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詩選自《全唐詩》。詩人家住洛陽,先天年間中了進士,以后曾往來于吳、楚間,不得歸家。詩人經(jīng)鎮(zhèn)江到江南一帶去,一路行來,當舟停留在北固山下的時候,被那里開闊秀麗的景色吸引。此時潮平岸闊,殘夜歸雁,觸發(fā)了詩人心中的情思,于是就有了這一千古名篇。
次北固山下 王 灣首聯(lián):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頷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頸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參照注釋,互譯詩句。 參考: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蕩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便,一葉白帆好象懸掛在高遠江天。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沖破殘夜,驅(qū)盡大地的黑暗。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我多么思念親愛的故鄉(xiāng),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首聯(lián):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這是詩人的想象,表明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lián):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別提到“潮平”? 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 “潮平”一語為下句中“江春”一語作鋪墊。春潮涌漲,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江面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開闊了?!帮L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的樣子。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寫景極為傳神。
頸聯(lián):“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導出結(jié)尾一聯(lián)的作用,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guān)。海日生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寒。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shù)鼓舞力。
尾聯(lián):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由于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jīng)洛陽的——洛陽在鎮(zhèn)江西北方。
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于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么寫作手法嗎?
第四句“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于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為情設(shè),情因景生,這是詩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客路青山、行舟綠水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
——海日殘夜、江春舊年
——北歸大雁、捎書洛陽
詩人借景抒情,細致地描繪了長江下游開闊秀麗的早春景色,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流露出詩人鄉(xiāng)愁鄉(xiāng)思的真摯情懷,也表達了詩人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楓橋夜泊【唐】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1.背誦并默寫詩歌;2.搜集五句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并注明出處。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4 古代詩歌四首集體備課ppt課件,共19頁。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次北固山下/王灣示范課課件ppt,共12頁。
這是一份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2024)七年級上冊(2024)次北固山下/王灣圖片課件ppt,共19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河南洛陽,自主學習,殘冬臘月,名句分析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