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圖完成下面1~3題。
1.圖中①②③④四處地形部位名稱分別是( )
A.山脊、山峰、陡崖、山谷
B.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C.山峰、山脊、陡崖、山谷
D.山脊、山峰、山谷、陡崖
2.圖中甲村所處地形為( )
A.平原 B.高原C.山地D.丘陵
3.圖中乙河干流流向大致是( )
A.由東北向西南B.由西南向東
C.由北向南 D.由西向東
讀某地分層設色地形圖,完成4、5題。
4.下列選項中對應關系正確的是( )
A.山地,海拔在1 000米以上
B.高原,海拔在1 500米以上
C.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
D.丘陵,海拔在1 000米以下
5.河流的流向能夠反映一個地區(qū)的地勢特點,據(jù)此推測圖示地區(qū)的地勢特點為( )
A.西北低,東南高
B.北低南高
C.西北高,東南低
D.東高西低
(2023·廣東學業(yè)考)近期,廣州市某學校地理小組就近開展了鄉(xiāng)土地理研學活動。下圖為該地等高線地形圖。完成6~8題。
6.研學路線上丙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可能是( )
A.180米B.280米
C.350米D.480米
7.研學路線所處的山體部位是( )
A.陡崖B.鞍部C.山脊D.山谷
8.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可能有公交車站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9.李曉萌一家人打算周末到“湄尼風景區(qū)”游玩,李曉萌在網(wǎng)上查到了以下圖文材料。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湄尼風景區(qū)”主要旅游景點有“秀峰日出、尼湖風光、銀河飛瀑、漂流探險、古寺覽幽”等。
材料二 “湄尼風景區(qū)”景點分布圖(單位:米)。(下圖)
(1)若量得AB之間的圖上距離是3cm,結(jié)合比例尺的相關知識,可以計算出AB的實地距離是 米。
(2)根據(jù)材料可知,“秀峰日出”“古寺覽幽”都是湄尼風景區(qū)的主要旅游景點,從圖中可以讀出秀峰的海拔是 米,“古寺覽幽”景點海拔為223米,“秀峰日出”與“古寺覽幽”兩個景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
(3)李曉萌想到,地理課上學過: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是五種主要的地形類型,從材料二可以看出,湄尼風景區(qū)地形類型以 為主。
(4)李曉萌一家人入住了圖中的賓館,媽媽需要到附近的湄尼鎮(zhèn)購買食物,湄尼鎮(zhèn)在賓館的 方向。
(5)由于李曉萌的妹妹年紀還小,一家人決定沿較緩的路上山,圖中虛線a、b表示兩條推薦的上山路線,他們一家人會選擇 路線,原因是 。
(6)景點“銀河飛瀑”可能位于 (填寫圖中旅游景點編號)。
(7)李曉萌的爸爸與家人走散,迷失在甲地茂密的森林中。當他發(fā)現(xiàn)一條小河時,果斷決定沿著這條小河前進,該小河可能位于 (山谷/山脊),走出叢林脫險后,李曉萌爸爸發(fā)現(xiàn)該小河是湄河的支流,湄河干流的流向是 。
【關鍵能力·提升練】
(2023·雅安學業(yè)考)讀某區(qū)域等高線分布示意圖,完成10、11題。
10.圖示區(qū)域的地形主要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11.據(jù)圖可知( )
A.甲地在丙地的東北方向
B.乙地海拔較甲地高
C.圖中等高距為400米
D.與乙地相比,丙地坡度較陡
過去,山區(qū)公路多為“之”字形盤山公路?,F(xiàn)在,興建高速公路則是“逢山開道,遇溝建橋”,盡量取最短距離(下圖)。據(jù)此,完成12、13題。
12.圖中AB段示意某段高速公路,則( )
A.該段高速公路向西北—東南延伸
B.①處可能有高架橋,②處可能有隧道
C.①②兩地的海拔相同
D.該段高速公路經(jīng)過的地形區(qū)全部為山谷
13.在山區(qū)興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經(jīng)濟實力增強
②汽車性能改善
③為縮短地區(qū)時間距離
④為節(jié)省建設費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福建省某中學暑假開展研學活動。如圖示意研學區(qū)域地形。據(jù)此,完成下列問題。
(1)活動一“登高望遠”。圖示區(qū)域主要地形類型是 ;若出發(fā)點B與觀景臺的圖上直線距離為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 千米;觀景臺海拔約為 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活動二“激流勇進”。同學們分成兩組沿AB、CD河段漂流,其中漂流速度較快的是 河段,理由是 ;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 。
(3)活動三“星空露營”。從安全角度考慮,甲、乙、丙三地中最適宜同學們露營的是 。
(4)活動四“探秘古村”。同學們在探訪中發(fā)現(xiàn),古村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簡要分析圖中城鎮(zhèn)形成的有利條件 。
1.B 2.A 3.C 本題組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第1題,圖中①處等高線閉合,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②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為山脊;③處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為山谷;④處等高線重疊,為陡崖。第2題,圖中甲村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線稀疏,為平原。第3題,圖中左上角指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為北,據(jù)此并結(jié)合圖可知,乙河干流大致由北向南流。
4.C 5.C 本題組考查分層設色地形圖的判讀。第4題,依據(jù)所給的地圖和所學的知識分析,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大,A錯誤;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起伏不大,但是邊緣陡峭,B錯誤;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C正確;丘陵海拔在200米~500米,坡度較緩,D錯誤。第5題,依據(jù)所給的地圖和所學的知識分析,該地圖沒有給指向標,因此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讀圖原則。在該幅地圖中,河流大多自西北向東南流淌,因此該區(qū)域的地勢特點為西北高、東南低。
6.B 7.D 8.A 本題組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與應用。第6題,讀圖可知,等高距為50米。丙地的海拔為300米~350米,丁地的海拔為600米,丙地與丁地的相對高度范圍在250米~300米。第7題,讀圖可知,研學路線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第8題,公交車站需要建在居民區(qū)附近,且公交車要沿公路行駛,符合此條件的只有甲地;乙和丁海拔較高且遠離居民區(qū),丙地附近無公路經(jīng)過。
9.【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比例尺為1∶900 000,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9千米,計算出AB的實地距離是27 000米。第(2)題,讀圖可知,“秀峰日出”“古寺覽幽”都是湄尼風景區(qū)的主要旅游景點,位于圖中③地,秀峰的海拔是1 423米,“古寺覽幽”景點海拔為223米,兩個景點之間的相對高度是1 423-223=1 200米。第(3)題,讀圖可知,湄尼風景區(qū)東部和北部等高線大致高于500米,且很密集,地形以山地為主。中部和南部等高線大致低于200米,地形以平原為主。第(4)題,讀圖可知,圖中沒有指向標,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來確定方向,湄尼鎮(zhèn)在賓館的東北方向。第(5)題,讀圖可知,b路線途經(jīng)地區(qū)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第(6)題,“銀河飛瀑”可能位于陡崖處,且有河流流經(jīng),讀圖可知,⑤處符合。第(7)題,讀圖可知,該小河可能位于地勢較低的山谷,湄河干流的流向是東北流向西南。
答案:(1)27 000
(2)1 423 1 200
(3)山地和平原
(4)東北
(5)b b路線途經(jīng)地區(qū)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
(6)⑤
(7)山谷 東北向西南
10.B 11.D 本題組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第10題,根據(jù)圖示信息可知,圖中海拔多位于600米以上,地勢起伏較大,地形以山地為主。第11題,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可知,甲地在丙地的西北方向;甲、乙兩地的海拔一致;圖中等高距為200米;與乙地相比,丙地的等高線更密集,坡度更陡。
12.B 13.B 本題組考查地形圖判讀、影響交通線路布局的因素等。第12題,讀圖可知,AB段呈西南—東北走向;①處等高線向高值凸出,為山谷,修建高速公路可能要架橋,②處等高線向低值凸出,為山脊,可能要修隧道;①②兩地不在同一條等高線上,海拔不同;AB段經(jīng)過的地形區(qū)為山谷和山脊。第13題,受地形影響,過去公路呈“之”字形,可以降低建設成本,減少資金的投入;現(xiàn)在山區(qū)興建高速公路往往不呈“之”字形,是因為經(jīng)濟實力增強,科技水平提高,逢山開道,遇溝建橋,①正確;與汽車性能改善無關,②錯誤;結(jié)合材料和生活常識可知新建高速公路盡量取最短距離,是為了提高車速,縮短地區(qū)距離和時間,③正確;興建高速公路時,逢山開道,遇溝建橋增大了建設費用,④錯誤。
14.【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第(1)題,圖示區(qū)域海拔較低,在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主要地形類型是丘陵。由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可得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若出發(fā)點B與觀景臺的圖上直線距離為2厘米,則實地距離為2千米。圖示等高距為50米,可判定觀景臺海拔位于400~450米,其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shù)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峰。第(2)題,依據(jù)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可判定AB、CD河段漂流中速度較快的是AB河段,理由是AB河段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大,流速較快。依據(jù)“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確定方向,沿AB河段漂流的方向大致是自東北向西南。第(3)題,從安全角度考慮,甲、乙、丙三地中最適宜同學們露營的是丙地,原因在于甲地位于山谷中,夏季易發(fā)生山洪或泥石流;乙地位于陡崖下,易被滾落的碎石砸傷;丙地地形平坦,遠離意外災害。第(4)題,由圖示信息可知,古村分布的共同特點是沿河分布、分布在地勢低平的地區(qū)。其原因是這些地區(qū)地勢低平、水源充足、水運便利、耕地廣闊、灌溉便利,適合形成聚落。
答案:(1)丘陵 2 400~450 山峰
(2)AB AB段等高線較密集,坡度較大,流速較快 自東北向西南
(3)丙
(4)沿河流分布 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章 陸地和海洋第二節(jié) 世界的地形優(yōu)秀同步訓練題,共6頁。
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五章 居民與文化第一節(jié) 人口與人種精品鞏固練習,共8頁。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第三節(jié) 海陸的變遷優(yōu)秀達標測試,共8頁。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