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綠色發(fā)展”是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diào)的治國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 隨意丟棄廢舊電池 B. 提倡使用生態(tài)肥料
C. 推廣清潔能源汽車 D. 合理開采稀土資源
【答案】A
【解析】
【詳解】A. 電池所含的汞、酸或堿等在廢棄后進入環(huán)境中將造成嚴重危害,隨意丟棄廢舊電池不符合“綠色發(fā)展”這一理念,故A選;
B. 提倡使用生態(tài)肥料,可減少化肥殘留物隨水流入江河,不會污染水,可以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符合主題,故D不選;
C. 使用清潔能源汽車,可減少汽車尾氣中有害氣體的排放,符合主題,故C不選;
D. 合理開采稀土資源,防止生態(tài)破壞,符合主題,故D不選;
故選A。
2.19世紀中葉,門捷列夫的突出貢獻是( )
A. 提出原子學說 B. 發(fā)現(xiàn)氧氣
C. 提出分子學說 D. 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
【答案】D
【解析】
【詳解】1869年,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發(fā)現(xiàn)元素周期律,并編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學學習和研究變得有規(guī)律可循,預測出新元素的性質(zhì)成為可能,答案選D。
3.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過程是( )
A. 水力發(fā)電 B. 風力發(fā)電
C. 電池放電 D. 太陽能發(fā)電
【答案】C
【解析】
【詳解】A.水力發(fā)電是將水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A不符合題意;
B.風力發(fā)電是將風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B不符合題意;
C.電池放電是將化學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C符合題意;
D.太陽能發(fā)電是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電能,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C。
4.烴是只含C、H兩種元素的有機物。下列球棍模型中,可表示烴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球棍模型能代表烴類,即球棍模型中只能存在兩種元素,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A. 該球棍模型只有兩種元素,可能為乙烷,可表示烴,故A符合題意;
B. 該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種元素,不能表示烴的球棍模型,故B不符合題意;
C. 該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種元素,不能表示烴的球棍模型,故C不符合題意;
D. 該球棍模型中含有三種元素,不能表示烴的球棍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A。
5.海水不僅是寶貴的水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下列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夠從海水中獲得的物質(zhì)是( )
A. 溴 B. 鈉 C. 燒堿 D. 食鹽
【答案】D
【解析】
【詳解】A.溴元素在海水中以離子形式存在,通過氯氣將溴離子氧化為溴單質(zhì),是化學變化,故A不符合題意;
B.鈉元素在海水中以離子形式存在,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鈉得到鈉和氯氣,是化學變化,故B不符合題意
C.從海水中獲得氯化鈉,配制成飽和食鹽水,然后電解既得燒堿、氫氣和氯氣,是化學變化,故C不符合題意;
D.海水中含有氯化鈉,將海水經(jīng)過過濾、太陽暴曬蒸發(fā)等物理方法可制得食鹽,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能夠從海水中獲得,故D符合題意;
答案選D。
6. 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 )
A. 最外層電子數(shù) B. 核電荷數(shù)
C. 電子層數(shù) D. 核外電子數(shù)
【答案】A
【解析】
【詳解】主族元素的劃分是依據(jù)元素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即主族序數(shù)等于最外層電子數(shù),所以答案是A。
7.下列裝置能形成原電池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詳解】A.Cu、Ag均不能與鹽酸反應,無法形成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A不能形成原電池;
B.酒精為非電解質(zhì),無法形成自發(fā)的氧化還原反應,B不能形成原電池;
C.沒有形成閉合回路,C不能形成原電池;
D.Zn可與硫酸發(fā)生氧還原反應,且為閉合回路,D能形成原電池;
答案為D。
8.下列各物質(zhì)中,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是( )
A. 油脂 B. 酶 C. 纖維素 D. 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詳解】A. 油脂在酸、堿等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甘油和高級脂肪酸,A項錯誤;
B. 酶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在一定條件下可最終水解生成氨基酸,B項錯誤;
C. 纖維素是多糖,在一定條件下水解最終生成為單糖,C項錯誤;
D. 葡萄糖是單糖,不能發(fā)生水解反應,D項正確;
答案選D。
9.濕法冶金技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迅速發(fā)展起來。下列反應中,被稱為濕法冶金先驅(qū)反應的是( )
A. 氫氣還原氧化銅 B. 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C 木炭還原氧化銅 D.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
【答案】B
【解析】
【詳解】氫氣還原氧化銅、木炭還原氧化銅、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均為熱還原法冶煉金屬,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為濕法煉銅,答案為B。
10.《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于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該條例將廢舊橡膠制品歸為可回收物中的一種,從化學角度看,橡膠的主要成分屬于( )
A. 無機鹽 B. 有機物 C. 金屬 D. 氧化物
【答案】B
【解析】
【詳解】有機物是含碳化合物(碳氧化物、碳硫化物、碳酸、碳酸鹽、碳酸氫鹽、金屬碳化物、氰化物、硫氰化物等除外)或碳氫化合物及其常見衍生物的總稱,橡膠的主要成分屬于有機物,故B正確;
故選B。
11.化學與生活、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 稀的食鹽水能殺死COVID-19病毒
B. 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氣態(tài)短鏈烴
C. 外形似海綿、密度小、有磁性的碳與石墨不再互為同素異形體
D. “世間絲、麻、裘皆具素質(zhì)....”,這里絲、麻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
【答案】B
【解析】
【詳解】A.稀的食鹽水為NaCl溶液,NaCl無強氧化性,則不能殺死COVID-19病毒,A說法錯誤;
B.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化工原料,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氣態(tài)短鏈烴,B說法正確;
C.外形似海綿、密度小、有磁性的碳為另一種固體碳單質(zhì),與石墨互為同素異形體,C說法錯誤;
D.“世間絲、麻、裘皆具素質(zhì)....”,這里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zhì),麻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D說法錯誤;
答案為B。
12.核磁共振()技術廣泛用于分子結構測定與醫(yī)療診斷。已知部分質(zhì)量數(shù)為奇數(shù)的原子可產(chǎn)生信號,下列原子可能產(chǎn)生信號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詳解】核素符號中,左上角數(shù)字表示質(zhì)量數(shù),由題干信息知質(zhì)量數(shù)為奇數(shù)的原子可產(chǎn)生信號,則可以產(chǎn)生信號,故A正確;
故選A。
13. 下列離子中半徑最大的是( )
A. Na+ B. Mg2+ C. O2- D. F-
【答案】C
【解析】
【詳解】Na+、Mg2+、O2- 和F-離子核外電子排布都是2、8的電子層結構。對于電子層結構相同的離子來說,核電荷數(shù)越大,離子半徑就越小,所以離子半徑最大的是O2-,選C。
14.互為同分異構體的一組物質(zhì)是( )
A. CH4與CH3Br B. CH3CH2CH2CH3與
C. CH3CH2OH與CH3COOH D. CH3CH2CH3與CH3CH2CH2CH3
【答案】B
【解析】
【分析】分子式相同而結構不同的有機物互為同分異構體,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A.CH4與CH3Br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A不符合題意;
B.CH3CH2CH2CH3與分子式相同,但結構不同,是同分異構體,故B符合題意;
C.CH3CH2OH與CH3COOH分子式不同,結構也不相同,不是同分異構體,故C不符合題意;
D.CH3CH2CH3與CH3CH2CH2CH3分子式不同,結構相似,不是同分異構體,二者互為同系物,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B。
15.正確掌握化學用語是學好化學的基礎。下列化學用語中正確的是( )
A. 四氯化碳的電子式:
B. O2-的結構示意圖:
C. 乙醇的結構簡式:C2H6O
D. 氯化氫分子的形成過程:
【答案】A
【解析】
【詳解】A.四氯化碳為共價化合物,其電子式:,A正確;
B.O2-的結構示意圖:,B錯誤;
C.乙醇的結構簡式:CH3CH2OH,C錯誤;
D.氯化氫為共價化合物,其分子的形成過程:,D錯誤;
答案為A。
16.下列各組化合物中,化學鍵的類型完全相同的是( )
①CaCl2和Na2S ②Na2O和Na2O2 ③CO2和CS2 ④HCl和NaOH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活潑的金屬和活潑的非金屬容易形成離子鍵,非金屬元素的原子間容易形成共價鍵,據(jù)此判斷。
【詳解】①CaCl2和Na2S中都只有離子鍵,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
②Na2O中只有離子鍵,Na2O2中有離子鍵和非極性共價鍵,化學鍵類型不完全相同;
③CO2和CS2中都只有極性共價鍵,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
④HCl中只有共價鍵,NaOH中有離子鍵和極性共價鍵,化學鍵類型不完全相同;
化學鍵類型完全相同的是①③,答案選B。
17.下列反應中,屬于加成反應的是( )
A. +Br2+HBr
B. CH2=CH2+Br2→CH2Br-CH2Br
C. 2CH3CHO+O22CH3COOH
D 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答案】B
【解析】
【詳解】A.+Br2+HBr屬于取代反應,故A不符合題意;
B.CH2=CH2+Br2→CH2Br-CH2Br屬于加成反應,故B符合題意;
C.2CH3CHO+O22CH3COOH為氧化反應,故C不符合題意;
D.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為酯化反應,屬于取代反應,故D不符合題意;
答案選B。
18.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化學反應中既有物質(zhì)變化,又有能量變化
B. 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舊鍵的斷裂,新鍵的形成
C. 化學反應的速率越大,化學反應的限度越大
D. 可逆反應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反應依然在進行
【答案】C
【解析】
【詳解】A.化學反應過程中有化學鍵的斷裂與形成,斷鍵和形成鍵存在能力的變化,則任何的化學反應中一定存在物質(zhì)和能量的變化,故A正確;
B.化學反應的實質(zhì)是反應物中舊鍵的斷裂和生成物中新鍵的形成,故B正確;
C.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反應限度之間不存在必然關系,不能根據(jù)反應速率大小判斷反應限度,故C錯誤;
D.化學平衡為動態(tài)平衡,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可逆反應仍然繼續(xù)進行,且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各組分濃度不再變化,故D正確;
答案選C。
19.從金屬利用的歷史來看,先是青銅器時代,而后是鐵器時代,鋁的利用是近百年的事。這個先后順序跟下列有關的是:( )
①地殼中的金屬元素的含量;②金屬活動性;③金屬的導電性;④金屬冶煉的難易程度;⑤金屬的延展性;
A. ①③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詳解】對比金屬活動性強弱關系與人類利用金屬的先后,可以發(fā)現(xiàn)人類使用較早的金屬,其活動性較弱;結合學習中對金屬鐵、鋁的冶煉的認識,可知:金屬活動性越強,金屬的冶煉難易程度越難,這也影響了人類對金屬的使用,其它因素均與使用的前后順序無關;
答案選D。
20.一定溫度下,在一容積不變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的可逆反應2X(g)Y(g)+Z(g),達到反應限度的標志是( )
A. 反應容器中壓強不再變化 B. 反應容器中密度不再變化
C. X、Y、Z的濃度之比為2:1:1 D. 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1molY的同時生成2molX
【答案】D
【解析】
【詳解】A.該反應是反應氣體體積不變的反應,所以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體系的壓強始終不變,故A不合題意;
B.該反應均為氣體,總質(zhì)量不變,由題意知,體積不變,所以無論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氣體的密度始終不變,故B不合題意;
C.X、Y與Z的物質(zhì)的量濃度之比為2:1:1,而不是量不變,不能作為反應平衡的判據(jù),故C不合題意;
D.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1molY為正速率,生成2molX為逆速率,而且正逆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是平衡狀態(tài),故D符合題意;
答案為D。
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①
②
3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4
⑨
⑩
(1)寫出下列元素符號:②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⑥________。
(2)寫出元素①的氫化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3)在這些元素中,最活潑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_____,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號)
(4)在這些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是____________,堿性最強的是____________,呈兩性的氫氧化物是___________。
(5)在這些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號)。
(6)寫出③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與⑦的氫化物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7)寫出能證明元素⑧比元素⑩活潑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F (2). Mg (3). Si (4). NH3 (5). K (6). F (7). HClO4 (8). KOH (9). Al(OH)3 (10). K (11). (或) (12). Cl2+2Br-=Br2+2Cl-
【解析】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①為N元素,②為F元素,③為Na元素,④為Mg元素,⑤為Al元素,⑥為Si元素,⑦為S元素,⑧為Cl元素,⑨為K元素,⑩為Br元素,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1)根據(jù)分析,②為F元素,④為Mg元素,⑥為Si元素;
(2)①為N元素,其氫化物的分子式為NH3;
(3)同周期從左向右金屬性減弱、非金屬性增強,同主族從上到下金屬性增強、非金屬性減弱,稀有氣體元素的性質(zhì)穩(wěn)定,則在這些元素中,最活潑的金屬元素是K,最活潑的非金屬元素是F;
(4)在這些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中,酸性最強的是HClO4,堿性最強的是KOH,呈兩性的氫氧化物是Al(OH)3;
(5)同周期元素隨核電荷數(shù)增大半徑逐漸減小,同主族元素隨核電荷數(shù)增大半徑逐漸增大,在這些元素中,原子半徑最大的是K;
(6)③為Na元素,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為NaOH,⑦為S元素,氫化物為H2S,二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
(7)⑧為Cl元素,⑩為Br元素,氯氣能將溴離子從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溴單質(zhì),能證明元素⑧比元素⑩活潑,離子方程式為:Cl2+2Br-=Br2+2Cl-。
22.某溫度下,在一個2L密閉容器中,N2、H2、NH3三種氣體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如下圖所示,分析有關數(shù)據(jù):
(1)曲線_________(填“X"、“Y”或“Z”)表示N2的物質(zhì)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2)若降低溫度,則v(正)________,v(逆)________(填“加快”、“減慢”或“不變”)。
(3)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X (2). 減慢 (3). 減慢 (4). N2+3H22NH3
【解析】
【分析】根據(jù)圖像可知,X、Y為反應物,且其減少的量為1:3,則X為氮氣,Y為氫氣,Z為生成物,為氨氣。
【詳解】(1)分析可知,曲線X表示氮氣的變化曲線;
(2)降低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減慢;
(3)根據(jù)圖像可知,反應在2min時達到平衡狀態(tài),氮氣減少0.1mol,氫氣減少0.3mol,氨氣增大0.2mol,則化學計量數(shù)之比為1:3:2,方程式為N2+3H22NH3。
23.A、B、C、D四種有機物的有關信息如下:
A: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②比例模型為;③能與水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C。
B:①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
C: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②能與Na反應,但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③能與D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8的酯。
D:①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②球棍模型為。
(1)A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2)B所具有的性質(zhì)是__________(填序號)。
①無色無味液體;②有毒;③不溶于水;④密度比水大;⑤與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反應褪色;⑥任何條件下不與氫氣反應。
寫出在濃硫酸作用下,B與濃硝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所含的官能團的名稱為______________。C與D反應能生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8的酯,該反應的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
【答案】(1). C2H4 (2). CH2=CH2+Br2→CH2BrCH2Br (3). ②③ (4). +HO-NO2+H2O (5). 羥基 (6). 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 (7).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解析】
【分析】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含有不飽和鍵,結合比例模型可以知道A為CH2=CH2;B由C、H兩種元素組成,由球棍模型可知B為苯();由D的球棍模型可知,D為CH3COOH;C由C、H、O三種元素組成,能與Na反應,但不能與NaOH溶液反應,能與D反應生成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8的酯,則C為CH3CH2OH,據(jù)此解答問題。
【詳解】(1)根據(jù)分析,A為乙烯,分子式為C2H4,乙烯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發(fā)生加成反應生成1,2-二溴乙烷,化學反應方程式為CH2=CH2+Br2→CH2BrCH2Br;
(2) B是苯,B是苯(),苯是無色、有特殊氣味、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液體,①④錯誤,②③正確;苯不與酸性KMnO4溶液反應,無法使其褪色;苯不與溴水反應,但可萃取溴使水層褪色,⑤錯誤;苯與H2在催化劑、加熱條件下可發(fā)生加成反應,⑥錯誤;因此②③正確;在濃硫酸作用下,苯與濃硝酸反應生成硝基苯,化學反應方程式為+HO-NO2+H2O;
(3)C為CH3CH2OH,含有的官能團為羥基,D為CH3COOH,含有的官能團為羧基,乙醇和乙酸發(fā)生酯化反應(或取代反應)的方程式為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4.在化學反應中,只有極少數(shù)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應物分子發(fā)生碰撞時才可能發(fā)生化學反應,這些分子被稱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變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單位通常用kJ/mol“表示。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所示反應是_______________(填“吸熱”或“放熱”)反應。
(2)已知拆開1molH-H鍵、1molI-I、1molH-I鍵分別需要吸收的能量為436kJ、151kJ、299kJ,則由1mol氫氣和1mol碘反應生成HI會_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kJ的熱量。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將_____能轉(zhuǎn)化為____能。
(3)下列反應中,屬于放熱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屬于吸熱反應的是______________。
①物質(zhì)燃燒;②炸藥爆炸;③稀釋濃硫酸;④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碳⑤食物因氧化而腐??;⑥Ba(OH)2·8H2O與NHCl反應;⑦鐵粉與稀鹽酸反應
【答案】(1). 放熱 (2). 放出 (3). 11 (4). 化學 (5). 熱 (6). ①②⑤⑦ (7). ④⑥
【解析】
【分析】(1) 生成物總能量低于反應物總能量為放熱反應;
(2) 斷鍵吸熱、成鍵放熱;
(3) 根據(jù)常見的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回答。
【詳解】(1) 依據(jù)圖象分析反應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反應放熱;
(2) 在反應H2+I2?2HI中,斷裂1molH-H鍵,1molI-I鍵共吸收的能量為:1×436kJ+151kJ=587kJ,生成2molHI,共形成2molH-I鍵,放出的能量為:2×299kJ=598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放出的熱量為:598kJ-587kJ=11kJ,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化學能轉(zhuǎn)化為熱能;
(3)常見的放熱反應有:所有的物質(zhì)燃燒、所有金屬與酸反應、金屬與水反應,所有中和反應;絕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和鋁熱反應;常見的吸熱反應有:絕大數(shù)分解反應,個別的化合反應(如C和CO2),某些復分解(如銨鹽和強堿);
①物質(zhì)燃燒屬于放熱反應;
②炸藥爆炸屬于放熱反應;
③稀釋濃硫酸放熱,但屬于物理變化,不是化學反應;
④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碳是吸熱反應;
⑤食物因氧化而腐敗,屬于緩慢氧化是放熱反應;
⑥Ba(OH)2·8H2O與NHCl反應是吸熱反應;
⑦鐵粉與稀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
所以屬于放熱反應的是①②⑤⑦,屬于吸熱反應的是④⑥。
25.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碘。為了從海帶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學習小組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請?zhí)顚懴铝锌瞻祝?br />
(1)步驟①灼燒海帶時,除需要三腳架外,還需要用到的實驗儀器是______________(從下列儀器中選出所需的儀器,用標號字母填寫在空白處)。
A.燒杯 B.坩堝 C.表面皿 D.泥三角E.酒精燈 F.干燥器
(2)步驟③的實驗操作名稱是_______;步驟⑥的目的是從含碘苯溶液中分離出單質(zhì)碘和回收苯,該步驟的實驗操作名稱是______________。
(3)步驟④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驟⑤中,某學生選擇用苯來提取碘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BDE (2). 過濾 (3). 蒸餾 (4). 2I-+MnO2+4 H+====Mn2++I2+2H2O (5). 苯與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解析】
【分析】實驗室從海帶中提取碘:海帶灼燒成灰①,浸泡溶解得到海帶灰懸濁液②,通過過濾③,得到不溶的殘渣,濾液為含碘離子的溶液,加入酸和氧化劑MnO2④,將碘離子氧化成碘單質(zhì),利用有機溶劑苯萃取出碘單質(zhì)⑤,再通過蒸餾提取出碘單質(zhì)⑥。據(jù)此解答。
【詳解】根據(jù)流程可知海帶灼燒成灰,浸泡溶解得到海帶灰懸濁液,通過過濾,得到不溶的殘渣,濾液為含碘離子的溶液,加入氧化劑,將碘離子氧化成碘單質(zhì),利用有機溶劑萃取出碘單質(zhì),再通過蒸餾提取出碘單質(zhì)。則
(1)灼燒固體物質(zhì)一般使用(瓷)坩堝,而坩堝加熱需要用泥三腳支撐然后放在三腳架上,三腳架下面放酒精燈,故答案為BDE;
(2)步驟③是分離固體和液體,則實驗操作為過濾,步驟⑥的目的是從含碘苯溶液中分離出單質(zhì)碘和回收苯,是利用互溶的兩種液體的沸點不同來分離,則實驗操作為蒸餾;
(3)步驟④是碘離子在酸性條件下被MnO2氧化生成單質(zhì)碘,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I-+MnO2+4H+=Mn2++I2+2H2O;
(4)根據(jù)萃取的基本原則兩種溶劑互不相溶,且溶質(zhì)在一種溶劑中的溶解度比在另一種大的多,因此步驟⑤中選擇用苯來提取碘的理由是:苯與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
26.廣西是我國甘蔗主產(chǎn)區(qū)之一,甘蔗深加工可生產(chǎn)出乙醇及其他有機物。下面是某糖廠設計了甘蔗渣利用方案(如圖所示,其中:A能催熟水果,B是高分子化合物)?;卮鹣嚓P問題。
(1)葡萄糖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_。
(2)寫出A→B轉(zhuǎn)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
(3)在實驗室里制取乙烯,常因溫度過高而使乙醇和濃硫酸反應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某學習小組的同學設計下列實驗裝置以確認上述混合氣體中含有C2H4和SO2?;卮鹣铝袉栴}。
①I、II、IV裝置應盛放的試劑是I_______;II_______;IV_________(將下列應用到的有關試劑的序號填入空格內(nèi))。
A.酸性KMnO4溶液 B.品紅溶液 C.濃硫酸 D.NaOH溶液
②能說明SO2氣體存在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
③確定含有乙烯的現(xiàn)象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 C6H12O6 (2). nCH2=CH2 (3). B (4). D (5). B (6). Ⅰ中品紅溶液褪色 (7). Ⅲ中品紅溶液不褪色,Ⅳ中高錳酸鉀溶液紫紅色褪去
【解析】
【分析】纖維素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轉(zhuǎn)化為乙醇,乙醇在濃硫酸作用下加熱至170℃可生成A,A能催熟水果,故A為乙烯,A可以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B是聚乙烯;乙烯不與NaOH溶液反應,但SO2能與堿反應(SO2+2NaOH=Na2SO3+H2O),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紅溶液檢驗.乙烯的檢驗應放在排除SO2的干擾后進行,選通過品紅溶液褪色檢驗SO2的存在;再通過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最后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實驗檢驗乙烯,據(jù)此分析解答。
【詳解】(1)葡萄糖的化學式為C6H12O6;
(2)乙烯在催化劑作用下發(fā)生加聚反應生成聚乙烯,轉(zhuǎn)化的化學方程式為nCH2=CH2;
(3)①乙烯不與NaOH溶液反應,但SO2能與堿反應(SO2+2NaOH=Na2SO3+H2O),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紅溶液檢驗。乙烯檢驗應放在排除SO2的干擾后進行,選通過品紅溶液褪色檢驗SO2的存在;再通過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最后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實驗檢驗乙烯,故答案為:B D B;
②SO2是否存在可用品紅溶液檢驗,能說明SO2氣體存在的現(xiàn)象是裝置Ⅰ中品紅溶液褪色;
③通過NaOH溶液除去SO2,再通過品紅溶液不褪色確認SO2已除干凈,最后用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實驗檢驗乙烯,裝置Ⅳ中的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說明含有乙烯。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