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表達離情別緒的詩又稱 為送別詩,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很 多朋友之間的送別詩,其中《芙蓉樓送辛漸》是王昌齡在芙蓉樓送朋友 辛漸去洛陽時所作的。此詩在寫朋 友間離情的同時,筆鋒一轉(zhuǎn)寫了自 身為人處世的光明磊落、冰心純潔。詩歌的首句寫了寒雨夜間降落吳地,給送別友人營造了凄冷的氛圍。第二天清晨寒意未退,到了送客的時間,但看到客人所去的方向,孤山矗立,這讓作者的心情更加沉重孤獨。馬上就要離別了,該帶一些什么話給洛陽的朋友們呢?思緒萬千想說的話太多,只能凝成一句話“一片冰心在玉壺”,向朋友們表白:“我”為人處世對仕途前程的初心沒有改變,對朋友們的友情也像冰清玉潔的玉壺一樣純潔。此處詩人把自己比作冰心玉壺,其清冷氣質(zhì)與詩中屹立在水天之間的孤山,形成一種情感上的呼應,令人聯(lián)想到詩人孤傲不群的形象,光明磊落、表里一致的品格,全詩可謂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自制,一氣呵成卻又韻味無窮。據(jù)記載,寫這首送別七絕詩的時候,王昌齡正被朝廷貶為江寧縣縣丞。王昌齡一生三次被貶,每次被貶并不是因為重大問題,多因“不護細行”。拿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不會處世,不會阿諛奉承,說話做事直抒胸臆。這本是作為一個人最真的表現(xiàn),但言語行為之間,得罪了位高權重之人。當然王昌齡當年被貶詳細情況已無從細查,但不可忽視的是,王昌齡寫此詩時,正值仕途不順、處境困難,又恰逢秋冬寒雨,朋友回洛陽,難免引起他孤寂惆悵失落之情。但王昌齡并沒有用太多的語言來為自己辯解,只在送友之際,化用鮑照《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寫出全詩的詩眼“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明自己純潔無瑕,不以官職去留為意,不受前途否泰影響,只要能夠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受外界浸染,就是畢生的追求。其凜然傲骨卻出言溫潤不過激,詩人處世清高不群、對友人溫潤友愛的個性,躍然紙上。前面說過,王昌齡寫過很多送別詩,這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出他一生交游甚廣,以真性情交友。這樣的好朋友也得到了對方的回饋。在他幾次被貶處境艱難之時,好朋友孟浩然、李白、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都給過他溫暖的慰藉。聽聞王昌齡被貶黔江龍標尉時,李白便為他寫了《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如果王昌齡不是一個對朋友有滿腔真情的人,怎會贏得朋友們的牽腸掛肚?從這些朋友對王昌齡的情感,也能夠看出王昌齡的人格魅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芙”“蓉”“洛”,會寫“芙”“蓉”“洛”“壺”4個生字,重點學習“壺”的書寫。
2.借助小組合作進行學習,通過充分朗讀、自主感悟、探究思辨等方式,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人高尚純潔的精神品格。
3.學習本詩借物抒懷、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送別之詩我能誦
1.誦讀,喚起記憶
同學們,古時候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fā)達,親朋好友一別往往便是三年五載,甚至可能就是永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恒主題,那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句,流傳至今。一同來讀一讀我們最為熟知的幾首:(出示)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李白《贈汪倫》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2.揭題,厘清關系
在題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預設:我知道了送別的地方是芙蓉樓,這座樓在鎮(zhèn)江北邊,靠近長江。我知道了即將離開的是辛漸,他是王昌齡的好朋友。
從“送”字中,我知道了這是一首送別詩。送別詩往往都表達了離別感傷的情緒。
小結:因此,這里的“送”字讀得重一點、慢一點,這樣讀用來表達王昌齡的不舍之情。(師范讀)
3.了解背景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什么?公元742年是王昌齡被貶官后的第四年。他最初被貶至嶺南,官職是江寧丞,做官的地方大約在今天的江蘇南京市。已過不惑之年的王昌齡仕途失意,內(nèi)心凄切,遠離故土和親友的他,此時內(nèi)心還保留著對高潔清白品格的堅守。辛漸是王昌齡的友,就是在這個時候,辛漸打算由潤州渡江北上洛陽,潤州在今天的江蘇省鎮(zhèn)江市。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后在潤州作別。
二、朗讀古詩 初步感受
1.指導朗讀。
過渡:剛剛讀了詩題,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誰先來讀一讀?
生自由朗讀,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出自己的感覺。
指名朗讀在讀準字音的同時,了解“平明”的意思。
師生合作對讀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
2.初步感知。
導語:讀完這首詩,你覺得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
預設:我從“孤”字發(fā)現(xiàn)詩人情緒很低落,可能是因為好友辛漸即將離去。
我從“寒雨”中感受到,那一天下著冷冷的雨,詩人的心情肯定也很凄涼。
我從“送客”發(fā)現(xiàn),送別友人詩人很不舍。
小結:是啊,讀古詩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從字面上初步感受詩人的心情,這樣更有利于我們了解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3.分角色朗讀。
提示:接下來,帶著這樣的感受,男女生分角色來讀,聲音可以低緩些。(生分角色朗讀,師點評。)
4.師引讀。
提示:老師跟你們合作,一起來讀古詩。老師讀前半句,你們讀每一句的前四字,大家接后三字。
(師生合作讀)
5.二次品讀送別詩句
在萬般不舍中王昌齡在芙蓉樓邊送別辛漸,此情此景,不禁讓我們想起古代詩人離別時的情形。
(屏幕逐句呈現(xiàn)四句送別詩)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r>小組合作:討論“別”之異同請同學們讀一讀,一同品一品,同是送別詩,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小組討論。
異同點:同是唐代詩人所寫的送別詩,大部分都是表達對友人的不舍之情。但古人送別的地點不同:有驛站,有渡口,有長亭。送別的時間也不同:有的在清晨,有的在夕陽西下。送別的方式多樣:有唱歌,有敬酒,有折柳攀花等。
三 研讀古詩,感悟品質(zhì)
1.細品古詩,感受送別。
導語:這是一首送別詩,詩題是《芙蓉樓送辛漸》,描寫了王昌齡送別辛漸的場面。讀這首送別詩時,你最想知道什么?
預設:我最想知道王昌齡和辛漸做了些什么。
我最想知道王昌齡和辛漸說了些什么。
我最想知道,送別時的環(huán)境怎么樣。
我最想知道,王昌齡的心情怎么樣。
提示:讓我們再回到古詩中,細細品讀,尋找答案吧!
(生再讀古詩,解決問題。)
2.學習“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薄?br>(1)導語:在芙蓉樓下,王昌齡和辛漸依依惜別。此時,周邊的景色怎么樣,給你帶來什么感覺?
預設:下著雨呢,從“寒雨”兩個字可以看出,我感覺這時候應該是非常冷的。
(2)你真會關注詩句中的字詞,此時正是寒雨瀟瀟。那么,誰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預設:從“連江”中,我感受到秋雨與江面融為一體,雨下得可真大。從“夜入?yún)恰敝?,我發(fā)現(xiàn)這場雨已經(jīng)下了很長時間,應該是從前一天晚上就開始下的。
(3)詩句“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辈粌H描寫了身體的寒冷,而且表達了詩人心情的孤寒,因為他要送別好友辛漸,心里非常難過。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句詩。
(生齊讀)
3.學習“平明送客楚山孤”。
(1)導入:這句詩讀完,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預設:看了注釋,我了解了“平明”指天剛剛亮,我了解到送別的時間是黎明時分。
他們前天晚上就已經(jīng)來到了芙蓉樓,喝了整整一晚上的酒,聊了一晚上的天。我知道天明時分,他們才不得不停下飲酒,來到江邊,依依惜別。
提示:這時候,我們看到了怎樣的場面?
這是描寫江面上的景色,詩人遙望江北的遠山,只能看看隱隱的山峰,顯得格外孤單。辛漸即將登船,詩人孤獨之感油然而生,這是他借助“孤”字在表達此時的心情。
4.學習“洛陽親友如相問”。
導語:好友辛漸即將乘船離開,去往洛陽,王昌齡的親友也都在那里。親友們會不會向辛漸打聽王昌齡的近況?
預設:我覺得會的,從“如”字可以看出,“如”是指如果、假如的意思。說明王昌齡已經(jīng)想到了親友們會問的。
提示:那么,當有人問起時,如果你是詩人,會讓辛漸跟大家說些什么?
預設:如果我是王昌齡,我會告訴大家在這里一切都好,讓大家放心。如果我是王昌齡,我會告訴大家,只要有機會,我就會回到洛陽,與大家相見。
小結:是啊,詩人平安的消息,一定是親友最關心的。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詩。
四 送別之志我來悟
1議“冰心”,明王昌齡之品格
請同學們一起來說,“冰心”在書中指的是什么?王昌齡借“一片冰心在玉壺”來表明自己的什么?
其實古人也經(jīng)常會用冰心來表明自己:
清如玉壺冰———鮑照
自有玉壺冰———駱賓王
前有南朝的鮑照用“玉壺冰”比喻自己清明的人品,后有唐代的駱賓王用“玉壺冰”形容非常純潔的真情,而王昌齡所寫的“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在表明自己的志向。王昌齡在表明什么志向呢?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大家整理的這幾段文字,看看他那大起大落的后半生。
(出示)
開元十二年,27歲的王昌齡西出長安,投筆從戎,胸懷壯志,寫下了無數(shù)氣勢磅礴的詩,被人們譽為“七絕圣手”。他也因詩會友,李
白、王維、孟浩然等都是他的至交好友。
開元十五年,30歲的王昌齡,一舉高中進士,但天才卓絕的他一直未得到朝廷的重用,而他沒有阿諛奉承,依舊清廉剛正,不斷進言獻策。
開元二十七年,42歲的王昌齡,因生活不拘小節(jié),不畏權貴,三次被貶。顛沛流離的他,經(jīng)歷著鋪天蓋地的謗議,面對著小人的
忌恨與迫害,有人勸他:少伯,你就屈服吧!“不!我絕不屈服。”他說“辛漸,請你告訴我洛陽的親 友們:我沒變,我還是原來的我?!?請學生說說是否體會到了當 時王昌齡的心境。他是悲憤的,是 凄涼的,是孤獨的,可他依舊說:我 沒變,我還是原來的我。
師生反復接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3.憶“冰心”,表王昌齡之志向教師邊講述邊呈現(xiàn)畫面: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我相信縱使死神過早地奪走了王昌齡手中的筆,但你一定會記得那個懷抱理想、意氣風發(fā)的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師生誦讀)
那個馳騁戰(zhàn)場、百折不撓的王昌齡———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師生誦讀)
那個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師生誦讀)
師結語:我們而今再次登上芙蓉樓,能看到這里掛著這樣一副楹聯(lián):樓上題詩,石壁尚留名士跡;江頭送客,冰壺如見故人心。讓我們一同記住這首流傳千古的送別詩,一同記住這位一片冰心在玉壺的王昌齡。
全班背誦

相關教案

統(tǒng)編版(2024)四年級下冊墨梅優(yōu)秀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統(tǒng)編版(2024)四年級下冊墨梅優(yōu)秀教學設計,共7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聊花導入,發(fā)布情境任務,任務一,四句詩,尋找答案,任務三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小學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這是一份小學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導入.,知詩人,釋題,整體誦讀,品評朗讀,品詩,悟情,拓展延伸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這是一份語文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共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視頻導入,初讀詩文,整體感知,再讀詩文,理解大意,詩文品讀,賞析感悟,了解背景,讀懂心跡,作業(yè)設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教案 更多

小學人教部編版第七單元22 古詩三首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小學人教部編版第七單元22 古詩三首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小學語文芙蓉樓送辛漸教案

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2 古詩三首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2 古詩三首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人教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教學設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小學語文統(tǒng)編版(2024)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

芙蓉樓送辛漸

版本: 統(tǒng)編版(2024)

年級: 四年級下冊

切換課文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