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怎樣查漏。教師根據(jù)一輪復習的基本情況做出預判;通過檢測的方式了解學情。
三、怎樣補缺。
1、指導學生針對核心考點構建本專題的知識網(wǎng)絡;
2、針對學生在檢測或考試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要做好系統(tǒng)性講評;
3、教育學生在對待錯題上一定要做到:錯題重做,區(qū)別對待,就地正法。
4、抓好“四練”。練基本考點,練解題技巧,練解題速度,練答題規(guī)范。
2025新教材化學高考第二輪
專題九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Na(s)+12O2(g) Na2O(s) ΔH1,2Na(s)+O2(g) Na2O2(s) ΔH2,則ΔH1>ΔH2
B.H2的摩爾燃燒焓為-285.8 kJ·ml-1,則2H2(g)+O2(g) 2H2O(g) ΔH=-571.6 kJ·ml-1
C.3O2(g) 2O3(g) ΔH>0,則完全破壞等質量的O2和O3中的化學鍵,O3需要的能量大
D.N2(g)+3H2(g) 2NH3(g) ΔH=-92.4 kJ·ml-1,則28 g N2與足量H2反應放熱92.4 kJ
2.已知:1 g C(s)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 kJ的熱量;氧化亞銅與氧氣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碳[C(s)]的摩爾燃燒焓ΔH為-110.4 kJ·ml-1
B.1 m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 kJ的熱量
C.反應2Cu2O(s)+O2(g) 4CuO(s)的活化能為292 kJ·ml-1
D.足量炭粉與CuO反應生成Cu2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s)+2CuO(s) Cu2O(s)+CO(g) ΔH=+35.6 kJ·ml-1
3.如圖1、圖2分別表示1 ml H2O和1 ml CO2分解時的能量變化情況(單位:kJ)。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1 1 ml H2O(g)分解時的能量變化
圖2 1 ml CO2(g)分解時的能量變化
A.CO的燃燒熱ΔH=-285 kJ·ml-1
B.C(s)+H2O(g) CO(g)+H2(g)
ΔH=+134 kJ·ml-1
C.的鍵能為494 kJ·ml-1
D.無法求得CO(g)+H2O(g) CO2(g)+H2(g)的反應熱
4.根據(jù)HX的水溶液能量循環(huán)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于氫鍵的存在,ΔH1(HF)>ΔH1(HCl)
B.已知HF氣體溶于水放熱,則ΔH1(HF)ΔH2(HBr)
D.ΔH=ΔH1+ΔH2+ΔH3+ΔH4+ΔH5+ΔH6
5.某溴丁烷與乙醇反應的能量轉化如圖(“”表示過渡態(tà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總反應為取代反應
B.該反應過程中C原子雜化方式有變化
C.適當升溫,(CH3)3COC2H5產率增大
D.該過程正、逆反應的決速步驟不同
6.750 ℃時,NH3和O2發(fā)生以下兩個反應:
①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②4NH3(g)+3O2(g) 2N2(g)+6H2O(g) ΔH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的平衡常數(shù)可表示為K1=c4(NO)c4(NH3)·c5(O2)
B.反應②的ΔS0
B.決定總反應速率快慢的步驟是轉化⑦
C.1 ml CO與1 ml H2O充分反應后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2 ml
D.催化劑表面吸附1 ml CO會釋放出0.21 eV的能量
10.二氧化碳催化加氫的反應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反應為2CO2(g)+6H2(g) C2H4(g)+4H2O(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反應平衡常數(shù)K=c(C2H4)c2(CO2)·c6(H2)
B.上述反應的ΔH=4E()+6E(H—H)-4E(C—H)-8E(O—H)(E表示鍵能)
C.上述反應中每生成1 ml C2H4,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約為6×6.02×1023
D.實際應用中,氫碳比[n(H2)n(CO2)]越大,越有利于提高CO2的平衡轉化率
11.多相催化反應是在催化劑表面通過吸附、解吸過程進行的。我國學者發(fā)現(xiàn)T ℃時(各物質均為氣態(tài)),CH3OH與H2O在銅催化劑上的反應機理和能量變化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CH3OH(g)+H2O(g) CO2(g)+3H2(g) ΔS>0
B.反應Ⅱ可以表示為CO(g)+H2O(g) CO2(g)+H2(g) ΔH0
C.反應①中若生成H2O(g),則ΔH>ΔH1
D.反應③中的ΔH3能表示甲醇的燃燒熱
14.已知化合物A與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化合物B與HCOO-,其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TS表示過渡態(tài),I表示中間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中間體I1比中間體I2更穩(wěn)定
B.該歷程中的反應③為該反應的決速步
C.平衡狀態(tài)時,升溫使反應逆向移動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和反應熱
15.丙烷氧化脫氫法可以制備丙烯,主要反應如下:C3H8(g)+12O2(g) C3H6(g)+H2O(g)。在催化劑作用下,C3H8氧化脫氫除生成C3H6外,還生成CO、CO2等物質,C3H8的轉化率和C3H6的產率與溫度變化關系如圖1。研究人員以鉻的氧化物為催化劑,利用CO2的弱氧化性,開發(fā)丙烷氧化脫氫制丙烯的新工藝,該工藝反應機理如圖2所示。
圖1
圖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對于丙烷制備丙烯的主要反應,增大氧氣濃度可以提高C3H8的轉化率
B.550 ℃時,C3H6的選擇性為61.5%(C3H6的選擇性=C3H6的物質的量反應的C3H8的物質的量×100%)
C.圖2的第ⅰ步反應中只有σ鍵的斷裂和形成
D.圖2總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O2+C3H8 C3H6+CO+H2O
16.反應物X轉化為產物Y時的能量變化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曲線①所示,使用催化劑M后能量變化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曲線②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穩(wěn)定性:X>Y
B.使用催化劑降低了該反應的焓變
C.使用催化劑后,反應歷程分3步進行
D.使用催化劑后,反應歷程中的決速步為X+M X·M
17.叔丁基溴在乙醇中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反應1:(CH3)3CBr (CH3)2CCH2+HBr
反應2:C2H5OH+(CH3)3CBr (CH3)3C—OC2H5+HBr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3種過渡態(tài)相比,①最不穩(wěn)定
B.反應1和反應2的ΔH都小于0
C.第一個基元反應是決速步驟
D.C2H5OH是反應1和反應2共同的催化劑
18.丙烯與HBr發(fā)生加成反應的機理及反應體系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2放出熱量更多
B.相同條件下反應2的速率比反應1大
C.對于反應1和反應2,第Ⅰ步都是反應的決速步驟
D.曲線a表示的是反應2的能量變化
19.反應2CO(g)+2NO(g) 2CO2(g)+N2(g) ΔH=-620.9 kJ·ml-1分三步進行,各步的相對能量變化如圖Ⅰ、Ⅱ、Ⅲ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步分反應中決定總反應速率的是反應Ⅲ
B.過渡狀態(tài)a、b、c的穩(wěn)定性:b>c>a
C.Ⅰ、Ⅱ兩步的總反應為CO(g)+2NO(g) CO2(g)+N2O(g) ΔH=-314.3 kJ·ml-1
D.反應Ⅲ的逆反應活化能為534.9 kJ·ml-1
20.MnO2催化除去HCHO的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①~④均是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②中碳氧雙鍵未斷裂
C.HCHO中碳原子采取sp2雜化
D.上述機理總反應為HCHO+O2 CO2+H2O
專題九 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2Na(s)+12O2(g) Na2O(s) ΔH1,2Na(s)+O2(g) Na2O2(s) ΔH2,則ΔH1>ΔH2
B.H2的摩爾燃燒焓為-285.8 kJ·ml-1,則2H2(g)+O2(g) 2H2O(g) ΔH=-571.6 kJ·ml-1
C.3O2(g) 2O3(g) ΔH>0,則完全破壞等質量的O2和O3中的化學鍵,O3需要的能量大
D.N2(g)+3H2(g) 2NH3(g) ΔH=-92.4 kJ·ml-1,則28 g N2與足量H2反應放熱92.4 kJ
答案 A
2.已知:1 g C(s)燃燒生成一氧化碳放出9.2 kJ的熱量;氧化亞銅與氧氣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碳[C(s)]的摩爾燃燒焓ΔH為-110.4 kJ·ml-1
B.1 ml CuO分解生成Cu2O放出73 kJ的熱量
C.反應2Cu2O(s)+O2(g) 4CuO(s)的活化能為292 kJ·ml-1
D.足量炭粉與CuO反應生成Cu2O的熱化學方程式為C(s)+2CuO(s) Cu2O(s)+CO(g) ΔH=+35.6 kJ·ml-1
答案 D
3.如圖1、圖2分別表示1 ml H2O和1 ml CO2分解時的能量變化情況(單位:kJ)。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圖1 1 ml H2O(g)分解時的能量變化
圖2 1 ml CO2(g)分解時的能量變化
A.CO的燃燒熱ΔH=-285 kJ·ml-1
B.C(s)+H2O(g) CO(g)+H2(g)
ΔH=+134 kJ·ml-1
C.的鍵能為494 kJ·ml-1
D.無法求得CO(g)+H2O(g) CO2(g)+H2(g)的反應熱
答案 D
4.根據(jù)HX的水溶液能量循環(huán)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由于氫鍵的存在,ΔH1(HF)>ΔH1(HCl)
B.已知HF氣體溶于水放熱,則ΔH1(HF)ΔH2(HBr)
D.ΔH=ΔH1+ΔH2+ΔH3+ΔH4+ΔH5+ΔH6
答案 B
5.某溴丁烷與乙醇反應的能量轉化如圖(“”表示過渡態(tài))。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總反應為取代反應
B.該反應過程中C原子雜化方式有變化
C.適當升溫,(CH3)3COC2H5產率增大
D.該過程正、逆反應的決速步驟不同
答案 C
6.750 ℃時,NH3和O2發(fā)生以下兩個反應:
①4NH3(g)+5O2(g) 4NO(g)+6H2O(g) ΔH1
②4NH3(g)+3O2(g) 2N2(g)+6H2O(g) ΔH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①的平衡常數(shù)可表示為K1=c4(NO)c4(NH3)·c5(O2)
B.反應②的ΔS0
B.決定總反應速率快慢的步驟是轉化⑦
C.1 ml CO與1 ml H2O充分反應后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2 ml
D.催化劑表面吸附1 ml CO會釋放出0.21 eV的能量
答案 D
10.二氧化碳催化加氫的反應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反應為2CO2(g)+6H2(g) C2H4(g)+4H2O(g)。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上述反應平衡常數(shù)K=c(C2H4)c2(CO2)·c6(H2)
B.上述反應的ΔH=4E()+6E(H—H)-4E(C—H)-8E(O—H)(E表示鍵能)
C.上述反應中每生成1 ml C2H4,轉移電子的數(shù)目約為6×6.02×1023
D.實際應用中,氫碳比[n(H2)n(CO2)]越大,越有利于提高CO2的平衡轉化率
答案 D
11.多相催化反應是在催化劑表面通過吸附、解吸過程進行的。我國學者發(fā)現(xiàn)T ℃時(各物質均為氣態(tài)),CH3OH與H2O在銅催化劑上的反應機理和能量變化如圖。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CH3OH(g)+H2O(g) CO2(g)+3H2(g) ΔS>0
B.反應Ⅱ可以表示為CO(g)+H2O(g) CO2(g)+H2(g) ΔH0
C.反應①中若生成H2O(g),則ΔH>ΔH1
D.反應③中的ΔH3能表示甲醇的燃燒熱
答案 C
14.已知化合物A與H2O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化合物B與HCOO-,其反應歷程如圖所示,其中TS表示過渡態(tài),I表示中間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
A.中間體I1比中間體I2更穩(wěn)定
B.該歷程中的反應③為該反應的決速步
C.平衡狀態(tài)時,升溫使反應逆向移動
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劑可降低反應所需的活化能和反應熱
答案 D
15.丙烷氧化脫氫法可以制備丙烯,主要反應如下:C3H8(g)+12O2(g) C3H6(g)+H2O(g)。在催化劑作用下,C3H8氧化脫氫除生成C3H6外,還生成CO、CO2等物質,C3H8的轉化率和C3H6的產率與溫度變化關系如圖1。研究人員以鉻的氧化物為催化劑,利用CO2的弱氧化性,開發(fā)丙烷氧化脫氫制丙烯的新工藝,該工藝反應機理如圖2所示。
圖1
圖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對于丙烷制備丙烯的主要反應,增大氧氣濃度可以提高C3H8的轉化率
B.550 ℃時,C3H6的選擇性為61.5%(C3H6的選擇性=C3H6的物質的量反應的C3H8的物質的量×100%)
C.圖2的第ⅰ步反應中只有σ鍵的斷裂和形成
D.圖2總反應化學方程式為CO2+C3H8 C3H6+CO+H2O
答案 C
16.反應物X轉化為產物Y時的能量變化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曲線①所示,使用催化劑M后能量變化與反應進程的關系如圖曲線②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穩(wěn)定性:X>Y
B.使用催化劑降低了該反應的焓變
C.使用催化劑后,反應歷程分3步進行
D.使用催化劑后,反應歷程中的決速步為X+M X·M
答案 C
17.叔丁基溴在乙醇中反應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
反應1:(CH3)3CBr (CH3)2CCH2+HBr
反應2:C2H5OH+(CH3)3CBr (CH3)3C—OC2H5+HBr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3種過渡態(tài)相比,①最不穩(wěn)定
B.反應1和反應2的ΔH都小于0
C.第一個基元反應是決速步驟
D.C2H5OH是反應1和反應2共同的催化劑
答案 D
18.丙烯與HBr發(fā)生加成反應的機理及反應體系中的能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反應2放出熱量更多
B.相同條件下反應2的速率比反應1大
C.對于反應1和反應2,第Ⅰ步都是反應的決速步驟
D.曲線a表示的是反應2的能量變化
答案 D
19.反應2CO(g)+2NO(g) 2CO2(g)+N2(g) ΔH=-620.9 kJ·ml-1分三步進行,各步的相對能量變化如圖Ⅰ、Ⅱ、Ⅲ所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步分反應中決定總反應速率的是反應Ⅲ
B.過渡狀態(tài)a、b、c的穩(wěn)定性:b>c>a
C.Ⅰ、Ⅱ兩步的總反應為CO(g)+2NO(g) CO2(g)+N2O(g) ΔH=-314.3 kJ·ml-1
D.反應Ⅲ的逆反應活化能為534.9 kJ·ml-1
答案 C
20.MnO2催化除去HCHO的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反應①~④均是氧化還原反應
B.反應②中碳氧雙鍵未斷裂
C.HCHO中碳原子采取sp2雜化
D.上述機理總反應為HCHO+O2 CO2+H2O
答案 A
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化學復習專題九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練習含答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 kJ·ml-1,在298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浙江版高考化學復習專題九化學反應的熱效應拓展練習含答案,共14頁。試卷主要包含了8 kJ·ml-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已知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新高考化學復習專題九化學反應的熱效應練習含答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3 kJ·ml-1,各相關物質的燃燒熱數(shù)據(jù)如下表,8 kJ·ml-1,化學反應常伴隨熱效應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