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教材分析:本課位于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本單元有兩課分別涉及中外詩歌,我們要通過詩人所描述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感悟其中的哲理。 教學目標:1、了解詩人生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理解詩歌表達的感情與蘊含的哲理,朗讀并背誦2、品味詩歌的語言,學習詩人借景抒懷、托物言志的寫法3、感悟詩人抱負遠大、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1. 重點:通過此詩初步感受盛唐氣象,感受詩的意境,品味詩人的悲嘆。
2. 難點:學習詩人借景抒懷的寫法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極具開放性的朝代,文化兼容并包、光輝燦爛,誕生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詩鬼李賀……而且還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二、作者介紹和寫作背景在武則天的統(tǒng)治時期,有這樣一位詩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廷的不少弊端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但不為采納。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次年兵敗,情況緊急,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后,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宏愿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黃金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登幽州臺歌》,他就是陳子昂。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筑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戰(zhàn)國策·燕策一》記載:燕國國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攬人才,而更多的人認為燕昭王僅僅是葉公好龍,不是真的求賢若渴。燕昭王始終尋覓不到治國安邦的英才,整天悶悶不樂的。 后來有個智者郭隗(kuí )說:“你要招攬人才,首先要從招納我郭隗開始,像我郭隗這種才疏學淺的人都能被國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強的人,必然會聞風千里迢迢趕來的。” 燕昭王采納了郭隗的建議,拜郭隗為師,為他建造了宮殿,后來沒多久就引發(fā)了“士爭湊燕”的局面。投奔而來的有魏國的軍事家樂毅,有齊國的陰陽家鄒衍,還有趙國的游說家劇辛等等。落后的燕國一下子便人才濟濟了。從此以后一個內(nèi)亂外禍、滿目瘡痍的弱國,逐漸成為一個富裕興旺的強國。接著,燕昭王又興兵報仇,將齊國打得只剩下兩個小城。 三、文學常識——歌行體兩漢所謂樂府指音樂機關,它除了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制成曲譜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間的歌辭入樂《漢書 藝文志》記: 孝武帝立樂府而采歌謠, 于是有趙,代之謳, 秦,楚之風, 皆感于哀樂, 緣事而發(fā), 亦可以觀風俗, 知薄厚云。漢武帝采詩, 除為考察民隱外, 亦在豐富樂府的樂章, 以供娛樂。六朝時,樂府乃由機關的名稱變?yōu)橐环N帶有音樂性的詩體的名稱。歌行體古代詩歌的一體,漢魏以下的樂府詩常題名為二者名雖不同,其實并無嚴格的區(qū)別。后遂統(tǒng)稱歌行體。 唐音審體歌行本出自樂府,然指事詠物……形式較自由語言通俗流暢,文辭比較鋪展。 四、賞析詩歌1、聽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味前 /不見 / 古人,    后 /不見 / 來者。    念 /天地 / 之 / 悠悠,    獨 /愴然 / 而 / 涕下!2、學生自讀詩歌,解決字音、字義  (前    古人          來者            悠悠    愴然     涕) 3、理解詩意,帶感情朗讀4、分析詩歌大意并體會詩歌主旨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從詩歌本身看,指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以及對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達出了人生的孤獨感。它傳達出一種普遍的人生感受。兩個“不見”突出了詩人的知音難覓、孤寂無助、報國無門的痛苦。這兩句,寫出時間的久遠,襯托出人生之短促。  “念天地之悠悠”,寫出空間之廣大,襯托出人生之渺小。面對浩瀚宇宙,個體總是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尤其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從小胸懷天下,要光宗耀祖,要報效朝廷,人生的使命感和緊迫感很強。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陷入失落與悲憤之中,滄桑感隨之而起。陳子昂的這首詩,正是這種緊迫感和滄桑感的產(chǎn)物。最后一句“獨愴然而涕下”,描寫詩人的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表達了詩人悲愴的感情。  五、對比前人詩歌,體會陳子昂所倡導的盛唐詩風的改變           八詠應制            上官儀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杜甫:有才繼騷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揚馬后,名與日月懸。……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韓愈: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六、總結這首詩歌通過作者登臺遠望,憑今吊古,借景抒情,從而發(fā)出懷才不遇的感慨,念天地之遠大,更生出對人生渺小、孤獨的悲嘆,充滿了慷慨悲壯之感。七、作業(yè)背誦詩歌并能默寫八、板書設計                    古人             作者            來者                     

相關教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學設計及反思:

這是一份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學設計及反思,共3頁。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共6頁。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及反思: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及反思,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比讀詩歌,感異同,理讀詩歌,大愛情感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1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表格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21 古代詩歌五首登幽州臺歌表格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設計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教案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七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舊教材

登幽州臺歌

版本: 人教部編版

年級: 七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