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1. 詞語解釋(1)可愛者甚蕃 可愛【F】: 蕃:(2)出淤泥而不染 染:
(草木)茂盛,這里指繁多
(3)濯清漣而不妖 濯: 妖:(4)不蔓不枝 蔓: 枝:(5)香遠益清 益【F】:(6)亭亭凈植 亭亭: 植:(7)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褻:2.句子翻譯(1)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則唯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媚。(3)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蓮)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筆直潔凈地立在水中。3. 句子朗讀節(jié)奏(1)水 陸 草 木 之 花,可 愛 者 甚 蕃。(2)予 獨 愛 蓮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濯 清 漣 而不 妖。
4. 文意理解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看法不同,你同意哪種觀點,請結合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示例:我贊同“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要心地純凈,不受世俗的影響;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是自控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壞的現(xiàn)象影響,說法太絕對。生活中,無論環(huán)境怎樣,都要保持高潔的品格(操守);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在精神上、人格上保持獨立,不隨波逐流,最后我們都能“出淤泥而不染”。
第二部分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 詞語解釋(1)予謂菊 謂【F】:(2)陶后鮮有聞 鮮【F】: 聞【F】:(3)宜乎眾矣 宜: 眾:
2. 句子翻譯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喜愛,人該是很多了。3. 文意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示例:對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遺憾(惋惜,慨嘆)和對世人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鄙視(批判,嘲諷)。
【全文中心】本文通過對蓮可貴品格的贊美,含蓄地表達了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既不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而是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尚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寫作特色】(1)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2)用菊正襯蓮,用牡丹反襯蓮。把菊花的隱逸,牡丹的富貴和蓮花的高潔進行對比,使“愛蓮”這一主題得以深化,起到了突出中心、加深立意的作用。(3)綜合運用各種表達方式,集描寫、抒情、議論于一體。
【現(xiàn)實意義】一個人如果自制力強,不受環(huán)境影響,就能夠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反之,如果自制力弱,就會“近墨者黑”。文意理解陶淵明“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他們的處世態(tài)度有何異同?相同點:他們都潔身自好,不愿與追名逐利的世俗同流合污。不同點:陶淵明是消極避世,歸隱田園,遠離世俗;周敦頤則是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高潔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一、閱讀《愛蓮說》,回答問題。(6分)1. 解釋下面句中標色的詞。(2分) ①可愛者甚蕃 ( ?。? ②濯清漣而不妖 ( )2. 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①同予者何人? (對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
3.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蓮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有一個重要的條件,那就是 “__________”(用第一段的原文回答,限答三個字)。(2分)
【解析】題干中指明了答案在第一段,限三個字。讀第一段,蓮之所以“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就是“不蔓不枝”,提取概括出三個字就是“不蔓枝”。
②宜乎眾矣。 (喜愛牡丹的人)應該是很多了。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內文言文考點過關復習課件23:唐雎不辱使命(含答案),共20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給予恩惠,通“措”置,只僅僅,通“蒼”青色,明白懂得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內文言文考點過關復習課件20:曹劌論戰(zhàn)(含答案),共25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個人專有,有“養(yǎng)”的意思,目光短淺,通“遍”遍及,牛羊等,為人所信服,賜福保佑,以實情判斷,盡力做好分內的事,追趕追擊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中考語文一輪復習課內文言文考點過關復習課件19:魚我所欲也(含答案),共17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通“避”躲避,假如假使,禍患災難,此這樣,用腳踢,通“辨”辨別,通“歟”語氣助詞,通“向”從前,停止放棄,天性天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