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出使緣由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jū)使于秦。1. 詞語解釋(1)唐雎不辱使命 辱:
(2)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 使【F】:(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易:(4)安陵君其許寡人 其:(5)大王加惠 加惠:(6)秦王不說 說: 2.句子翻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
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yīng)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3)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兒繼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護它。3. 文意理解你認為秦王要求“易地”有怎樣的用心?(RJ課后習(xí)題)
秦王要求“易地”肯定是包藏禍心的。他已經(jīng)消滅了韓國、魏國,對于小小的安陵,企圖不費一槍一彈,以“換”為名,達到強取豪奪的目的,這是一個明顯的騙局。第二部分:唐雎與秦王的正面斗爭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jìn)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gǎ)素,今日是也?!蓖Χ稹?br/>1. 詞語解釋(1)故不錯意也 錯:(2)請廣于君 廣:(3)豈直五百里哉 直:(4)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布衣:(5)以頭搶地耳 搶:(6)倉鷹擊于殿上 倉:(7)休祲降于天 休: 祲:
2. 句子翻譯(1)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安陵君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3. 句子朗讀節(jié)奏(1)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2)公 亦 嘗 聞 天 子 之 怒 乎?
4.文意理解(1)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第三段中唐雎是怎樣讓秦王屈服的? 唐雎用“布衣之怒”來對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并列舉了三個布衣之怒的例子來反駁秦王,表示要效法。最后,“挺劍而起”,以死相拼,挫敗秦王。(2)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能夠出色完成使命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使命:挫敗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陰謀; 原因:唐雎不畏強暴,有勇有謀。
第三部分: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氣所折服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詞語解釋(1)秦王色撓 撓:(2)長跪而謝之曰 謝:(3)寡人諭矣 諭:2.句子翻譯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全文中心】本文通過唐雎面對暴秦展開斗爭直至折服秦王的記述,贊揚了唐雎堅持正義、勇敢無畏的愛國精神?!救宋镄蜗蟆刻砌拢褐矣谑姑晃窂姳?,敢于斗爭。秦王:驕橫欺詐,外強中干,色厲內(nèi)荏。
文意理解 1. 有人說:“根據(jù)史實,秦王能統(tǒng)一六國,成就大業(yè),應(yīng)該是個英雄?!蹦闶窃鯓涌创赝踹@個人的?結(jié)合文章,發(fā)表你的見解。 示例:我認為秦王不是英雄。因為他先以“天子之怒”恫嚇,后又“色撓”,說明他是一個驕橫狂暴、外強中干的人?;颍何艺J為秦王是個英雄。秦王面對敢于拼命的唐雎“長跪而謝”,并稱贊唐雎,說明他是一個能審時度勢、當(dāng)機立斷的人。
一、文言文閱讀。(14分)【甲】《唐雎不辱使命》第三、四段【乙】鄭同北見趙王。趙王曰:“子南方之傳士也,何以教之?”鄭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問?雖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對乎?臣少之時,親嘗教以兵?!壁w王曰:“寡人不好兵?!编嵧驌崾盅鎏於χ唬骸氨烫煜轮癣傧惨?,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荚唬骸踔心苋缭S由②乎?許由無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傳;欲宗廟之安,壤地不
削,社稷之血食乎?’王曰:‘然?!裼腥瞬匐S侯之珠,持丘之環(huán),萬金之財,時宿于野,內(nèi)無孟賁③之威,荊慶之?dāng)?,外無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裼袕娯澲畤?,臨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則不可,說以義則不聽。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dāng)之?王若無兵,鄰國得志矣?!壁w王曰:“寡人請奉教?!? (《戰(zhàn)國策·趙策三》,有刪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許由:堯舜時代的賢人。 ③孟賁(bēn):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下列句中標(biāo)色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長跪而謝之曰 謝:道歉B.寡人諭矣 諭:明白,懂得C.親嘗教以兵 兵:兵器D.許由無天下之累 累:牽累【解析】C項中“兵”的意思是“兵法”。
2. 下列各組句子中變色的詞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 )A. 夫?qū)VT之刺王僚也 處處志之B. 休祲降于天 賢于材人遠矣C. 鄭同因撫手仰天而笑之曰 而山不加增D. 臣亦嘗以兵說魏昭王 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解析】A項中兩個“之”,前者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后者是助詞,起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的作用。B項中兩個“于”都是介詞,前者表動作發(fā)生的處所,是“從”的意思,后者
表比較,是“比”的意思。C項中兩“而”都是連詞,前者表修飾,不譯,后者表轉(zhuǎn)折,譯為“但是”。D項中兩個“以”都是介詞,表工具或憑借,可譯為“用”?!敬鸢浮緿
3.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6分)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2)王非戰(zhàn)國守圉之具,其將何以當(dāng)之? 大王您如果沒有爭戰(zhàn)之國所具有的防御裝備,又將用什么去抵御他們呢?
4. 同為勸諫君王,唐雎和鄭同勸諫方式有何不同?(4分) 【解析】作答此題,聯(lián)系甲文,通過唐雎的語言“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動作“挺劍而起”可知其勸諫的方式是“針鋒相對,直言相諫”;再看乙文,鄭同以一個拿著眾多寶貝的人為喻來告誡趙王應(yīng)該講求用兵的策略。這是一種迂回曲折的勸諫方式。 唐雎:針鋒相對,直言相諫。 鄭同:迂回曲折,委婉勸諫。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內(nèi)文言文考點過關(guān)復(fù)習(xí)課件20:曹劌論戰(zhàn)(含答案),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個人專有,有“養(yǎng)”的意思,目光短淺,通“遍”遍及,牛羊等,為人所信服,賜福保佑,以實情判斷,盡力做好分內(nèi)的事,追趕追擊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內(nèi)文言文考點過關(guān)復(fù)習(xí)課件19:魚我所欲也(含答案),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通“避”躲避,假如假使,禍患災(zāi)難,此這樣,用腳踢,通“辨”辨別,通“歟”語氣助詞,通“向”從前,停止放棄,天性天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fù)習(xí)課內(nèi)文言文考點過關(guān)復(fù)習(xí)課件16:小石潭記(含答案),共1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表示起點自,陽光直射,呆呆的樣子,輕快敏捷的樣子,逗樂嬉戲,像北斗七星,像蛇一樣,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憂傷的樣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