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_Tc8950" 02、知識導(dǎo)圖,思維引航 PAGEREF _Tc8950 \h 2
\l "_Tc1745"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PAGEREF _Tc1745 \h 2
\l "_Tc18921" 考點一 機械波的形成 波的圖像 PAGEREF _Tc18921 \h 2
\l "_Tc11329" 知識點1.機械波 PAGEREF _Tc11329 \h 2
\l "_Tc20917" 知識點2.波的圖像 PAGEREF _Tc20917 \h 3
\l "_Tc4239" 考向1機械波的形成與傳播 PAGEREF _Tc4239 \h 3
\l "_Tc18506" 考向2.波的圖像 PAGEREF _Tc18506 \h 5
\l "_Tc32368" 考點二 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的綜合應(yīng)用 PAGEREF _Tc32368 \h 6
\l "_Tc21871" 知識點1.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的比較 PAGEREF _Tc21871 \h 6
\l "_Tc28628" 知識點2.求解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綜合問題的關(guān)鍵點 PAGEREF _Tc28628 \h 7
\l "_Tc24429" 考察動向 PAGEREF _Tc24429 \h 7
\l "_Tc15736" 考向1 已知波的圖像判定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 PAGEREF _Tc15736 \h 7
\l "_Tc8516" 考向2 已知質(zhì)點振動圖像判定波的圖像 PAGEREF _Tc8516 \h 8
\l "_Tc11976" 考向3 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的綜合應(yīng)用 PAGEREF _Tc11976 \h 8
\l "_Tc880" 考點三 波的多解問題 PAGEREF _Tc880 \h 9
考察動向 \l "_Tc22029" PAGEREF _Tc22029 \h 9
\l "_Tc21485" 考向1.波的周期性形成多解 PAGEREF _Tc21485 \h 10
\l "_Tc728" 考向2. 波的雙向性形成多解 PAGEREF _Tc728 \h 11
\l "_Tc8035" 考向3.波形的隱含性形成多解 PAGEREF _Tc8035 \h 13
\l "_Tc9485" 考點四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應(yīng) PAGEREF _Tc9485 \h 13
\l "_Tc15516" 知識點1.波的干涉現(xiàn)象中加強點、減弱點的判斷方法 PAGEREF _Tc15516 \h 13
\l "_Tc3323" 知識點2.多普勒效應(yīng)的成因分析 PAGEREF _Tc3323 \h 14
知識點 \l "_Tc25772" 3.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 PAGEREF _Tc25772 \h 14
考察動向
\l "_Tc6489" 考向1.波的疊加 PAGEREF _Tc6489 \h 14
\l "_Tc17794" 考向2.波的干涉 PAGEREF _Tc17794 \h 15
\l "_Tc10797" 考向3.對波的衍射的理解 PAGEREF _Tc10797 \h 16
\l "_Tc10666" 考向4.對多普勒效應(yīng)的理解 PAGEREF _Tc10666 \h 16
\l "_Tc10212" 04真題練習,命題動向 PAGEREF _Tc10212 \h 17
考點一 機械波的形成 波的圖像
知識點1.機械波
(1)機械波的形成條件
①有發(fā)生機械振動的波源。
②有傳播介質(zhì),如空氣、水等。
(2)傳播特點
①機械波傳播的只是振動的形式和能量,質(zhì)點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簡諧運動,并不隨波遷移。
②波傳到任意一點,該點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介質(zhì)中每個質(zhì)點都做受迫振動,因此,任一質(zhì)點的振動頻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動頻率和周期相同。
④波源經(jīng)過一個周期T完成一次全振動,波恰好向前傳播一個波長的距離。
知識點2.波的圖像
(1)坐標軸:橫軸表示各質(zhì)點的平衡位置,縱軸表示該時刻各質(zhì)點的位移。
(2)意義:表示在波的傳播方向上,某時刻各質(zhì)點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
(3)圖像(如圖)
3.波長、波速、頻率及其關(guān)系
(1)波長λ:在波的傳播方向上,振動相位總是相同的兩個相鄰質(zhì)點間的距離。
(2)頻率f:等于波源的振動頻率,由波源決定。
(3)波速v:波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由介質(zhì)本身的性質(zhì)決定,與波長和頻率無關(guān)。
(4)波長、波速和頻率(周期)的關(guān)系:v=eq \f(λ,T)=λf。
考向1機械波的形成與傳播
1.t=0時刻手持較長軟繩端點O開始帶動繩上各點上下做簡諧運動,振幅為0.2 m,t=0.6 s時振動恰好傳到Q點,細繩上形成的波形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刻O點的振動方向向上
B.t=0.6 s時質(zhì)點P恰好完成一次全振動
C.t=0.6 s時P、Q兩質(zhì)點的速度相同
D.若手上下振動加快,則該波的波長將變大
【答案】 A
【解析】 根據(jù)題意可知,該波向右傳播,根據(jù)“同側(cè)法”可知,質(zhì)點Q在t=0.6 s恰好要向上振動,而在波的傳播方向上,所有質(zhì)點的起振方向均和波源的起振方向相同,則t=0時刻O點的振動方向向上,故A正確;根據(jù)波形圖可知,形成1.5個波長的波形需要0.6 s,則該波的周期為t=0.4 s,即波從O點傳播到P點恰好用時一個周期,而波從P點傳播到Q點用時半個周期,在傳播過程中,質(zhì)點P振動了半個周期,故B錯誤;根據(jù)“同側(cè)法”可知,t=0.6 s時,質(zhì)點P向下振動,質(zhì)點Q向上振動,振動方向相反,故C錯誤;若手上下振動加快,則該波的頻率增大,而波的傳播速度不變,由λ=eq \f(v,f)可知該波的波長變短,故D錯誤。
2.在如圖所示的xOy坐標系中,一條彈性繩沿x軸放置,圖中小黑點代表繩上的質(zhì)點,相鄰質(zhì)點的間距為a。t=0時,x=0處的質(zhì)點P0開始沿y軸做周期為T、振幅為A的簡諧運動。t=eq \f(3,4)T時的波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時,質(zhì)點P0沿y軸負方向運動
B.t=eq \f(3,4)T時,質(zhì)點P4的速度最大
C.t=eq \f(3,4)T時,質(zhì)點P3和P5相位相同
D.該列繩波的波速為eq \f(8a,T)
【答案】D
【解析】由t=eq \f(3,4)T時的波形圖可知,波剛好傳到質(zhì)點P6,根據(jù)“上下坡法”,可知此時質(zhì)點P6沿y軸正方向運動,故波源起振的方向也沿y軸正方向,故t=0時,質(zhì)點P0沿y軸正方向運動,故A錯誤;由題圖可知,在t=eq \f(3,4)T時質(zhì)點P4處于正的最大位移處,故速度為零,故B錯誤;由題圖可知,在t=eq \f(3,4)T時,質(zhì)點P3沿y軸負方向運動,質(zhì)點P5沿y軸正方向運動,故兩個質(zhì)點的相位不相同,故C錯誤;由題圖可知eq \f(λ,4)=2a,解得λ=8a,故該列繩波的波速為v=eq \f(λ,T)=eq \f(8a,T),故D正確。
3.“水袖功”是中國古典舞中用于表達情感的常用技巧,舞者通過手把有規(guī)律的抖動傳導(dǎo)至袖子上,營造出一種“行云流水”的美感。這一過程其實就是機械波的傳播。下列關(guān)于機械波中橫波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介質(zhì)中質(zhì)點沿波的傳播方向移動
B.介質(zhì)中質(zhì)點的振動速度等于波速
C.橫波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
D.橫波由一種介質(zhì)進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頻率發(fā)生變化
【答案】C
【解析】: 介質(zhì)中質(zhì)點不會沿波的傳播方向移動,只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振動,故A錯誤;介質(zhì)中質(zhì)點的振動速度不等于波速,波速與介質(zhì)有關(guān),振動的速度與距平衡位置的遠近有關(guān),故B錯誤;橫波和縱波都能傳遞能量,故橫波是傳遞能量的一種方式,故C正確;波的頻率由波源決定,與介質(zhì)無關(guān),故橫波由一種介質(zhì)進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頻率不發(fā)生變化,故D錯誤。
考向2.波的圖像
1.一列簡諧橫波在介質(zhì)中沿x軸傳播,波速為2 m/s,t=0時的波形圖如圖2所示,P為該介質(zhì)中的一質(zhì)點。則( )
A.該波的波長為14 m
B.該波的周期為8 s
C.t=0時質(zhì)點P的加速度方向沿y軸負方向
D.0~2 s內(nèi)質(zhì)點P運動的路程有可能小于0.1 m
【答案】 BD
【解析】 由圖可知eq \f(3,4)λ=12 m,解得λ=16 m,A錯誤;由v=eq \f(λ,T),得T=eq \f(λ,v)=eq \f(16,2) s=8 s,B正確;簡諧運動的加速度方向總指向平衡位置,P點位于y軸負半軸,加速度方向沿y軸正方向,C錯誤;P點位于y軸的負半軸,經(jīng)過2 s=eq \f(T,4),若波向x軸負方向傳播,P向遠離平衡位置方向振動,在0~2 s內(nèi)質(zhì)點P運動的路程小于0.1 m,D正確。
2.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探頭向人體發(fā)射一組超聲波,遇到人體組織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探頭接收到的超聲波信號形成B超圖像。如圖為血管探頭沿x軸正方向發(fā)送的簡諧超聲波圖像,t=0時刻波恰好傳到質(zhì)點M。已知此超聲波的周期為1×10-7 s,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質(zhì)點M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正方向
B.0~1.25×10-7 s內(nèi)質(zhì)點M運動的位移為0.4 mm
C.超聲波在血管中的傳播速度為1.4×103 m/s
D.t=2.0×10-7 s時質(zhì)點N恰好處于波谷
【答案】C
【解析】根據(jù)同側(cè)法可知,質(zhì)點M開始振動的方向沿y軸負方向,故A錯誤;由題可知,質(zhì)點M運動了eq \f(5,4)T,因此M的位移為-0.4 mm,故B錯誤;超聲波在血管中的傳播速度為v=eq \f(λ,T)=eq \f(14×10-5,1×10-7) m/s=1.4×103 m/s,故C正確;根據(jù)題意可知,0~2.0×10-7 s時間內(nèi),波傳播的距離為x=vt=2.8×10-4 m,即x=7×10-2 mm處質(zhì)點的振動形式傳播到N點,則質(zhì)點N恰好處于波峰,故D錯誤。
3.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其波速為10 m/s,t=0時刻的波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0~0.6 s時間內(nèi),質(zhì)點P運動的路程為18 cm
B.t=0.6 s時刻,質(zhì)點P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為6 cm
C.t=1.2 s時刻,質(zhì)點Q加速度最大
D.t=1.4 s時刻,質(zhì)點M沿y軸負方向運動
【答案】A
【解析】: 由波形圖可知A=6 cm,λ=8 m,因為v=10 m/s,所以T=eq \f(λ,v)=0.8 s,0~0.6 s時間內(nèi),質(zhì)點P運動的路程s=3A=18 cm,A正確;t=0.6 s時,即經(jīng)過eq \f(3,4)T,質(zhì)點P恰好回到平衡位置,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為0,B錯誤;t=1.2 s=eq \f(3,2)T時,質(zhì)點Q處于平衡位置,加速度為0,C錯誤;t=1.4 s=eq \f(7,4)T時,質(zhì)點M處于波谷和平衡位置之間,正沿y軸正方向運動,D錯誤。
考點二 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的綜合應(yīng)用
知識點1.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的比較
知識點2.求解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綜合問題的關(guān)鍵點
(1)分清振動圖像與波的圖像。此步驟最簡單,只要看清橫坐標即可,橫坐標為x則為波的圖像,橫坐標為t則為振動圖像。
(2)看清橫、縱坐標的單位。尤其要注意單位前的數(shù)量級。
(3)找準波的圖像對應(yīng)的時刻,找準振動圖像對應(yīng)的質(zhì)點。
考向1 已知波的圖像判定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
1.(多選)如圖是一列沿x軸傳播的簡諧橫波t=0時刻的波形圖,已知該波的傳播速度為4 m/s,則下列選項圖中,描述平衡位置坐標為x=12 m處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答案】AD
【解析】:由題圖可以得到該波的波長為λ=24 m,又因為波速為v=4 m/s,所以得到質(zhì)點的振動周期為T=eq \f(λ,v)=6 s,故B錯誤;因為x=12 m處的質(zhì)點與原點的水平距離正好是半個波長,故t=0時刻x=12 m處的質(zhì)點的位移為5 cm,故C錯誤;若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由“同側(cè)法”可知,t=0時刻x=12 m處的質(zhì)點向上振動,故A正確;若該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由“同側(cè)法”可知,t=0時刻x=12 m處的質(zhì)點向下振動,故D正確。
考向2 已知質(zhì)點振動圖像判定波的圖像
2.(多選)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平衡位置位于坐標原點O的質(zhì)點振動圖像如圖所示。當t=7 s時,簡諧波的波動圖像可能正確的是( )
【答案】AC
【解析】: 由O點的振動圖像可知,周期為T=12 s,設(shè)原點處的質(zhì)點的振動方程為y=Asineq \b\lc\(\rc\)(\a\vs4\al\c1(\f(2π,T)t+φ)),則10=20sin φ,解得φ=eq \f(π,6),在t=7 s時刻y7=20sineq \b\lc\(\rc\)(\a\vs4\al\c1(\f(2π,12)×7+\f(π,6)))=-10eq \r(3) cm≈-17.3 cm,因7 s=eq \f(1,2)T+eq \f(1,12)T,則在t=7 s時刻質(zhì)點沿y軸負方向振動,根據(jù)“同側(cè)法”可判斷若波向右傳播,則波形為C所示;若波向左傳播,則波形如A所示。
考向3 波的圖像與振動圖像的綜合應(yīng)用
3.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t=2 s時刻波的圖像如圖3甲所示,x=2 m處的質(zhì)點P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斷( )
A.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
B.在t=3 s時質(zhì)點P的加速度方向沿y軸正方向
C.該波在0~5 s時間內(nèi)傳播的距離是2 m
D.在0~5 s時間內(nèi)質(zhì)點P通過的路程是20 cm
【答案】 B
【解析】 由題圖乙可知,x=2 m處的質(zhì)點P在t=2 s時刻沿y軸負向振動,結(jié)合題圖甲可知,該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故A錯誤;在t=3 s時質(zhì)點P在負的最大位移處,由回復(fù)力F=-kx,可知,回復(fù)力方向沿y軸正方向。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在t=3 s時質(zhì)點P的加速度方向沿y軸正方向,故B正確;波長λ=2 m,周期T=4 s,波速v=eq \f(λ,T)=eq \f(2,4) m/s=0.5 m/s,該波在0~5 s時間內(nèi)傳播的距離Δx=v·Δt=0.5×5 m=2.5 m,故C錯誤;振幅A=5 cm,周期為4 s,在0~5 s時間內(nèi)質(zhì)點P通過的路程是s=5A=25 cm,故D錯誤。
4.如圖(a)為一列簡諧橫波在t=0.5 s時刻的波形圖,介質(zhì)中的兩個質(zhì)點P、Q此刻離開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別為0.5A、-0.5A;圖(b)是質(zhì)點Q的振動圖像。正確的是( )
A.波沿+x方向傳播,0.5 s時刻P質(zhì)點正在向+y方向振動
B.波沿+x方向傳播,0.5 s時刻Q質(zhì)點正在向+y方向振動
C.波速為4 cm/s,0.5 s時刻質(zhì)點P在減速、質(zhì)點Q在加速
D.波速為4 cm/s,質(zhì)點P、Q振動方向有時相同有時相反
【答案】 D
【解析】 由質(zhì)點Q的振動圖像可知0.5 s時刻Q質(zhì)點正在向-y方向振動,在題圖(a)中根據(jù)同側(cè)法可以判斷出波沿-x方向傳播,故A、B錯誤;根據(jù)波的圖像可得波長為λ=24 cm,根據(jù)振動圖像可得質(zhì)點振動的周期即波傳播的周期為T=6 s,則波速為v=eq \f(λ,T)=4 cm/s,根據(jù)同側(cè)法可得0.5 s時刻P質(zhì)點正在向平衡位置運動,在加速,而Q質(zhì)點則正在向負向最大位移處運動,在減速,C錯誤;由于質(zhì)點P、Q的平衡位置的距離不是半波長的整數(shù)倍,所以質(zhì)點P、Q振動方向有時相同有時相反,D正確。
考點三 波的多解問題
1.波的周期性
(1)質(zhì)點振動nT(n=1,2,3,…)時,波形不變。
(2)在波的傳播方向上,當兩質(zhì)點平衡位置間的距離為nλ(n=1,2,3,…)時,它們的振動步調(diào)總相同;當兩質(zhì)點平衡位置間的距離為(2n+1)eq \f(λ,2)(n=0,1,2,3,…)時,它們的振動步調(diào)總相反。
2.造成波傳播問題多解的主要因素
(1)周期性
①時間周期性:時間間隔Δt與周期T的關(guān)系不明確。
②空間周期性:波傳播距離Δx與波長λ的關(guān)系不明確。
(2)雙向性
①傳播方向雙向性:波的傳播方向不確定。
②振動方向雙向性:質(zhì)點振動方向不確定。
考向1.波的周期性形成多解
1.時間的周期性:時間間隔Δt與周期T的關(guān)系不明確。
2.空間的周期性:波傳播距離Δx與波長λ的關(guān)系不明確。
1.如圖甲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A、B兩點的平衡位置間的距離x=6 m,A、B兩點的振動情況分別如圖乙中的圖線a、b所示。該波的最大波長為( )
A.8 m B.6 m
C.4 m D.2 m
【答案】A
【解析】根據(jù)振動圖像平移可知,該波從A點傳播至B點的時間Δt=eq \b\lc\(\rc\)(\a\vs4\al\c1(n+\f(3,4)))T(n=0,1,2,3…),又由于v=eq \f(x,Δt)=eq \f(λ,T),由題圖乙可知,該波的周期T=4 s,解得λ=eq \f(24,4n+3) m(n=0,1,2,3…),可知,當n=0時,波長最大,且λmax=8 m,故選A。
2.下面上下兩圖分別是一列機械波在傳播方向上相距6 m的兩個質(zhì)點P、Q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波的周期是5 s
B.該波的波速是3 m/s
C.4 s時P質(zhì)點向上振動
D.4 s時Q質(zhì)點向上振動
【答案】 C
【解析】 由兩個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可知,該波的周期是4 s,A錯誤;4 s時,P質(zhì)點向上振動,Q質(zhì)點向下振動,C正確,D錯誤;兩個質(zhì)點振動步調(diào)相反,可知兩質(zhì)點間距離等于(2n+eq \f(1,2))λ(n=0,1,2,…),只有當n=0時,eq \f(1,2)λ=6 m,λ=12 m,v=eq \f(λ,T)=3 m/s,n≥1時,v≠3 m/s,B錯誤。
考向2. 波的雙向性形成多解
1.傳播方向雙向性:波的傳播方向不確定。
2.振動方向雙向性:質(zhì)點振動方向不確定。
3.(多選)一列簡諧橫波在某一時刻波的圖像如圖中實線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平衡位置分別為A、B的2個質(zhì)點的振幅相等
B.如果波向右傳播,平衡位置分別為B、C的2個質(zhì)點,在此時刻的振動方向相反
C.若波速為240 m/s,那么波的頻率為30 Hz
D.若虛線是簡諧橫波在t=eq \f(1,4) s時的波形圖,那么波的傳播速度為8eq \b\lc\(\rc\)(\a\vs4\al\c1(4n+1)) m/seq \b\lc\(\rc\)(\a\vs4\al\c1(n=0,1,2…))
【答案】ABC
【解析】波在傳播過程中各個質(zhì)點的振幅都相等,選項A正確;如果波向右傳播,平衡位置分別為B、C的2個質(zhì)點,在此時刻的振動方向相反,B質(zhì)點沿y軸正向振動,C質(zhì)點沿y軸負向振動,選項B正確;若波速為240 m/s,那么波的頻率為f=eq \f(v,λ)=eq \f(240,8) Hz=30 Hz,選項C正確;若虛線是簡諧橫波在t=eq \f(1,4) s時的波形圖,若波沿x軸正向傳播,那么波的傳播速度為v=eq \f(nλ+\f(1,4)λ,Δt)=eq \f(8n+2,\f(1,4)) m/s=8(4n+1)m/s(n=0,1,2…),若波沿x軸負向傳播,那么波的傳播速度為v=eq \f(nλ+\f(3,4)λ,Δt)=eq \f(8n+6,\f(1,4)) m/s=8(4n+3)m/s(n=0,1,2…),選項D錯誤。
4.地震波既有縱波(P波)也有橫波(S波),縱波是推進波,橫波是剪切波,地震波的縱波和橫波頻率相等。距離震源30 km的監(jiān)測人員先感覺到上下顛簸,Δt=3 s后感覺到左右搖晃,監(jiān)測人員在左右搖晃時監(jiān)測到了一列沿x軸負方向傳播的地震橫波。t1=0時刻x軸上在0~4.5 km區(qū)間內(nèi)的波形如圖中實線所示,t2=0.6 s時刻的波形如圖中虛線所示,已知該地震橫波的周期T>0.5 s。求:
(1)該地震橫波傳播速度的大?。?br>(2)該地震縱波的波長。
【答案】 (1)3.75 km/s (2)4.8 km
【解析】 (1)由波形圖可知地震橫波的波長λS=3 km
由題意可得t2-t1=(n+eq \f(3,4))T(n=0,1,2,…)
又T>0.5 s,可得n=0,即eq \f(3,4)T=0.6 s
地震橫波傳播速度為vS=eq \f(λS,T)
解得vS=3.75 km/s
(2)由題意得Δt=eq \f(x,vS)-eq \f(x,vP),解得vP=6 km/s
又vP=eq \f(λP,T),解得λP=4.8 km。
5.如圖所示,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方向傳播,在t1=0時刻波形如圖中的實線所示,且質(zhì)點P的振動方向沿y軸負方向。t2=2 s時刻的波形如圖中虛線所示。
(1)求該列波的波長λ及可能的波速v;
(2)若該列波的周期T>2 s,t1=0時刻質(zhì)點M(圖中未畫出)的位移為2.5 cm,求從t1=0時刻開始經(jīng)12 s時間該質(zhì)點經(jīng)過的路程。
【答案】 (1)8 m (4n+1) m/s(n=0,1,2…) (2)30 cm
【解析】 (1)由題圖可知波長為λ=8 m,在t1=0時刻質(zhì)點P的振動方向沿y軸負方向,根據(jù)同側(cè)法可知波傳播的方向沿x軸負方向,t2=2 s時刻的波形如題圖中虛線所示,
則有v=eq \f(Δx,Δt)=eq \f(nλ+2,2) m/s(n=0,1,2…)
聯(lián)立可得v=(4n+1) m/s(n=0,1,2…)
(2)由v=eq \f(λ,T)可得T=eq \f(λ,v)=eq \f(8,4n+1) s(n=0,1,2…)
由于T>2 s,則n=0,解得T=8 s
由于Δt=12 s=eq \f(3,2)T,則12 s內(nèi)質(zhì)點M經(jīng)過的路程s=6A=6×5 cm=30 cm。
考向3.波形的隱含性形成多解
在波動問題中,往往只給出完整波形的一部分,或給出幾個特殊點的振動情況,而其余信息均處于隱含狀態(tài)。這樣,波形就有多種可能情況,形成波動問題的多解。
6.如圖所示分別是一列機械波在傳播方向上相距6 m的兩個質(zhì)點P、Q的振動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波的周期是5 s B.該波的波速是3 m/s
C.4 s時P質(zhì)點向上振動 D.4 s時Q質(zhì)點向上振動
【答案】C
【解析】由振動圖像可看出該波的周期是4 s,A錯誤;由于Q、P兩個質(zhì)點振動方向相反,則可知兩者間距離滿足eq \b\lc\(\rc\)(\a\vs4\al\c1(n+\f(1,2)))λ=6 m,n=0,1,2,…,則v=eq \f(λ,T)=eq \f(3,2n+1) m/s,n=0,1,2,…,B錯誤;由P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可看出,在4 s時P質(zhì)點在平衡位置向上振動,C正確;由Q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可看出,在4 s時Q質(zhì)點在平衡位置向下振動,D錯誤。
考點四 波的干涉、衍射和多普勒效應(yīng)
知識點1.波的干涉現(xiàn)象中加強點、減弱點的判斷方法
(1)公式法:某質(zhì)點的振動是加強還是減弱,取決于該點到兩相干波源的距離之差Δr。
①當兩波源振動步調(diào)一致時
若Δr=nλ(n=0,1,2,…),則振動加強;
若Δr=(2n+1)eq \f(λ,2)(n=0,1,2,…),則振動減弱。
②當兩波源振動步調(diào)相反時
若Δr=(2n+1)eq \f(λ,2)(n=0,1,2,…),則振動加強;
若Δr=nλ(n=0,1,2,…),則振動減弱。
(2)圖像法:在某時刻波干涉的波形圖上,波峰與波峰(或波谷與波谷)的交點,一定是加強點,而波峰與波谷的交點,一定是減弱點,各加強點或減弱點各自連接形成以兩波源為中心向外輻射的連線,形成加強線和減弱線,兩種線互相間隔,加強點與減弱點之間各質(zhì)點的振幅介于加強點與減弱點的振幅之間。
知識點2.多普勒效應(yīng)的成因分析
(1)接收頻率: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等于觀察者在單位時間內(nèi)接收到的完全波的個數(shù)。
(2)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靠近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變大,當波源與觀察者相互遠離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變小。
3.發(fā)生明顯衍射的條件
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跟波長相差不多。
說明:(1)障礙物或孔的尺寸大小并不是決定衍射是否發(fā)生的條件,僅是衍射現(xiàn)象是否明顯的條件,一般情況下,波長越長越容易發(fā)生明顯衍射。
(2)當孔的尺寸遠小于波長時,盡管衍射十分突出,但由于衍射波的能量很弱,也很難觀察到波的衍射現(xiàn)象。
考向1.波的疊加
1.如圖(a),在均勻介質(zhì)中有A、B、C和D四點,其中A、B、C三點位于同一直線上,AC=BC=4 m,DC=3 m,DC垂直AB。t=0時,位于A、B、C處的三個完全相同的橫波波源同時開始振動,振動圖像均如圖(b)所示,振動方向與平面ABD垂直,已知波長為4 m。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三列波的波速均為2 m/s
B.t=2 s時,D處的質(zhì)點開始振動
C.t=4.5 s時,D處的質(zhì)點向y軸負方向運動
D.t=6 s時,D處的質(zhì)點與平衡位置的距離是6 cm
【答案】C
【解析】: 由題圖(b)的振動圖像可知,振動周期為4 s,故三列波的波速為v=eq \f(λ,T)=eq \f(4 m,4 s)=1 m/s,A錯誤;由題圖(a)可知,D處質(zhì)點離波源最近的距離為3 m,故開始振動后波源C產(chǎn)生的橫波傳播到D處所需的時間為tC=eq \f(DC,v)=eq \f(3 m,1 m/s)=3 s,故t=2 s時,D處的質(zhì)點還未開始振動,B錯誤;由幾何關(guān)系可知AD=BD=5 m,波源A、B產(chǎn)生的橫波傳播到D處所需的時間為tAB=eq \f(AD,v)=eq \f(5 m,1 m/s)=5 s,故t=4.5 s時,僅波源C產(chǎn)生的橫波傳播到D處,此時D處的質(zhì)點振動時間為t1=t-tC=1.5 s,由振動圖像可知此時D處的質(zhì)點向y軸負方向運動,C正確;t=6 s時,波源C產(chǎn)生的橫波傳播到D處后振動時間為t2=t-tC=3 s,由振動圖像可知此時波源C產(chǎn)生的橫波的波谷傳播到D處,波源A、B產(chǎn)生的橫波傳播到D處后振動時間為t3=t-tAB=1 s,由振動圖像可知此時波源A、B產(chǎn)生的波峰傳播到D處,根據(jù)波的疊加原理可知此時D處質(zhì)點的位移為y=2A-A=2 cm,D處的質(zhì)點與平衡位置的距離是2 cm,D錯誤。
考向2.波的干涉
2.(多選)如圖甲所示,在同一均勻介質(zhì)中波源S1、S2相距5 m,在t=0時,同時向外發(fā)出兩列相干波,波源處的質(zhì)點的振動圖像均如圖乙所示。在以S1、S2連線為直徑、O為圓心的圓周上有A、B兩點,且AS1=3 m,B點在S1、S2連線中垂線上,兩列波在介質(zhì)中傳播速度大小均為2.5 m/s。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有( )
A.兩列波在介質(zhì)中的波長為5 m
B.在t=1.35 s時,A處質(zhì)點處于波峰
C.B點為振動加強點,且始終處于波峰位置
D.A點為振動加強點,振幅為1 cm
【答案】BD
【解析】: 由題圖乙可知波的周期為T=0.2 s,所以波長λ=v·T=0.5 m,A錯誤;S1產(chǎn)生的波傳播至A點用時t1=eq \f(AS1,v)=1.2 s,S2產(chǎn)生的波傳播至A點用時t2=eq \f(AS2,v)=eq \f(4,2.5) s=1.6 s,因此在t=1.35 s時,只有S1產(chǎn)生的波到達A點,并且使A處質(zhì)點振動eq \f(3,4)T,所以此時A處質(zhì)點應(yīng)該處于波峰,B正確;由于S1、S2為同相位波源,且BS1-BS2=0,所以B點為振動加強點,但B點是處于振動狀態(tài),并非一直處于波峰,C錯誤;由于AS2-AS1=1 m=2λ,所以A點為振動加強點,振幅為1 cm,D正確。
3.(多選)S1和S2兩相干水波的干涉圖樣如圖所示,設(shè)兩列波各自的振幅均為5 cm,且圖示范圍內(nèi)振幅不變,波速和波長分別是1 m/s和0.5 m,B是AC連線的中點。圖中實線表示波峰,虛線表示波谷。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再過半個周期,A點變?yōu)檎駝訙p弱點
B.圖中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10 cm
C.圖中C點正處于平衡位置且向水面下運動
D.從圖所示時刻開始經(jīng)0.25 s,B點通過的路程為20 cm
【答案】BD
【解析】: 此時A點波峰與波峰相遇,是振動加強點,但不是總處于波峰位置,不過總是振動加強點,所以再過半個周期,A點還是振動加強點,A錯誤;題圖中A、B都是振動加強點,其中A在波峰,B在平衡位置,則A、B兩點的豎直高度差為2A=10 cm,B正確;題圖中C點是振動加強點,正處于波谷位置,C錯誤;波的周期為T=eq \f(λ,v)=eq \f(0.5,1) s=0.5 s,從題圖所示時刻開始經(jīng)0.25 s=0.5T,B點通過的路程為2×2A=20 cm,D正確。
考向3.對波的衍射的理解
4.(多選)障礙物處不能發(fā)生明顯衍射。下列措施可能使波發(fā)生較為明顯衍射的是( )
A.增大波源的振動頻率
B.減小波源的振動頻率
C.增大障礙物的長度
D.減小障礙物的長度
【答案】BD
【解析】: 不能發(fā)生明顯衍射的原因是障礙物的長度遠大于波長,則增大波長或減小障礙物的長度可能使波發(fā)生較為明顯的衍射,選項C錯誤,D正確;由λ=eq \f(v,f)知,v不變,減小f,λ增大,選項A錯誤,B正確。
考向4.對多普勒效應(yīng)的理解
5.如圖所示是用發(fā)波水槽演示多普勒效應(yīng)的實驗照片,水槽固定不動,波源以固定頻率振動并以某一速度沿x軸方向移動,A、B是位于x軸上的兩個質(zhì)點,則在圖示時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波源向x軸正方向運動
B.A處波速大于B處波速
C.質(zhì)點A振動的頻率大于波源頻率
D.質(zhì)點B振動的頻率等于波源頻率
【答案】C
【解析】: 由題圖可知,單位時間內(nèi)在A點接收到的波面數(shù)量比B點多,則在A點觀察到的頻率比在B點觀察到的頻率高,可知波源向x軸負方向運動,故A錯誤;A、B處于同一介質(zhì),A處波速等于B處波速,故B錯誤;單位時間內(nèi)在A處接收的波面數(shù)量較多,則質(zhì)點A振動的頻率大于波源頻率,故C正確;單位時間內(nèi)在B處接收的波面數(shù)量較少,則質(zhì)點B振動的頻率小于波源頻率,故D錯誤。
1.(2024·浙江·高考真題)頻率相同的簡諧波源S1、S2,和接收點M位于同一平面內(nèi),S1、S2到M的距離之差為6m。t=0時S1,S2,同時垂直平面開始振動,M點的振動圖像如圖所示,則( )
A.兩列波的波長為2mB.兩列波的起振方向均沿x正方向
C.S1和S2,在平面內(nèi)不能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D.兩列波的振幅分別為3cm和1cm
【答案】B
【詳解】根據(jù)圖像可知時M點開始向上振動,故此時一列波傳播到M點,起振方向向上,時波形開始改變,說明另一列波傳播到M點,此時兩列波平衡位置都傳到M點,第一列波使M點向下振動,之后振幅減小,則此時M點振動減弱,可知第二列波使M點向上振動。
A.S1、S2到M的距離之差為6m,由圖可知兩列波傳到M點的時間差為,根據(jù)可得波速為
故波長為
故A錯誤;
B.根據(jù)前面分析可知兩列波剛傳到M點時均使M點向上振動,故兩列波的起振方向均沿x正方向,故B正確;
C.兩列波頻率相等,在平面內(nèi)能產(chǎn)生干涉現(xiàn)象,故C錯誤;
D.由和時的位移知第一列的振幅為3cm,,第二列波的振幅為
故D錯誤。
故選B。
2.(2024·湖南·高考真題)如圖,健身者在公園以每分鐘60次的頻率上下抖動長繩的一端,長繩自右向左呈現(xiàn)波浪狀起伏,可近似為單向傳播的簡諧橫波。長繩上A、B兩點平衡位置相距,時刻A點位于波谷,B點位于波峰,兩者之間還有一個波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波長為B.波速為
C.時刻,B點速度為0D.時刻,A點速度為0
【答案】D
【詳解】A.如圖根據(jù)題意可知
解得
故A錯誤;
B.波源的振動頻率為
故波速為
故B錯誤;
C.質(zhì)點的振動周期為,因為,故B點在運動到平衡位置,位移為0,速度最大,故C錯誤;
D.,故A點在運動到波峰,位移最大,速度為0,故D正確。
故選D。
3.(2024·江西·高考真題)如圖(a)所示,利用超聲波可以檢測飛機機翼內(nèi)部缺陷。在某次檢測實驗中,入射波為連續(xù)的正弦信號,探頭先后探測到機翼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反射信號,分別如圖(b)、(c)所示。已知超聲波在機翼材料中的波速為。關(guān)于這兩個反射信號在探頭處的疊加效果和缺陷深度d,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振動減弱;B.振動加強;
C.振動減弱;D.振動加強;
【答案】A
【詳解】根據(jù)反射信號圖像可知,超聲波的傳播周期為
又波速v=6300m/s,則超聲波在機翼材料中的波長
結(jié)合題圖可知,兩個反射信號傳播到探頭處的時間差為
故兩個反射信號的路程差
解得
兩個反射信號在探頭處振動減弱,A正確。
故選A。
4.(2024·廣東·高考真題)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波速為,時的波形如圖所示。時,處的質(zhì)點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為( )
A.0B.C.D.
【答案】B
【詳解】由圖可知簡諧波的波長為,所以周期為
當t=1s時,x=1.5m處的質(zhì)點運動半個周期到達波峰處,故相對平衡位置的位移為0.1m。
故選B。
5.(2024·安徽·高考真題)某儀器發(fā)射甲、乙兩列橫波,在同一均勻介質(zhì)中相向傳播,波速v大小相等。某時刻的波形圖如圖所示,則這兩列橫波( )
A.在處開始相遇B.在處開始相遇
C.波峰在處相遇D.波峰在處相遇
【答案】C
【詳解】AB.由題意可知兩列波的波速相同,所以相同時間內(nèi)傳播的的距離相同,故兩列橫波在處開始相遇,故AB錯誤;
CD.甲波峰的坐標為,乙波峰的坐標為,由于兩列波的波速相同,所以波峰在
處相遇,故C正確,D錯誤。
故選C。
6.(2024·江蘇·高考真題)如圖所示,水面上有O、A、B三點共線,OA=2AB,時刻在O點的水面給一個擾動,t1時刻A開始振動,則B振動的時刻為( )
A.t1B.C.2t1D.
【答案】B
【詳解】機械波的波速不變,設(shè)OA=2AB=2L,故可得
可得
故可得B振動的時刻為
故選B。
7.(2024·重慶·高考真題)一列沿x軸傳播的簡諧波,在某時刻的波形圖如圖甲所示,一平衡位置與坐標原點距離為3米的質(zhì)點從該時刻開始的振動圖像如圖乙所示,若該波的波長大于3米。則( )
A.最小波長
B.頻率
C.最大波速
D.從該時刻開始2s內(nèi)該質(zhì)點運動的路程為
【答案】BD
【詳解】B.根據(jù)乙圖寫出平衡位置與坐標原點距離為3m米的質(zhì)點的振動方程
y = sin(ωt+φ)
帶入點(0,)和(2,0)解得
,
可得
T = 2.4s,
故B正確;
A.在題圖甲中標出位移為的質(zhì)點
若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則為Q點,沿x軸負方向傳播則為P點,則波長可能為
,即λ = 18m
或,即λ′ = 9m
故A錯誤;
C.根據(jù),可得
v = 7.5m/s,v′ = 3.75m/s
故C錯誤;
D.根據(jù)題圖乙計算該質(zhì)點在2s內(nèi)運動的路程為
故D正確。
故選BD。
8.(2024·海南·高考真題)一歌手在湖邊唱歌,歌聲通過空氣和水傳到距其2km的湖對岸,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水中聲速為1450m/s,歌聲可視為頻率為400Hz的聲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水中傳播頻率會改變
B.由空氣和水傳到湖對岸的時間差約為4.5s
C.在空氣中波長為0.85m
D.在水中的波長為5m
【答案】BC
【詳解】A.頻率只與波源有關(guān),故在水中傳播頻率不會改變,故A錯誤;
B.由空氣傳到湖對岸的時間為
由水傳到湖對岸的時間為
故由空氣和水傳到湖對岸的時間差約為
故B正確;
C.在空氣中的波長為
故C正確;
D.在水中的波長為
故D錯誤。
故選BC。
9.(2024·山東·高考真題)甲、乙兩列簡諧橫波在同一均勻介質(zhì)中沿x軸相向傳播,波速均為2m/s。t=0時刻二者在x=2m處相遇,波形圖如圖所示。關(guān)于平衡位置在x=2m處的質(zhì)點P,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0.5s時,P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為0
B.t=0.5s時,P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為
C.t=1.0s時,P向y軸正方向運動
D.t=1.0s時,P向y軸負方向運動
【答案】BC
【詳解】AB.在0.5s內(nèi),甲、乙兩列波傳播的距離均為
根據(jù)波形平移法可知,時,處甲波的波谷剛好傳到P處,處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動剛好傳到P處,根據(jù)疊加原理可知,時,P偏離平衡位置的位移為,故A錯誤,B正確;
CD.在內(nèi),甲、乙兩列波傳播的距離均為
根據(jù)波形平移法可知,時,甲波的平衡位置振動剛好傳到P處,處乙波的平衡位置振動剛好傳到P處,且此時兩列波的振動都向y軸正方向運動,根據(jù)疊加原理可知,時,P向y軸正方向運動,故C正確,D錯誤。
故選BC。
10.(2024·全國·高考真題)一列簡諧橫波沿x軸傳播,周期為,時刻的波形曲線如圖所示,此時介質(zhì)中質(zhì)點b向y軸負方向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波的波速為
B.該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
C.時質(zhì)點a和質(zhì)點c的運動方向相反
D.時介質(zhì)中質(zhì)點a向y軸負方向運動
E.時介質(zhì)中質(zhì)點b的速率達到最大值
【答案】ACD
【詳解】A.由圖可知波長為
則該波的波速為
故A正確;
B.此時介質(zhì)中質(zhì)點b向y軸負方向運動,根據(jù)波形平移法可知,該波沿x軸負方向傳播,故B錯誤;
C.由于質(zhì)點a和質(zhì)點c之間的距離為半個波長,則質(zhì)點a和質(zhì)點c的振動完全相反,所以時質(zhì)點a和質(zhì)點c的運動方向相反,故C正確;
D.時刻質(zhì)點a處于波峰位置,則時,質(zhì)點a剛好經(jīng)過平衡位置向y軸負方向運動,故D正確;
E.時刻質(zhì)點b處于平衡位置向y軸負方向運動,則時,質(zhì)點b剛好處于波峰位置,此時質(zhì)點b的速率為0,故E錯誤。
故選ACD。
11.(2024·全國·高考真題)位于坐標原點O的波源在時開始振動,振動圖像如圖所示,所形成的簡諧橫波沿x軸正方向傳播。平衡位置在處的質(zhì)點P開始振動時,波源恰好第2次處于波谷位置,則( )
A.波的周期是0.1s
B.波的振幅是0.2m
C.波的傳播速度是10m/s
D.平衡位置在處的質(zhì)點Q開始振動時,質(zhì)點P處于波峰位置
【答案】BC
【詳解】AB.波的周期和振幅與波源相同,故可知波的周期為,振幅為,故A錯誤,B正確;
C.P開始振動時,波源第2次到達波谷,故可知此時經(jīng)過的時間為
故可得波速為
故C正確;
D.波從P傳到Q點需要的時間為
故可知質(zhì)點P處于平衡位置,故D錯誤。
故選BC。
12.(2024·浙江·高考真題)在如圖所示的直角坐標系中,平面為介質(zhì)Ⅰ和Ⅱ的分界面(z軸垂直紙面向外)。在介質(zhì)I中的(0,)處有一點波源,產(chǎn)生波長為、速度為v的波。波傳到介質(zhì)Ⅱ中,其速度為,圖示時刻介質(zhì)Ⅱ中僅有一個波峰,與x軸和y軸分別交于R和S點,此時波源也恰好位于波峰。M為O、R連線的中點,入射波與反射波在O點相干加強,則( )
A.介質(zhì)Ⅱ中波的頻率為B.S點的坐標為(0,)
C.入射波與反射波在M點相干減弱D.折射角的正弦值
【答案】BD
【詳解】A.波從一種介質(zhì)到另一種介質(zhì),頻率不變,故介質(zhì)Ⅱ中波的頻率為
故A錯誤;
B.在介質(zhì)Ⅱ中波長為
由于圖示時刻介質(zhì)Ⅱ中僅有一個波峰,與x軸和y軸分別交于R和S點,故S點的坐標為(0,),故B正確;
C.由于S為波峰,且波傳到介質(zhì)Ⅱ中,其速度為圖示時刻介質(zhì)Ⅱ中僅有一個波峰,與x軸和y軸分別交于R和S點,則R也為波峰,故P到R比P到O多一個波峰,則
則
由于
故不在減弱點,故C錯誤;
D.根據(jù)
則
解得
故D正確。
故選BD。
13.(2023·福建·高考真題)一簡諧橫波在時刻的波形圖如圖所示,該簡諧波沿軸正方向傳播,周期,質(zhì)點的橫坐標,則( )
A.簡諧波的波長為
B.簡諧波的波速是
C.簡諧波的振幅為
D.時,向軸負方向運動
【答案】B
【詳解】A.由圖可知波長為20m,故A錯誤;
B.波速為
故B正確;
C.由圖知振幅為0.25m,故C錯誤;
D.該簡諧波沿軸正方向傳播,根據(jù)上下坡法可知,時,向軸正方向運動,故D錯誤。
故選B。
14.(2023·廣東·高考真題)漁船常用回聲探測器發(fā)射的聲波探測水下魚群與障礙物.聲波在水中傳播速度為,若探測器發(fā)出頻率為的聲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兩列聲波相遇時一定會發(fā)生干涉
B.聲波由水中傳播到空氣中,波長會改變
C.該聲波遇到尺寸約為的被探測物時會發(fā)生明顯衍射
D.探測器接收到的回聲頻率與被探測物相對探測器運動的速度無關(guān)
【答案】B
【詳解】AD.根據(jù)多普勒效應(yīng)可知,探測器接收到的回聲頻率與被探測物相對探測器運動的速度有關(guān),而兩列聲波發(fā)生干涉的條件是頻率相等,所以兩列聲波相遇時不一定發(fā)生干涉,故AD錯誤;
B.聲波由水中傳播到空氣中時,聲波的波速發(fā)生變化,所以波長會發(fā)生改變,故B正確;
C.根據(jù)波長的計算公式可得
當遇到尺寸約1m的被探測物時不會發(fā)生明顯衍射,故C錯誤;
故選B。
15.(2023·浙江·高考真題)如圖所示,置于管口T前的聲源發(fā)出一列單一頻率聲波,分成兩列強度不同的聲波分別沿A、B兩管傳播到出口O。先調(diào)節(jié)A、B兩管等長,O處探測到聲波強度為400個單位,然后將A管拉長,在O處第一次探測到聲波強度最小,其強度為100個單位。已知聲波強度與聲波振幅平方成正比,不計聲波在管道中傳播的能量損失,則( )
A.聲波的波長B.聲波的波長
C.兩聲波的振幅之比為D.兩聲波的振幅之比為
【答案】C
【詳解】CD.分析可知A、B兩管等長時,聲波的振動加強,將A管拉長后,兩聲波在點減弱,根據(jù)題意設(shè)聲波加強時振幅為20,聲波減弱時振幅為10,則
可得兩聲波的振幅之比
故C正確,D錯誤;
AB.根據(jù)振動減弱的條件可得
解得
故AB錯誤。
故選C。
16.(2023·全國·高考真題)船上的人和水下的潛水員都能聽見輪船的鳴笛聲。聲波在空氣中和在水中傳播時的( )
A.波速和波長均不同B.頻率和波速均不同
C.波長和周期均不同D.周期和頻率均不同
【答案】A
【詳解】聲波的周期和頻率由振源決定,故聲波在空氣中和在水中傳播的周期和頻率均相同,但聲波在空氣和水中傳播的波速不同,根據(jù)波速與波長關(guān)系可知,波長也不同。故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17.(2023·湖南·高考真題)如圖(a),在均勻介質(zhì)中有和四點,其中三點位于同一直線上,垂直.時,位于處的三個完全相同的橫波波源同時開始振動,振動圖像均如圖(b)所示,振動方向與平面垂直,已知波長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這三列波的波速均為
B.時,處的質(zhì)點開始振動
C.時,處的質(zhì)點向軸負方向運動
D.時,處的質(zhì)點與平衡位置的距離是
【答案】C
【詳解】A.由圖(b)的振動圖像可知,振動的周期為4s,故三列波的波速為
A錯誤;
B.由圖(a)可知,D處距離波源最近的距離為3m,故開始振動后波源C處的橫波傳播到D處所需的時間為
故時,D處的質(zhì)點還未開始振動,B錯誤;
C.由幾何關(guān)系可知,波源A、B產(chǎn)生的橫波傳播到D處所需的時間為
故時,僅波源C處的橫波傳播到D處,此時D處的質(zhì)點振動時間為
由振動圖像可知此時D處的質(zhì)點向y軸負方向運動,C正確;
D.時,波源C處的橫波傳播到D處后振動時間為
由振動圖像可知此時D處為波源C處傳播橫波的波谷;時,波源A、B處的橫波傳播到D處后振動時間為
由振動圖像可知此時D處為波源A、B處傳播橫波的波峰。根據(jù)波的疊加原理可知此時D處質(zhì)點的位移為
故時,D處的質(zhì)點與平衡位置的距離是2cm。D錯誤。
故選C。
18.(2023·重慶·高考真題)一列簡諧橫波在介質(zhì)中沿x軸傳播,波速為2m/s,t=0時的波形圖如圖所示,P為該介質(zhì)中的一質(zhì)點。則( )
A.該波的波長為14m
B.該波的周期為8s
C.t=0時質(zhì)點P的加速度方向沿y軸負方向
D.0~2 s內(nèi)質(zhì)點P運動的路程有可能小于0.1m
【答案】BD
【詳解】A.由圖可知
解得
A錯誤;
B.由
得
B正確;
C.簡諧運動的加速度總指向平衡位置,P點位于y軸負半軸,加速度方向沿y軸正方向,C錯誤;
D.P點位于y軸的負半軸,經(jīng)過
若波向x軸負方向傳播,P向遠離平衡位置方向振動,在0~2 s內(nèi)質(zhì)點P運動的路程有可能小于0.1m,D正確;
故選BD。
19.(2023·天津·高考真題)在均勻介質(zhì)中,位于坐標原點的波源從時刻開始沿y軸做簡諧運動,形成沿x軸傳播的簡諧橫波,時的波形如圖所示,此刻平衡位置在x=2.5m處的質(zhì)點剛開始振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該波在次介質(zhì)中波速
B.處質(zhì)點在時位于波谷
C.波源的位移表達式為
D.經(jīng)過半個周期處的質(zhì)點向左遷移半個波長
【答案】BC
【詳解】A.由圖中可知時,波傳播的距離為x=2.5m,故波的速度為
故A錯誤;
B.由圖可知該波的波長為,所以波的周期為
波傳播到需要的時間
由圖可知該波的起振方向向下,該波振動了0.1s,即,所以位于波谷,故B正確;
C.根據(jù)圖像可知該波的振動方程為
故C正確;
D.質(zhì)點只是上下振動,不隨波左右移動,故D錯誤。
故選BC。
20.(2023·全國·高考真題)分別沿x軸正向和負向傳播的兩列簡諧橫波P、Q的振動方向相同,振幅均為5cm,波長均為8m,波速均為4m/s。時刻,P波剛好傳播到坐標原點,該處的質(zhì)點將自平衡位置向下振動;Q波剛好傳到處,該處的質(zhì)點將自平衡位置向上振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兩列波相遇。
(1)在答題卡給出的坐標圖上分別畫出P、Q兩列波在時刻的波形圖(P波用虛線,Q波用實線);
(2)求出圖示范圍內(nèi)的介質(zhì)中,因兩列波干涉而振動振幅最大和振幅最小的平衡位置。
【答案】(1) ;(2)見解析
【詳解】(1)根據(jù)得
可知時P波剛好傳播到處,Q波剛好傳播到處,根據(jù)上坡下坡法可得波形圖如圖所示
(2)兩列波在圖示范圍內(nèi)任一位置的波程差為
根據(jù)題意可知,P、Q兩波振動頻率相同,振動方向相反,兩波疊加時,振動加強點的條件為到兩波源的距離差
解得振幅最大的平衡位置有
、
振動減弱的條件為
解得振幅最小的平衡位置有
、、
考情分析
2024·浙江·高考物理試題
2024·湖南·高考物理試題
2024·江西·高考物理試題
2024·廣東·高考物理試題
2024·安徽·高考物理試題
2024·江蘇·高考物理試題
復(fù)習目標
目標1.知道機械波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目標2.掌握波速、波長和頻率的關(guān)系,會分析波的圖像。
目標3.知道波的干涉、衍射現(xiàn)象和多普勒效應(yīng),掌握發(fā)生干涉和明顯衍射的條件。
振動圖像
波的圖像
圖像
物理意義
表示某質(zhì)點各個時刻的位移
表示某時刻各質(zhì)點的位移
圖像信息
(1)質(zhì)點振動周期
(2)質(zhì)點振幅
(3)各時刻質(zhì)點位移
(4)各時刻速度、加速度方向
(1)波長、振幅
(2)任意一質(zhì)點在該時刻的位移
(3)任意一質(zhì)點在該時刻的加速度方向
(4)傳播方向、振動方向的互判
圖像變化
隨時間推移,圖像延續(xù),但已有形狀不變
隨時間推移,圖像沿傳播方向平移
形象比喻
記錄著一個人一段時間內(nèi)活動的錄像帶
記錄著許多人某時刻動作、表情的集體照片
這是一份第31講 機械波(練習)(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10頁。
這是一份第31講 機械波(練習)(解析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26頁。
這是一份第31講 機械波(講義)(原卷版)-2025年高考物理一輪復(fù)習講練測(新教材新高考),共19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