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螳螂是肉食性昆蟲,在交配季節(jié),雌性因無法及時獲取食物,常將配偶吞食,獲取的營養(yǎng)和能量用于排出卵塊等生命活動,并將卵產在樹枝表面。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公螳螂和母螳螂之間構成了捕食關系
B.可以通過樣方法調查螳螂排出卵的數量
C.螳螂的數量達到K值時,出生率降低至0
D.通過大螳螂吃小螳螂的特殊行為,實現了物質的循環(huán)利用
2. “碳中和”是指通過植樹造林、節(jié)能減排等形式,抵消CO2排放總量,實現相對“零排放”。其中,植樹造林能夠有效降低大氣中的CO2含量,其原因是綠色植物能進行( )
A.光合作用吸收CO2 B.化能合成作用吸收CO2
C.有氧呼吸釋放CO2 D.無氧呼吸釋放CO2
3. 大氣中的碳進入生物群落的形式和作用是( )
A.碳酸鹽 呼吸作用 B.CO2 光合作用
C.含碳有機物 光合作用 D.CO2 分解作用
4. 某種水鳥主要在某湖區(qū)的淺水和泥灘中棲息,以該湖區(qū)的某些植物為主要食物來源。該湖區(qū)的植物、水鳥、細菌等生物成分和無機環(huán)境構成了一個生態(tài)系統。食物鏈上該種水鳥的能量流動過程如圖所示,其中①②③表示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測算某一食物鏈各環(huán)節(jié)的能量值,可構建該生態(tài)系統的能量金字塔
B.圖中流向③的能量一部分來自水鳥同化,一部分來自上一營養(yǎng)級
C.調查該種水鳥種群的環(huán)境容納量須調查其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天敵、競爭者等
D.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同時進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 下圖為某生態(tài)系統碳循環(huán)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開發(fā)太陽能等新能源,可減少人類對①過程的依賴
B.參與②過程的生物是消費者和分解者
C.參與③過程的生物是生產者
D.在生物群落內部碳循環(huán)主要以有機物形式進行
6. 某人在一個大玻璃瓶內種植了一株綠濱藜,并將其密封起來,若干年后,他打開瓶子加入了一些水,這個“玻璃瓶花園”維持了近60年。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中物質循環(huán)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這個“玻璃瓶花園”不需要物質和能量的輸入
B.瓶中的CO?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轉化為含碳有機物
C.碳元素在生產者與分解者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單向傳遞
D.硒進入食物鏈后,逐漸在高營養(yǎng)級生物體內積累,參與物質循環(huán)
7. 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包括碳循環(huán)和氮循環(huán)等過程。下列有關碳循環(huán)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在物質循環(huán)過程中,非生物環(huán)境中的物質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
B.生產者的光合作用和土壤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碳循環(huá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C.生態(tài)系統中的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D.碳在無機環(huán)境與生物群落之間主要以CO2形式循環(huán),消費者可以加快物質循環(huán)
8.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難以降解的重金屬元素或化合物在生物體內大量積累的現象。由于工業(yè)污水排放導致某地出現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有關部門對當地幾種生物體內殘留的有機汞含量進行檢測,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這幾種生物最可能的食物關系是D→B→C→E→A
B.有機汞在當地參與物質循環(huán)過程與碳循環(huán)不相同
C.有機汞被生物體吸收后不易排出,因此循環(huán)不具有全球性
D.為減少生物富集作用,應嚴格禁止使用含汞的工業(yè)制品
9. 下列關于生態(tài)學研究的敘述,錯誤的是( )
A.通過建立數學模型預測田鼠數量的變化
B.用標記重捕法調查東北豹的種群數量
C.用定量分析法研究生態(tài)系統能量流動
D.通過樣方法調查生態(tài)系統的碳儲量
10. 如圖為部分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Ⅰ~Ⅴ代表不同生物類群,①②代表相關的生理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大氣中的CO2只能通過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
B.過程②釋放的能量大多數以熱能形式散失
圖中Ⅰ、Ⅱ、Ⅲ、Ⅳ的生物可以構成食物鏈
D.碳元素在Ⅰ~Ⅴ之間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傳遞
11. 森林生物群落結構非常復雜且相對穩(wěn)定,具有強大的碳捕獲和碳存儲能力。森林火災會直接改變植被覆蓋度,最終影響植被的碳固定及碳轉移,導致不同碳庫(碳的儲存庫)之間的重新分配。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要研究某種動物的生態(tài)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棲息地、食物、天敵以及其他物種的關系等
B.森林中某些陽生植物受到周圍環(huán)境遮蔭時,會表現出莖節(jié)和葉柄伸長的速度加快等特點
C.火災會使森林中儲存在植物根莖葉等器官中的碳轉移到大氣中
D.森林中各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的數量金字塔都是正金字塔模型
12.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以生態(tài)文明思想為指導,堅定走綠色低碳發(fā)展道路,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CO2排放量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O2排放量與減少量相等)。下圖為生態(tài)系統碳循環(huán)示意圖,其中字母表示生態(tài)系統的組成成分,序號①~⑤和⑦表示CO2的排出量或吸收量。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碳循環(huán)的實質是CO2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反復循環(huán)的過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所涉及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和葉綠體
C.若用圖中的數字構建碳中和數學模型,則該數學模型是④=①+②+③+⑤+⑦
D.為了實現碳中和,主要應增加④過程,減少⑦過程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 . 生態(tài)系統依據其碳收支狀況,可以分為碳源和碳匯。碳匯表示生態(tài)系統的CO2排放量小于吸收量,整體處于CO2凈吸收的狀態(tài),反之為碳源。海洋碳匯是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當中的CO2,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碳在海洋生物群落內部主要以CO2的形式傳遞
B.海洋中的動植物遺體及部分污水中的有機物屬于碳匯
C.碳匯造林一定程度上可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說明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
D.CO2只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從非生物環(huán)境進入生物群落中
2 . 生態(tài)系統依據其碳收支狀況,可以分為碳源和碳匯。碳匯表示生態(tài)系統的CO2排放量小于吸收量,整體處于CO2凈吸收的狀態(tài),反之為碳源。海洋碳匯是指利用海洋活動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氣當中的CO2,并將其固定儲存在海洋中的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碳在海洋生物群落內部主要以CO2的形式傳遞
B.海洋中的動植物遺體及部分污水中的有機物屬于碳匯
C.碳匯造林一定程度上可抵消全球的碳排放,說明碳循環(huán)具有全球性
D.CO2只能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從非生物環(huán)境進入生物群落中
3 . 在生物圈中,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發(fā)展存在緊密而復雜的相互關系。下列有關環(huán)境保護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產、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江河可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
B.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
C.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氟氯烴等過多會使臭氧層出現空洞
D.重金屬元素和放射性物質易發(fā)生生物富集
4 . 土壤碳封存是指通過將CO2儲存于土壤,以減少大氣中CO2濃度,同時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的措施。微生物在降解有機碳的同時,能將一部分易降解的有機碳轉化成更難降解的微生物殘體碳,在土壤中積累下來,該過程稱為土壤“微生物碳泵(MCP)”。MCP效率用相同時間內微生物殘體積累的總量和呼吸總量的比值表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提高MCP效率可以促進土壤碳封存,有利于實現碳中和
B.動物的遺體、殘骸被微生物同化后用于生長繁殖的能量可轉化為殘體碳
C.與MCP效率低的土壤相比,MCP效率較高的土壤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D.植物枯枝落葉輸入的量以及土壤環(huán)境都會對MCP效率產生影響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
1. 如圖甲是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營養(yǎng)關系,圖乙是該生態(tài)系統的碳循環(huán)示意圖。
請回答:
(1)圖甲中能量損耗最多的食物鏈共有_______條,二級消費者包括_______,圖甲中沒有體現的生態(tài)系統成分是圖乙中的_______(用圖中的字母回答)。
(2)圖乙中的D對應圖甲中的生物是_______。
(3)如該生態(tài)系統不慎被重金屬污染,則體內重金屬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這種現象被稱為_________。
2. 生物富集物質種類
(1)___________:如鉛、鎘、汞等。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DDT、六六六等。
(3)某些放射性物質:如_____。
3. 圖中的甲是某生態(tài)系統各成分之間關系示意圖,乙是因某種原因導致在該食物網中三種生物體內有害物質相對含量的直方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甲圖中生理過程②是______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能量在此生態(tài)系統流動的特點是沿食物鏈單向流動且逐級______。
(2)請寫出由圖乙中a、b、c三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______,其中的a對應甲圖中的生物是______。
(3)完成生理過程④的生物在生態(tài)系統成分中屬于______。
4. 以下是一個草原生態(tài)系統的部分能量流動示意圖(不考慮未利用的能量)。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tài)系統的結構包括______和______。
(2)圖中A表示鼠______的能量,B表示鼠______的能量。
(3)生態(tài)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生態(tài)系統的物質循環(huán)與能量流動具有不同的特點,氮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huán)境之間是不斷循環(huán)的,但是農田中仍需要不斷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_。
5. 圖甲是生態(tài)系統中碳循環(huán)示意圖,圖乙代表的是圖甲所涉及食物網中能量流動的“金字塔”結構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1中能夠將大氣中的CO2固定下來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填圖中字母),自然界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大氣的途徑有________(填數字序號)。
(2)圖1中C屬于生態(tài)系統成分中的_________。碳元素在非生物環(huán)境和生物群落間循環(huán)的主要形式是______。
(3)圖2建構的“能量金字塔”中處于I的生物屬于___________(填成分),處于I中的生物為______營養(yǎng)級。
(4)從圖2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
生物體
A
B
C
D
E
有機汞濃度ppm
0.05
7
0.51
68
0.39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種群的數量特征綜合訓練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生物種群數量的變化復習練習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當堂檢測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