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
一、單選題
1.在醫(y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B.在道路兩旁安裝噪聲檢測儀
C.給機器加上隔音罩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
2.探秘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存冰技術:在冰塊底下鋪一層隔熱布,再將由隔熱塑膠布、黑色防曬網、巖棉板、草席等保溫材料組成的“被子”蓋在冰塊上,其目的是減緩冰塊( )
A.液化B.熔化C.升華D.凝固
3.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用雙手搓把手,會發(fā)出嗡嗡聲,盆內水花四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魚洗”發(fā)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
B.“魚洗”發(fā)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C.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
D.“水花四濺”說明發(fā)聲的“魚洗”正在振動
4.我國是文明古國,具有光輝燦爛的文化,在距今40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竹笛和大鼓,關于笛聲和鼓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笛聲和鼓聲的音色相同
B.笛聲的響度一定比鼓聲的小
C.尖細的笛聲比低沉的鼓聲音調高
D.鼓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大,所以鼓聲傳得遠
5.白居易在《夜雪》中寫道“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折竹有聲說明固體可以傳播聲音B.折竹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快
C.詩人通過折竹聲知雪重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D.詩人深夜聽到的折竹聲不是噪聲
6.下列事例中,對聲音的利用與其他不同的是( )
A.醫(yī)生用聽診器給病人診斷病情B.蝙蝠利用超聲波定位
C.利用次聲波判斷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聲波清洗精密機械
7.在一檔科普節(jié)目中,一束光照向主持人,在后面的白色的背景板上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要想讓黑色的影子變成紅色,可以( )
A.將白色背景板換成紅色
B.讓主持人換上連體全紅實驗服
C.用紅光照射黑色的影子
D.將背景板換成紅色且讓主持人換上連體全紅實驗服
二、課內填空
8.如圖所示溫度計的示數:甲溫度計是 ,乙溫度計是 ,兩溫度計的示數相差 。
9.白光是由 七種色光組成的;由單色光 的光叫做復色光。
10.某同學的身高為1.60m,站在豎直的平面鏡前1.5m處。若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鏡時,他的像的高度為 m。
三、填空題
11.如圖, 一束太陽光與水平面成30°角射來,小益想利用一塊平面鏡將此時的太陽光豎直反射入一口枯井中,則反射角大小為 ,鏡面與水平面夾角大小為 °。
12.如圖所示,是我國漢代之前發(fā)明的“日晷”,它是用于計量 的儀器,石盤上留下指針的影子是由于光 形成的。在野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影子辨別方向,如圖中午前后,用描點的方法在地面上畫出豎直桿陰影頂端的運行軌跡,找出其中距O最近的點A,則OA就指示 (選填“南北”或“東西”)方向。
13.在音樂社團活動過程中,樂器發(fā)出的聲音通過 傳到人耳。人耳能區(qū)分鋼琴和長笛發(fā)出的聲音,是由于它們所發(fā)出聲音的 不同(選填“音調”“響度”或“音色”)。
14.如圖甲所示為手機防窺膜結構圖,采用了超細百葉窗光學技術。貼在手機屏幕上的效果如圖乙所示,其原理類似百葉窗,只能透過一定角度的光線,結構簡圖如圖丙所示。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光的 (填寫光現象);此防窺膜貼在手機屏幕上, (選填“能”或“不能”)防止上方的窺視;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 (選填“增大”或“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四、綜合題
15.隨著科技的進步,自動駕駛汽車已開始走入道路試運行,通過使用視頻攝像頭、雷達傳感器以及激光測距器等了解周圍的交通狀況,實現自動駕駛過程中躲避障礙物和遵循交通法規(guī)的目的,安裝在前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用于發(fā)現障礙物,識別街道標識和交通信號燈,再配以GPS模塊等用于監(jiān)測汽車的位置并保證車輛行駛路線安全。汽車前后保險杠內安裝有多個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用于測量汽車與前后左右各個物體間的距離,如圖1,圖2為超聲波測量儀器的模擬實驗裝置圖,模擬實驗裝置的使用說明書附后。
(1)汽車雷達啟動后發(fā)出 (選填“超聲波”“次聲波”或“激光”)用于測量物體間的距離,此原理 (能/不能)用于太空測距,你判斷的依據是 ;若把銅鈴放在甲、乙的中點,則液晶顯示屏的示數為 ;小明同學將銅鈴放到乙的右邊,并與甲乙在一條直線上,則銅鈴離乙越遠,液晶顯示屏的數值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小華同學想驗證溫度越高,聲速越大。他把銅鈴固定放在乙的右邊,并與甲乙在一條直線上,然后加熱甲乙之間的空氣,則液晶顯示屏的數值將( );
A.變大B.不變C.變小D.無法判斷
(3)為了測量空氣的聲速,將聲速測量儀放置在空氣中在甲、乙之間,且三者在同一直線上,如圖2,已知s1=0.36m,s2=1.22m,啟動聲音發(fā)生器,液晶顯示屏上顯示:2.50,則此時聲速為 m/s;若保持聲速測量儀中聲音發(fā)生器及甲、乙的位置不變,將聲速測量儀從空氣中取出,放置于某液體中(聲音在液體中傳播速度大于空氣中的速度),則液晶顯示屏的數值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16.小明放學乘地鐵時站在地鐵站臺,他透過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門看到了車道另一側豎直墻壁上的廣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門后面的像。小明根據該現象設計了粗略測量玻璃屏蔽門到車道另一側廣告牌之間距離d的實驗如圖所示。實驗步驟如下,請完成相關內容:
(1)小明站在站臺上,相對于玻璃屏蔽門前后移動直到觀察到小明在玻璃屏蔽門后所成的 (填“虛”或“實”)像落在 上;
(2)小明記錄下自己的位置,然后用直尺量出 的距離;
(3)根據“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的原理,上述步驟中量出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物理依據是 ;
(4)測量結束后,小明在玻璃屏蔽門外候車。地鐵到站后,安全門向兩側打開,小明在原地等候,此時小明在左右兩側安全門中成像的情況分析正確的是________。
A.在兩側安全門中成的像越來越小,直至不成像
B.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個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的位置與原來像的位置重合
D.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兩個像的距離等于兩側安全門之間的間距
17.如圖所示,用力敲響音叉,并用懸掛的塑料球接觸發(fā)聲的叉股,我們看到的現象是 ,此現象說明發(fā)聲的物體在 ;如果將這個實驗拿到月球表面去做,小球 (填“能”或“不能”)被彈開,人 (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
五、實驗題
18.小夢發(fā)現不同的季節(jié)人們所穿衣服的顏色和材質差異較大,于是得出猜想:衣服的吸光能力與衣服的顏色和材質有關。小夢選擇了厚度相同的不同顏色和不同材質的布料,分別將它們包裹溫度計放到陽光下不通風的地方,一段時間后,讀出溫度計示數,記錄在表格(數據單位:℃)中。
(1)實驗過程中,必須保證布料的初始溫度和加熱時間 (選填“不同”或“相同”),該實驗通過比較 來判斷布料吸光能力的;
(2)通過表格中的實驗數據,若僅從吸光能力方面考慮:冬天時應該穿 (選填“深”或“淺”)色的衣服,而夏天時建議穿 (選填“純棉”、“滌綸”或“絲綢”)材質的衣服。
19.在學習演奏小提琴的過程中,小明和同學們發(fā)現弦樂器的琴弦發(fā)出的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決定對這種現象進行探究,進討論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材料有關;
猜想二: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長短有關;
猜想三: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可能與琴弦的橫截面積有關。
為了驗證以上猜想是否正確,他們找到了一些不同規(guī)格的琴弦,如下表:
(1)為了驗證猜想一,應選用編號為 兩根琴弦進行實驗;
(2)為了驗證猜想二,應選用編號為 兩根琴弦進行實驗;
(3)為了驗證猜想三,選用編號為①、②的琴弦進行實驗,表中缺少的數據應為 ;
(4)這個實驗的研究方法叫 。
20.如圖甲,小明和小紅作“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在豎立的玻璃板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蠟燭A,拿 (選填“點燃”或“不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大小相同)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 ,
(2)如圖乙,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睛 (選填“①”、“②”或“③”)的方法觀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現蠟燭的像,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虛’或“實”)像;
(3)如圖甲,下列操作中,像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化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A.讓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平移
B.將玻璃板繞OO'軸(如圖中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轉向自己
C.將玻璃板沿著水平桌面向后平移
D.觀察者小明向左移動
(4)如圖丙所示,小明在實驗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觀察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了兩個清晰的像k1和k2,則像k1的像距為 (填“v1”或“v2”)。若在圖丙中k1和k2兩個像中間放置一塊不透明薄擋板,則小明在蠟燭A這一側通過玻璃板能看到 (選填“只有k;”、“只有k2”或“k1和k2”);
(5)小明想進一步探究像和物的左右是否對調,她應將蠟燭改成圖中的 (填“a”、“b”或“c”)光源進行實驗。
21.如圖甲,小明和小紅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1)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大小相同)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 ;
(2)如圖乙,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睛 (選填“①”“②”或“③”)的方法觀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現蠟燭的像,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虛/實)像;
(3)下列操作中,像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化的有___________。
A.讓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移動;
B.將玻璃板繞OO'軸(如圖中玻璃板與桌面的接觸部分)轉向自己;
C.將玻璃板沿著水平桌面向后平移。
(4)如圖丙所示,小明在實驗中采用的是厚玻璃板,他觀察到蠟燭A通過玻璃板成了兩個清晰的像k1和k2,則像k1的像距為 (填“v1”或“v2”)。
(5)回家后小紅想用自己的梳妝鏡繼續(xù)實驗,結果實驗無法進行,因為無法確定 。后來她又將一根點燃的蠟燭靠近雙層真空玻璃,從玻璃中可以看到 個像。
純棉
滌綸
絲綢
黑
26.3
25.2
23.7
藍
25.6
24.7
23.2
白
24.6
23.8
22.4
編號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長度/cm
琴弦的橫截面積/
①
鋼
20
0.3
②
鋼
0.7
③
鋼
40
0.5
④
尼龍絲
30
0.5
⑤
尼龍絲
40
0.5
參考答案
1.D
【詳解】禁鳴喇叭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的。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A不符合題意。
B.在道路兩旁安裝噪聲檢測儀,僅是檢測噪聲的強弱,不能減弱噪聲,故B不符合題意。
C.給機器加上隔音罩,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C不符合題意。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2.B
【詳解】物質由固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的過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熱,由題意可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為了減緩冰塊從外界吸收熱量,從而減緩冰塊熔化。
故選B。
3.D
【詳解】A.“魚洗”發(fā)出的聲音靠盆中水和空氣傳入人耳,故A錯誤;
B.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魚洗”發(fā)出嗡嗡聲是由盆和水共同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
C.傳播聲音的介質不變,不能改變聲音的傳播速度,眾多“魚洗”聲匯集可以增大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
D.“魚洗”的的振動使得“水花四濺”,這說明發(fā)聲的“魚洗”正在振動,故D正確。
故選D。
4.C
【詳解】A.笛子和鼓的結構和材料不同,笛聲和鼓聲的音色不同,故A錯誤;
B.笛聲的響度可能比鼓聲的響度大,故B錯誤;
C.尖細的笛聲頻率高,音調高,低沉的鼓聲頻率低,音調低,所以尖細的笛聲比低沉的鼓聲音調高,故C正確;
D.聲音在同種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相同,鼓聲和笛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相同,故D錯誤。
故選C。
5.C
【詳解】A.聲音都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折竹有聲說明折竹在振動,故A錯誤;
B.聲音在固體中傳播速度最快,液體中傳播速度次之,空氣中傳播速度最慢,折竹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最慢,故B錯誤;
C.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詩人通過折竹聲知 雪重說明聲音可以傳遞信息,故C正確;
D.折竹聲打擾了人的正常生活、學習和工作,屬于噪聲,故D錯誤。
故選C。
6.D
【詳解】A.醫(yī)生用聽診器給病人診斷病情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B.蝙蝠利用超聲波定位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C.用次聲波判斷地震的方位是利用聲音傳遞信息;
D.利用超聲波清洗精密機械是利用聲音傳遞能量;
對聲音的利用與其它不同的是D,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
故選D。
7.C
【詳解】后面的白色的背景板上留下一個黑色的人影,是由于光被人擋住,在后面留下的陰影,如果將白色背景板換成紅色、讓主持人換上連體全紅實驗服、將背景板換成紅色且讓主持人換上連體全紅實驗服, 光仍然照不過去,仍會留下黑色的影子,只有在原來的人影上疊加紅光,才能讓影子變成紅色,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 36 53
【詳解】[1][2][3]由圖甲乙可知,甲乙兩溫度計上一大格都是,一大格又都分為10小格,所以甲乙兩溫度計的最小分度值都是;甲溫度計的刻度從上到下是變大的,所以甲溫度計的在上方,所以此時的溫度為零下,即其示數為;乙溫度計的刻度從上到下是變小的,所以乙溫度計的在下方,所以此時的溫度為零上,即其示數為;兩溫度計的示數相差為
9. 紅、橙、黃、綠、藍、靛、紫 混合形成
【詳解】[1][2]白光是一種復色光,是由單色光混合形成的,用三棱鏡可以將白光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即白光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
10.1.60/1.6
【詳解】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像和物等大,即物有多大像就有多大;他以1m/s的速度靠近平面鏡時,他自己的高度不變,他的像的高度也不變。
11. 60° 60
【詳解】[1] 由于反射光線豎直射入井內,反射光與入射光的夾角為
90°+30°=120°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反射角均為60°。
[2]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
90°-60=30°
此時入射光與水平面成30°角,則鏡面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
30°+30°=60°
12. 時間 沿直線傳播 南北
【詳解】[1][2]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時間不同,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不同,因為光的直線傳播的,在不透明的物體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會形成影子,且太陽在天空中的不同位置,日晷的晷針影子長度是不同的,通過晷針影子的長度即可判斷時間。
[3]當太陽在正中午時,即在南方時,高度最大,此時,晷針的影子最短。此時,影子所在直線即指示南北方向。
13. 空氣 音色
【詳解】[1]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空氣這種介質傳播到人耳的。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這些振動會使周圍的空氣分子也產生振動,形成聲波。聲波在空氣中傳播,直到被人耳的鼓膜接收,轉化為神經信號,最終被我們的大腦感知為聲音。
[2]人耳能區(qū)分不同樂器發(fā)出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發(fā)出的聲音具有不同的音色。音色是聲音的一個特性,它反映了聲音的品質與特色。不同樂器由于結構、材料、振動方式等因素的不同,發(fā)出的聲音音色也會有所不同。因此,我們可以通過音色來區(qū)分不同的樂器。
14. 直線傳播 不能 減小
【詳解】由圖丙可知,兩側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內容,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由于超細百葉窗的窗格的阻擋,屏幕發(fā)出的光只能照射在一定范圍內。
此防窺膜貼在手機屏幕上,屏幕發(fā)出的光可以射向正上方。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視范圍內,所以不能防止上方的窺視。
由丙圖可知,為了讓防窺效果更好(可視范圍減小),可以適當地減小超細百葉窗的間距。
15.(1) 超聲波 不能 真空不能傳聲 0 不變
(2)C
(3) 344 變小
【詳解】(1)[1]超聲波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應用,例如汽車雷達啟動后,會發(fā)出超聲波,用于測量物體間的距離。
[2][3]因為真空不能傳聲,所以超聲波測距的原理不能用于太空測距。
[4]如果銅鈴在甲、乙中點,則銅鈴與甲的距離和與乙的距離是相等的,且由于聲速相同,所以聲音從銅鈴到達甲、乙的時間相同,因液晶屏顯示甲、乙接收到信號的時間差,故液晶屏的示數為0。
[5]因為銅鈴與甲、乙在一條直線上,所以銅鈴離乙的距離總是比甲正好遠甲、乙間的距離,由于乙比甲遠的距離是一定的,所以聲音傳到乙和甲的時間差是不變的,即液晶顯示屏的數值不變。
(2)甲和乙之間的距離一定,由于溫度越高,聲速越大,所以聲音傳播到甲和乙的時間都會減少,所以時間差也會減少,即液晶顯示屏的數值將變小,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3)[1]設聲速為v,則聲音從銅鈴傳到甲的時間為
聲音從銅鈴傳到乙的時間為
由題意知
所以
即
[2]將聲速測量儀從空氣中取出,放置于某液體中,因為聲音在液體中傳播速度大于空氣中的速度,根據 ,故液晶顯示屏的數值變小。
16.(1) 虛 廣告牌
(2)自己與玻璃屏蔽門之間
(3)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
(4)C
【詳解】(1)[1]玻璃屏蔽門是一個平面鏡,平面鏡成虛像。
[2]像落在廣告牌上,此時像距即玻璃門到廣告牌的距離。
(2)用直尺量出自己到玻璃屏蔽門的距離,即物距。
(3)因為物像關于鏡面成軸對稱,像和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故量出的距離就是玻璃屏蔽門到廣告牌之間的距離d。
(4)因為像和物始終關于鏡面成軸對稱,在安全門向兩側打開后,人到鏡面的距離不變,所以像的位置不變,在兩個平面鏡中都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的位置與原來像的位置重合,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17. 小球被彈開 振動 能 不能
【詳解】[1][2]當音叉振動時,會發(fā)現小球多次被彈開,說 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3][4]在月球上,敲擊音叉時仍會振動,這種振動會使小球彈開;但是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人不能聽到聲音,因為真空不能傳聲。
18.(1) 相同 升高溫度/溫度變化量
(2) 深 絲綢
【詳解】(1)[1][2]由于實驗中要探究衣服的吸光能力與衣服的顏色和材質的關系,根據控制變量法,需要控制布料的初始溫度和加熱時間相同,通過比較布料升高的溫度來表示布料吸光能力,運用了轉換法。
(2)[1][2]由表中數據可知,較深色的布料溫度升高的較多,絲綢材質的衣服升高的溫度較低,因此冬天時應該穿深色的衣服,夏天時建議穿絲綢材質的衣服。
19.(1)③⑤
(2)④⑤
(3)20
(4)控制變量法
【詳解】(1)為了驗證猜想一,探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材料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長度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材料,即選擇③⑤。
(2)為了驗證猜想二,探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長短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改變長度,即選擇④⑤。
(3)探究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與琴弦的橫截面積關系時,應該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改變橫截面積,由此可得表中缺少的數據應該是20。
(4)琴弦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受很多因素的影響,物理學中對于多因素的問題,常常采用控制變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問題變成多個單因素的問題,每一次只改變其中的某一個因素,而控制其余幾個因素不變,從而研究被改變的這個因素對事物影響,分別加以研究,最后再綜合解決,這種方法叫控制變量法。
20.(1) 點燃 不點燃 大小相等
(2) ② 虛
(3)A
(4) v2 k1和k2
(5)a
【詳解】(1)[1][2][3]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這是為了能在玻璃板上成蠟燭A的像。然后,拿不點燃的蠟燭B(與蠟燭A大小相同)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個現象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是大小相等的。
(2)[1]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不透明的光屏。為了觀察光屏上是否能出現蠟燭的像,需要按照眼睛②的方法觀察光屏,即眼睛直接看向光屏。
[2]由于光屏上不能出現蠟燭的像,這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3)A.讓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平移:由于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玻璃板平移不改變像的位置,故A符合題意;
B.將玻璃板繞OO′軸轉向自己:這會導致鏡面與物體的夾角改變,因此像的位置也會改變。故B不符合題意;
C.將玻璃板沿著水平桌面向后平移:由于物距變大,像距與會變大,像故會向后移動,故C不符合題意;
D.觀察者小明向左移動:觀察者移動不改變像和物的位置關系,因此像的位置對觀察者來說雖然看似移動了,但實際上在玻璃板中的位置并未改變。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4)[1]對于圖丙中的情況,由于厚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都會形成像。但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像k1?是由玻璃板的前表面反射形成的,因此它的像距為v2?。
[2]平面鏡成的像屬于光的反射,若在圖乙中k1和k2兩個像中間放置一塊不透明薄擋板,則小明在蠟燭A這一側透過玻璃板能看到k1和k2。
(5)要探究像和物的左右是否對調,那么光源就要能夠區(qū)別左右,圖中只有a光源可以區(qū)別左右,bc光源則不能。
故選a。
21.(1)大小相等
(2) ② 虛
(3)A
(4)v2
(5) 像的位置 4
【詳解】(1)為了研究像與物的關系,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A,拿未點燃的蠟燭與蠟燭A大小相同豎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至蠟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說明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大小相等。
(2)如圖乙,移去蠟燭B,在其原來位置上放置一塊不透明的光屏,按照眼②的方法直接觀察光屏,光屏上不能出現蠟燭的像,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
(3)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讓玻璃板沿所在平面向右移動,對稱面的位置沒有變化,故像的位置不發(fā)生變化,故選A。
(4)厚玻璃板前后兩個面都能成像,根據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可知,像k1到P面的距離與蠟燭A到P面的距離相等,k1是P面所成的像,k2是Q面所的像,k1的像距為v2。
(5)[1]小紅想用自己的梳妝鏡繼續(xù)實驗,因為梳妝鏡不是透明的,不能在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透過玻璃看到放在后面B蠟燭,因此不能確定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不能用梳妝鏡進行實驗。
[2]她將一根點燃的蠟燭靠近雙層真空玻璃,此時有兩層玻璃,并且玻璃是有厚度的,所以共有四個反射面,可以看到成四個像。
題號
1
2
3
4
5
6
7
答案
D
B
D
C
C
D
C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北師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養(yǎng)測評模擬卷,共1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課內填空,填空題,綜合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物理北師大版(2024新教材)期中素養(yǎng)提升卷,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課內填空,填空題,綜合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素養(yǎng)測評模擬卷(001),共11頁。試卷主要包含了單選題,課內填空,填空題,綜合題,實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