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單選題
讀“甲、乙兩地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
A.1100米B.1500米C.2000米D.2900米
2.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A.800米B.1100米C.2900米D.2000米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jīng)驗,長城一般修筑在山脊上。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從圖中可知,乙地位于甲地( )
A.西北方B.東南方C.西南方D.東北方
4.若圖中所示地區(qū)有古長城經(jīng)過,最有可能的線路是( )
A.①B.②C.③D.④
5.圖中海拔最大高差可能是( )
A.490米B.500米C.690米D.700米
“深圳八景”是指:大鵬所城、蓮山春早、僑城錦繡、深南溢彩、梧桐煙云梅沙踏浪、一街兩制和羊臺疊翠,其中梧桐煙云是指深圳最高山梧桐山,主峰海拔約944米,羊臺疊翠是指羊臺山,主峰海拔約580米,完成下面小題。
6.梧桐山和羊臺山的相對高度為( )
A.1522米B.364米C.-366米D.-1522米
7.假設要在梧桐山開發(fā)溯溪(沿河游玩)景區(qū),需要在以下哪種地形類型開發(fā)相對比較合適( )
A.B.
C.D.
下圖為某科考隊考察過程中繪制的“世界某地地形示意圖”(單位:m)。完成下面小題。
8.①地位于②地東( )
A.正東B.正北C.東南D.東北
9.古村落相對于甲山峰的高度,最可能是( )
A.659mB.859mC.959mD.1059m
10.科考隊拍攝古村落全貌的最合適地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二、解答題
11.【研學旅行】為了讓學生感受鄉(xiāng)村生態(tài)文明,西安市某中學組織開展以“走進美麗山村,探尋未來發(fā)展”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讀研學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
研學前——看地圖識地形
(1)圖中C處山體部位是 ,若甲、乙兩村圖上距離是7厘米,不考慮地面起伏,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研學中——賞美景悟文化
(2)沿①、②兩條線路登上A山峰,可以俯瞰寂靜村落,潺潺流水。請你從①、②兩條線路中選擇一條相對輕松的線路,并結(jié)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3)同學們登上A山峰后,發(fā)現(xiàn)甲村的炊煙向丁村方向飄,請判斷此時的風向是 。
(4)甲村為圖示區(qū)域最大聚落,分析該聚落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研學后——提建議謀發(fā)展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當?shù)乩脙?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積極開發(fā)旅游業(yè),助力鄉(xiāng)村發(fā)展。
(5)請你為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獻計獻策。
提升綜合練
一、單選題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面小題。
1.甲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B.山谷C.陡崖D.山峰
2.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 )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3.圖中兩山峰的圖上直線距離為2厘米,則兩山峰的實地距離為( )
A.1.5千米B.2千米C.3千米D.4 千米
2020年5月27日,我國珠峰高程測量隊成功登頂,測得640珠峰最新海拔為8848.86米。下圖為珠峰測量攀登部分線路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4.①山峰的海拔大致為( )
A.6800米B.7000米C.7200米D.7400米
5.圖示攀登線路中,坡度相對較緩的是( )
A.前進營地至一號營地B.一號營地至二號營地
C.二號營地至三號營地D.三號營地至珠峰
近年來,戶外騎行成為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五一期間,天氣晴朗,幾位騎行愛好者前往龍虎山地區(qū)騎行,此次的騎行路線是“甲村—乙村—丙村”。下圖示意龍虎山地區(qū)地形。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6.騎行者做計劃時發(fā)現(xiàn)( )
A.該地地形以丘陵為主B.涼水河自東北流向西南
C.龍山的海拔高于虎山D.索道兩端相對高度不足百米
7.此次騎行過程大致是( )
A.先平坦,再上坡,再下坡B.先平坦,再一直上坡
C.先上坡,再下坡,再平坦D.先上坡,再下坡
8.騎行者站在甲村可以看到( )
A.乙村B.丙村C.A地D.B地
“窗含西冷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近期,某校組織學生到成都西嶺雪山進行研學實踐。讀“成都西嶺雪山局部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在高海拔地區(qū)由于氣溫低,多積雪。此次研學實踐,同學們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千秋雪”的地點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0.根據(jù)調(diào)研分析,當?shù)毓范喑省爸弊中涡藿ㄊ菫榱耍? )
A.降低線路坡度B.視覺上的美觀C.減少遇河修橋D.連接更多村莊
二、解答題
11.為了解鄉(xiāng)村振興的實施情況,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于2023年“五一”期間對我國某地區(qū)進行了實地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等高線地形及玻璃棧道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米。玻璃棧道景觀出現(xiàn)在 處(填字母)
(2)警示標志“雨季有山洪,途經(jīng)須謹慎”,此標志有可能設立在E、F兩地的 處,判斷依據(jù)是 。大家發(fā)現(xiàn)山下的槐花已經(jīng)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請你解釋其主要原因 。
(3)計劃在C處建設水庫大壩,有利條件是 。大壩建成后,需搬遷的村莊是 。
2.2.1地形圖的判讀(第1課時)
考點基礎(chǔ)練
一、單選題
讀“甲、乙兩地海拔和相對高度示意”圖。結(jié)合所學知識,完成下面小題。
1.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
A.1100米B.1500米C.2000米D.2900米
2.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A.800米B.1100米C.2900米D.2000米
【答案】1.C 2.B
【解析】1.海拔是地面某一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由圖及海拔的定義可知,甲地的海拔是2000米,乙地的海拔是900米,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相對高度是指地面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由上題分析知,甲地的海拔是2000米,乙地的海拔是900米,兩地的相對高度是2000﹣900米=1100米,B正確,ACD錯誤。故選B。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jīng)驗,長城一般修筑在山脊上。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3.從圖中可知,乙地位于甲地( )
A.西北方B.東南方C.西南方D.東北方
4.若圖中所示地區(qū)有古長城經(jīng)過,最有可能的線路是( )
A.①B.②C.③D.④
5.圖中海拔最大高差可能是( )
A.490米B.500米C.690米D.700米
【答案】3.B 4.B 5.C
【解析】3.由圖可知,該等高線地形圖中有指向標,所以要依據(jù)指向標來判讀方向,從指向標可知,該圖的右側(cè)表示正北方,所以乙地位于甲地的東南方,B正確,ACD錯誤。故選B。
4.由題目可知,修筑長城是選擇較險要的山脊處,以上四條虛線中,①是沿等高線修建、地表平坦;②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符合山脊的特征,等高線密集、地勢險要;③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地形;④處山脊特征不明顯,所以古長城最有可能位于圖中②處。故選B。
5.由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0米,圖中海拔最高處海拔為900-1000米;海拔最低處為300-400米。圖中海拔最大高差在500-700米之間,故圖中海拔最大高差可能是690米,C正確,排除ABD。故選C。
“深圳八景”是指:大鵬所城、蓮山春早、僑城錦繡、深南溢彩、梧桐煙云梅沙踏浪、一街兩制和羊臺疊翠,其中梧桐煙云是指深圳最高山梧桐山,主峰海拔約944米,羊臺疊翠是指羊臺山,主峰海拔約580米,完成下面小題。
6.梧桐山和羊臺山的相對高度為( )
A.1522米B.364米C.-366米D.-1522米
7.假設要在梧桐山開發(fā)溯溪(沿河游玩)景區(qū),需要在以下哪種地形類型開發(fā)相對比較合適( )
A.B.
C.D.
【答案】6.B 7.B
【解析】6.讀題干可知,梧桐山海拔約為944米,羊臺山主峰海拔約580米,兩山相對高度為944米-580米=364米;B正確,ACD錯誤;故選B。
7.讀題干可知,如果要在梧桐山開發(fā)溯溪(沿河游玩)景區(qū),山谷處易形成河流,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B正確;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峰,A為山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C為山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D為盆地;B正確,ACD錯誤;故選B。
下圖為某科考隊考察過程中繪制的“世界某地地形示意圖”(單位:m)。完成下面小題。
8.①地位于②地東( )
A.正東B.正北C.東南D.東北
9.古村落相對于甲山峰的高度,最可能是( )
A.659mB.859mC.959mD.1059m
10.科考隊拍攝古村落全貌的最合適地位于(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8.D 9.B 10.D
【解析】8.地圖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在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上,用經(jīng)緯網(wǎng)定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guī)定確定方向。讀圖可知,圖示有指向標。依據(jù)指向標判定方向可判定,①地位于②地的東北方向。ABC錯誤,D正確。故選D。
9.讀圖可知,圖示等高距為100m,古村落海拔位于100-200m之間,甲山峰海拔位于900-1000m之間,因此,古村落和甲山峰的相對高度位于700-900m之間,最可能是859m。ACD錯誤,B正確。故選B。
10.讀圖可知,科考隊拍攝古村落全貌的最合適地位于④處,原因在于④位于山脊處,海拔高于古村落,且二者之間無阻擋,D正確;①和古村落海拔相近,不能拍到古村落的全貌,A錯誤;②和古村落之間有山脊阻擋,不能拍到古村落全貌,B錯誤;③和古村落之間有山峰阻擋,不能拍到古村落的全貌,C錯誤。故選D。
二、解答題
11.【研學旅行】為了讓學生感受鄉(xiāng)村生態(tài)文明,西安市某中學組織開展以“走進美麗山村,探尋未來發(fā)展”為主題的研學旅行活動。讀研學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列問題。
研學前——看地圖識地形
(1)圖中C處山體部位是 ,若甲、乙兩村圖上距離是7厘米,不考慮地面起伏,兩地的實際距離是 千米。
研學中——賞美景悟文化
(2)沿①、②兩條線路登上A山峰,可以俯瞰寂靜村落,潺潺流水。請你從①、②兩條線路中選擇一條相對輕松的線路,并結(jié)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3)同學們登上A山峰后,發(fā)現(xiàn)甲村的炊煙向丁村方向飄,請判斷此時的風向是 。
(4)甲村為圖示區(qū)域最大聚落,分析該聚落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研學后——提建議謀發(fā)展
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實施,當?shù)乩脙?yōu)美的自然環(huán)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積極開發(fā)旅游業(yè),助力鄉(xiāng)村發(fā)展。
(5)請你為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獻計獻策。
【答案】(1) 山脊 21
(2)選擇路線①,原因:等高線稀疏,坡度緩,登山難度小,比較省力,
(3)東南風
(4)地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
(5)開發(fā)特色旅游業(yè)產(chǎn)品;加強基礎(chǔ)設施建設;推動農(nóng)業(yè)與旅游業(yè)融合發(fā)展;加強對景區(qū)的宣傳推廣等。
【詳解】(1)讀圖可知,圖中C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圖中的等高距為1:300000,若甲、乙兩村圖上距離是7厘米,不考慮地面起伏,則兩地的實際距離為7厘米x300000=21千米。
(2)沿①、②兩條路線登上A山峰,如果是我,我將選擇①路線登山;因為①路線處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容易攀登。
(3)圖中用指向標指示方向,登上山峰后,發(fā)現(xiàn)甲村的炊煙向丁村方向飄,判斷此時為東南風。
(4)甲村為圖示區(qū)域最大的聚落,該聚落處等高線稀疏,海拔低于50米,地形平坦開闊;位于河流沿岸,水源充足;位于公路附近,交通便利,為聚落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5)針對該地交通閉塞、知名度不高的問題,當?shù)乜梢钥紤]引進資金,修建道路,改善當?shù)氐慕煌l件;開發(fā)特色旅游業(yè)產(chǎn)品;推動農(nóng)業(yè)與旅游業(yè)融合發(fā)展,同時也可以利用媒體擴大宣傳,提高知名度,以促進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
提升綜合練
一、單選題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下面小題。
1.甲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B.山谷C.陡崖D.山峰
2.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 )
A.100米B.200米C.300米D.400米
3.圖中兩山峰的圖上直線距離為2厘米,則兩山峰的實地距離為( )
A.1.5千米B.2千米C.3千米D.4 千米
【答案】1.C 2.B 3.B
【解析】1.讀圖可知,甲地等高線重合,為陡崖,C正確。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發(fā)育河流;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的為山峰,ABD錯誤。故選C。
2.讀圖可知,乙地海拔為500米,丙地海拔為300米,乙、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200米,故選B。
3.讀圖可知,圖中的比例尺是: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圖中兩山峰的圖上直線距離為2厘米,則兩山峰的實地距離為2千米,故選B。
2020年5月27日,我國珠峰高程測量隊成功登頂,測得640珠峰最新海拔為8848.86米。下圖為珠峰測量攀登部分線路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4.①山峰的海拔大致為( )
A.6800米B.7000米C.7200米D.7400米
5.圖示攀登線路中,坡度相對較緩的是( )
A.前進營地至一號營地B.一號營地至二號營地
C.二號營地至三號營地D.三號營地至珠峰
【答案】4.D 5.A
【解析】4.由圖可知,圖中的等高距是400米。首先可以讀出①山峰相鄰的等高線海拔為7200米,所以①山峰海拔大于7200米,小于7600米,D正確。故選D。
5. 同一幅等高線圖中,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緩,等高線密集的地區(qū)坡度陡。由圖可知前進營地至一號營地等高線最為稀疏,坡度最緩,A正確,BCD錯誤。故選A。
近年來,戶外騎行成為一種休閑的生活方式。五一期間,天氣晴朗,幾位騎行愛好者前往龍虎山地區(qū)騎行,此次的騎行路線是“甲村—乙村—丙村”。下圖示意龍虎山地區(qū)地形。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6.騎行者做計劃時發(fā)現(xiàn)( )
A.該地地形以丘陵為主B.涼水河自東北流向西南
C.龍山的海拔高于虎山D.索道兩端相對高度不足百米
7.此次騎行過程大致是( )
A.先平坦,再上坡,再下坡B.先平坦,再一直上坡
C.先上坡,再下坡,再平坦D.先上坡,再下坡
8.騎行者站在甲村可以看到( )
A.乙村B.丙村C.A地D.B地
【答案】6.D 7.A 8.D
【解析】6.讀圖可知,該地地形以山地為主,本區(qū)的山地海拔較高,大部分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山地的高度和起伏變化都很大,A錯誤;根據(jù)等高線的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并受到地勢影響,再結(jié)合圖中指向標可判斷涼水河沿山谷自東向西流,B錯誤;根據(jù)兩山的等高線分布特點,龍山的海拔低于虎山,C錯誤;根據(jù)相對高度的定義,圖中所示A地到B地之間的索道相對高度不足百米,D正確;故選D。
7.讀圖和材料可知,騎行者此次的騎行路線是“甲村—乙村—丙村”,根據(jù)圖中所示等高線的分布特點,此次騎行過程大致是先沿著平坦的地形騎行,然后再上坡,最后再下坡;A正確,排除BCD;故選A。
8.讀圖可知,根據(jù)等高線地形特點,騎行者站在甲村望向乙村、丙村、A地、B地時,中間視線沒有遮擋受阻的是B地,其余三地之間的視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干擾;D正確,ABC錯誤;故選D。
“窗含西冷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近期,某校組織學生到成都西嶺雪山進行研學實踐。讀“成都西嶺雪山局部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9.在高海拔地區(qū)由于氣溫低,多積雪。此次研學實踐,同學們最有可能發(fā)現(xiàn)“千秋雪”的地點是( )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10.根據(jù)調(diào)研分析,當?shù)毓范喑省爸弊中涡藿ㄊ菫榱耍? )
A.降低線路坡度B.視覺上的美觀C.減少遇河修橋D.連接更多村莊
【答案】9.B 10.A
【解析】9.“千秋雪”指的是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讀圖可知,圖中等高距為100米,圖中①地海拔高度為1500米,②地海拔高度為3100~3200米,③地海拔高度為2400~2500米,④地海拔高度為1900~2000米,②地海拔最高,最可能處于雪線之上,存在“千秋雪”,B正確,排除ACD。故選B。
10.讀圖可知,該地地勢起伏較大,道路呈“之”字形修建,可減緩道路的坡度,適應高低起伏的地形,A項正確;與視覺上的美觀、減少遇河修橋及連接更多村莊關(guān)系不大,BCD錯誤。故選A。
二、解答題
11.為了解鄉(xiāng)村振興的實施情況,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于2023年“五一”期間對我國某地區(qū)進行了實地考察。下圖示意該地等高線地形及玻璃棧道景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米。玻璃棧道景觀出現(xiàn)在 處(填字母)
(2)警示標志“雨季有山洪,途經(jīng)須謹慎”,此標志有可能設立在E、F兩地的 處,判斷依據(jù)是 。大家發(fā)現(xiàn)山下的槐花已經(jīng)盛開,但是山上的槐花卻含苞待放,請你解釋其主要原因 。
(3)計劃在C處建設水庫大壩,有利條件是 。大壩建成后,需搬遷的村莊是 。
【答案】(1) 150 D
(2) E E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為山谷,可能形成河流發(fā)生山洪。 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下降,山上槐花的盛開時間遲。
(3) ①C處位于峽谷的最窄處;②工程量小、③投資成本少、④建設時間短 乙
【詳解】(1)讀左圖可知,等高距為50米,A海拔為550米,B海拔為400米,相對高度為150米;讀右圖可知,玻璃棧道位于陡崖處,結(jié)合左圖,只有D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故途經(jīng)懸空刺激的玻璃棧道應在D處。
(2)讀左圖可知,圖中E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F(xiàn)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山谷會形成河流,山脊是分水嶺?!坝昙居猩胶?,途經(jīng)須謹慎”標志應設置在E山谷處,避免遭受洪水危害; 海拔高,氣溫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下降0.6℃,是因為山上海拔較高,氣溫較低,熱量較差,山上槐花開放時間較晚。
(3)結(jié)合已學可知,水庫的選擇要求在峽谷處,而在峽谷上游地區(qū)要有口袋形洼地,能夠蓄水。讀左圖可知,C處位于口袋型盆地的袋口位置,此處筑壩工程量小,便于施工,可以節(jié)省建設成本和建設時間,故應該選在C處。大壩建成后,上游的口袋形洼地成為水庫庫區(qū),乙位于口袋形洼地內(nèi),有大量農(nóng)田、村莊會被淹沒,故乙村需要搬遷。
2.2.2地形圖的判讀(第2課時)
考點基礎(chǔ)練
一、單選題
某地形圖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這種地圖叫( )
A.等高線地形圖B.經(jīng)緯網(wǎng)地形圖C.地形剖面圖D.分層設色地形圖
2.在該地形圖上,綠顏色地區(qū)表示的地形類型一般是( )
A.高原B.山地C.平原D.盆地
讀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坡度比丙地坡度緩B.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400米
C.山峰的海拔高度約為760米D.丁地所處的位置為山脊
4.圖示區(qū)域若用分層設色地形圖來表示,深綠色表示的地形為( )
A.盆地B.高原C.山地D.平原
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陸地地形主要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圖示意五種陸地地形剖面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5.根據(jù)海拔和地表起伏特征,可以推斷地形D是( )
A.盆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6.從圖中可見,A、B地形類型的共同點是( )
A.地表起伏小 B.地表崎嶇不平
C.海拔都很高D.海拔都很低
7.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表示地形E的顏色一般是( )
A.綠色B.黃色C.白色D.藍色
讀某大洲不同海拔陸地面積所占比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8.該大洲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9.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該大洲顏色大部分是( )
A.藍色B.黃色C.褐色D.綠色
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工具”,利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可認識某區(qū)域地形地勢特征。小淘在老師指導下嘗試用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活動步驟如圖所示)。完成下面小題。
10.第二、第三步正確操作要點,分別是( )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擺放②舍棄最小切片
③任意擺放各切片④保持中心點和方不變,按切片大小依次畫底邊輪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關(guān)于第四步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外圍的等高線海拔最高B.中心的等高線海拔最低
C.每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相等D.顏色越深對應海拔越低
二、解答題
12.讀圖 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一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類型依次是 、 、 、 。
(2)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平原的顏色是 、白色表示 。
(3)圖二,丁點所處地區(qū)的地形類型是 ,甲點所處陡崖的海拔范圍為 ,陡崖的垂直高度為 。
(4)圖中陰影部分位于群山環(huán)繞的山間盆地,若在缺口處建一大壩,形成水庫,則水庫最高高度為 。
提升綜合練
一、單選題
讀圖,回答下面小題。
1.圖示區(qū)域?qū)儆谖宸N基本地形中的( )
A.高原B.丘陵C.山地D.盆地
2.小明與家人想要體驗漂流項目,他們漂流的方向應是( )
A.自西向東B.自東向西
C.自西北向東南D.自東南向西北
3.某旅游開發(fā)商想從①處開始修建觀光索道,為游覽該地全貌,應修建的路線為( )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⑥
2023年5月19日是第13個“中國旅游日”,廣州市某中學組織學生前往我國某地區(qū)鄉(xiāng)村開展研學旅行活動。讀該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完成下面小題。
4.王村的海拔約為( )
A.169米B.400米C.558米D.876米
5.該地區(qū)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6.圖中甲、乙、丙、丁四地,適宜開發(fā)攀巖項目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地理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是識圖繪圖能力,下圖是小明根據(jù)地理課上講解的知識繪制的某地區(qū)地形剖面圖。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
7.圖中A點與B點的相對高度是( )
A.200米B.800米C.1000米D.1200米
8.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綠色代表( )
A.海洋B.冰川C.平原D.山地
9.小明繪制地形剖面圖的基礎(chǔ)是( )
A.某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圖B.某地區(qū)等高線地形圖
C.某地區(qū)人口密度圖D.某地區(qū)城市交通圖
10.下列關(guān)于地形剖面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可以直觀地顯示某一方向上地面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緩
B.立體感強,方便學生更好理解地形
C.在水利工程、交通建設中應用廣泛
D.以一定次序的顏色、色調(diào)的變化顯示地勢的起伏狀況
11.圖中的甲、乙、丙、丁分別對應的地形類型是( )
A.高原、平原、盆地、丘陵B.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C.高原、平原、盆地、山地D.平原、高原、盆地、山地
二、解答題
12.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區(qū)域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中①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李村所在的地形類型是 。
(2)②河段的流向大致為 。②、③兩河段,流速較快的是 。
(3)公路沿線A、B兩地更有必要設置凸面鏡的是 地,判斷理由是 。
(4)夏季該區(qū)域暴雨頻發(fā),李村、王村、劉村三個村子中最易遭受洪水災害的是 ,為緩解當?shù)睾闈碁暮?,擬在甲地新建大壩,大壩建成后對下游河段河流水文特征的影響是 (答一點)。
2.2.2地形圖的判讀(第2課時)
考點基礎(chǔ)練
一、單選題
某地形圖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可以一目了然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態(tài)和海底的起伏狀況。完成下面小題。
1.這種地圖叫( )
A.等高線地形圖B.經(jīng)緯網(wǎng)地形圖C.地形剖面圖D.分層設色地形圖
2.在該地形圖上,綠顏色地區(qū)表示的地形類型一般是( )
A.高原B.山地C.平原D.盆地
【答案】1.D 2.C
【解析】1.在不同的的等高線之間著上深淺不同的褐色、黃色、綠色、藍色、白色等顏色,以表現(xiàn)地面高低起伏的狀況,使得地表形態(tài)清晰可見,鮮明的表示地面起伏的形態(tài),這種地圖叫分層設色地形圖,D正確;等高線地形圖、經(jīng)緯網(wǎng)地形圖、地形剖面圖均不需要著色,ABC錯誤。故選D。
2. 在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顏色的地區(qū)表示的地形類型一般是平原,C正確;高原一般用黃色表示,山地用褐色表示,盆地用什么顏色來表示取決該盆地的平均海拔高度,ABD錯誤。故選C。
讀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3.下列有關(guān)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地坡度比丙地坡度緩B.甲、乙兩地的相對高度為400米
C.山峰的海拔高度約為760米D.丁地所處的位置為山脊
4.圖示區(qū)域若用分層設色地形圖來表示,深綠色表示的地形為( )
A.盆地B.高原C.山地D.平原
【答案】3.B 4.D
【解析】3.讀圖可知,甲地等高線密集,丙地等高線稀疏,因此甲地坡度陡,A錯誤;根據(jù)等高線數(shù)值,圖中等高距為100米,甲海拔為500米,乙海拔為100米,相對高度為400米,B正確;山峰海拔在600-700米,C錯誤;丁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突出,為山谷,D錯誤。故選B。
4.在等高線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藍色表示海洋,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故圖示區(qū)域若用分層設色地形圖來表示,深綠色表示的地形為平原,D正確,排除ABC。故選D。
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陸地地形主要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圖示意五種陸地地形剖面簡圖,完成下面小題。
5.根據(jù)海拔和地表起伏特征,可以推斷地形D是( )
A.盆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6.從圖中可見,A、B地形類型的共同點是( )
A.地表起伏小 B.地表崎嶇不平
C.海拔都很高D.海拔都很低
7.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表示地形E的顏色一般是( )
A.綠色B.黃色C.白色D.藍色
【答案】5.D 6.B 7.A
【解析】5.讀圖可知,D處海拔500米以上,邊緣地區(qū)較陡,內(nèi)部地面較平坦,是高原地形。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讀圖可知,A地海拔在600左右海拔較高,B的海拔在200-300m左右海拔較低,所以AB的海拔不一樣,且A的地表起伏很大,B的地表起伏較大,故AB兩處的地表都是起伏較大,地表崎嶇不平。B正確,ACD錯誤,故選B。
7.讀圖可知,E地區(qū)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地勢平坦,是平原,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綠色表示平原,黃色表示高原或山地,藍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雪山冰川。故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表示地形E的顏色一般是綠色,A正確,BCD錯誤,故選A。
讀某大洲不同海拔陸地面積所占比重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8.該大洲的主要地形類型是( )
A.高原B.平原C.丘陵D.山地
9.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該大洲顏色大部分是( )
A.藍色B.黃色C.褐色D.綠色
【答案】8.B 9.D
【解析】8.地表各種高低起伏的形態(tài),總稱為地形。為了區(qū)別,人們根據(jù)高度和形態(tài)特征的差別,將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海拔200m以下,地形平坦;丘陵:海拔200m----500m,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山地:海拔500m以上,地形陡峭;盆地:四周高,中部低;高原:海拔500m以上,高原面上相對平坦。該大洲的主要地形類型海拔200m以下是平原。B正確,ACD錯誤。故選B 。
9.結(jié)合所學,讀某地區(qū)不同海拔陸地面積所占比重示意圖可知,該地海拔在200米以下的地形占比超過一半以上,說明該地主要的地形是平原,平原面積廣大。分層設色地形圖上通用的顏色是:海洋用藍色,平原用綠色,低山丘陵用黃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因此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該區(qū)域顏色大部分是綠色。D正確,ABC錯誤。故選D。
分層設色地形圖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工具”,利用分層設色地形圖可認識某區(qū)域地形地勢特征。小淘在老師指導下嘗試用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活動步驟如圖所示)。完成下面小題。
10.第二、第三步正確操作要點,分別是( )
①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擺放②舍棄最小切片
③任意擺放各切片④保持中心點和方不變,按切片大小依次畫底邊輪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關(guān)于第四步操作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外圍的等高線海拔最高B.中心的等高線海拔最低
C.每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差相等D.顏色越深對應海拔越低
【答案】10.D 11.C
【解析】10.由題可知,本次實驗總共分為四個步驟。第一步:準備一塊土豆;第二步:將土豆切為厚度相同的片狀,且依次擺放;第三步:固定中心點和方向不變,按切片大小依次畫底邊輪廓;第四步:在等高線地形圖基礎(chǔ)上,每層填上相應的顏色。因此,第二、第三步正確操作要點,分別是各切片厚度相同,且依次擺放和固定中心,按切片大小依次畫底邊輪廓。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1.關(guān)于第四步操作的說法,保持中心點和方向不變,按切片大小依次畫底邊輪廓,是畫出等高線,在等高線地形圖中,每相鄰兩條等高線的高度相等,C正確;外圍的等高線海拔最低,A錯誤;中心的等高線海拔最高,B錯誤;顏色越深對應海拔越高,D錯誤。故選C。
二、解答題
12.讀圖 完成下列問題
(1)圖一中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類型依次是 、 、 、 。
(2)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上,平原的顏色是 、白色表示 。
(3)圖二,丁點所處地區(qū)的地形類型是 ,甲點所處陡崖的海拔范圍為 ,陡崖的垂直高度為 。
(4)圖中陰影部分位于群山環(huán)繞的山間盆地,若在缺口處建一大壩,形成水庫,則水庫最高高度為 。
【答案】(1)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2) 綠色 雪山、冰川
(3) 平原 250-300 100-200
(4)250
【解析】(1)讀圖可知,①處海拔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較小,為高原地形;②處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崎嶇,為山地地形;③處海拔在500米以下,坡度和緩,為丘陵地形;④處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勢平坦,為平原地形。
(2)在分層設色地形圖中,一般用藍色表示海洋,藍色越深則深度越大;綠色表示平原,綠色越深則地勢越低;黃色表示低山丘陵,褐色表示高原、山地;白色表示雪山、冰川。
(3)讀圖可知,丁處海拔在1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地形平坦,屬于平原地形。圖中等高距為50米,由于甲處位于陡崖頂部,故甲點所處陡崖的海拔范圍為250-300米。陡崖的相對高度的公式“(n-1)×d≤△H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商務星球版(2024)七年級上冊第二節(jié) 地形圖的判讀課堂檢測,共17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讀圖判斷下列描述不正確的是,等高線地形圖中陰影區(qū)域的地形是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第四節(jié) 地形圖的判讀綜合訓練題,共2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4 地形圖的判讀,86米,4厘米,則實際距離為3400米,6°C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地理七年級上冊(2024)第二章 地圖第二節(jié) 地形圖的判讀達標測試,共8頁。試卷主要包含了讀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索道的高度差可能是,騎行線路CD段主要穿行在,如圖所示區(qū)域,冬奧村所處山體部位的名稱是,國家高山滑雪中心的海拔約為,甲處的等高線數(shù)值是,學生通過研學可知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