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導航
知識精講
知識點01 關鍵語句
【即學即練1】 找出下面章節(jié)語句的理解重點
第五章: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保ɡ锶剩?br>重點: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這樣的缺點。
知識點02 論證特點
【即學即練2】分析選文說理的特點及效果
答案:
①以具體的行為要求來說理,深刻而平實。以對話的形式,層層深入,明確而詳細。
②以回環(huán)往復的疊句造勢,運用整句散句,語言整飭,朗朗上口,簡潔明確,言簡意賅。
③運用反問和鋪陳的手法,詳細而全面,語氣更強。
④運用雙重否定和反問句的形式,增強語氣,使說理深化。
⑤運用對比的手法,使語義更加鮮明。通過對比,說明道理深入淺出。運用比喻說理生動自然。
解析:
《論語》是語錄體,所以在理解論語中的語句說理特點時可以從內(nèi)容和手法兩個角度入手。內(nèi)容是寫什么的問題,手法是用什么寫的問題。內(nèi)容相對簡單具體,手法相對豐富而有共性,如從詞、句、修辭和表現(xiàn)手法等角度思考概括。
知識點03 辨析評判
【即學即練3】孔子認為君子與小人在“義利觀”上應該有什么不同?
答案:
闡明了孔子關于君子與小人不同的義利觀。在道義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視道義,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對義和利不同的認識是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解析:
明白了君子和小人在對待義和利的態(tài)度上的不同,理解上就比較容易,表達上就先概括,后分析,最后作結(jié)。從人的價值標準的角度出發(fā),指出了君子與小人在人生價值和追求上的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曉以大義,而品質(zhì)低劣者只能動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計其利害。君子建立起了自己的內(nèi)心標準——義,以此作為自己的行為標準。小人以外在的東西作標準、作參照,并且主要以利來衡量。
知識點04 思想關系
【即學即練4】試簡要分析“仁”和“禮”“樂”的關系。
答案:
①禮、樂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則是人內(nèi)心的道德規(guī)范,是人文的基礎。所以,樂必須反映人的仁德。同時,樂是表達人思想情感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因此,禮與樂都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這里,孔子指出禮、樂的核心與根本是仁,沒有仁德的人,根本談不上禮、樂的問題。
②仁是孔子學說的中心,它來自固有的道德,是禮、樂的根本。禮講究謙讓敬人,樂需要八音和諧。一個人沒有仁的本質(zhì),則無謙讓敬人、和諧無奪等美德,即便行禮奏樂,也不具有實質(zhì)意義。所以,人而不仁,禮對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樂對他有什么用?這里就是說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禮、樂的。
解析:
①理解“仁”和“禮”“樂”分屬于哪個層面,這里的層面大概是指社會制度還是道德規(guī)范,只有分清了這方面的區(qū)別,才能解釋二者的關系。當然這里還要分清“禮”“樂”的關系。
②同時要肯定“仁”作為孔子學說的核心,并突出“仁”高于“禮”和“樂”的重要意義。
能力拓展
考法01 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識的能力
選自《論語譯注》?!墩撜Z》是一部語錄體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門人和再傳弟子所輯錄的孔子的言行錄,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關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論語》《大學》《中庸》和《孟子》全稱為“四書”。(五經(jīng):《詩》《書》《禮》《易》《 春秋》)
《論語》進入經(jīng)書之列是在唐代。十三經(jīng),禮有《周禮》《儀禮》《禮記》,春秋有《左傳》《公羊》《谷梁》,加上《論語》《爾雅》《孝經(jīng)》。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張禮治,鼓勵人們?nèi)胧?。在晚年整理“六?jīng)”: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六藝:六經(jīng);六種科目:禮、樂、射、御、書、數(shù))
語錄體:中國古代散文的一種體式。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有時也用于佛門的傳教記錄。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采,不講求篇章結(jié)構(gòu),也不講求段落、內(nèi)容間的聯(lián)系,還沒有構(gòu)成單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稱之為語錄體。(宋代記載程顥、程頤言行的《二程遺書》)
八佾:yì,古代舞蹈奏樂的行列,八個人為一行,叫做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照周禮,天子用八佾,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因魯國國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為報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賜給魯國國君用天子之禮樂祭祀的特殊待遇。
孔子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jīng)。《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鬃邮钱敃r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jīng)典。 孔子在世時就被尊奉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更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論語·八佾》中,孔子用反問語氣強調(diào)人要有仁愛之心,否則不知怎樣對待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而不仁,如禮何?”
(2)在《論語·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略顯夸張的說法,表達了對“道”的渴慕之情,也凸顯了仁人志士對于生命意義的定位?!俺劦?,夕死可矣”
(3)《論語·里仁》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來概括“君子”和“小人”不同的價值追求?!熬佑饔诹x,小人喻于利”
(4)《論語·泰伯》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的是士人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們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笆坎豢梢圆缓胍悖沃囟肋h?!?br>(5)在《論語·顏淵》中,孔子認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禮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稱贊你是仁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翱思簭投Y,天下歸仁焉”
(6)在《論語·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這一比喻說明功虧一簣與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虧一簣是因為“____________”,而能夠持之以恒也是因為“____________”?!拔嶂挂病薄拔嵬病?br>考法02 結(jié)合實際探究問題的能力
根據(jù)本章內(nèi)容,思考在生活中如何推行仁?
答案:
①按孔子的說法,就要克己復禮,加強自我約束。也就是說,想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凈化自己的心靈,約束自我的行為。
②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彼此互相謙讓、互相尊重、講究禮儀,從而激發(fā)出人性的光輝。從“禮”出發(fā),就能至“仁”。
③求“仁”在于自己,可以從眼、耳、口、鼻四方面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從外在來規(guī)范自己。孔子告訴顏回的只是一個入門的方法,我們可以從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約束自我,同時注重使內(nèi)心修為逐步達到莊嚴、誠敬的境界,只有這樣才能逐漸到達孔子所說“仁”境界。
解析:
《論語》的當代價值:以個人主義價值觀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確實需要論語的智慧?!墩撜Z》中很多精辟的論斷對現(xiàn)代價值觀的培育有借鑒意義。但是論語的理論體系必須加入科學、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現(xiàn)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論內(nèi)核之中去,才能與健全的商品時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諧,也才能真正建立一個和諧社會。一言以蔽之,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尤其是作為孔子思想體系中核心的“仁”,更是現(xiàn)代社會應該首先實踐和推行的。可以從自我修身、人際交往的內(nèi)在外在這兩個方面去思考和實踐。
分層提分
題組A 基礎過關練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知者不惑 溫故而知新
B.任重而道遠 得道者多助
C.邇之事父 不足以事父母
D.敏于事而慎于言 回雖不敏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質(zhì)勝文則野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B.見賢思齊焉 盤盤焉,囷囷焉
C.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
D.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若火之始然
3.下列關于古代文化常識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等,與《大學》
《詩經(jīng)》《孟子》合稱“四書”。
B.《禮記》據(jù)傳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三傳弟子等所作,主要記載了先秦的禮制,體現(xiàn)了儒家的哲學、教
育、政治、美學思想。
孟子,名軻,戰(zhàn)國時期鄒國人,有“亞圣”之稱。他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主張“仁政”“民貴君
輕”等。
“六藝”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西周學校教育內(nèi)容,包括禮、樂、射、御、書、數(shù);一種是將“六藝”
解釋為“六經(jīng)”,即《易經(jīng)》《尚書》《詩經(jīng)》《禮記》《樂經(jīng)》《春秋》。
題組B 能力提升練
1選出理解錯誤的一項:( )
A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孔子說:“品德高尚的人吃不飽,住不舒適,做事勤勉,言談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br>B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他怎樣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德,他怎樣對待樂呢?”
C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保ɡ锶剩?br>孔子說:“早晨得知真相,即使當晚死去,也沒有遺憾?!?br>D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保ɡ锶剩?br>孔子說: “君子明白的是義,小人知曉的是利?!?br>2選出分析有誤的一項:( )
A“邇之事父,遠之事君”這句話可譯為“從近處來說可以侍奉父母,從長遠來說可以輔佐君王”。強調(diào)了“詩”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說明孔子對“詩”的重視。但孔子強調(diào)“興觀群怨”,目的是“事父”“事君”,即為封建禮教、封建統(tǒng)治階級服務,有其明顯的階級局限性。
B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保ㄗ雍保?br>孔子說:“有智慧的人不會迷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憂愁,有勇氣的人不會畏懼。從而可以看出孔子認為一個人要達成完美的人格修養(yǎng),智、仁、勇缺一不可。
C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ㄐl(wèi)靈公)
子貢問道:“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去實踐它嗎?”孔子說:“大概就是‘恕’吧!就是要寬恕別人,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到別人身上。闡釋孔子對“恕”的理解。君子的品質(zh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強調(diào)的也是“修己”。
D從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理解,“質(zhì)”是指質(zhì)樸的品質(zhì),“文”則是指文化的修養(yǎng)。那么,“質(zhì)勝文則野”就是指一個人沒有文化修養(yǎng)就會顯得很粗俗;“文勝質(zhì)則史”就是指一個人過于文雅就會顯得浮夸和虛偽,注重繁文縟節(jié)而不切實際。所以孔子提倡“文質(zhì)彬彬”,既要有文化修養(yǎng),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這樣,才能夠稱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題組C 培優(yōu)拔尖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學而》)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br>(《里仁》)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br>(《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br> (《陽貨》)
1.下列對文中劃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B.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D.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可以興,可以觀 興:激發(fā)人的感情
B.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
C.文勝質(zhì)則史 史:虛飾,浮夸
D.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喻:知曉,明白
3.下列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曾子認為,“仁”應該是讀書人畢生追求的目標,而且責任重大,應為此奮斗終生。
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可見孔子的義利觀,從個人道德著眼,主張個人在面臨選擇之時,應舍利取義。這里的“利”,主要是私利。
C.“克已復禮”就是通過人們的道德修養(yǎng)自覺地遵守“禮”的規(guī)定。從這個層面來說,“禮”是“仁”的內(nèi)化和自覺。
D.孔子認為學《詩經(jīng)》好處很多,可以激發(fā)情志,可以觀察社會,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遠可以侍奉君王。課程標準
課標解讀
知人論世,了解孔子生平經(jīng)歷
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理解文章內(nèi)容。
學習《論語》的說理方式
體會孔子思想內(nèi)涵,并思考其現(xiàn)代意義。
1、了解孔子和《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理解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礎知識。
分析《論語》十二章說理特點
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培養(yǎng)把所學知識、道理付諸實踐的意識。

相關試卷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3.2*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隨堂練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3.2*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隨堂練習題,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講義第3節(jié)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教師版docx、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講義第3節(jié)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31頁, 歡迎下載使用。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3.1 別了,“不列顛尼亞“習題:

這是一份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3.1 別了,“不列顛尼亞“習題,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講義第3節(jié)別了不列顛尼亞教師版docx、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講義第3節(jié)別了不列顛尼亞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7頁, 歡迎下載使用。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2.1 長征勝利萬歲當堂檢測題:

這是一份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2.1 長征勝利萬歲當堂檢測題,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講義第2節(jié)長征勝利萬歲教師版docx、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同步講義第2節(jié)長征勝利萬歲學生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高中2.2* 大戰(zhàn)中的插曲課時訓練

高中2.2* 大戰(zhàn)中的插曲課時訓練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4.1《論語》十二章當堂達標檢測題

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4.1《論語》十二章當堂達標檢測題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4.1《論語》十二章精品綜合訓練題

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4.1《論語》十二章精品綜合訓練題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4.1《論語》十二章(同步習題)(原卷版+解析版)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4.1《論語》十二章(同步習題)(原卷版+解析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quán)申訴
版權(quán)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quán)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quán)申訴二維碼
高中語文人教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 上冊電子課本

5.1《論語》十二章

版本: 人教統(tǒng)編版

年級: 選擇性必修 上冊

切換課文
  • 課件
  • 教案
  • 試卷
  • 學案
  • 更多
所有DOC左下方推薦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