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歌的韻腳與節(jié)奏;背誦全詩。
2.學習詩歌的藝術手法,掌握側面烘托、夸張、摹音、神話等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誦讀把握詩歌的韻腳與節(jié)奏。
2.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深入鑒賞詞語及意象。 3.通過分析意象鑒賞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充分感受詩歌創(chuàng)造的想象瑰麗的審美境界,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
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背誦全詩。
【難點】
比較閱讀《琵琶行》《聽穎師彈琴》《李憑箜篌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想一想,悟一悟
請?zhí)胬顟{設計一張演奏會海報,畫面上應有什么?
時間:高秋(高秋”一語,除了表明時間是九月深秋,還含有“秋高氣爽”的意思(寫出了演奏環(huán)境),與“深秋”、“暮秋”之類相比,更富含蘊。)
地點:中國(國都長安,箜篌演奏技藝到唐代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人物:演奏家李憑,詩人李賀。還有哪些嘉賓?請分別介紹一下他們的身份,并描繪一下他們聽李憑演奏時的神態(tài)(討論)
(1)江娥,就是湘妃,傳說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灑淚,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絕。
(2)素女,是神話中的月宮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
(3)紫皇,兼指天帝和當時的皇帝,被音樂打動。
(4)女媧,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紀女神,遠古時代,天裂地塌,災兇四起,女媧采煉五色石修補蒼天,又消除其他禍患,才使得劇烈動蕩的宇宙安定下來。女媧聽得入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
(5)神嫗,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樂,能彈箜篌。虛心向李憑學習箜篌技藝。
(6)老魚、瘦蛟,潛在神秘深山的幽澗中,隨音樂在水波中上下跳躍,翩翩起舞。
(7)吳質,吳剛,月宮中神仙,整天伐桂,徹夜不眠,倚著桂樹,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宮中嫦娥的寵物,蹲伏在一旁,任憑露水斜飛滴在身上,也不肯離開。
(9)云,優(yōu)美悅耳的弦歌聲一經(jīng)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具有人的聽覺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諦聽。
(10)十二門前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長安方圓70多里,呈正方形,共十二門。人們陶醉在美妙的弦樂聲中,連深秋時節(jié)的風寒露冷也感覺不到。
二、聽一聽,讀一讀
1.聽朗讀帶,整體感知;劃出節(jié)奏,找出韻腳;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1)韻腳(四次換韻)
秋 流 愁 篌/叫 笑/光 皇/處 雨 嫗 舞 樹 兔
(2)詩歌節(jié)奏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3)重點字詞:
①張:演奏 ②中國:即國中,國度長安之中。
③逗:引出 ④露腳:露珠下滴的形象說法。
三.品一品
通過我們找到的詩中對李憑“粉絲”們的描繪,我們的確可以體會到李憑的箜篌演奏具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藝術力量,那么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來描摹音樂的呢?(小組討論)
側面烘托、夸張、摹音、神話
四.比一比
1 與白居易的《琵琶行》和韓愈的《聽穎師彈琴》作比較,體會其異同。
琵琶行 白居易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進。鐵騎突出刀槍鳴,四弦一聲如裂帛。
思考:這些比喻描寫凸現(xiàn)了音樂的什么特點?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聲勢;小弦切切如私語——輕幽的音韻;
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而和諧;間關鶯語花底滑——悠揚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而冷澀;銀瓶乍破水漿進——突發(fā)而激烈;
鐵騎突出刀槍鳴——清脆而尖銳;四弦一聲如裂帛——剛勁而激越。
聽穎師彈琴 韓愈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浮云柳絮無根蒂,天地闊遠隨飛揚。喧啾百鳥群,忽見孤鳳凰。躋攀分寸不可上,失勢一落千丈強。嗟余有兩耳,未省聽絲篁。自聞穎師彈,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濕衣淚滂滂。穎乎爾誠能,無以冰炭置我腸!
同:都運用形象生動的比喻,將不可見的樂聲轉化為眼前之物,極具形象感。
異:李賀重在側面烘托,極力凸顯音樂效果的動人;白居易極力描繪樂聲本身;韓愈前一半描摹樂聲,后一半側面烘托。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主要描寫音樂產生的藝術效果,對于音樂旋律本身的起伏著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兩句,為側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過比喻描摹音色的強弱緩急,為直接描寫,“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為側面烘托手法?!堵牱f師彈琴》前十句用形象的比喻摹寫琴聲的起落變化,并且描摹出音樂所表現(xiàn)的意境,是直接描寫;后面八句用抒情的方式表達聽琴的感受,是側面烘托的手法。
這三首詩風格迥異。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純?yōu)槊枘∫魳?,少有詩人的情感寄托,風格凄寒冷艷、浪漫瑰麗。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敘事詩,在描摹音樂時也在敘事和抒情,琵琶女彈奏時的情態(tài)動作和作者的身世體驗都穿插其中,其風格平易感傷。韓愈的《聽穎師彈琴》前十句寫琴聲,后面八句寫詩人聽音樂的感受,至于琴聲引發(fā)了怎樣的人生體驗,并未直言,此詩風格悲愴含蓄。
五.背一背
《李憑箜篌引》為樂府歌行體,音韻流轉自然,應注意詩句之間的起承轉合。還要把握這首詩的四次換韻,注意韻腳和節(jié)奏,力求當堂背下來。請同學們放聲朗讀背誦。
附:板書設計
鑒賞詩歌方法:因聲求氣 吟詠詩韻
品讀詩歌過程
想一想,悟一悟
聽一聽,讀一讀
品一品
比一比
背一背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閣夜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聯(lián)系背景,解讀題目,?初讀詩歌,初步感知,再讀詩歌,咀嚼鑒賞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將進酒教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導入,整體感知,賞析,朗讀提升,拓展練習,總結,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 (新課標)選修菩薩蠻(其二)教學設計,共2頁。教案主要包含了學習目標,課時安排,學習過程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