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圖是某草原上部分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示意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圖中的生物就可構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
B.圖中有兩條捕食食物鏈,起點都是綠色植物
圖中綠色植物是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產者
D.圖中細菌屬于分解者,故任何細菌都是分解者
2. 貴陽市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的全部生物與它的非生物環(huán)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叫做( )
A.種群 B.群落 C.生態(tài)系統(tǒng) D.生物圈
3. 如圖表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食物網中共有6條食物鏈
B.b、e是肉食動物
C.c和f的種間關系既是捕食又是競爭
D.d、f是雜食動物
4. 圖示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食物網,其中字母表示不同的生物,箭頭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下列歸類正確的是( )
A.a、c 是生產者
B.f 占據第二、三、四營養(yǎng)級
C.c、f 是雜食動物
D.圖示中有5條食物鏈
5. 下圖為某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鼠的種群數量變化的調查結果和年齡結構的變化圖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λ表示該種群數量是前一年種群數量的倍數)
A.該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前10年中鼠的種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8年
C.第8年時若調查鼠群的年齡結構,調查結果和圖乙中的A相似
D.很多城市引進高素質的大學畢業(yè)生可以改變該城市人口的年齡結構
6. 江西省農科院從東鄉(xiāng)野生稻中發(fā)現了具有調控水稻與叢枝菌根真菌高效共生(共生真菌從植物體內獲取碳水化合物等物質,并為植物提供營養(yǎng)及水分) 且正向提高水稻產量的關鍵基因,并和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將東鄉(xiāng)野生稻(♀) 與中早35(♂)進行雜交,然后與“中早35”進行了多次回交,培育出高效菌根共生水稻新品種“贛菌稻1號”。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贛菌稻1號”育種原理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
B.水稻與叢枝菌根真菌共生時,叢枝菌根真菌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成分是分解者
C.育種過程中,子代回交可以使后代在擁有東鄉(xiāng)野生稻的有益性狀的同時,保留“中早35”的優(yōu)良性狀
D.與“中早35”相比, “贛菌稻1號”具有增產、增效、高水肥施用的特點
7. 最近許多地區(qū)氣溫驟降,給了流感、普通感冒、肺炎支原體感染等呼吸道疾病可乘之機,頻上熱搜的肺炎支原體也引發(fā)大家的好奇,下列關于肺炎支原體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青霉素類藥物用于治療支原體肺炎的原理是抑制支原體細胞壁的形成
B.肺炎支原體細胞內也存在DNA-蛋白質復合體
C.通過檢測血清中相關抗體來診斷支原體肺炎的方法,在患者發(fā)病初期往往不適用
D.肺炎支原體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屬于消費者
8. 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創(chuàng)造了許多俗語諺語,其中蘊含了豐富的生物學知識,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耕地深一寸,頂上一層糞”體現了促進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作物的生長
B.牝雞司晨——性激素分泌異常導致母雞性別反轉
C.“幾處早鶯爭暖樹”體現了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種內斗爭
D.“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描述了以蟬為基礎的一條食物鏈
9. 下列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生產者一定是自養(yǎng)生物,且一定是第一營養(yǎng)級
B.細菌要么是生產者,要么是分解者
C.植物一定是生產者,動物一定是消費者
D.分解者能將動植物遺體和動物排遺物分解成無機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基石
10. 土壤是無數動物的家園,土壤中的小動物對動植物遺體的分解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下列關于“研究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實驗敘述正確的是( )
A.土壤中的全部動物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B.許多土壤小動物具有較強的活動能力,可以用標記重捕法進行調查
C.土壤小動物往往具有趨光、趨濕、避高溫的特點
D.統(tǒng)計物種相對數量時,對個體較大、種群數量有限的物種可以用記名計算法
11. 葉蟬是危害茶樹的主要害蟲之一,對茶葉的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游獵型和結網型蜘蛛都捕食葉蟬。兩類茶園中蜘蛛的豐富度如表所示。林下茶園中的喬木為某種能捕食葉蟬和各種蜘蛛的食蟲鳥提供了棲息場所。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
注:①林下茶園—茶樹與馬尾松(喬木)間作;常規(guī)茶園—無樹木遮陰。②兩類茶園的管理方式相同。
A.常規(guī)茶園中所有茶樹、葉蟬和蜘蛛共同構成了生物群落
B.食蟲鳥進入林下茶園后,其在食物鏈中處于第四營養(yǎng)級
C.與常規(guī)茶園相比,林下茶園改變的主要是群落的水平結構
D.相比于常規(guī)茶園,林下茶園中結網型蜘蛛豐富度較高,可能與馬尾松的遮陰有關
12. 某島嶼居民與該島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鷹構成的食物網如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兔與人的種間關系是捕食和種間競爭
B.若去除鼬,則草原容納鷹的數量會減少
C.大量捕殺鼬會導致鼠種內競爭增強
D.植物中的能量能通過4條食物鏈傳遞給鷹
二、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或多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得4分,選對但不全得2分,有選錯得0分。
1 .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類型眾多,一般可分為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兩大類,下列屬于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是( )
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 B.荒漠生態(tài)系統(tǒng)
C.淡水生態(tài)系統(tǒng) D.果園生態(tài)系統(tǒng)
2 . 我國嫦娥四號完成了人類在月球表面進行的首次生物實驗。搭載嫦娥四號上月球的“罐子”中有土壤、空氣、水和透明設備等,搭載著棉花、油菜、土豆、擬南芥、果蠅和酵母菌六種生物。在條件合適的情況下,這個“罐子”能形成一個簡單、微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罐子”中的的六種生物分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B.“罐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構成
C.“罐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營養(yǎng)結構簡單,抵抗力穩(wěn)定性較低
D.“罐子”登月為人類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礎和經驗
3 . 如圖表示一個海灘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部分生物的食物關系。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細菌既可作為分解者,又可作為消費者的食物
B.第三營養(yǎng)級的生物有食草蟲、線蟲、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一段時間后沼蟹數量可能增加
D.若噴灑只殺滅食草蟲的殺蟲劑,則蜘蛛數量將減少
4 . 加強對環(huán)境中某些有害物質(如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遷移和轉化規(guī)律的研究,可利用生物對環(huán)境進行監(jiān)測和凈化。如圖為重金屬汞等隨食物鏈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隨著營養(yǎng)級的升高,生物體內的汞濃度越來越高
B.食蟲魚的捕食行為不利于物種多樣性的形成
C.食物鏈的長度和復雜性會影響汞在生物體內的含量
D.人類因食用受汞污染的魚類將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三、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
1. 下圖是食物關系圖。分析并簡要回答:
(1)該圖是一個簡單的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條食物鏈。
(2)圖中的初級消費者是___________,次級消費者有____________,蛇是___________消費者,屬___________營養(yǎng)級。鷹同時占有___________個營養(yǎng)級。
(3)圖中的兔和蚱蜢兩者是___________關系,而蜥蜴和蚱蜢是___________關系。
(4)如果蚱蜢突然減少,蚯蚓數量將會___________。
2. 關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范圍,回答下列問題:
(1)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概念:由________與它的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統(tǒng)一整體。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范圍:地球上的_________及其_________的總和,構成地球上最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3. 武漢東湖濕地公園原來作為漁場進行經營性養(yǎng)殖,由于過度投餌,水體富營養(yǎng)化問題嚴重,形成了以藍細菌為主的水華。近年來退漁還湖,構建“水下森林”成為東湖修復之路的亮點。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打撈湖面上的斷草、枯葉的同時,“水下森林”中人工種植了7種凈化能力強的沉水植物,上層以狐尾藻、菹草和微齒眼子菜為主,中層以金魚藻和黑藻為主,下層以苦草、菹草為主,可以較好地抑制水華產生,凈化水質,提高水體透明度。投放喜食藍細菌,不吃草的濾食性魚類——鰱和鳙魚,投放大量的食藻蟲,通過吞食大量藻類和碎屑使水體變清澈,打造“水上濕地”,以此凈化空氣、減輕城市熱島效應。治理后大量濕生植物和良好的濕地生境吸引了多種鳥類前來,形成了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東湖濕地公園。回答下列問題:
(1)藍細菌與綠藻在結構上最大的區(qū)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光合色素。
(2)打撈湖面上的斷草、枯葉,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選擇凈水能力強的多種沉水植物構建復合群落,遵循了生態(tài)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該群落中分層分布的7種沉水植物形成一定的_________結構。濕地植物為鳥類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這是濕地公園吸引鳥類前來的重要原因。濕地公園凈化空氣、減輕城市熱島效應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_________價值。
(4)治理前做漁場時,流經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后,東湖濕地公園物種豐富度在不斷變化,該區(qū)域發(fā)生的群落演替屬于_________演替。
(5)加入濕地的鱗魚、鳙魚以及食藻蟲有共同的食物資源,表現為_________關系,存在_________重疊。食藻蟲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成分中屬于__________________。
4. 珊瑚礁是海洋環(huán)境中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環(huán)境之一,主要是由造礁石珊瑚的珊瑚蟲骨骼組成的。造礁石珊瑚體內有一類蟲黃藻可以為珊瑚蟲提供葡萄糖、甘油、氨基酸和氧氣,同時珊瑚蟲為蟲黃藻提供CO2、N和P以供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另外,造礁珊瑚蟲需要的有機物還可以少部分來自于浮游植物和魚類的排泄物。近年來,人類活動帶來的環(huán)境變化導致珊瑚的健康狀況顯著低,為探索環(huán)境脅迫下珊瑚的生理響應策略,科研人員開展相關研究?;卮鹣铝袉栴}:
(1)海洋生物群落區(qū)別于湖泊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為______。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使得珊瑚蟲易受施羅氏弧菌感染,排出蟲黃藻變回白色,造成珊瑚的白化現象。這種珊瑚礁的前后變化,說明人類活動會影響群落演替的______。
(2)珊瑚蟲與蟲黃藻相互依存構成了______的種間關系,這種關系的平衡是維護珊瑚健康的基石。蟲黃藻在生態(tài)系統(tǒng)組成成分中屬于______,這一組分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是______。
(3)某海島北側是游客聚集地,水體渾濁度顯著高于南側??蒲腥藛T在該島的南北兩側分別對兩種優(yōu)勢造礁珊瑚(杯型珊瑚、濱珊瑚)采樣,在相應水體環(huán)境下,檢測它們體內蟲黃藻的相關指標,結果如圖1、圖2所示。
①由圖1可知蟲黃藻在兩種珊瑚中的種群密度情況,與南側相比,北側______??蒲腥藛T在顯微鏡下統(tǒng)計蟲黃藻數目離不開的用具是______。
②圖2顯示,南側兩種珊瑚體內蟲黃藻的光合速率相對值均比北側較高,最可能的原因______。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島嶼南、北側兩種珊瑚體內的有機物總量并無明顯差別,根據珊瑚蟲營養(yǎng)方式推測,在水體環(huán)境變化的脅迫下,杯型珊瑚維持體內有機物供應最可能的策略是______,濱珊瑚維持體內有機物供應最可能的策略是______。
5. “稻-魚-鴨”是我國稻作生產的重要模式(如圖1)。其中,稻田可為魚和鴨提供捕食、棲息的空間;魚和鴨可疏松土壤、在取食和踩踏過程中可控制雜草與蟲害、其糞便可培肥土壤。研究發(fā)現,該模式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發(fā)揮稻田的生產和養(yǎng)殖潛力,還對緩解溫室效應具有重要意義。
(1)稻魚共生農田中存在圖所示的部分營養(yǎng)關系,魚與蜘蛛之間存在________關系。
(2)水稻田中常放養(yǎng)食譜廣、適應能力強的丁桂魚。生活在稻田中的所有丁桂魚屬于一個______。
(3)在圖所示“稻-魚-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主要利用了群落結構中的___________。
(4)稻飛虱大規(guī)模爆發(fā)會造成水稻減產甚至絕收,影響稻飛虱種群數量的因素包括_________。(編號選填)
①出生率 ②死亡率 ③遷入率 ④遷出率 ⑤性別比例 ⑥年齡結構
(5)“稻-魚-鴨”模式相比較水稻單作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應,有利于水稻生物量的積累,相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答出兩點)
參考答案
選擇題(每題2分,共24分) 1. C 2. C 3. D 4. B 5. D 6. C 7. A 8. D 9. A 10. D 11. D 12. B
選擇題(每題4分,共16分) 1. ABC 2. ACD 3. ACD 4. ACD
非選擇題(每題12分,共60分) 1. (1)食物網;3 (2)兔、蚱蜢、蚯蚓;相思鳥、蜥蜴、蛇、鷹;三級;第四;3 (3)種間競爭;捕食 (4)先增加后減少
(1)生物群落;非生物環(huán)境 (2)全部生物;非生物環(huán)境
(1)藍細菌沒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葉綠素和藻藍素 (2)自生 (3)垂直;食物條件和棲息空間;間接 (4)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和人工投放飼料中的化學能;次生 (5)種間競爭;生態(tài)位;消費者
(1)物種組成;速度和方向 (2)互利共生;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將光能固定在它們所制造的有機物中,把太陽能轉變成化學能,從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3)①兩種珊瑚體內蟲黃藻的種群密度均較低;血細胞計數板(或血球計數板) ②北側水體渾濁度高,光照較弱,影響蟲黃藻的光合作用;增加對浮游植物和魚類排泄物的攝?。惶岣呦x黃藻的光合速率
5. (1)捕食和種間競爭 (2)種群 (3)空間結構(或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4)①②③④⑤⑥ (5)魚和鴨可疏松土壤,有利于水稻根系的有氧呼吸,促進水稻生長;魚和鴨能控制雜草與蟲害,減少了雜草與水稻的競爭,減少了害蟲對水稻的取食茶園類型
游獵型蜘蛛豐富度
結網型蜘蛛豐富度
林下茶園
14
12
常規(guī)茶園
14
8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種群的數量特征綜合訓練題,共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生物種群數量的變化復習練習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當堂檢測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非選擇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