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課時詞四首 初中 · 語文 · 九年級(下)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誦讀。(重點)2.體會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賞析詞的語言內涵。(難點)學習目標新知導入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大漠邊關凄厲的號角聲及戰(zhàn)馬的嘶鳴、狂風的呼嘯令人心寒。倘若置身此處,怎能不懷念故鄉(xiāng)的溫馨?新知導入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謚號“文正”。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著有《范文正公集》。他工于詩詞散文,風格較為明健。助學資料作者簡介 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zhèn)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精讀課文朗讀指導漁家傲·秋思 范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邊界要塞之地奇異秋季北雁南飛,傳說至湖南衡陽城南的回雁峰而止古文探究精讀課文譯文:西北邊境秋天的風景十分奇異,大雁向衡陽展翅飛去,毫無留戀之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羌笛、馬嘶的聲音層巒疊嶂古文探究精讀課文號角譯文:從四面八方傳來的各種邊塞特有的聲音隨著號角一起響起,層巒疊嶂之間,長煙直上,落日斜照著緊閉的孤城。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古文探究精讀課文譯文:飲一杯濁酒,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xiāng),但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還鄉(xiāng)之日無法預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即羌笛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古文探究精讀課文譯文:羌笛聲悠揚,夜深霜重,征人夜深不能入睡,將軍和戰(zhàn)士都已滿頭白發(fā),無不因這種痛苦而落淚。出征的士兵塞 下 秋 來 風 景 異,衡 陽 雁 去 無 留 意。點明環(huán)境點明季節(jié)大雁擬人化側面反映出邊塞環(huán)境的惡劣句子解讀精讀課文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邊塞特有的各種聲音同軍中的號角聲一起響起,渲染了濃郁、蒼涼的戰(zhàn)地氣氛。句子解讀精讀課文選取邊塞典型景物,突出表現(xiàn)了邊塞壯麗凄涼的風光。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請從煉字角度賞析“塞下秋來風景異”中的“異”。 “異”字突出了西北邊塞秋景的奇異,與中原不同,從側面反映了邊塞生活的艱苦,為下文勾勒西北邊境肅殺凄涼的秋景做鋪墊。塞下風景“異”在哪里?精讀課文(1)氣候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秋天邊塞的大雁向南飛去,毫無留戀,從側面表明塞下氣候極其寒冷,這與中原地區(qū)的氣候是大不相同的。(2)聲音異?!八拿孢吢曔B角起”,大風、羌笛、馬嘶等邊塞特有的聲音同不斷起伏的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這些聲音在中原地區(qū)是聽不到的?!爱悺敝饕憩F(xiàn)在與中原地區(qū)完全不同,十分奇異:分析討論塞下風景“異”在哪里?精讀課文(3)環(huán)境異。“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坐落在層巒疊嶂間的孤城,當暮靄生成、夕陽西下時,便緊緊地關閉了城門,展現(xiàn)了塞下戰(zhàn)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環(huán)境,這當然和中原地區(qū)華燈初上時的太平景象迥然不同。分析討論句子解讀精讀課文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形成對比,表達了守邊將士思鄉(xiāng)之情?;玫涔?,表明戰(zhàn)爭沒有結束,還鄉(xiāng)之計無從談起,抒發(fā)了守邊將士的報國之情。這兩句展現(xiàn)了詞人及將士們思鄉(xiāng)與報國不可兼得的復雜矛盾心理。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采用互文的修辭,描繪了將士們因功業(yè)未成難以歸家而不能入睡、哀傷流淚的情景,表達了詞人思念家鄉(xiāng)、功業(yè)難成的哀傷。句子解讀精讀課文渲染出蕭瑟肅殺的氣氛,更添愁思與悲涼之感。 抒發(fā)了守邊將士的建功之志和思鄉(xiāng)之情。整體探究精讀課文寫邊塞特有的景色。上片下片精讀課文整體探究 上片側重描寫;下片側重抒情。 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xiāng)、功業(yè)難成(壯志難酬)的哀傷,有凄清悲涼之感,也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朝廷腐朽、軟弱,不修武備、不重邊功的憤懣之情。 這首詞通過寫邊塞的戰(zhàn)地風光,表現(xiàn)了作者渴望報國立功的英雄氣慨和壯志難酬、思鄉(xiāng)憂國的感慨情懷,同時也寫出了邊塞戰(zhàn)士的艱苦生活。 課堂小結課文主旨板書設計課堂小結塞下秋景征人之情功業(yè)難成思家難歸漁家傲·秋思雁去 邊聲千嶂 長煙落日 孤城濁酒 歸無計羌管 人不寐白發(fā) 征夫淚荒涼、蕭瑟的氣氛思鄉(xiāng)憂國新知導入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與黃庭堅并稱“蘇黃”。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等。助學資料作者簡介 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因政見不合,蘇軾連續(xù)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見無效果,蘇軾自請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寧七年(1074年),又從杭州到密州任知州。他雖在地方任官,卻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職,以便大用于世。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豪放派 內容上多抒發(fā)強烈的政治熱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語言暢達流利,直抒胸臆;風格豪邁奔放,意境雄奇闊大。由北宋詞人蘇軾開創(chuàng),經(jīng)南宋詞人辛棄疾發(fā)展而推向高峰。 助學資料知識鏈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作者自稱指黃犬往上托,舉古文探究精讀課文形容騎馬的隨從很多全城譯文:我姑且抒發(fā)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犬,右臂托著蒼鷹,(隨從的將士們)頭戴錦緞帽子,身穿貂皮衣服,浩浩蕩蕩的大部隊像疾風一樣,席卷平坦的山岡。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胸襟開闊,膽氣豪壯拿著、握住終將古文探究精讀課文譯文:我喝足了酒,胸襟開闊,膽氣豪壯。鬢角稍白,又有什么關系呢?朝廷什么時候會像派遣馮唐到云中來赦免魏尚一樣赦免我呢?我終將拉開飾以彩繪的弓,使之呈現(xiàn)滿月的形狀,瞄準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稍白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句子解讀精讀課文統(tǒng)領全篇,表現(xiàn)了詞人的雄健豪放、瀟灑磊落。詞人正值壯年,卻自稱“老夫”,又言“聊發(fā)”,隱約透露出怨憤不平之情。極言行走之快,不僅表現(xiàn)了出獵場面的盛大壯觀,而且寫出了隨從矯健的身姿和如虹的氣勢。用典,表現(xiàn)出作者壯志滿懷的英雄氣概。句子解讀精讀課文反問句,增強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出詞人壯心不已的英雄本色。詞人運用“遣馮唐”“射天狼”兩個典故,表達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思想感情。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分析討論精讀課文“老夫聊發(fā)少年狂”中的“狂”字妙在何處? “狂”字是上片的文眼,奠定了全詞縱情、豪邁的感情基調。用“狂”字貫串全篇,抒發(fā)了詞人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氣。分析討論精讀課文 “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詞人怎樣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詞人不服老的心境。其言外之意是:“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仍能躍馬馳騁疆場,迎擊來犯之敵。這是一首豪放詞,詞中的哪些字最能體現(xiàn)蘇軾豪放的風格?有什么作用?精讀課文狂卷挽分析討論這些動詞十分生動形象,極具表現(xiàn)力,充滿陽剛之美,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卓越的胸襟抱負與雄心壯志。蘇軾在詞作中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塑造了一個雄心勃勃、英武豪邁、挽弓勁射,希望自己能保家衛(wèi)國、征戰(zhàn)沙場的英雄形象。精讀課文分析討論整體探究精讀課文寫作者渴望報效朝廷、抗敵報國的政治理想。寫出獵時的壯闊場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英雄氣概。上片下片 這首詞通過描寫一次出獵的壯觀場面,借歷史典故抒發(fā)了詞人渴望被朝廷重用、建功立業(yè)、為國殺敵的豪情壯志。課堂小結課文主旨板書設計課堂小結江城子·密州出獵上片:冬獵盛況下片:表明志向老當益壯渴望報國威武雄壯牽黃擎蒼千騎卷平岡傾城相隨鬢霜何妨盼遣馮唐西北望,射天狼壯志滿懷1.《漁家傲·秋思》和《江城子·密州出獵》這兩首詩感情的側重點有何不同?《漁家傲·秋思》是與思鄉(xiāng)緊緊聯(lián)系的。《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跟蹤檢測2. 解釋下列標紅的字。(1)燕然未勒歸無計( )(2)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3)老夫聊發(fā)少年狂( ) (4)千騎卷平岡( )(5)會挽雕弓如滿月( ) 姑且,暫且跟蹤檢測 一人一馬的合稱終將刻石記功層巒疊嶂3. 請分別寫出下列詞句中詞人借“酒”表達的思想感情。(1)《漁家傲·秋思》中的“濁酒一杯家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城子·密州出獵》中的“酒酣胸膽尚開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遠隔萬里的家鄉(xiāng)的思念。壯心未已的英雄本色。跟蹤檢測初中· 語文 · 九年級(下)第2課時詞四首1.體會詞的韻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賞析詞的語言內涵。(重點)2.理解詩的凝練、含蓄的語言以及多種修辭手法。(難點)學習目標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詞,感受詞作中蘊含的詞人的雄心壯志。新知導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新知導入 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屬山東濟南)人。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著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助學資料作者簡介 本詞選自《稼軒詞編年箋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這首詞約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當時辛棄疾因積極主張抗金北伐,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誣陷,被免官,閑居在江西上饒。陳同甫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志士,兩人私交很好,經(jīng)常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辛棄疾送給陳同甫的。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fā)生!精讀課文朗讀指導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挑撥燈芯,使燈光明亮夢中回到 這里泛指樂器古文探究精讀課文連在一起的眾多軍營 這里泛指酒食 檢閱軍隊譯文:夜深人靜,帶著幾分醉意,忍不住又挑亮燈光,看著寶劍;夢中回到響著號角聲的軍營。把酒食分給部下享用,軍中的樂器演奏著悲壯粗獷的軍樂,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檢閱軍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像……一樣了結,完成古文探究精讀課文響雷,震雷收復北方失地的國家大事博得可惜譯文:戰(zhàn)馬像的盧馬那樣跑得飛快,射箭時弓弦的響聲如同雷鳴一般使人心驚。替君主完成了收復北方失地的大事,博得了生前和死后為國立功的美名??上У氖?,壯志未酬,我已白發(fā)叢生。作者醉后為何“挑燈看劍”?由此體現(xiàn)出什么?分析討論精讀課文 因為寶劍伴著他征戰(zhàn)殺敵,是詞人曾經(jīng)為國征戰(zhàn)沙場的見證。這一舉動隱含了詞人念念不忘報國的雄心。精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的壯觀場面。 出兵之前,戰(zhàn)士們興高采烈地分食酒食,軍營里奏響了悲壯粗獷的軍樂。在秋風蕭瑟的戰(zhàn)場上,詞人檢閱著各路兵馬,那一面面飄飛的戰(zhàn)旗,一陣陣點兵出征的號角,一隊隊斗志昂揚的戰(zhàn)士,一把把寒光閃亮的刀槍,無不彰顯著氣氛的肅殺,將士們準備出征?!鞍税倮锓主庀轮?,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這一描寫突出表現(xiàn)了什么?突出表現(xiàn)了雄壯的軍容和士兵們高昂的戰(zhàn)斗情緒。精讀課文上片描繪的是什么生活?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上片描繪的是軍旅生活。表達了作者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精讀課文精讀課文請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弓弦聲比作雷聲,生動形象地描寫出驚險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可憐白發(fā)生!”與本詞“壯”的風格是否一致? “可憐白發(fā)生!”與“壯”的風格一致。詞人借此句,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軍營里的經(jīng)歷只是一種追憶,另一方面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斑白,壯志難酬,看似消沉,實為壯語,只是它已變雄壯為悲壯。精讀課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的“壯”是如何體現(xiàn)出來的?從題材上:詞人寫的是軍營中的生活情境:分麾下炙,聽塞外曲,沙場點兵,騎快馬,拉強弓,這些都是極其雄豪,壯美的行為。從思想感情上:詞人渴望率師北伐,收復失地,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語言壯麗而不纖巧,處處體現(xiàn)了“壯”的特點。 精讀課文下片描繪的是什么?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下片描繪的是想象中的戰(zhàn)斗場面。表現(xiàn)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極大悲憤。精讀課文 這首詞追憶了作者當年在軍中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抒發(fā)了作者渴望殺敵報國、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報國無門的抑郁悲憤之情。課堂小結課文主旨板書設計課堂小結軍旅生活吹角連營分麾下炙奏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了卻天下事贏得美名可憐白發(fā)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抒發(fā)情懷戰(zhàn)爭場面雄偉壯觀悲憤慨嘆徒有雄心壯志難酬滿江紅秋 瑾新知導入 接下來我們學習秋瑾的《滿江紅》,了解一位巾幗英雄懷揣革命的崇高理想,沖破家庭的牢籠,踏上新的人生征途,創(chuàng)下一番轟轟烈烈的革命事業(yè)的艱辛歷程。新知導入 秋瑾(1875—1907),字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中國民主革命烈士,因策劃起義,被清政府逮捕殺害,她的詩詞具有豐富的時代性。今有《秋瑾集》《秋女士遺稿》等存世。助學資料作者簡介 這首詞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節(jié)時的述懷之作,時值八國聯(lián)軍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機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敗,決心獻身救國事業(yè)。中秋節(jié)時,秋瑾與丈夫發(fā)生沖突,離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門外的泰順客棧。后雖由吳芝瑛出面調解,但秋瑾下定決心沖破家庭牢籠,投身革命。不久便東渡日本留學。創(chuàng)作背景助學資料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精讀課文朗讀指導滿江紅 秋瑾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鄬z強派作蛾眉,殊未屑!暫時居住擦思念浙江故鄉(xiāng)古文探究精讀課文借指女子這里指菊花我不屑,輕視譯文:我暫時居住在北京,轉眼間就又到了中秋佳節(jié)?;h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開,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過一般明凈。四面的歌聲漸歇,漢軍最終打敗了楚軍,結婚八年以來只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浙江。老天苦苦地想讓我做一個女子,我很不甘心啊!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磨折。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指真誠的心屬類,范圍比喻沒落衰亡的境地古文探究精讀課文常因關心他人而熱情高漲剛直;嚴正指遭受磨難、挫折譯文:我雖不是男兒身,不能加入男兒的行列,但是我的心卻比男子的還要剛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顆真誠的心,常因關心他人而熱情高漲。俗人心胸狹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無路可走的時候總是要經(jīng)受磨難、挫折。在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找到知音呢?(想到這些,)眼淚打濕了我的衣襟! 緊承上句的“中秋”,描繪了一幅明麗的秋景圖?!盎h下”“黃花”分別化用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寫秋色,主要表現(xiàn)了詞人沖破家庭牢籠后興奮而又愁苦的矛盾心理。分析討論精讀課文“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在詞中有什么作用?簡要賞析“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味徒思浙?!本x課文 前一句化用了“四面楚歌”的典故,喻指中國被列強入侵、前途危殆的處境,也暗指自己被困封建家庭的境況。后一句表現(xiàn)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簡要賞析“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精讀課文“身”與“心”“烈”與“列”近音同音女子與男兒對比突出了英雄氣概形成了整齊和諧的音樂美,讀起來朗朗上口,氣勢逼人,使人一詠不忘直抒胸臆巾幗不讓須眉“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作為詞的結尾,有什么深刻含義? 這是詞人對自己難覓知音的悲嘆,表達了詞人被家庭束縛、寂寞自傷的痛苦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擔心和憂慮。琵琶女和白居易,同是天涯淪落人,可以相互安慰,而詞人的知音卻不知在何處。但詞人并未自暴自棄,而是在痛苦中積極地探索和追尋,這是對前途的叩問,也是對革命同仁的呼喚,蘊含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精讀課文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從封建婚姻家庭和舊禮教的束縛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悶彷徨和雄心壯志。精讀課文 這首詞是述懷之作,曲折地反映了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一個滿懷理想?yún)s不被理解的女人的苦悶憂愁,表達了詞人尋求救國良方、匡國濟世的凌云志向。課堂小結課文主旨板書設計課堂小結滿江紅下片—知音難覓,堅定報國上片—中秋景美,心情苦悶豪情壯志赤膽忠心籬下黃花秋容如拭徒思浙殊未屑身心矛盾俠肝義膽知音難覓跟蹤檢測1.按要求填空。(1)《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融___________________ 與_________于一體,寫了想象中抗金軍隊中的生活,富于浪漫色彩。(2)辛棄疾盡管“白發(fā)生”,卻依然眷戀自己曾經(jīng)浴血征戰(zhàn)的疆場。 這種眷戀的情結從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兩個細節(jié)中可以讀出。(3)秋瑾在《滿江紅》中運用典故,表達知音難覓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夢幻(夢境、理想) 醉里挑燈看劍現(xiàn)實夢回吹角連營俗子胸襟誰識我2.對《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的內容理解不當?shù)囊豁検牵? )A. 上片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繪了將士們飽餐烤牛肉的熱鬧 場面。B. 下闋中“馬作的盧飛快”一句表現(xiàn)了將士們勇往直前、勢不可擋 的銳氣。C. 全詞刻畫了一個雖人近暮年,仍雄姿英發(fā),親自領兵上陣殺敵的 英雄形象。D. 全詞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業(yè)卻壯志難酬的現(xiàn)實。C跟蹤檢測3. 以下對《滿江紅》這首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滿江紅》作于1903年,作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烈士秋瑾。B.“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四句運用短句,節(jié)奏明快, 格調高昂,豪邁雄健,將身不能為男兒,心卻不讓須眉的苦悶表達 得淋漓盡致。C.“滿江紅”是題目,作者是浙江紹興人,別號“易安居士”。D. “為籬下黃花開遍”,是化用了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和李清照 的“人比黃花瘦”,以外在自然景觀的清秀明麗反襯青春蹉跎而又 無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C跟蹤檢測再見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