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選擇題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答題卡上。
2.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
3.如需作圖,必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
4.難度系數:0.8
5.測試范圍:第一~二章(蘇科版2024八年級上冊)。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最正確)
1.如圖所示的賈湖骨笛被認定是華夏祖先9000年前的造物。吹奏時按壓骨笛不同位置的氣孔,可以改變笛聲的( )
A.響度B.音色C.音調D.速度
2.如圖所示,小華將一只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有震感,這個實驗用來探究( )
A.聲音能否傳播信息B.聲音產生的原因
C.聲音能否在固體中傳播D.聲音傳播是否需要時間
3.2024年8月6日,在巴黎奧運會跳水女子比賽中,中國選手全紅嬋在亞運會上以425.60分奪得女子10m跳臺冠軍。如圖所示,全紅嬋跳下去保持抱腿姿勢的過程中,全紅嬋在水中的像( )
A.實像,且像與水面的距離變小B.實像,且像與水面的距離變大
C.虛像,且像的大小不變D.虛像,且像逐漸變大
4.如圖所示,兩個中學生用細棉線連接兩個紙杯,制成了一個“土電話”,對該實驗的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
A.用“土電話”通話,表明固體能夠傳聲
B.用金屬絲代替細棉線聽到的聲音更大些,這是因為金屬絲振動得快
C.用手捏在棉線上,將無法聽到聲音
D.實驗時若不張緊棉線,對方就聽不到由“土電話”傳來的聲音
5.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粗糙的硬紙板ENF必須豎直的立在水平鏡面上
B.圖甲中,如果讓光沿著FO方向射到鏡面,反射光線將沿著OE方向射出
C.圖乙中,將紙板NOF向后折時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不在同一平面
D.改變入射光線的角度,反射角始終和入射角相等
6.如圖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蘸水的棉花,將其插入兩端開口的塑料管中,就制成了一個哨子。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向管上端吹氣,哨子發(fā)聲是塑料管振動產生B.吹奏時,向下拉動筷子哨聲音調變低
C.哨聲悅耳動聽是指音調高D.筷子位置不動加大吹氣力度,哨聲響度不變
7.如圖所示,人眼看到鏡中像時,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B.人眼看到的像S'是虛像
C.進入人眼的光線不是S'發(fā)出的D.將鏡子前面下半部用不透明板擋住,人眼將看不到像
8.如圖甲,將裝有適量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潤濕的手指摩擦杯口使其發(fā)聲,示波器顯示聲音波形如圖乙所示,倒出部分水后,用濕潤的手指在同一位置用相同的力摩擦杯口使其發(fā)聲,聲音輸入同一設置的示波器,此時聲音的波形可能是選項圖中的( )
A.B.C.D.
9.如圖,小明在暗室中將紅色和藍色透明玻璃部分重疊放置,在玻璃的右側放白紙。讓太陽光照射到玻璃片上,白紙上A、B、C三個區(qū)域呈現的顏色為( )
A.A區(qū)域黑色B.B區(qū)域黑色C.C區(qū)域黑色D.B區(qū)域白色
10.有一光電控制液面高度的儀器,它是通過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反射到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如圖所示,一束光與液面的夾角為40°,則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此時反射角的大小是50°B.該裝置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
C.液面下降時,光電屏上光斑S右移D.當液面升高時,入射角會隨之減小
11.在操場上,小明用播放器播放同一首歌。他在播放器正前方5m處分別佩戴A、B兩款隔音耳罩,當音量旋鈕分別在圖甲和乙的位置時,小明剛好聽不到歌聲。不戴隔音耳罩,小明在距播放器5m的不同位置,聽到聲音的響度不同。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
A.B款隔音耳罩隔音性能較好
B.保持音量旋鈕位置相同,戴隔音耳罩剛好聽不到聲音的位置,B比A遠
C.保持音量旋鈕位置和小明距播放器距離相同,戴隔音耳罩聽到聲音的響度, A比B小
D.在播放器正后方同一位置,戴隔音耳罩剛好聽不到聲音時,播放器音量旋鈕指示的音量,B比A小
12.兩個互相垂直的平面鏡組成了激光反射器,如圖所示。如果入射光線方向不變,反射器繞O點向順時針方向轉過45°,那么經過反射器兩次反射的光線將轉過( )
A.90°B.45°C.22.5°D.0°
二、填空題(本題共11小題,每空1分,共32分)
13.如圖所示、系在細繩上的乒乓球在豎直方向靜止不動,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觸乒乓球,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說明聲音是由物體_________產生的,音叉發(fā)出的聲音通過_________傳入我們的耳中。
14.課間,調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聲歌唱,他手摸喉頭在_________;同學們聽出是小明在歌唱,主要是根據聲音的_________來分辨出的。在15℃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_________米,某聲源1分鐘振動600次,其頻率為_________Hz。古代士兵枕著牛皮制的筋筒睡在地上,能及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這是因為聲音在大地中的傳播速度比空氣中_________的緣故(選填“快”或“慢”)。
15.小華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做了個趣味實驗——“看得見的聲音”。在兩端開口的圓筒的一端蒙上橡皮膜,并在橡皮膜的中央貼一塊小平面鏡,將圓筒插入擋光板的圓孔中。當激光筆發(fā)出的一束光射向鏡面時,在激光筆后方的光屏上會呈現一個亮點。從各個角度都能看到光屏上的光斑,說明光射到光屏發(fā)生了_________。實驗時,對著圓筒發(fā)出聲音,同時觀察到光屏上的光斑變成一條變化的曲線,該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時也說明聲音具有_________;若在月球上做這個實驗,要同樣能看到上述光斑的變化,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科技館的噪聲小屋內。小聰用最大的聲音叫喊,噪聲顯示儀顯示為98dB,如圖所示。而小明只能讓其顯示為88dB,從聲音的特性考慮,小聰最大聲音的_________比小明大。無論在小屋內如何叫喊,外面幾乎聽不到聲音,這說明噪聲小屋是_________控制了噪聲(選填“在聲源處”、“在傳播過程中”或“在人耳處”)。
17.圖所示,豎直放置的平面鏡能繞水平軸MN轉動,小強站在平面鏡正前方處,他在鏡中成的是_________(選填“實”或“虛”)像;當他靠近鏡子時,所成像的大小將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小強此時距離鏡面0.4m,他與像的距離為_________m;為了讓他站著就能看到鏡中腳的像,可以讓平面鏡繞軸沿_________(選填“逆”或“順”)時針方向轉動。
18.如圖,小芳自制了“水瓶琴”。她往八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擊它們就可以發(fā)出不同的聲音。其中音調最高的是第_________個玻璃瓶;向瓶口吹氣也會發(fā)出聲音,這是由于_________振動產生的聲音。
19.下列為錄制合成的聲音波形圖,由圖可知,甲和丙的_________相同,甲和丁的_________相同(選填“音調”、“響度”)。
20.如圖所示,小亮站在離紅外玻璃感應門3m處,透過玻璃門看到了自己的像,則小亮到像的距離為_________m。他站在原地不動,當感應門向兩側平行分開時,像的位置_________(選填“變化”或“不變”);白天,為了能看到自己更清晰的像,應該站在感應門_________(選填“內”或“外”)觀察。
21.物理學研究表明,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由此可以推測,不利于綠色植物生長的光是_________光。透明物體能透過跟它顏色相同的光,在攝影時若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白色花朵,照片上該花朵呈_________色。如圖所示,用紅色激光筆照射透明的紅色、綠色兩個氣球,我們觀察到_________(選填“紅色氣球”或“綠色氣球”)更易被爆破。
22.如下圖所示的風鈴有七根長短不同的小棍,物理王興趣的同學在敲打小棍時,發(fā)現它們發(fā)出的聲音不同,經研究可得:如表一所示是同一鐵棍在不同長度L時敲擊的振動頻率f0。
(1)判斷同一鐵棍長度L與音調的關系,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fā)出d re mi fa s laxi的音時,re的音小于500Hz,請你判斷該樂器的長度_________10cm(選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3.2022年11月8日下午5點半左右,蘇州市平江中學校的同學親眼看到了月食這一難得的景象(如圖),同時還伴隨著月掩天王星、日月合壁、紅月亮等景觀。圖中能正確描述其形成原因的是圖_________(甲、乙)。其實光的傳播也需要時間,在真空中光速最大,約為_________m/s。人們常利用激光測距的方法來測量地月的距離,從地面向月球發(fā)射一束激光,被月球表面反射回地球,激光發(fā)出后,經過2.4s反射回地球,則地球到月球的距離約為_________m(以上兩空均用科學記數法表示)。
三、解答題(本題共7小題,作圖每圖2分,每空1分,共44分.)
24.(6分)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圖。
(1)2023年9月17日,我國墨子巡天望遠鏡正式啟用,它是北半球巡天能力最強的光學時域望遠鏡,如圖甲所示。一束星光入射到望遠鏡,經主鏡反射后到達成像裝置,如圖乙所示,OB是反射光線,請畫出其入射光線AO并標出入射角大?。ūA糇鲌D痕跡)。
(2)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保留作圖痕跡)
(3)如圖甲是隨嫦娥六號一起發(fā)射的角反射器的示意圖,其三個反射面相互垂直,其中兩個反射面如圖乙所示,一束光只在這兩個反射面發(fā)生了反射,請在圖乙中畫出這束光反射的光路圖(保留作圖痕跡)。
25.(5分)為研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小明同學進行系列的實驗研究。
(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乒乓球在試驗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兩個實驗,_________實驗乒乓球會彈起。
(4)石頭落入水中,產生的水波向四周傳播;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傳播。通過水波來研究聲波,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_________法。
A.推理 B.類比 C.控制變量 D.轉化
26.(6分)小紅用圖1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鏡置于水平底座中心。激光筆可沿弧形軌道移動,且保持激光始終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
圖3
(1)為了在不同方向都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應在平面鏡上方噴些_________;
(2)多次改變激光筆在軌道上的位置,小紅調整視角,均能觀察到反射光OB擋住入射光AO的現象。如圖2所示,將長方形紙板與AO、OB所在平面重合,其底邊PQ緊貼平面鏡,在紙板上即可顯示出入射光和反射光。多次測量紙板和平面鏡的夾角。
①上述實驗中測得的夾角均為90°,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所在平面和平面鏡相互_________;
②在紙板上過O點作出底邊PQ的垂線ON,則ON與鏡面_________,可知ON為法線。由①、②可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_________內。
(3)改變入射光的方向,依次記錄實驗數據如圖3所示,分析實驗數據可知:入射光線AO逐漸_________(選填“靠近”或“遠離”)法線ON;∠NOB與∠AON的大小_________。
27.(7分)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時,超超在豎立的玻璃板前一段距離處放一支點燃的蠟燭A,可以透過玻璃板觀察蠟燭的像,他再取一段與蠟燭A等長但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發(fā)現該蠟燭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如圖甲所示。
(1)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在甲圖中水平向右移動玻璃板,A蠟燭的像_________(填“會”或“不會”)跟著向右移動;
(2)在尋找蠟燭A的像位置時,眼睛應該在蠟燭_________(“A”或“B”)這一側觀察。小華無論在桌面上怎樣移動后面的蠟燭B,都不能使之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請你推測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將玻璃板繞底邊向蠟燭B一側翻轉90°,則在此過程中,蠟燭A的燭焰(忽略燭焰的大?。┡c燭焰的像之間的距離變化情況是_________(填“變大”、“變小”、“不變”、“先變大后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且燭焰的像的運動軌跡為_________(填“直線”或“圓弧”);
(4)雯雯同學在做實驗時,找不到玻璃板,只有一小塊長方形平面鏡。為了找到像的大致位置,她將平面鏡垂直紙面靠右放置,且讓鏡面垂直于已經畫好的直線MN,將蠟燭放在MN所在的直線上,俯視圖如圖乙所示。接著,只要讓眼睛從_________(填“A”、“B”或“C”)區(qū)域進行觀察便可確定蠟燭A像的大致位置。
28.(7分)小提琴是由兩端固定的琴弦產生振動而發(fā)音的,如圖所示.為了研究同一根鋼制琴弦發(fā)聲音調與哪些因素有關,可利用圖 2 所示實驗裝置.一塊厚木板上有 A、B 兩個楔支撐著琴弦,其中 A 楔固定,B 楔可沿木板移動以改變琴弦振動部分的長度.將鋼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 O 點,另一端通過滑輪懸掛不同個數的相同重物,重物個數越多,琴弦繃的越緊.輕輕撥動琴弦,在 AB 間產生振動,并用儀器測出發(fā)聲頻率.
(1)小組同學得到了表格中的數據,則第_________次實驗中琴弦發(fā)聲的音調最高;
(2)分析數據可以發(fā)現,該小組同學研究的是弦發(fā)聲的音調與_________和弦的松緊程度這兩個因素的關系;
(3)當表格中的空格數據應該為_________時,可用 2、3 兩次實驗來研究弦的音調和弦的_________的關系;
(4)分析_________兩次實驗數據可以發(fā)現:在松緊程度相同時,弦_________,弦的音調越低;
(5)在上述探究的基礎上,他們又選用一根與鋼制弦粗細相同的長為 0.8m 的尼龍弦,來探究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則可懸掛重物個數為_________個.
29.(10分)如圖1所示是小明用易拉罐制成的簡易針孔照相機:
(1)使用針孔照相機時,小孔對著_________(選填“明亮”或“較暗”)的物體進行觀察,更容易看到物體的像;
(2)小明從實驗室借來用發(fā)光二極管制成的“F”字樣光源,如圖2甲所示,將“F”字樣光源、簡易針孔照相機按圖2乙所示位置放好_________(填序號)。這個像是_________(選填“實像”或“虛像”);
(3)保持“F”字樣光源的位置不變,將易拉罐靠近發(fā)光的“F”,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的會_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將“F”字樣光源向上移動,則塑料薄膜上的像向_________(選填“上”或“下”)方移動;
(4)當“F”字樣光源順時針旋轉,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會_________(選填:“順”或“逆”)時針旋轉;
(5)若只將小圓孔改為三角形小孔,則像的形狀_________(選填“改變”或“不變”);
(6)晴天的正午時分,走在青楓公園的樹林里,小明看到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在地上留下許多大小不同的圓形光斑是_________(填“太陽”、“樹葉的縫隙”或“樹葉”)的_________(選填“像”或“影子”)。圓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樹葉間縫隙到__________距離不同(選填“地面”或“太陽”)。
30.(3分)閱讀短文《超聲波指紋識別技術》,回答問題。
不知道你的手機用多久了?如果用的時間夠久的話,指紋識別模塊(Hme鍵或手機背蓋處的指紋識別模塊)是不是已經磨損了?或者你的手指上有汗或手指脫皮,是不是指紋識別就失效了,利用超聲波指紋識別,就不會出現上面說的那些情況。具體來講,超聲波指紋識別屬于第三代指紋識別技術,其工作原理與聲吶探測海底深度類似。超聲波能穿透材料,而且材料的不同,超聲波被反射、吸收的情況會有變化,皮膚與空氣對超聲波的阻抗不同,就可以區(qū)分指紋波峰和波谷的位置,也就做出指紋的三維圖像。超聲波指紋識別的優(yōu)點很明顯:首先,手指無需接觸指紋模塊,也就不會出現指紋模塊被磨損的情況,這意味著超聲波指紋識別模塊可以隱藏在手機內部,手機外觀也就會得到提升;其次,超聲波識別深度是可以穿過手指表皮的,手指脫皮也不用怕識別不了,如果手指有水或汗液,照樣能識別;最后,在安全性上,因為超聲波識別的是三維圖像,像以前那樣只需一張指紋平面圖是無法蒙混過關的。
(1)超聲波指紋識別是通過超聲波獲取指紋信息,以下各項應用中與此類似的是_________;
A.超聲波焊接器B.超聲波清洗器
C.醫(yī)生用B超診斷病情D.醫(yī)生用超聲波擊碎結石
(2)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1500m/s,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若6s后收到回聲信號,則海底深度為_________m;
(3)放大手指局部,表面是凸凹不平的。圖甲是超聲波指紋識別系統(tǒng),手機發(fā)出超聲波遇到手指上A、B、C、D、E五個位置,測得回收信號的時間分別為0.30ms、0.36ms、0.30ms、0.36ms、0.26ms,根據時間,求出手指與手機平面的距離,就可以繪出指紋的大致形狀,則該處指紋的大致形狀是圖乙中的_________(1ms=0.001s)。
實驗次數
∠AOP
∠POB
1
90°
90°
2
65°
115°
3
42°
138°
4
18°
162°
次數
長度 L/m
重物/個數
頻率f/Hz
1
0.4
2
375
2
0.8
2
170
3
4
265
參考答案
1.C
【解析】骨笛是靠空氣柱振動發(fā)聲的,吹奏時按壓骨笛不同位置的氣孔,可以改變空氣柱的長度,進而改變笛聲的音調,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選C。
2.B
【解析】當用正在發(fā)聲的音叉觸及面頰時,可以感覺到有振動,這個實驗是想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即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3.C
【解析】AB.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全紅嬋在水中的像是虛像,全紅嬋在跳臺上跳下去的過程中,人和水面的距離變小,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像與水面的距離變小,故AB不符合題意;
CD.全紅嬋在水中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大小相等,所以像的大小不變,故C符合題意,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4.B
【解析】A.用“土電話”通話利用的是紙杯與棉線傳聲,表明固體能夠傳聲,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用金屬絲代替細棉線聽到的聲音更大些,這是因為金屬絲振動幅度更大,故B錯誤,符合題意;
C.用手捏在棉線上,棉線振動停止,聲音傳播停止,將無法聽到聲音,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實驗時若不張緊棉線,棉線振動太慢,發(fā)出聲音的音調太低,對方就聽不到由“土電話”傳來的聲音,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
5.C
【解析】A.為了顯示光路,粗糙的硬紙板ENF必須豎直的立在水平鏡面上,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圖甲中,光從EO射入,從OF射出,由光路可逆得,如果讓光沿著FO方向射到鏡面,反射光線將沿著OE方向射出,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圖乙中,當紙板在同一平面上時,能夠同時看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將紙板NOF向后折時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故C錯誤,符合題意;
D.由實驗得,改變入射光線的角度,反射角隨入射角的改變而改變,反射角始終和入射角相等,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6.B
【解析】A.向管上端吹氣,哨子發(fā)聲是空氣柱振動產生,故A錯誤;
B.吹奏時,向下拉動筷子,里面的空氣柱變長,空氣柱振動頻率減小,故哨聲音調變低。故B正確;
C.哨聲悅耳動聽是指音色好。故C錯誤;
D.筷子位置不動加大吹氣力度,空氣柱振幅增大,哨聲響度變大,故D錯誤。
故選B。
7.D
【解析】AB.平面鏡成像是來自物體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反射光線反向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并非實際光線會聚而成,屬于虛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B正確,不符合題意;
CD.在平面鏡成像中,進入人眼的光線是平面鏡所反射的光線,來自于物體,將鏡子前面下半部用不透明板擋住,不影響對反射光線的觀察,人眼仍能看到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8.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倒出部分水后,用濕潤的手指在同一位置用相同的力摩擦杯口使其發(fā)聲,由于杯子和水的質量減小,則杯子和水振動的頻率變快,音調變高,對比四個選項可知,B選項的頻率高于題干圖的頻率,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9.B
【解析】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透過的色光決定的,太陽光由七種顏色的光組成,紅色玻璃只允許紅光透過,故A區(qū)為紅色,藍色玻璃只允許藍光透過,不允許紅光透過,故C區(qū)為藍色,重疊區(qū)B沒有光線照到,為黑色,故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故選B。
10.D
【解析】A.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與液面的夾角為40°,則入射角為
90°-40°=50°
所以反射角也為50°,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該裝置是通過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線反射到光電屏上的光斑位置來判斷液面高低的,利用了光的反射定律,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液面下降時,入射角度不變,入射點會右移,因此光電屏上光斑S右移,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當液面升高時,入射角不會改變,但光電屏上光斑S會左移,故D錯誤,符合題意。
故選D。
11.A
【解析】A.由圖知,播放器正前方5m,A款耳罩可以隔絕更大響度的聲音,A款耳罩隔音性能較好,故A錯誤,符合題意;
B.如果在同一位置,由于A款耳罩隔音性能較好,所以保持音量旋鈕位置相同,戴隔音耳罩剛好聽不到聲音的位置,A距離更近,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保持音量旋鈕位置和小明距離播放器距離相同,如果在同一位置,由于A款耳罩隔音性能較好,戴隔音耳罩聽到聲音的響度更小,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在播放器正后方同一位置,戴隔音耳罩剛好聽不到聲音時,由于A款耳罩隔音性能較好,A可以隔絕響度更大的音量,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
12.D
【解析】因為兩個鏡面互相垂直,再次反射的法線互相垂直,第一次的反射角與第二次的入射角之和為直角,即第一次的入射角與第二次的入射角之和為直角,所以第一次的入射角與第二次的反射角為直角,所以第一次的入射光線與第二次的反射光線平行。反射器繞O點順進針方向轉過45°,入射光線的方向不變,則反射光線的方向也不變,所以兩次反射的光線將轉過0°,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
故選D。
13.振動;空氣。
【解析】[1]將正在發(fā)聲的音叉慢慢靠近并接觸靜止的乒乓球,觀察到乒乓球被彈起,是音叉的振動推動乒乓球彈起,此現象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我們聽到音叉振動的聲音是由空氣傳入人的耳朵的。
14.振動;音色;340;10;快。
【解析】[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小明放聲歌唱,是喉嚨在振動。
[2]樂音的三個特征分別是音調、音色和響度,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色指聲音的品質與特色,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根據聲音的音色可分辨是小明在唱歌。
[3]聲在15℃的空氣中傳播速度是340m/s。
[4]頻率是一秒鐘物體振動的次數。某聲源1分鐘振動600次,則1秒鐘振動10次,其頻率為10 Hz。
[5]固體傳聲速度大于氣體傳聲速度。相同情況下,大地傳聲速度大于空氣傳聲速度,能及早聽到夜襲的敵人的馬蹄聲。
15.漫反射;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能量;敲擊紙筒發(fā)聲(合理即可)。
【解析】[1]在各個角度都觀察到墻上的光斑,這說明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即發(fā)生了漫反射。
[2]音叉發(fā)聲時,音叉振動帶動鏡子也振動,所以小光斑的位置會上下移動,所以出現一條短線。這個實驗說明了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聲音可以傳遞能量。
[4]通過敲擊紙筒,雖然沒有聲音的傳播,但是物體仍在振動,光線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所以仍可以看到上述光斑的變化。
16.響度;在傳播過程中。
【解析】[1]dB(分貝)是聲音強度的單位,用于表示聲音的響度或音量大小。由題意可知,小聰用最大的聲音叫喊,噪聲顯示儀顯示為98dB,而小明只能讓其顯示為88dB,這說明小聰最大聲音的響度比小明大。
[2]噪聲小屋是一個密閉的空間,無論在小屋內如何叫喊,外面幾乎聽不到聲音,這說明噪聲小屋是在傳播過程中控制了噪聲。
17.虛;不變;0.8;順。
【解析】[1]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而成的,成的是虛像,所以小強在鏡中成的是虛像。
[2]他靠近鏡子時,他的大小不變,則像的大小不變,因為在平面鏡成像中,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
[3]小強距離鏡面0.4m,則像與鏡面的距離也為0.4m,因為平面鏡成像中,像與鏡面距離等于物與鏡面的距離,則他與像的距離為0.8m。
[4]為了讓他站著能看到鏡中腳的像,應讓平面鏡繞軸沿順時針轉動,腳射入平面鏡的光線入射角變大,則對應的反射角也變大,反射光線才能進入眼睛。
18.8;瓶內空氣柱。
【解析】[1]敲瓶子時,是瓶子和水振動發(fā)聲,水越多,振動得越慢,頻率越低,音調越低;反之,音調越高,所以音調最高的是第8個玻璃瓶。
[2]向瓶口吹氣會引起瓶內空氣發(fā)生振動發(fā)出聲音,這種聲音由于瓶內空氣柱振動產生的聲音。
19.響度;音調。
【解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丙兩波形圖的振動頻率不同,則聲音的音調不同,但甲、丙兩波形圖的振動幅度相同,因此甲、丙響度相同。
[2] 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丁兩波形圖的振動頻率相同,則聲音的音調相同;振動幅度不同,則響度不同。
20.6;不變;外。
【解析】[1]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小亮站在離紅外玻璃感應門3m,因此小亮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也是3m,則小亮到像的距離為6m。
[2] 玻璃門相當于平面鏡,當感應門兩側平行分開時,玻璃門所在的平面沒有發(fā)生變化,由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原理可知,所成的像的位置不變。
[3]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白天,感應門外面光線較強,感應門內側光線較弱,為了能看到自己更清晰的像,必須讓自己反射更多的光照到玻璃門上,因此應該站在光線較多的感應門外觀察。
21.綠;紅;綠色氣球。
【解析】[1]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現綠色,說明植物能反射綠光而吸收其它色光;植物之所以反射綠光是因為植物的生長不需要綠光,即綠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長。
[2]透明物體能透過跟它顏色相同的光,白色光是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在攝影時若使用紅色濾光鏡拍攝白色花朵,紅色濾光鏡能通過紅光,其他的光被吸收,所以鏡照片上該花朵呈紅色。
[3]紅色激光筆照射紅色透明氣球,紅色透明氣球會透過紅光,不會吸收紅光;而綠色透明氣球只能透過綠光,會吸收紅光,使得綠色氣球內的氣體的溫度升高,氣體體積膨脹,所以綠色透明氣球更易爆破,而紅色透明氣球不會爆破。
22.L越長音調越低(頻率隨長度增加而減小,頻率小即音調低);大于。
【解析】(1)[1]由表格數據可知,當鐵棒的長度越長時,振動的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當鐵棒的長度越短時,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2)[2]由表格數據可知,當鐵棒的長度為10cm時,振動的頻率為500Hz,當鐵棒的長度小于10cm時,振動的頻率大于500Hz,音調高于re;當鐵棒的長度大于10cm時,振動的頻率小于500Hz,音調低于re;所以,要用這種材料做一個樂器,發(fā)出d re mi fa s la xi的音時,re的音小于500Hz,該樂器的長度應大于10cm。
23.乙;3×108;3.6×108。
【解析】[1]月食的形成:地球轉到太陽和月亮中間,擋住了太陽光,太陽光照不到月亮上,形成月食。如圖乙所示。
[2]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約為3×108m/s。
[3]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s=12vt=12×3×108m/s×2.4s=3.6×108m
24.(1)
【解析】先畫出法線,反射角是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則反射角為
90°-53°=37°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是37°,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的左側畫出入射光線,如下圖所示:
(2)
【解析】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先作出物體AB的端點A、B在平面鏡中的對稱點A'、B',連接A'、B'點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注意輔助線和像用虛線,如圖所示
(3)
【解析】先過第一次入射點垂直鏡面作出法線,再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畫出反射光線;反射光線到達第二個反射面,同理先作法線,再作反射光線,注意第二次反射的反射光線與第一次反射的入射光線平行,如圖所示:
25.(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將微小振動放大;(2)空氣可以傳播聲音;(3)甲;(4)B。
【解析】(1)[1][2]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會被彈起,這個現象說明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但這種振動往往不易觀察,需要將實驗效果進行“放大”,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將微小振動放大的作用。
(2)[3]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它可以在氣體中傳播,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象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3)[4]月球上沒有空氣,處于真空狀態(tài),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因此甲實驗乒乓球會被彈起,乙實驗乒乓球不會被彈起。
(4)[5]通過水波來類比研究聲波,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被稱為類比法,故選B。
26.(1)煙霧;(2)垂直;垂直;同一平面;(3)遠離;相等。
【解析】(1)在平面鏡上方噴些煙霧,光線發(fā)生漫反射,可以在不同方向都能觀察到光的傳播路徑。
(2)①[1]紙板和平面鏡的夾角的夾角均為90°,在紙板上可以觀察到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在紙板所在的平面上,則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所在平面和平面鏡是垂直關系。
②[2]在紙板上過O點作出底邊PQ的垂線ON,垂線ON是法線,ON與鏡面垂直。
[3]由①、②的實驗現象可知,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都在紙板所在的平面上,可以得到結論: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3)[1]如圖3所示,∠AOP逐漸變小,說明入射光線AO靠近平面鏡,遠離法線ON。
[2]如圖3所示,∠AOP與∠POB的補角∠BOQ相等,則∠AOP的余角與∠BOQ的余角相等,即∠NOB與∠AON是大小相等,它們分別是反射角和入射角,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7.(1)便于確定像的位置;不會;(2)A;玻璃板未與桌面垂直;(3)變??;圓??;(4)B。
【解析】(1)[1]玻璃板有透光性,平板玻璃既能成像,又能確定像的位置,實驗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2]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若在甲圖中水平向右移動玻璃板,因對稱面的位置不變,A蠟燭的位置不變,A蠟燭的像不會跟著向右移動。
(2)[3]平面鏡成像屬于光的反射,人眼睛應該在蠟燭A的一側觀察。
[4]根據像與物連線與鏡面垂直的原理,如果玻璃板不垂直于桌面,像會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蠟燭就不能與前面蠟燭的像重合。
(3)[5][6]將玻璃板繞底邊向蠟燭B一側翻轉90°,則在此過程中,像與物關于鏡面是對稱的,燭焰與其像之間的距離變化情況是變小,且燭焰的像的運動軌跡為圓弧。
(4)[7]根據平面鏡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蠟燭的像本是蠟燭射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進入人眼,但人感覺光是從蠟燭的像點發(fā)出射入人眼的,根據像點、入射點、人眼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從B區(qū)域進行觀察,直到人眼通過平面鏡看到蠟燭的像和另一支蠟燭完全重合,說明另一支蠟燭所在的位置就是蠟燭像的位置。
28.(1)1;(2)長度;(3)0.8;松緊程度;(4)1、2;長度越長;(5)2。
【解析】(1)[1]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第1次實驗振動頻率最高,所以第1實驗中琴弦發(fā)聲的音調最高;
(2)[2]實驗過程中有弦的松緊和長度這兩個變量,所以該小組同學研究的是弦發(fā)聲的音調與長度和弦的松緊程度這兩個因素的關系
(3)[3] [4]根據控制變量法,2、3兩次實驗弦的松緊程度不同,因此要保證長度相同,所以當表格中的空格數據為0.8時,用 2、3 兩次實驗來研究弦的音調和弦的松緊程度的關系;
(4)[5] [6]1、2兩次實驗弦的長度不同,但松緊程度相同,因此可以探究在松緊程度相同時,弦的長度對音調的影響,同時根據數據可以發(fā)現,在弦的松緊程度相同時,弦長度越長,弦的音調越低;
(5)[7]根據控制變量法,若要探究音調與弦的材料的關系,需保證長度和弦的松緊程度相同,因此則可懸掛重物個數為2個.
29.(1)明亮;(2)②;實像;(3)變大;下;(4)順;(5)不變;(6)太陽;像;地面。
【解析】(1)[1]使用針孔照相機時,小孔對著明亮的室外物體進行觀察,讓光線通過小孔進入筒內,更容易看到物體的像。
(2)[2][3]物體發(fā)出或反射的光通過小孔后,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倒立的實像,左右相反,故②正確。
(3)[4]小孔成像的像的大小與物距、像距有關,物距減小了,像距不變,像變大。
[5]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在小孔后面的光屏上形成是倒立的像,若將“F”字樣光源向上移動,則塑料薄膜上的像向下方移動。
(4)[6]小明在塑料板的右側觀察,則像與物體的旋轉方向相同,當“F”字樣光源順時針旋轉,小明觀察到塑料膜上所成的像會順時針旋轉。
(5)[7]小孔成像,所成的像與物體形狀相同,與孔的形狀無關,若只將小圓孔改為三角形小孔,則像的形狀不變。
(6)[8][9]樹葉的縫隙其實就是一個個小孔,圓形光斑就是太陽的實像。
[10]像與物距、像距大小有關,圓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樹葉間縫隙到地面距離不同。
30.(1)C;(2)4500;(3)A。
【解析】(1)[1]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超聲波指紋識別是通過超聲波獲取指紋信息,利用聲能傳遞信息。
A.超聲波焊接器,超聲波的振動傳遞到兩個需焊接的物體表面,使兩個物體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層之間的熔合,這屬于聲能傳遞能量,故A不符合題意;
B.超聲波清洗器,超聲波引起水的振動,污垢脫離機械,說明聲能傳遞能量,故B不符合題意;
C.醫(yī)生用B超診斷病情,超聲波碰到人體的內部器官發(fā)射回來,說明聲能傳遞信息,故C符合題意;
D.醫(yī)生用超聲波擊碎結石,超聲波的振動引起結石振動,隨尿液排出體外,屬于聲能傳遞能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2]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約為1500m/s,向海底垂直發(fā)射超聲波,根據v=st得,超聲波運動路程為
s=vt=1500m/s×6s=9000m
所以海底深度為
h=12s=12×9000m=4500m
(3)[3]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相同,根據公式v=st可得s=vt,手機到B、D點的距離最大,且這兩點到手機的距離相等;手機到A、C兩點的距離變小,并且到這兩點的距離相等,手機到E點的距離最小。
A.如圖,B、D到手機的距離最大,并且兩點到手機距離相等,手機到A、C兩點的距離變小,并且到這兩點的距離相等,手機到E點的距離最小,故A符合題意;
B.如圖,B到手機距離最大,并且B、D兩點到手機距離不相等,故B不符合題意;
C.如圖,B、D到手機距離最小,故C不符合題意;
D.如圖,D到手機距離最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相關試卷

2024-2025學年九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模擬卷(蘇科版):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九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模擬卷(蘇科版),共23頁。試卷主要包含了本試卷分選擇題非選擇題兩部分,難度系數,測試范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模擬練習(A卷):

這是一份2024-2025學年人教版九年級物理上學期第一次月考模擬練習(A卷),共9頁。試卷主要包含了選擇題,填空題,實驗題,計算題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2024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卷02(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2024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卷02(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卷02原卷版docx、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卷02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9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2024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卷01(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蘇科版物理八年級下冊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卷01(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學年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中復習模擬卷

2023-2024學年蘇科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期中復習模擬卷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3-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階段性專題復習及模擬測試(蘇科版)

八年級下冊物理第一次月考模擬測試03-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冊物理階段性專題復習及模擬測試(蘇科版)

八年級物理期末模擬卷(全國通用,蘇科版八上)-2023-2024學年初中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

八年級物理期末模擬卷(全國通用,蘇科版八上)-2023-2024學年初中上學期期末模擬考試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月考專區(qū)
歡迎來到教習網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