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物到處有,用棒趕不走;
眼睛看不見,手摸也沒有;
咀嚼無滋味,沒它活不久。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1.通過實驗探究能了解空氣的組成。 2.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夠區(qū)分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日常生活中的哪些事例可以讓 我們感受到空氣的存在呢?
認真默看P.26,劃出重要語句,2分鐘后能說出科學家的主要貢獻。
拉瓦錫得出了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的結論。
一、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
實驗原理 在密閉容器里紅磷和空氣中氧氣反應生成固體小顆粒,使容器內(nèi)壓強減小,水進入容器,進入容器中水的體積就是空氣中氧氣的體積。
1,連接儀器,檢查氣密性。
2,點燃紅磷,迅速伸入瓶中,塞緊瓶塞。
3,待集氣瓶冷卻到常溫時,打開止水夾。
管口不斷的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導管未端形成一段水柱,可知氣密性良好.
(1)紅磷足量 (2)點燃后迅速伸入集氣瓶 (3)裝置密封 (4)等裝置冷卻到室溫后才 能打開止水夾進行讀數(shù)
【實驗現(xiàn)象】①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的熱,產(chǎn)生大量的白煙。②打開彈簧夾后,水順著導管流入集氣瓶,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瓶內(nèi)空間的1/5。
【實驗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
如果水面上升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分析瓶內(nèi)剩余氣體具有怎樣的性質(zhì)?
答: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不能溶于水
2、紅磷燃燒后生成的“大量白煙”可以說“大量白霧”嗎?
答:不能,煙是固體微粒;霧是小液滴。
如:N2、O2、CO2、P、P2O5、H2O
如:空氣 海水 河水 礦泉水等
純凈物可以用專門的化學符號來表示如氮氣、氧氣、二氧化碳可分別表示為N2、 O2、CO2等。
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①在集氣瓶中加少量水②檢查裝置的氣密性③在燃燒匙中裝足量紅磷,夾緊止水夾④點燃紅磷,伸入集氣瓶中塞緊橡皮塞⑤待集氣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
(1)步驟④中發(fā)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2)步驟⑤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為 ;(3)該實驗得出空氣組成的結論是 ;(4)該實驗剩余氣體的性質(zhì)有 ;(5)實驗后集氣瓶中水少于1/5,,誤差產(chǎn)生的原 因可能是 ;
空 氣
3、下列的水屬于純凈物的是( ) A礦泉水 B自來水 C河水 D浮有冰的水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1 空氣授課ppt課件,共34頁。
這是一份初中化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 空氣評課課件ppt,共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點擊添加文本,拉瓦錫實驗,空氣組成,演示實驗,物質(zhì)分類,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對比課本實驗裝置,課本實驗裝置,改進后,一百份體積的空氣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課題1 空氣教課內(nèi)容ppt課件,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空氣發(fā)現(xiàn)史,空氣組成的測定方法,實驗步驟,表達式,原理解釋,1裝置不能漏氣,3紅磷應過量,減小誤差,鐵不能在空氣中燃燒,小于15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