中有多少個正方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設計意圖:拓展練習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而且是沒有實物圖形的情況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圖形直觀,所以運用了演示)
6、折一折
一張長12厘米、寬8厘米的長方形紙,我們用它折一個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邊長是幾厘米?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老師引導學生說出,
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的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只要肯動腦筋肯動手就能發(fā)現(xiàn)未知創(chuàng)造奇跡,讓我們下一次再繼續(xù)數(shù)學的奇妙之旅。
板書設計:
長方形與正方形
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教學反思:
新課標中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交流,從而得出結論。這節(jié)課我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點,整個課堂中,動手操作貫穿始終,注重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去體驗、感悟,發(fā)現(xiàn)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長方形與正方形之間的關系,和長方形中藏著最大的正方形。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總之,我感到整堂課,學生真正動了起來,不僅動手,而且動了腦,動了口,讓學生在動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fā)展,能力得到提高?;具_到預期效果。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的參與程度不高,只能跟著老師及同學完成一些活動非常缺乏創(chuàng)造性。另外部分學生的操作速度非常慢,所以最后任務就沒完成,如果加強學生的操作訓練,,把本節(jié)課前的節(jié)奏加快一點,學生的收獲一定會更大,教學效果會更好。
這是一份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6.3長方形與正方形∣北師大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教具, 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鞏固新知,小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六 認識圖形長方形與正方形教案設計,共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活動準備,教學過程設計,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