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古代詩歌五首古代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其中有很多佳作,不僅語言雋美,而且意境深遠。它們有的充滿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蘊含深刻的哲理,千百年來廣為傳誦,成了流傳千古的名篇。今天,讓我們走進古詩,來欣賞這些千古絕唱吧!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五首詩歌。2.理解詩歌內容,品味語言,體味詩歌的內涵。3.感悟詩人寄寓詩歌所表現的情感。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獨的,古來圣賢皆寂寞嘛。孤獨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內心酸楚,孤獨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懷才不遇,孤獨是“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的百無聊賴……其實孤獨既是一種心境,一種感傷,也是一種超然?,F在我們就一起去感受一下詩人們心中的那份孤獨吧!二、自學指導(一)——預習與交流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然(chuàng)   下(tì)   宗(dài)(zì)2.作者簡介。(1)陳子昂(661—702),唐代文學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屬四川)人。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有《陳伯玉集》傳世。(2)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的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江西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存世。3.創(chuàng)作背景。(1)《登幽州臺歌》這首詩寫于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中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采納,并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鄲?。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后,陳子昂又向武進言,武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此詩。(2)《望岳》這首詩詠的是東岳泰山。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開元二十四年(736),詩人開始過一種不羈的漫游生活。詩人北游齊、趙(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這首詩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3)《登飛來峰》這首詩是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詩人王安石在浙江鄞縣知縣任滿回江西臨川故里時,途經杭州,寫下此詩。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時詩人只有三十歲,正值壯年,抱負不凡,正好借登飛來峰一抒胸臆,表達情懷,可看作實行新法的前奏。三、自學指導(二)——合作與探究賞讀《登幽州臺歌》(一)整體感知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交流點撥】 提示:本詩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長短參錯的楚辭體句法。上兩句每句五字,三個停頓,音節(jié)比較急促,傳達了詩人生不逢時、抑郁不平之氣;后兩句每句六字,四個停頓。后兩句各增加了一個虛字(“之”和“而”),多了一個停頓,音節(jié)就比較舒徐流暢,表現了他無可奈何、仰天長嘆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長短不齊,音節(jié)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將不懂之處圈出來。(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幽州臺:即薊北樓,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為招納天下賢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前:過去。古人、來者: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具體指燕昭王。念:想到。悠悠:形容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廣大。愴然:悲傷的樣子。涕:眼淚。2.詩意理解。【交流點撥】 直譯:見不到往昔招賢的明主,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主。想到歷史上的那些事無限邈遠,我深感人生無奈,獨自憑吊,我眼淚縱橫凄惻悲愁!意譯:回頭看看哪有古代賢明君主的蹤影,放眼望去也不見一個禮賢下士的君王,我真是生不逢時啊!想到天悠悠而高遠、地悠悠而廣袤的天地之間,我獨自憂傷啊,讓人禁不住淚流滿面沾濕了衣襟!(三)深層探究1.“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受?【交流點撥】 向前看,像燕昭王那樣的古代賢君再也見不到了;向后看,后代的賢君又在哪里呢?一種茫然與無奈自然涌上詩人的心頭。2.詩人為什么會“愴然而涕下”?在這淚中還包含著什么深層的精神?【交流點撥】 (1)詩人立足于幽州臺這個時間與空間的交匯點,眼觀天地,空間無邊無際,而個人何其渺小!神游今古,時間無始無終,而一生何其短暫!再加上明君賢臣、英雄豪杰難追難待。于是一種沉重和孤立無援、獨行無友的孤獨襲上心頭,不禁“愴然而涕下”!(2)詩歌中所表達的不只是客體的浩渺,更有詩人在愴然流涕后的抗爭與進取,詩歌中蘊含著詩人力圖為國建功的積極精神。   (四)板書設計賞讀《望岳》(一)整體感知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交流點撥】 望 岳  杜 甫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將不懂之處圈出來。(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岱宗:指泰山。五岳之首,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城北。古代以泰山為五岳之首,諸山所宗,故又稱“岱宗”。歷代帝王凡舉行封禪大典,皆在此山,這里指對泰山的尊稱。夫:讀“fú”。語氣詞,強調疑問語氣。如何:怎么樣。造化:天地、大自然。鐘:聚集。神秀:神奇秀麗。蕩胸:使心胸震蕩。曾:同“層”,重疊。決眥(zì):眼角(幾乎)要裂開。眥,眼眶。會當:終當,終要。凌絕頂:登上泰山的頂峰。凌,登上。2.詩意理解。【交流點撥】 泰山,究竟是什么樣子?青色的峰巒,在齊魯大地連綿不斷,望不到盡頭。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兩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遠望層云生起,不禁心胸搖蕩,張大眼睛遠望飛鳥歸林。(我)終要登上泰山的頂峰,放眼一看,所有的山頂都顯得很小。(三)深層探究1.首聯為什么不直接描寫泰山,而要采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呢?【交流點撥】 用設問句激起人們對泰山的敬意,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2.你認為頷聯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好?好在何處?【交流點撥】 “鐘”字是“聚集”的意思,含有擬人的意味,詩人賦予自然以人的情感,說造物主對泰山情有獨鐘,把所有的神奇秀麗都聚集在泰山上,既寫出了泰山的神奇秀麗,也表達了詩人對泰山的贊美之情。“割”字是“切斷”的意思,這里詩人把泰山比作一把直指云天的碩大無比的寶刀,它把陽光切斷,使得山的南北兩面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明暗之景,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遮天蔽日。3.頸聯是從作者的感受來寫泰山景物的,請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來。【交流點撥】 望層層云氣升騰,令人胸懷蕩漾,睜大眼睛,看那暮歸的鳥群漸漸消失在崇山峻嶺之中,使人眼眶欲裂。4.尾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這里卻有深刻的含義,你能體會到嗎?【交流點撥】 這句不僅寫出詩人不怕困難、勇于攀登泰山極頂的決心,更是詩人要攀登人生頂峰的誓言,表達了詩人的偉大抱負。(四)板書設計賞讀《登飛來峰》(一)整體感知1.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詩歌,注意讀音和節(jié)奏。【交流點撥】 登飛來峰  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將不懂之處圈出來。(二)疏通文意1.理解下列詞語的含義。千尋塔:很高很高的塔。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一說七尺)為一尋。聞說:聽說。浮云:在山間浮動的云霧。望眼:視線。緣:因為。2.詩意理解。【交流點撥】 高高的飛來峰上聳立著千尋高塔,聽人說地面晨雞初鳴時,在塔上便可看到紅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擔心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因為我身在塔的最高層。(三)深層探究1.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交流點撥】 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2.詩人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中,這首詩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交流點撥】 只有站得高、看得遠,才能不怕阻撓、不被眼前的困難嚇倒。3.談談你對“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這兩句話的理解。【交流點撥】 第一句運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塔高,第二句以“見日升”,從一個側面襯托古塔高聳,直入云霄。兩句都是寫塔高,為下文直抒胸臆蓄勢。(四)板書設計四、拓展延伸“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兩句詩蘊含了什么深刻的哲理?給你怎樣的人生啟示?你還能想到哪些表達雄心壯志的詩句?【交流點撥】 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啟示: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艱難險阻,奮力登上“頂峰”,才能享受“一覽眾山小”的勝利的喜悅。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span> 

相關教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第1課時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第1課時教學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共6頁。

初中語文第五單元21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教案設計: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第五單元21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教案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步驟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登幽州臺歌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七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同課精品
  • 所屬專輯30份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