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qū)靖安小學 曹玉蓮
【教材分析】
本課為蘇教版小學科學二年級下冊《它們是什么做的》單元的起始課,該單元共有三課,分別是《認識常見材料》、《各種各樣的杯子》、《神奇的新材料》,可見該單元的研究都是圍繞“材料”展開的,因而第一課時對于常見材料的認識既是基礎部分,也是重要部分。本課內(nèi)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含兩個活動:活動一,觀察生活中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讓學生不僅意識到我們身邊的物品都是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還讓學生調(diào)用前概念,從物品出發(fā)初步認識常見材料;活動二,進一步在材料和名稱之間建立關聯(lián),即進一步認識生活中常見的8種材料,在識別中進一步熟悉材料的特點,強化對材料本身的認識。第二部分聚焦具體物品,進一步認識材料及其優(yōu)點。這一部分包含兩個活動:活動一,觀察鉛筆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對材料的特點認識,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種物品,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一種物品有時由幾種材料組合做成才能更好發(fā)揮功能;活動二,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制作材料,了解各種材料的優(yōu)缺點,讓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經(jīng)過一年半的科學學科訓練,已經(jīng)對這門課有了一定認識,產(chǎn)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同時具備了初步的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年紀小,基礎知識和能力還相當薄弱,科學的思維方式仍需加強,科學的記錄習慣還待養(yǎng)成。例如,在學生前概念中分不清“鐵”和“金屬”,不能準確描述出“陶瓷”和“石頭”的區(qū)別,對于常見8種材料的特征不甚清晰,甚至受到一年級《自然世界與人工世界》一課學習的影響,把“紙制品”的制作材料歸為“木材”,“陶瓷制品”的制作材料歸為“泥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多采用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的方式讓學生在體驗種描述、比較、辨別,逐漸形成科學的思考習慣及語言表述。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物品特征的描述,識別身邊常見的物品,辨別不同物品是由哪種材料制成的,舉例說出常見材料(紙、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屬)。
2.通過“給物品分類”、“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點”的活動,能夠辨別常見8種材料及其特點。
3.觀察鉛筆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種物品,感受生活中一種物品有時由幾種材料組合做成功能會更好。
4.根據(jù)指定要求為一雙鞋子的各個部分選擇制作材料,知道不同材料各有優(yōu)缺點,培養(yǎng)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常見的8種材料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
用不同感官觀察制作物品的材料的特點,并用科學的語言描述。
【教學準備】
教師材料:課本、玻璃杯、飲料瓶、紅領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屬勺。
學生材料:紙、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屬制品。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我說你猜小游戲)
1.同學們,我們來玩一個“我說你猜”的游戲吧,這里有一些物品(板書“物品”),老師在不說出它們的名稱的情況下來描述它們的特點,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嗎?
2.教師描述課本、玻璃杯等讓學生猜一猜物品名稱。(課本:書包里有的,一頁一頁的;玻璃杯:喝水的……板書“課本”、“玻璃杯”、“飲料瓶”、“紅領巾”、“木棍”、“陶瓷碗”、“雨花石手串”、“金屬勺子”,金屬勺放在最后,學生說出“勺子”即可)
3.你們知道這些物品是用什么做的嗎?(學生回答,板書“紙”、“玻璃”、“塑料”、“布料”、“木材”、“陶瓷”、“石材”、“金屬”)(學生可能會說金屬勺是鐵做的,此時利用磁鐵試一試,讓學生知道鐵不等同于金屬:鐵是金屬的一種)
4.我們把用來制造這些物品的物質(zhì)叫做“材料”。(板書“材料”)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這8種生活中常見的材料(板書:認識常見材料)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的方式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認識“材料”。]
二、新授
(一)辨認材料,按相同材料把物品歸類
1.(出示多種物品圖片)同學們,這里還有一些物品,它們是用哪種材料做的呢?
2.接下來你們有五分鐘時間把你們認為是同一種材料制成的物品貼在對應的材料后面,你會做嗎?在活動過程中有什么要注意的呢?
3.小組活動:辨認制作物品的材料,按照制作材料把物品填入記錄單一中。(紙:描紅紙,硬卡紙;玻璃:玻璃球,試管;塑料:黃色塑料片,乒乓球;布料:兩種小塊布;木材:牙簽,小塊木板;陶瓷:蒸發(fā)皿;石材:兩塊石頭;金屬:兩塊金屬片 )
4.哪個小組來說一說你們的分類結(jié)果。
5.小組匯報分類結(jié)果,教師小結(jié):同一種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物品。
[設計意圖:通過“辨認材料”、“給物品分類”的活動,知道同一種材料可以做成不同物品。]
(二)描述物品及材料的特點
1同學們的分類非常準確,這八種材料各自有什么特點呢?你準備用怎樣的方法來觀察它們呢?(看:顏色,形狀;敲、聽:聲音;摸:冷熱、光滑與粗糙,掂重量等方法)
2小組活動:接下來就用你們的方法進行觀察,并把觀察的結(jié)果用打“√”的方式記錄在記錄單二中。
3學生描述,教師適時引導補充其他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描述的活動訓練學生科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區(qū)分常見8種材料的特點。]
(三)識別制作鉛筆盒和文具的材料
1.看來大家對于這8種材料的特點已經(jīng)相當了解了,你觀察過自己的鉛筆盒和里面的文具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嗎?
2.小組活動觀察。
3.全班交流。(教師追問:為什么要用這種材料來制作這一部分,這種材料有什么優(yōu)點?找不同材料做的同種物品,追問為什么還要用這種材料來制作呢?)
[設計意圖:觀察鉛筆盒和文具用什么材料做成,加深對材料的特點認識,知道不同材料可以做成同一種物品,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一種物品有時由幾種材料組合做成才能更好發(fā)揮功能。]
三、鞏固與拓展
1.看來不同材料的功能還真大不相同呢,鞋廠客服昨天接到了顧客的電話,需要訂做一雙特殊的鞋子,我們來看看顧客的要求是什么吧(播放視頻),你能根據(jù)今天學習到的內(nèi)容幫助它嗎?
2.你準備用哪些材料來制作鞋子的不同部分呢?把你選擇材料的理由填在記錄單三中。
3.小組討論:選擇制作鞋子的各個部分的材料并注明理由。
4.全班交流選擇原因。
5.同學們的設計各有特色,看來你們都有成為設計師的潛力呢。
[設計意圖:根據(jù)實際需要選擇制作材料,讓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將所學運用到生活中。]
【板書設計】
1.認識常見材料
物品:課本 玻璃杯 飲料瓶 紅領巾 木棍 陶瓷碗 雨花石手串 金屬勺
材料: 紙 玻璃 塑料 布料 木材 陶瓷 石材 金屬
【課后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孩子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條件讓他們能直接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初次教學本課內(nèi)容時,我是按照“辨認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辨別制作物品的材料-按材料給更多物品分類-口頭辨別描述生活中常見8種材料的特點-觀察文具盒及文具的制作材料-為特定物品選擇制作材料”的邏輯展開教學活動的。在實際執(zhí)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一年級已經(jīng)接觸到的“天然物與人造物”的相關知識對于他們關于本課的學習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在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會認為制作“書本”的材料為“木材”而非“紙”,制作“碗”的材料為“泥土”而非“陶瓷”。加上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引導不夠有效,課堂上即便在辨別制作物品的材料這一環(huán)節(jié)討論了很長時間,在按材料給物品分類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對于部分物品的分類依舊不準確,以至于本課后面的內(nèi)容開展也很困難。在根據(jù)學生課堂上的認知水平反饋而進行了教學設計上的不足的反思之后,我意識到,由于二年級學生的思辨能力還較弱,本課的重點應該放在“利用多種感官去觀察并判斷、描述各種材料的特征”上,而非糾結(jié)于“陶瓷”到底是不是來源于“泥土”,“紙張”和“木材”究竟是什么關系。因而在后面的教學中,我將重點放在了“描述物品及材料特點這一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看”、“摸”、“掂”、“聽”等多種方式觀察制作物品的材料的“顏色”、“孔隙”、“輕重”、“光滑與粗糙”、“是否有光澤”、“是否有斑紋”等多方面特點。在觀察的同時配合記錄單用打“√”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觀察結(jié)果,小組活動結(jié)束后在匯報環(huán)節(jié)用科學的語言描述出觀察的結(jié)果??傃灾?,本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利用多種觀察方式從多個方面觀察物品及材料的特點,即學會一種“方法”,而非單純地傳授科學理論知識。學會了基本的方法之后,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接下來的科學學習,學生對于各種材料的認識也會越來越多,也能夠利用已經(jīng)學到的多種方法去認識、辨別更多常見甚至是不常見的物品的制作材料的特點。簡言之,這節(jié)課可以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這是一份粵教粵科版 (2017)二年級下冊11 紙陀螺教學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情分析,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科學二年級下冊5.發(fā)現(xiàn)生長精品教學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導入,收集證據(jù),合作交流,聯(lián)系實際,自主探究,拓展延伸,小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蘇教版 (2017)二年級下冊7 栽小蔥教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談話引入,探討小蔥生長的基本條件,研討如何照料盆栽植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