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對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牛頓第一定律是直接由實驗得出的B.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一定是靜止的
C.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D.物體不受力時,它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
2.小明用斜面、木板、玻璃板、棉布和小車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實驗時下列要求正確的是( )
A.需不同的斜面B.需同一小車
C.需同一材料的水平面D.需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
3.如圖是某運動員利用高拋發(fā)球方式發(fā)球,當乒乓球豎直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時,若乒乓球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則乒乓球?qū)ⅲ? )
A.靜止不動B.勻速豎直上升
C.豎直下落D.加速上升
4.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葉光富、李聰、李廣蘇經(jīng)過約8.5小時密切配合,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如圖所示是李廣蘇正在出艙口的畫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出艙時以艙門為參照物,李廣蘇是靜止的
B.出艙時需要系安全繩,是為了減小李廣蘇的慣性
C.李廣蘇出艙時不用繼續(xù)用力也會向前運動,是因為受到了慣性的作用
D.李廣蘇出艙時若所有外力都消失,李廣蘇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5.如圖所示,小球從A點沿光滑圓弧軌道由靜止釋放,運動到B點時,若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則小球的運動軌跡是( )
A.沿a軌跡繼續(xù)運動B.沿b軌跡勻速直線運動
C.沿c軌跡繼續(xù)運動D.沿d軌跡豎直下落
6.汽車最基本的安全裝置是頭枕和安全帶,如圖所示,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有了頭枕,能減小司機的慣性
B.有了頭枕,能減小因撞上前車對司機造成的傷害
C.系上安全帶,能防止慣性
D.系上安全帶,能減小因緊急剎車對司機造成的傷害
7.百米賽跑比賽中,運動員沖到終點后不能立即停下來,這是因為運動員( )
A.慣性大于阻力
B.具有慣性
C.受到慣性的作用
D.失去慣性
8.下列關(guān)于慣性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拋出去的籃球由于受到慣性的作用能在空中繼續(xù)向前飛行
B.運動員起跑時用力蹬地,是為了增大慣性提高成績
C.物體運動時具有慣性,靜止時不具有慣性
D.汽車在轉(zhuǎn)彎時減速,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9.如圖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裝置。下列與此實驗有關(guān)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中每次讓同一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等
B.實驗中改變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是為了改變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大小
C.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進一步推理,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D.木板面越粗糙,小車的速度減小得越慢
10.如圖所示,一氫氣球下面用細繩吊著一物體,在豎直上升的過程中,若繩子突然斷裂,站在地面上的人看到物體的運動情況是( )
A.立即下落
B.停頓片刻后下落
C.向上運動一段距離后下落
D.不能確定
二、填空題
11.意大利物理學家 用理想實驗有力地反駁了“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的觀點。牛頓在此基礎(chǔ)上概括出:一切物體總保持 狀態(tài)或 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這就是著名的牛頓第一定律。
12.一切物體都有保持 的性質(zhì),我們把這種性質(zhì)叫做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 ,大小只與物體的 有關(guān)。
13.如圖所示,用尺子快速打擊下面的棋子,棋子飛出,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 ;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 不會隨著一起出來。下面被打擊飛出的棋子 (選填“具有”或“不具有”)慣性。
14.艦載機在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是為了 ,使自身的 容易改變,以提高艦載機的靈活性。
15.冰雪天氣路面濕滑,阻力較小,結(jié)合實驗結(jié)論,開車時應 才能保證行駛安全(寫出一個合理答案即可).
16.下列有關(guān)慣性的說法正確有 。
①汽車在轉(zhuǎn)彎時減速,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
②火車剎車后不能馬上停下來,是由于火車具有慣性
③司機駕車時系安全帶,可以減小自己的慣性
④車速越快越不容易停下來,因為車速越快慣性越大
17.用手拍打衣服時,可以把衣服上的塵土“拍”下來,這是因為 原來是靜止的, 受到拍打后運動,而 由于具有 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所以塵土就從衣服上掉了下來.
三、實驗題
18.如圖甲所示,在“探究運動與力的關(guān)系”實驗中,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觀察和比較小車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離。
(1)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的 相同;
(2)小車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短,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離最遠,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 ,運動得越遠。由此推理得出,如果水平面絕對光滑,小車將做 。這說明物體的運動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力來維持。此實驗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應用了 (選填“控制變量”“科學推理 ”或“轉(zhuǎn)換”)法;
(3)通過上面的探究,當籃球飛到空中A點時,如圖乙所示,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籃球的運動軌跡是 (填圖中數(shù)字)。
《第七章 第七節(jié) 牛頓第一定律 2024-2025年北師大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參考答案
1.D
【詳解】A.牛頓第一定律描述了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而絕對不受力的物體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頓第一定律不能用實驗直接得出的,故A錯誤;
BD.物體不受力的作用時,沒有力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物體將保持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即它的運動狀態(tài)不變,故B錯誤,D正確;
C.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故C錯誤。
故選D。
2.B
【詳解】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影響的實驗,為了控制小車到達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故實驗時,每次需讓同一小車從同一斜面,同一高度靜止滑下,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改變受到的阻力大小,故ACD錯誤,B正確。
故選B。
3.A
【詳解】當乒乓球豎直向上運動到最高點時,速度為零。如果此時乒乓球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因此乒乓球?qū)⒈3朱o止狀態(tài),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D
【詳解】A.出艙時以艙門為參照物,李廣蘇是的位置發(fā)生改變,李廣蘇是運動的,故A錯誤;
B.出艙時需要系安全繩,當航天員意外漂離軌道艙時,可拉著繩子返回軌道艙,慣性與質(zhì)量有關(guān),人的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故B錯誤;
C.李廣蘇出艙時不用繼續(xù)用力也會向前運動,由于李廣蘇具有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性質(zhì),不能說受到慣性的作用,故C錯誤;
D.李廣蘇出艙時,他是運動的,若所有外力都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李廣蘇將做勻速直線運動,故D正確。
故選 D。
5.B
【詳解】小球從A點沿光滑圓弧軌道由靜止釋放,運動到B點時,速度水平向右,若此時一切外力全部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知,小球?qū)鰟蛩僦本€運動,會沿b路線繼續(xù)運動,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6.D
【詳解】AC.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其大小只和質(zhì)量有關(guān),質(zhì)量不變,則慣性不變,慣性不可以防止,故AC錯誤;
B.有了頭枕,能減小因汽車突然加速或被后車撞上對司機造成的傷害,故B錯誤;
D.系安全帶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在緊急剎車時由于慣性人會向沖可能對人員造成傷害,故D正確。
故選D。
7.B
【詳解】因為運動員到達終點前,以較快的速度向前運動,當?shù)竭_終點時,由于慣性還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向前運動,因此當運動員跑到終點時,不能立即停下來,慣性是物體本身具有的一種性質(zhì),不是力,不能與阻力相比較,不能說受到慣性作用,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不能失去慣性,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8.D
【詳解】A.慣性不是力,只能說具有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故A錯誤;
B.運動員起跑時用力蹬地只是讓人能向上跳起,利用了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不是利用了慣性,故B錯誤;
C.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故C錯誤;
D.汽車在轉(zhuǎn)彎時如果不減速慢行,會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方向運動,易造成側(cè)翻等事故,故汽車在轉(zhuǎn)彎時減速,是為了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故D正確。
故選D。
9.D
【詳解】A.根據(jù)控制變量法,該實驗需要讓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等,故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頂端由靜止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到達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有關(guān),實驗中改變木板表面的粗糙程度是為了改變運動的小車所受的阻力大小,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運用了理想實驗法,在實驗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進行科學推理,得出結(jié)論:如果小車運動時不受阻力,它將一直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表面越粗糙,阻力就越大,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近,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減小得越快,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0.C
【詳解】一氫氣球下面用細繩吊著一物體豎直上升的過程中,繩子突然斷裂,物體由于慣性會繼續(xù)向上運動,同時由于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使得它最終會落回地面,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1. 伽利略 勻速直線運動 靜止
【詳解】[1]由物理學史知識知道,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用“理想實驗”有力地反駁了關(guān)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維持”的觀點。
[2][3]在此基礎(chǔ)上,牛頓最終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表述了更加全面的有關(guān)力和運動的關(guān)系,即: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或靜止狀態(tài),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
12. 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 屬性 質(zhì)量
【詳解】[1][2][3]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不變的性質(zhì)叫慣性,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無論是固體、液體或氣體,無論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都具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跟物體的質(zhì)量大小有關(guān),質(zhì)量越大,慣性越大。
13. 運動狀態(tài) 慣性 具有
【詳解】[1]用尺子快速打擊下面的棋子,棋子受到力的作用,棋子飛出,即棋子由靜止變?yōu)檫\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2]上面的棋子由于具有慣性,要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不會隨著一起飛出。
[3]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慣性,下面被打擊飛出的棋子也具有慣性。
14. 減小慣性 運動狀態(tài)
【詳解】[1][2]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慣性越大,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艦載機在戰(zhàn)斗前要拋掉副油箱,是為了減小質(zhì)量,從而減小慣性,使自身的運動狀態(tài)容易改變,以提高艦載機的靈活性。
15.減速慢行
【詳解】冰雪天氣路面濕滑,在壓力一定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減小,導致阻力較小,由于汽車具有慣性,遇到突發(fā)情況時難以緊急制動,即制動距離會變長,可能導致交通事故,因此在冰雪天氣開車時應減速慢行。
16.①②
【詳解】①汽車在轉(zhuǎn)彎時如果不減速慢行,人和車會由于慣性繼續(xù)保持原來的方向運動,易造成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故汽車在轉(zhuǎn)彎時減速,是為了防止慣性造成的傷害,故①正確;
②火車剎車后不能馬上停下來,是由于火車具有慣性,仍要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tài),故②正確;
③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系安全帶不能減小慣性,但可以減小由于慣性帶來的傷害,故③錯誤;
④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車速越快,質(zhì)量不變,慣性不變,故④錯誤。
綜上所述,①②正確。
17. 衣服 塵土 慣性 衣服
【分析】拍打衣服,衣服由于受力而運動,結(jié)合慣性分析灰塵離開衣服的原因.
【詳解】拍打身上的灰塵時,灰塵原來在衣服上是靜止的,當用力拍衣服時,衣服由于受到力的作用由靜止變?yōu)檫\動,而灰塵由于慣性仍然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所以灰塵脫離了衣服.
18.(1)速度
(2) 慢 勻速直線運動 不需要 科學推理
(3)2
【詳解】(1)在實驗中,為了比較小車在不同粗糙程度的表面的運動情況,應該使小車進入水平面時的初速度相等;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使小車每次到達水平面的速度相等。
(2)[1][2]表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就越小,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遠,這說明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假如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即小車不受阻力,小車的速度不會減小,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3][4]如果不受阻力,小車將做勻速直線運動,說明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生活中完全不受阻力的物體不存在,此實驗得出結(jié)論的過程用到了科學探究加推理的方法,即科學推理法。
(3)當籃球飛到空中A點時,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時消失,則籃球?qū)⒁源藭r的速度沿原來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即沿2的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這是一份北師大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七節(jié) 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練習,共10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師大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三節(jié) 重力練習,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師大版(2024)八年級下冊(2024)第二節(jié) 力的測量 彈力測試題,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填空題,實驗題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